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見證如喙 ê 健筆掘紙生花:台語文學史 ê 豐收

第四章 差異,對立 kap 對話:台語文學史論 ê 建構 kap 民族想像

第三節 對噤聲到發聲:台語文學史論 ê 建構

四、 見證如喙 ê 健筆掘紙生花:台語文學史 ê 豐收

掌握台語文學史論幾項重要 ê 論述階段以後,台語文學透過史料重建語文經 驗,kap 寧靜革命過後重新發聲 ê 現貌,siâng-sî也是文學史觀漸漸成熟 ê 表徵。

事實上,對 2011 年宋澤萊《台灣文學三百年》拍響台灣文學史觀 ê 一聲驚雷了 後,方耀乾、林央敏 ê 文學史冊前後出版,加上施俊州 ê 導論,咱也確實見證台 語文學有史為證 ê 天年。所以 tī 遮,筆者對回應台語文學爭論 ê 立場出發,來梳 捋這幾本台語文學史冊 ê 出版 kap 論述情形。

首先是 2011 年宋澤萊 ê《台灣文學三百年》,伊化用 Hayden White ê「後設 歷史學」kap 文本分類,結合 Northrop Frye ê「神話原型文學批評論」,為台灣文 學 ê 發展加入四季風景(春-傳奇;夏-喜劇、田園詩、牧歌;秋-悲劇、輓歌;

冬-諷刺)。若是 kap 仝年出版 ê《台灣新文學史》並列,咱會當講看著台灣文學 史 ê 轉向已經出現,因為這毋但是彭瑞金 《台灣新文學運動 40 年》對台語文學 運動 ê 友善評論以後,正式將台語文學作家囥 tī 台灣文學史內底品評、定位 ê 台 灣文學史論,宋澤萊比較台華文學 ê 文學史觀 kap 藝術審美 ê 眼光,也暗示《台 灣新文學史》完全抹消台語、母語文學 ê 後殖民史觀有所欠缺,一種台灣文學史

195 蕭安凱,〈「華語」作為一種遺毒/(資)產?──思索台灣文學的語言問題〉,蕪土吾民:2012 年文化研究會議論文,2012.01.07-08。網址:

http://www.csat.org.tw/paper/B-1-2_%E8%95%AD%E5%AE%89%E5%87%B1.pdf,使用日期:

2012.05.16。頁 11。

196 比如蕭安凱提出史書美(Shu-mei Shih)ê 華語語系論述來積極面對華語已經是「台灣語言」ê 現實,但是愛注意 ê 所在是:雖然史書美 ê 論述有發見華語 ê 前殖民意涵,針對流離出世界各地 ê「華語」族群按怎面對中國「漢族中心主義」離散論述 ê 收編,提出華語 kap 在地語言、文化

「同化」ê 反離散論述。m̄-koh 華語語系究竟是以華語為中心,這可能會當處理台灣 kap 中國之 間 ê 華語問題,但是敢有法度對台灣內部國民黨起造 ê 華語文學體制進行批判、解決語言平權 ê 壓迫?參看史書美對台灣語言問題 ê 一寡描述:「在台灣原本由國民黨政權強加在人民身上的大 一統中國的認同,逐漸被本土化的新臺灣人認同取代,現在國語只是多語言的台灣社會裡,眾多 官方語言中的其一,實際上大多數人使用的是閩南語,其餘人等則使用客家話或多種原住民語言。」

「從九七前香港的民主黨人士或台灣獨立派人士的角度來看,華語語系表述更是具有反殖民、反 中國霸權的意義。」頭一段是偏離台灣社會現實 ê 認識論,第二段是證成台灣華語 ê 後殖民意義,

但是顯然無掌握著台灣後殖民情境當中有華語 kap 本土語言 ê 衝突,挪用時行 ê「華語語系」論 述,台灣猶原是一 ê 特殊個案。台灣文學、華語文學 kap 台語文運動 ê 關係暫時點到為止,筆者 留待日後在這 ê 基礎頂面,kap 後進繼續探討。參見史書美,《視覺與認同:跨太平洋華語語系 表述》(台北:聯經,2013.04),頁 54-56。

151

學方法論 ê 實踐,當 teh 開花結實。

宋澤萊三百冬 ê 台灣文學史當中並無包括荷蘭 kap 明鄭時期 ê 文學,因為伊 認為「族群的存在具有完整的連續性」,所以伊 ê 史觀也對清朝前期客家人 kap 閩南人 ê 搬徙(puann-suá) kap 土斷開始,同時獨立出外省族群 60 年以來 ê 文學過 程,也保留原住民文學 ê 討論空間。197對遮,咱也會當看著宋澤萊成做跨語 ê 作 家 kap 研究者 teh 考察台灣(民族)文學 ê 時陣,已經磕著「族群」成做台灣文 學分析項 ê 論題,特別致重各族群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主體經驗,這正是台語文學 所發展出來 ê 多元中心論述。所以在這層意義上,《台灣文學三百年》可能會當 講是台語文學所欲建構 ê 一種台灣文學史 ê 典型。

只不過,tī 多元中心 ê 台灣文學史論當中,宋澤萊選擇用本省/外省 ê 衝突 來批判朱西甯、林燿德 ê「外省.中國意識」,先將 Ho-lo 人/客家人、原住民/

漢人 ê 族群衝突囥一邊,伊顯然是欲透過外省族群 ê 政治 kap 文化優勢,強調國 民黨集權政治脈絡之下 ê 族群經驗。在這 ê 前提之下,宋澤萊透過跨語 ê 文學史 觀介紹林宗源〈講一句罰一箍〉,隨時著用台語文學 ê 創傷書寫呈現並置台語文 學 kap 華語文學所產生 ê「矛盾」,形成一種批判華語 kap 本土語言之間無公平 ê 權力分配 ê 文學史敘事結構。

在這本應該會當講是台灣頭一冊跨語文學史論 ê 書寫當中,宋澤萊 ê 安排拄 好點出主流台灣文學史無法度予台語文學出聲 ê 原因。因為台語文學 ê 消音 kap 華語文學 ê 發展是衝突 ê,對台灣(華語)文學來講,台語文學強烈 ê 運動性格,

拄好是對華語文學史觀 ê 批判 kap 挑戰,而且強度是成正比。所以,若欲對宋澤 萊多元 ê 族群邏輯 kap 承認華語書寫 ê 史觀基礎來思考台灣文學 ê 語文問題,咱 首先欲討論 ê 著絕對毋是「台語文學是/代表/就是台灣文學」ê 次命題。因為 無論「台語」是啥物語言,台灣文學體制攏必須愛思考到底欲按怎化解政治壓迫 ê 遺害,解決當前以華語為主 ê、收編式 ê 語際關係,予本土語言得著健康 ê 論述 kap 發展空間。這 ê 問題窮實無法度用華語是「台灣語言」,直接將華語變成「受 惠的遺產」198來逃避、解構,甚至轉移「台語文學」ê 定義 kap 正當性來解決。

確認華語在台灣文學體制當中猶袂去再/殖民 ê 屬性了後,紲落來 ê 問題才 是重新討論台語文學 ê 主張到底是毋是「福佬沙文主義」或者是「次霸權」。事 實上,在「台語」、「台灣話」ê 爭論當中,上大 ê 問題並毋是欲將「台語」做 廣義 ê 解說,顛倒是論者無法度忽略台灣社會長期以來,著是將「台語」kap「Ho-lo 話」連結做伙 ê 現實,才會產生無法度放棄 e̍h-kheh 義 ê 困擾。台語文學運動者

197 宋澤萊,〈(自序)另一種台灣文學史的新觀念〉,《台灣文學三百年》,頁 9。

198 「真正的後殖民文學,在於消化歷史上所有的美與醜,把受害的經驗轉化成受惠的遺產。」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上冊,頁 9。

152

當中,屬洪惟仁對這 ê 問題 khah 注心,伊認為並無需要否認 Ho-lo 話在台灣是上 有優勢 ê 傳統語言,「俗稱鶴佬話為『台灣話』,這也是可以理解的。」199不過,

「這種習慣是歷史累積的錯誤,歷史上留下的錯誤稱呼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過來 的。」200李勤岸過去也是主張「台語就是台語」,但是經過論戰 kap 討論,考量 著族群之間 ê 和諧,伊改換「台灣 Holo 話」ê 方案201,或者是借華語語音稱做「和 樂話」來避免爭議。202當然,tī 戰後尤其 1980 年代族群意識起興 ê 情境,這種 社會語言學 ê 檢討 kap 反省有伊建構、協調集體認同 ê 積極意義,但是若換一 ê 角度思考:「台灣話文」kap「台語」(文學)這寡「歷史上留下的錯誤稱呼」,

其實也見證台灣人 tī 戰前 kap 戰後斷裂、無傳承關係 ê 情境當中,以 Ho-lo 話充 實「台語」ê 社會語境來進行「語言自衛」、「語文革命」,對抗、替代殖民語 言 ê 現實。親像筆者頭前 ê 提問:否定「台語」在歷史過程中自然指涉 Ho-lo 話 ê 現實,到底是一種多元中心/無中心 ê 實踐?抑是無自覺陷落國民黨將「台灣 話」、「台語」改作「閩南語」ê 污名化、中國化史觀當中?203

所以,就台語文學史 ê 書寫來講,欲按怎維持台語 ê 歷史能動性來 kap 其他 本土語言形構一種團結 ê 母語文學論述,其實是比爭論「台語」到底是啥物/包 括啥物語言 koh khah 務實 ê 策略。真早著有決心欲寫台語文學史 ê 方耀乾,運用 複數系統(polysystem) ê 觀念 kap 多元脈絡理論(multi-contextualism),將台灣文學語 言史 ê 概念 kap 台語文學定義伸縮背後對弱勢、少數族群(客家、原住民)ê 關 懷理論化204,提出策略性本質論(strategic essentialism)來思考台灣文化、語言所有 可能 ê 歷史成員205,來解構華語/漢文文化霸權。在這款多元中心 ê 基礎頂面,

方耀乾提出 kap 李勤岸「中華台灣文學」(Sino-Taiwan Literature) 206類似 ê 分類,

將目前以華語為主流 ê 台灣文學看做是「台灣華語文學」(Sino-Taiwanese Literature),其他 koh 有「台灣客語文學」(Hakka-Taiwanese Literature)、「台灣南

199 洪惟仁,〈台灣話就是國語?〉,《台灣語言危機》,頁 159。

200 洪惟仁,〈尊重客家人的母語情懷〉,《台灣語言危機》,頁 238。

201 雖然李勤岸 kap 洪惟仁攏認為「台語」容易產生爭議,但是 in 兩人對「閩南語」ê 接受態度,

以及其他提法 ê 思考無相仝。李勤岸認為,台灣毋是中國 ê 閩南地區,台灣所講 ê 這款語言 kap 閩南語已經差真濟,而且「閩」有歧視 ê 意涵,所以無採取「閩南語」。但是洪惟仁認為閩南語 原本就是學術上 ê 名稱,這 ê 稱呼是予戰後國民黨 ê 語言政治污名化,所以在字義、語意 ê 考量 之下,洪惟仁提出「台灣閩南語」、「閩南語族」ê 意見。參見李勤岸、洪惟仁,〈沒有名字的語 言?「台灣話」、「閩南話」還是Ho̍h-ló 話?〉,《台灣文學館通訊》15 期,2007.05,頁 36-41。

202 李勤岸教授 tī 筆者學位口試 ê 時陣直接補充「和樂話」ê 提案,網路文獻參見李教授〈沒有 名字的語言?〉刊出了後最近 ê 補充:「如果非寫漢字不可,那我建議借用華語音的『和樂』兩 字」,網址:http://tw01.org/profiles/blogs/1970702:BlogPost:2170575,使用日期:2013.07.28。

203 當然除了閩南語以外,福佬語、河洛話、Ho-lo 話也攏會使當作一種新 ê 提案。但是 tī 遮,筆 者欲強調 ê 是否認「台語」這 ê 名稱形成 ê 歷史條件 kap 去殖民目的,無顧慮「台語」這種多數 族群 ê 少數論述在實踐上 ê 困難。

204 方耀乾,《Ù i 邊緣 kàu 多元中心:台語文學 ê 主體建構》,頁 14。

205 仝頂註,頁 24。

206 李勤岸,〈台灣文學的正名──從英語後殖民文學看台灣文學〉,《台灣文學正名》(台南:開 朗雜誌,2006.03),頁 26。

153

島語文學」(Austronesian-Taiwanese Literature)、「台灣日語文學」

(Japanese-Taiwanese Literature)等等。其中,借用《大英百科全書》對英國文學、

美國文學、法國文學 kap 中國文學 ê 定義,各國攏以大多數人 ê 母語所書寫 ê 文 學做代表,所以台灣文學(Taiwanese)在定義上應該是台灣人以台語(Taiwanese)書 寫 ê 文學,「是最符合歷史演進的法則的」。207

Tī「台語」濟濟 ê 爭議當中,本研究會當講是 khah 致重 Ho-lo 話在戰前、後 語言政治當中 ê 相對位置、反抗能動性 kap 文學史意義來成立「台語文學」。在 目前仝語族 ê 大眾 kap 學者多數攏是母語「文盲」ê 實踐困境當中,「代表論」成

Tī「台語」濟濟 ê 爭議當中,本研究會當講是 khah 致重 Ho-lo 話在戰前、後 語言政治當中 ê 相對位置、反抗能動性 kap 文學史意義來成立「台語文學」。在 目前仝語族 ê 大眾 kap 學者多數攏是母語「文盲」ê 實踐困境當中,「代表論」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