• 沒有找到結果。

一、香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政策及背景

在二零零一年,香港課程發展議會頒布了《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

的文件,指出香港各級學校的課程都須要進行改革,以提升香港學生的學習能 力及水平,進而提升香港在地區及世界的競爭力及影響。當中指出了課程改革的 主要原則,在於:1. 課程發展的方向須協助學生學會學習,促進他們獨立學習的 能力;2. 所有學生都具有學習能力,並應享有學習經歷;3. 學習內容須以學生為 本,照顧到他們的學習需要、興趣、能力等;4. 課程發展須結合香港教育環境各 方面的優勢,照顧不同的學習差異;5. 學習內容須兼顧不同方面之目的、利益及 觀點;6. 支持學校發展校本課程;7. 不斷優化課程發展的實施,以助學生可以學 得更好;8. 參與課程改革的教師須具備積極主動的態度,欣賞每項小成就,以克 服在改革過程中遇到之挫折及困難,以使改革過程得以變得穩定,以達到逐步深 化的目的(香港課程發展議會,2001)。簡言之,香港的課程改革焦點,在於以 學生為學習的主體,使他們學會學習,即掌握不同的學習策略及方法,並在此基 礎上,發展他們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達到促進他們終身學習的最終目的。

為了持續優化以學生為本的學習模式,香港課程發展議會(2009)其後頒布 了《高中課程指引――立足現在‧創建未來(中四至中六)》,以指導教師於課 堂裡推行自主學習的模式;當中,自主學習的呈現方式就是探究式學習,即是透 過整班的學習互動,或是兩名學生之間分組的學習互動,讓學生建立學習群體,

透過討論的過程進行合作學習,並共同建構知識,一起獲取學習成果;同時,

教師不再是課堂裡的絕對權威,亦不再只是知識的傳導者,而是與學生俱為學習 者,透過師生之間的互動過程,共同建構學習知識,促進彼此的成長;另外,若 要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益,教師須確保學生具有以下的特質:具有社群意識(

如:主動參與、歸屬感、協作精神、對話意願等)、對學習的承擔態度、建構知 識之責任感。由此可見,香港一直以來不斷推動自主學習的發展,而近期的深化 重點則在於改變教師一直以來傳統的直接教授模式,希望教師能夠做到以學生為 本位,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以提升他們的學習成效。

為了配合香港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中文科課程亦作出相關的配合。在課程設

經驗傳承

置之目的方面,由於中文運用能力是建構知識的必要條件,所以中文科亦自然肩 負起培養學生基本語文運用能力的責任,使他們藉此能夠學會學習,促成他們具 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在課程設計方面,教師需要以學生的學習需要及興趣為本,

透過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及教學方法,讓學生對特定之課題作出深層次的思考,

並進行相關的探究,以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態度及能力;在學習目標 方面,本科強調培養學生的好學精神、積極態度、正面價值,以使他們將此等寶 貴的特質,遷移至中文科的學習之上,以提升他們的學習成效(香港課程發展議 會,2014)。由此可見,中文科課程改革的焦點同樣集中在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 動機之上,建立他們正確的學習態度,推動他們在本科的自主學習。

綜合以上所述,香港教育當局在課程文件中,一再強調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 重要性,試圖透過政策的層面推動各級學校引入自主學習模式,可是至今香港教 育當局仍然沒有檢討實際的情況及相關的施行成效,故相關的實施情況依然是一 片空白;因此,這說明了本研究的必要性及價值。

二、自主學習的意涵

自主學習是指個體獨自進行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英文是「Self-directed learning」,當中的意思就是指學習者在後設認知、動機和行為上主動參與的程 度(Zimmerman,1998)。Schunk & Zimmerman(2003)進一步指出自主學習 是由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並由此產生自學之行為,並且有系統地向著學習目標 逐步邁進;Bronson(2000)更認為每一個人與生俱來都擁有自主學習和自我組 織之內在機制,這就是說每一個人都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林心茹(2000)指出 自主學習共有四大部分,包括:自我評價與調整、目標之設置和策略之計劃、策 略之實施及監控、策略結果之監控,這不但是一個循環不息的過程,而且全部步 驟皆由學習者自行執行。因此,自主學習就是指學生開展獨立學習過程的能力,

而這一種能力是由內到外發展出來的,即由內在的興趣所帶動。

自主學習代表學生擁有學習的控制權。李雅卿(1998)指出在自主學習的過 程中,學習者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皆可以選擇調控自己的學習速度,並以最適合 自身之方法進行學習;許瑞峰(2010)認為在自主學習的實施下,學生可以根據 自身的興趣、學習的進度、以及自己的學習需要,選擇適切的學習材料,制定合 適的學習進度,並在最後檢視自己的學習策略是否有效。事實上,沒有人比學習 者自身更了解自己需要什麼,而自主學習正好能夠讓學生取回學習的主導權,讓 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個人需要、興趣、學習差異、現實環境而提出適切的學習計 劃,實現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目標,照顧不同之學習差異,從而使他們都能夠按

照自己的處境,來達至教師或班級訂立之共同學習目標。

自主學習模式能夠滿足學生不同方面的學習需要。李建麗(2014)認為創 新精神及實踐能力都不是可以由教師教導而成的,而是需要學生自主參與而生成 的;張青松(2013)指出在自主學習模式的實施下,學生們都需要在課堂上彙報 自身的學習成果,使他們得到向群體發言的機會,在經年累月的情況下,他們的 表達能力便能夠得以加強。江志宏、施月麗(2013)指出以學習共同體為主軸的 自主學習模式,能夠活化學生的思維能力,並使他們能夠在此基礎上勇於提出自 我的看法;林佳秀、張自立、辛懷梓(2013)亦指出學生在以學習共同體為主軸 的自主學習模式之下,學生變得更有自信心,並且更容易獲得成就感。簡言之,

自主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精神,同時他們亦能夠透過自主學 習的活動培養說話能力,並藉此提升自信心,最終讓他們在學習方面取得更大的 成就感。

三、推動自主學習的關鍵元素

學習興趣能夠誘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許德發(1999)發現學生對學科 的學習興趣與學業成就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謝芳蕙(2001)發現造成學生數學 學習成就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習興趣不足或動機不高;吳善揮(2013a)認為 教師在推動自主學習的時候,宜建基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麼學生學習的能動性 便能夠得以提升,並使自主學習模式取得更大的效能;吳善揮(2013b)同時認 為只有誘發學生之學習興趣,教師才可以引發學生持久的自主學習行為;陳紅梅

(2014)指出只要教師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麼他們不但能夠進行自主學 習,而且更可以由此發展出終身學習的能力。由此可見,學習興趣對於學習者而 言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能夠推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而且更能夠使其產生持續 的獨立學習行為,進而使他們能夠取得更高的學業成就;因此,如何透過激發學 生之學習興趣,以9引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的確是教師須要心思的問題。

教師的態度亦對自主學習具有關鍵性的影響。齊國斌(2014)認為在推行自 主學習之初期,學生很多方面都不夠成熟,故極需要教師發揮他們的引導作用,

使學生得以逐步建立自主學習的規律,那麼他們才能夠在學習方面做到真正的自 主化;楊秀珠(2008)指出教師能否就教育改革而努力提昇自身的知識與能力,

是影響教改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事實上,推行自主學習對香港教育界而言是一 種新的教學嘗試,而教師能否積極掌握相關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正是自主學習的 成敗關鍵;陳錦榮(2003)發現若教師未能檢討教學失敗之原因,便去懷疑教學 模式的成效,最後更選擇放棄,那麼課程改革便會陷入困境,同樣地,在推動自

經驗傳承

主學模式之時,教師因一時之失敗而未能堅持下去,那麼自主學習定必被廢弛。

簡言之,前線教師對自主學習的信念、知識、技能等,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自主 學習的觀感,進而影響到自主學習之整體推行成效。

教育現場環境也對自主學習之成效具有關鍵性的影響。蔡若蓮、周健、黃顯 華(2002)發現若教育當局向學校提供額外的資源和專業支援,教師普遍有更強 大的動力參與教育改革,同樣地,若我們希望自主學習模式得到教師的支持,那 麼教育當局便須向學校提供足夠的資源,以讓他們能夠有足夠的空間推動;霍秉 坤、黃顯華(2009)認為在推動新課程落實的過程中,前線教師能否配合執行、

所提供的專業培訓和發展能否協助教師面對新課程的挑戰,皆大大影響到改革的 成效,事實上,推動自主學習模式亦然,若教育當局未能向教師提供充足的專業 培訓和支援,而只徒具課程大綱的要求,那麼在欠缺專業知識之情況下,前線教

所提供的專業培訓和發展能否協助教師面對新課程的挑戰,皆大大影響到改革的 成效,事實上,推動自主學習模式亦然,若教育當局未能向教師提供充足的專業 培訓和支援,而只徒具課程大綱的要求,那麼在欠缺專業知識之情況下,前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