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原視新聞及其組織脈絡

第一節 台視籌備與東森初創時期的原視新聞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原視新聞及其組織脈絡

先前文獻提醒了新聞產製並非僅依循新聞工作者所想,而是受到了新聞室制 度、媒體定位、以至於社會期待等層層結構影響,原住民族媒體尤其如此。環顧 國際原住民族媒體的建置與營運特性,明顯受到所處社會多數群體對於原住民族 之態度、國家是否肯認原住民族地位等政策、經濟與社會氛圍因素影響(Browne, 1996; Browne, 2005; Downing & Husband, 2005; Molnar and Meadows, 2001)。譬 如,紐西蘭毛利電視台建置過程始終面臨,先是國家部門之敵視,像是拖延立法 及 忽 略 毛 利 族 之 訴 求 ; 則 來 自 於 如 主 流 媒 體 等 非 毛 利 公 眾 部 門 ( public institution),認為毛利社會無法管理媒體機構與管理資金。即使有著《毛利電視 法》保障,毛利電視台之營運依賴於具權力之政府以及其支持者的善意,營運策 略及節目策略可見其不安(Abel, 2011; Rahoi-Gilchrest, 2010)。毛利電視台一方 面是紐西蘭工黨政府提出之多元文化國家論述的具體象徵,另一方面,毛利電視 台的族群特殊性有助於證明、增強紐西蘭在全球媒體市場中顯著性,國家也就持 續維護與強調毛利電視台的存在與特徵(Smith & Abel, 2008)。

因而,本論文要了解原視新聞產製與表現,將無法僅停留於新聞產製之實 作,還應擴及原視組織文化與社會位置,瞭解不同層級之間存在哪些影響新聞產 製的因素。特別是,原視自 2005 年開播以來,先後歷經台視、東森、公視到原 文會等不同組織辦理,而不同組織有其營運考量與殊異組織結構。此章試圖從不 同組織辦理原視的社會境況、組織結構與資源配置,瞭解原視新聞經歷哪些變 動、積累了哪些組織遺續,作為後文探究原視新聞實作時的參照。

第一節 台視籌備與東森初創時期的原視新聞

原視起初作為一項政府標案,其定位與結構明顯受到原民會決定。觀察原民 會 2002 年提出之原視開辦計畫(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2),原民會優先 考量的是經濟效益、減少經費預算,認為獨立建置原視需投入龐大資金與人力設 備,耗時且不易掌握時程;相反,原民會評估在其主導與審核下,依循採購法委 由既有頻道辦理,預算使用會更具彈性與效益。

組織結構設計方面,原民會內部新編「原住民傳播(節目)中心」,負責頻 道規劃及審議事項、企劃案審查、委製案發包製作、協調與節目品管。委辦頻道 廠商內部增設「原住民族頻道事業處」,其下設規劃組、業務組、行政資訊組,51 負責執行頻道節目規劃與經營,並向原民會負責。另外,考量到原住民族電視管 理人才不多,原民會將再聘專職顧問協助頻道各項業務以期讓頻道順利開播。(行 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2,頁 4)

51 各組業務分工為:規劃組負責節目播控、排檔,及部分節目製作、頻道包裝;業務組負責觀 眾服務、宣傳、行銷、節目評估,包括收視質、收視率、成本與績效評估等;行政資訊組負責會 計、人事、總務、資訊(包括網路建構與網站經營)等行政支援與資源連結(行政院原住民族委 員會,2002,頁 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3-1:原民會規劃之原住民族電視頻道架構圖

資料來源:行政院原民會(2002),《「原住民族電視頻道」開辦計畫》,頁 3。

原民會規劃下的節目宗旨有四:(1) 提供原住民終身學習管道,增進教育機 會並提升生活品質。提供原住民最新、最正確的資訊及政府的政策。(2) 透過各 類節目,增進原住民對自身文化的認知,傳承與創新原住民文化,與各族群的相 互瞭解與欣賞。(3) 開創原住民公共論壇,讓原住民擁有以自己觀點發聲的空 間,掌握族群的發聲權和詮釋權。(4) 透過節目凝聚原住民族各族感情、認同與 共識(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2,頁 7)。在此些宗旨下,原民會規劃各類 節目類型,一天提供 8 小時新節目,一週 56 小時中新聞節目佔 23.2%。

表 3-1:原住民族電視頻道標案新聞節目規劃52 節目類別 片長

(分鐘)

每 週 集數

節目 來源

備註 佔每週時

數比例 每日新聞 60 7 委製

重製

記者採訪

採購其他台新聞重新製作

12.5%

新聞雜誌 60 1 委製 1.78%

公共論壇 60 5 委製 部落開講 8.9%

資料來源:行政院原民會(2002,頁 8)。

52 觀看頻道開辦計畫中的新聞規劃,當中的「新聞雜誌」與「公共論壇」節目形式與內容,明 顯與當時公視原住民族新聞節目「原住民族新聞雜誌」與「部落面對面」相同。回顧開播前的立 院公報,也可見立院要求公視就能否辦理原視提出報告(再確認立院公報 91(51),頁 33)。公 視於 2003 年 8 月 2 日舉辦之「2003 原住民與電視研討會」中,也可見公視提出之「原住民專屬 頻道企劃案」與「公視協助推動原住民電視頻道專案報告」。然而,原民會卻表現出不願交給公 視辦理之態度,認為原視納入公共媒體集團後,只是依附公媒體,無法保障原住民族主體性(舞 賽,2007.05.0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檢視此份頻道開辦計畫,新增的原住民族頻道處內的三組業務主要是行政工 作而非節目製作,雖名為電視頻道但實質上更像是原民會的下屬或是衍生組織。

計畫書中有出現幾處相互矛盾之處,例如:人員職掌第三項提及本頻道工作人員 以原住民身份者優先任用,由承包廠商新聘或是該公司人力轉任;然而,在評估 委辦之優勢時,又說無需另外增加人力而具經濟效益。再者,計畫書指出獨立建 台會有「政府財政負擔及妨礙媒體自主的疑慮」(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2,

頁 6),然而此份計畫書中的架構,原民會聘選外界人員擔任諮詢委員會、原民 會內部組織傳播節目中心這兩單位負責規劃及審議節目規劃與內容企劃,層層疊 疊由原民會主導與決策,明顯違反媒體自主。

頻道開辦計畫後,立法院要求先確保原住民族地區電視收訊普及度而暫停。

2004 年立法院才解凍原視預算,原民會對外招求廠商,台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得 標,連續執行了「93 年電視頻道籌備」、「94 年電視節目製播」等標案,期間 為 2004 年 12 月至 2005 年 8 月。2005 年 2 月,台長勒格艾說原視新聞部僅有 12 人(原文會,2014.12,頁 23),半年後原視開播,編制 53 人,包括原住民 33 人與非原住民 20 人。組織架構設計設置台長 1 人、總顧問 1 人、副台長 3 人及 節目部、後製部、新聞部及公關行銷等部門(陳彥龍、劉幼琍,2006a,頁 8)。

原視在 2005 年 7 月 1 日開播,但標案一個多月後(8 月 23 日)由東森電視取得,

編制增為 75 人,原住民籍有 42 人包括台視移轉 28 人;東森另隨即在同年 8 月、

10 月兩度招考人才,53錄取 11 人(前註,頁 10)。從 2004 年籌備到 2006 年 年底轉由公視委辦之前略兩年時間,原視標案約每半年重新招標,營運方式為依 附委辦頻道,難以建立原視具體組織,原視整體處於不確定狀態,難以建立原視 經營理念(徐仙蕙,2010,頁 28)

東森當原視定位為綜合電視台,規劃一般新聞、族語新聞、族語教學、兒童 及一般性節目,(原視經營報告,2008,頁 59)原僅有一節新聞節目擴展到了 四節(夏朕,2005.08.24)。2006 年上半年的節目表顯示,原視有午間、晚間與 夜線新聞,以及台灣原觀點,每節各 30 分鐘。族語新聞是東森時期新聞節目的 一大成就。現任原視族語主播回憶道,開播一個月後,每日新聞便開始採取國語 主播播報,族語主播即時翻譯的雙主播模式,以及,整點播放預錄 3 分鐘的族語 訊息快報(Landuun isMajasan 陳樹山,2017,頁 10),開創了台灣電視史上原 住民族族語新聞新模式。54

53 根據報導(朱梅芳,2005.10.11),東森當時招考主播(含族語主播)、記者、攝影、編企等 職位,共有 80 多人報考,原訂錄取 15 名。招考評審除東森內部人員以外,還聘華視節目部經理 許永德及民視新聞部經理胡婉玲擔任專業科目評審。

54 2015 年 10 月時,東森原視已經有阿美族、布農族與泰雅族主播,為擴展族語數量,公開招考 族語主播,希望增加排灣族、卑南族、魯凱族等主播,期待將來能夠 9 族皆有族語主播(朱梅 芳,2005.10.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3-2:2006 年第一季新聞節目表

2006 年 1.21(六) 2.14(二) 3.13(一) 3.31(五)

時段 節目名稱 節目名稱 節目名稱 節目名稱 1200-1229 午間新聞 live 午 間 新 聞

live

午間新聞 live 午間新聞 live

1230-1259 族語原遊會 拇指熊 山海之間 愛斯基摩家族 1730-1759 族語原遊會 族語原遊會 族語原遊會 族語原遊會 1800-1829 晚間新聞 live 晚 間 新 聞

live

晚間新聞 live 晚間新聞 live

1830-1859 台灣原觀點 台灣原觀點 台灣原觀點 台灣原觀點 2100-2129 夜線新聞 live 夜 線 新 聞

live

夜線新聞 live 夜線新聞 live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自由時報》2006 年當日相應節目表。

東森逐漸建立原視新聞節目規模與雛形,但黨派介入是此時外界最常質疑之 處。原視自 2005 年 7 月正式開播,10 月即有國民黨原住民立委揚言原視應該立 即煞車,又要全數凍結相關經費認為,理由是節目製作粗糙,55並有嚴重的政黨 置入性行銷(舞賽,2005.10.27)。11 月,「財團法人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指 原 視 選 舉 節 目 為 當 時 執 政 黨 候 選 人 造 勢 ( 高 有 智 , 2005.11.23 ; 舞 賽 , 2005.11.22)。56原住民族人馬躍‧比吼與舞賽‧古拉斯(2005.11.23)也投書批 評原視被當成政黨的政治公關工具,是「踐踏自己族人的尊嚴」。對此,時任原 視台長希瑪拉歐斯回應,行政院長下鄉是為宣示幼教向下延伸的政策,原視為顧 及族人知的權利,有必要介紹教育政策內涵讓族人瞭解,更何況行政院長是全民 的行政院長,也不是任何政黨的行政院長(高有智,2005.11.23)。

另外,也有輿論主動要求行政部門介入民視營運。例如 2006 年 4 月原視舉 辦歌唱比賽,但原住民族團體認為參賽指定曲不重視原住民的感受,他們˙因此 開記者會抨擊原視、東森電視以至於原民會處理不當,並要求改進(朱若蘭,

2006.04.27;高有智,2006.04.27;簡妙如,2006.04.29)。原團批評東森電視僅 見商業利益,未能體認原視的族群文化意涵與使命,於是呼籲東森及原視立即停

2006.04.27;高有智,2006.04.27;簡妙如,2006.04.29)。原團批評東森電視僅 見商業利益,未能體認原視的族群文化意涵與使命,於是呼籲東森及原視立即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