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對台語文學論戰看 1990 年代 ê 台灣文學爭論

第四章 差異,對立 kap 對話:台語文學史論 ê 建構 kap 民族想像

第二節 (民族)意識 v.s.「民族意識」:台灣文學 kap 台灣民族文學

三、 對台語文學論戰看 1990 年代 ê 台灣文學爭論

究實,咱無法度否認黨外運動為著欲對抗戰後國民黨以北京話建構中國性 ê 威權統治,所以本土語言當中使用人口上濟 ê「台語」、「台灣話」,真自然著 變成共識動員(consensus mobilization) ê 重要媒介94,用台語發言也等於是一種抵 抗強權 ê 實踐。95 M̄-koh tī 政治以外,台灣文學本土論者對文學場域當中「台語

91 林央敏,〈台灣新民族文學補遺──台灣文學答客問〉,《台灣人的蓮花再生》,頁 210。

92 李靜玫《《台灣文化》、《台灣新文化》、《新文化》雜誌研究(1986.6~1990.12):以新文化運動 及台語文學、政治文學論述為討論主軸》,頁 187。

93 林央敏,〈改造台灣文化的關節骨〉,《台灣人的蓮花再生》,頁 61-62。

94 參見王甫昌,〈台灣反對運動的共識動員:一九七九至一九八九年兩次挑戰高峰的比較〉,《台 灣政治學刊》1 期,1996.07,頁 183-185。

95 松永正義,何世雄譯,〈台灣的日語文學及台語文學〉,《中外文學》31 卷 10 期,2003.03,頁 25。

126

文學」正名 ê 脈絡 kap「台灣民族文學論」內涵 ê 了解,確實非常有限。回顧戰 後島內台語文學 ê 發展,無論是林宗源「方言入詩」ê 試驗引起「笠」社同人 ê 正反評論,然後慢慢搝拖出《笠》詩觀 ê 矛盾;或者是《台灣文藝》突然間出現 對「鄉土文學」ê 文類成規當中走脫出來,對話完全寫實角色族語 ê「後」鄉土 文體,尤其東方白對《浪淘沙》跨越「文學內底 ê 方言」這條界線,開始追求伊 ê「台語文學」,以及台灣筆會「雙語教育」ê 主張……等等,對這條戰後以來 ê 本土線路當中,咱必須把握著華語 kap 本土語言 ê 後殖民發展,是兩 ê 雖然有重 疊,但是完全無衝突 ê 命題:外來 ê 華語為著欲寫實台灣,開始 kap 本土語言產 生透濫;本土語言對殖民 kap 再殖民 ê 傷痕當中 koh 再發穎,保存族群文化。

但問題是,為啥物這兩條後殖民線路會在本土論內底發生衝突,致使「方言 文學」開始批判過去所承認 ê「國語正統性」,出現「台語文學才是台灣文學」ê 基進(radical)性格?這 kap「鄉土文學」所確立 ê 文類成規 kap 語言、文化位階有 啥物款 ê 關係?「台語」、「台灣話」跨越戰前、後斷裂 ê 空縫來承載「台灣民族」

想像 ê 歷史,又 koh 按怎 tī 台灣後解嚴、後殖民 ê 語境當中掀起風波?戰前戰後

「國語」ê 惡夢,中國白話文/北京語 kap 台灣話文/台灣話在文化 kap 政治上 纓纏(inn-tînn)袂清,中國意識 kap 台灣意識 ê 對立,以及台灣意識內部 ê 矛盾,

總算因為政治解嚴 kap 社會解放,尤其族群意識攑頭(gia̍h-thâu),koh 再因為台灣 文學 ê 語言論爭,進入台灣人走揣身份 kap 民族認同 ê 戰國時代。

(一) 台語文學論戰之一:「鄉土文學」是「方言文學」?

台語文學論戰 ê 頭一聲銃,是廖咸浩原本為著《台大評論》所寫,應邀先 tī 1989 年 6 月 17 日在淡江大學所舉辦 ê「文學與美學研討會」所發表 ê 論文〈「台 語文學」的商榷:其理論與盲點的囿限〉,tī 前一日先予主辦單位送去《自立晚 報》副刊刊出,內容經過刪節、錯置,篇名 hông 改做〈需要更多養分的革命─

─「台語文學」運動理論的盲點與囿限〉,批判台語文學來引起真大 ê 爭論。雖 罔廖咸浩是轉載事件 ê 受害者,不過在引起論戰以前,伊早著寫一篇〈媽媽的話〉

來替伊 ê 方言論述造橋鋪路,一系列文章欲 kap 台語文運動「對話」ê 意圖其實 早著見光。〈媽媽的話〉這篇文章肯定語言是文化傳承 ê 命脈,若是一種語言成 做愈濟人使用 ê 第一語,也就是「母語」(mother language),這種語言 ê 文化傳 承功能著愈強。M̄-koh 為著溝通 ê 需要,任何社會攏會有原本通行 ê 普通話或者 是方言,經過標準化了後「升格」變做「官方語言」。所以,廖咸浩強調「官方 語言」簡單容易學,是適合文化創造 ê「工具」,但是需要「方言」來凝聚文化、

維持民俗傳統,「不只要有普及易學的普通話作為文化先鋒,還要有蓬勃強韌的 方言做為提供基礎與養分的文化後盾。」96廖咸浩 ê「工具理性」看來非常中立,

96 廖咸浩,〈媽媽的話〉,《愛與解構:當代台灣文學評論與文化觀察》(台北:聯經,1995.10),

頁 110。

127

也非常巧妙透過「母語」ê 情感訴求來安置「方言」ê 社會位置,建構「國語」(官 方語言)kap「方言」ê 從屬關係,但是伊這篇論述將語言 ê 雅俗歸因是語言本身 ê 機能優劣 teh 自由競爭,暫時 koh 無討論國家機器運作「語言政治」ê 問題:究 竟為啥物某一種語言會當成做「官方語言」,定定在正式場合使用?某一種語言 著干焦會停留在口說 ê 階段,甚至被看做是粗俗無內涵 ê 語言?更何況台灣本土 語言 ê 方言位階經過戰前、後兩擺國語政策 ê 壓制?

轉來看廖咸浩正式開始伊對台語文學運動 ê 批判,引起論戰 ê〈「台語文學」

的商榷〉這篇文章。廖認為台語文學是台灣在特殊 ê 政治社會歷史文化條件之下 必然會發生 ê「文學革命」,而且是日本時代台灣新文學運動 ê「台灣話文論戰」

kap 戰後1977 年「鄉土文學論戰」過後,第三擺 ê 文學改良運動。面對以北京話 做基礎 ê 中華文化展現愈來愈強 ê「中原」中心、「北方」中心,造成頂層是貧血 無根 ê 普通話文化,下層是慢慢流失 ê 各地地方文化,廖咸浩肯定以「閩南語」

寫作 ê 試驗「一方面固然是對於普通話文化霸權過度伸張的反彈」,但是「另一 方面則更足以肯定地方文化的中樞地位,突顯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台語 文學會當「使得五四以來的新文學/新文化傳統有了更周延的意義」。97

廖咸浩對日本時代台灣話文論戰 ê 理解大概無毋著,但是伊將台灣受著五四 白話文運動影響 ê「新」文學運動、戰後 ê 鄉土文學論戰 kap 台語文學運動攏看 做是欲以中華文化為中心 ê 努力,引起林央敏反駁廖咸浩是「尚持中華情節的台 灣人」ê 中華本位觀點。98後續 ê 研究者大部分攏認為這是中國意識對台灣意識 ê 壓制,呂興昌尤其指出這是受國民黨教育成長 ê 知識份子普遍 ê 史觀立場99,不 過,咱若跨越中國意識 kap 台灣意識來看這場論戰 ê 論述 kap 回應結構,著會當 發見:無論台灣意識或者是台灣民族論者,只要是台灣立場,應該攏「袂同意」

廖咸浩講日本時代台灣「新」文學是欲豐富五四運動 ê 論點。但是除了台語文學 論者以外,所謂「台灣意識」ê 本土論者可能攏「同意」戰後 ê 鄉土文學也是一 擺台語文學運動。結果,著是台語文學必須愛 tī 台灣文學承認、內化殖民語言霸 權,同意「鄉土文學」文類成規 ê 限制 kap 干擾當中,仝款提出一套歷史敘事來 抵抗華語文學體制 ê 攻擊 kap 收編。

廖咸浩「商榷」台語文學 ê 謬誤有兩點,頭先是台語文學繼承、深化白話文 運動「言文合一」ê 盲點。伊苦心挪用 Derrida 對「聲音中心論」ê 批評,認為書 寫文 kap 口說語攏是意識「存在」ê 模式,所以伊認知「台語文學」對口說語文

97 廖咸浩,〈「台語文學」的商榷:其理論與盲點的囿限〉,《愛與解構:當代台灣文學評論與文 化觀察》,頁 78。

98 林央敏,〈不可扭曲台語文學運動〉,收錄 tī 呂興昌主編,《台語文學運動論文集》(台北:前 衛,1999.01),頁 100。

99 呂興昌,〈台語文學的邊緣戰鬥---以 1989 年台灣文學論爭為中心〉,收錄 tī 張炎憲、曾秋美、

陳朝海編,《邁向 21 世紀的台灣民族與國家論文集》,頁 291-305

128

字化 ê 追求,應該只是重新調整口說語(台語)kap 書寫文(華語漢字)之間 ê 邊界,否定語言必須透過文字承載才有法度保留,但是另外穩固華語獨佔書寫文

「漢字」ê 地位。筆者 tī 遮欲來用頭前所提出 ê「言文斷裂」概念,澄清廖咸浩

「言文一致」ê 問題意識:台語文學運動所追求 ê 是欲突破「語言無法透過文字 書面化」ê 困境,毋是一種語言 tī 已經有文字符號通好承載 ê 狀況之下,追求「口 語」kap「書面語」之間 ê「言文一致」。等於是講,無論台語、客語甚至是原住 民語,逐種語言攏應該愛有家己 ê「口語文」kap「書面語」系統,「言文一致」

kap「言文斷裂」是無仝層次 ê 問題,毋是像廖咸浩攪濫袂清,用「言文一致」

掩崁(am-khàm)華語統一文體 ê 正當性問題,限制台語袂當有書面語。

不過,「言文一致」究竟也只是廖咸浩 ê 障眼法,伊真正欲批判 ê 是第二項 謬誤,也就是對台語文學接收台灣意識 ê「準民族主義」產生「正統心態」或者 是「霸權心態」ê 指控。100經過頭前 ê 討論,咱會當看著廖咸浩其實對台語文學 運動有非常嚴重 ê 誤識,伊毋但認為台灣意識 ê 提倡袂輸是「法西斯」或者是「共 產國家」指導文學 ê 做法,更加認為用「台語」來界定,甚至等同「台灣文學」

是 koh khah e̍h-kheh ê 定義方式。但是反過來講,廖咸浩就算是一 ê 對「中國」、「台 灣」民族主義攏充滿戒心 ê 解構論者101,伊解構「準民族主義」ê 批判,著敢毋 是 Hobsbawm「所謂與語言無關的民族認同,其實是戴著獨尊一語的假面。」102 利劍批判 ê 對象?廖咸浩提出各種壓制台語文學 ê 論證,洪惟仁有一套非常精彩 ê 解破 kap 掠包,只不過廖巧妙 ê 所在是利用台灣文學 ê 內部矛盾,提出台灣意 識接受殖民者語言所同意 ê「鄉土文學」文類成規 ê 規範,來「懷柔」台語文學、

混亂戰場:

以漢語方言間關係之接近,閩南語書寫文對文言文及其他漢語方言採取門 戶開放政策之後,其文學文體很可能除了少數基本詞彙外,不會與近年的 鄉土文學文體有太大的差距。103

猶會記得鄉土文學論戰 ê 時,作家一直自清「鄉土文學毋是方言文學」,但是為 啥物鄉土文學文體 tī 遮,會當成做「方言文學」、「台語文學」ê 替代方案?甚至 在論戰當中,除了直接受著攻擊 ê 台語文學論者以外,仝款是台灣立場 ê 作家並 無發出外濟論述來反對廖咸浩對宋冬陽 ê 批評,以及鄉土文學文體對台語文學 ê 收編。這窮實證明「台灣意識」已經將華語文學體制所限定 ê 語際關係、透濫方 言 ê 文類成規,誤認、內化做本土語言 ê「後殖民」邏輯。

100 廖咸浩,〈「台語文學」的商榷:其理論與盲點的囿限〉,《愛與解構:當代台灣文學評論與文

100 廖咸浩,〈「台語文學」的商榷:其理論與盲點的囿限〉,《愛與解構:當代台灣文學評論與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