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小劇場這個工作與小劇場這個圈子

第四章 研究結果—供應者的觀點

4.3 誰是供應者

4.3.2 小劇場這個工作與小劇場這個圈子

小劇場工作不同於一般上班族的工作,充滿了時間上的彈性,以及種種的突 發狀況。

這個工作其實時間很有彈性,忙起來,像是有演出的時候,可能要連續加 班,有時候則是時間很多,我想這是跟一般的工作有很大不同的地方 (訪 談紀錄,張麗珍,2005)。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劇場領域工作的這些人,不像其他發展得比較成熟的行 業,可能在那個領域之內只會做自己學有專精的部分,他們少有專業性分工極細

第四章 研究結果—供應者的觀點

談紀錄,李建常,2004)。

主要是導演編劇,技術方面像是燈光那些也有涉獵 (訪談紀錄,陳梅毛,

2004)。

最開始是因為興趣成為演員,接著就接觸的越來越多,90 年進入劇場(優劇 場),90-92 年開始有接觸行政, 96 年研究所畢業以後專職負責行政方面,

也寫過劇本 (訪談紀錄,游蕙芬,2004)。

做過演員,當過導演。技術方面也只是偶而,燈光呈現等,只是偶爾,不 像很多其他的小劇場同業,我常認為我是劇場界是非常幸運的,以前我在 蘭陵時,曾經看過賴聲川賴老師的太太挺個大肚子在門口賣票 (訪談紀 錄,呂柏伸,2004)。

由於小劇場人力資源的相對匱乏,這些小劇場的提供者憑藉對劇場的愛好,

都曾經以較為克難的方式去完成每一場的演出,這點倒是相當符合前文提到的小 劇場的業餘性定義。

但是現在的情況已經多少有點改變了,訪談的劇團大多擁有專職的行政人 員,有些甚至有團內專屬的技術人員,

團長也是我們的技術總監,劇團有自己的佈景工廠。劇團追求專業,燈光 是邀請長期合作的台北專業燈光師來規劃,雖然開銷很大也是花下去。因 為南部就是沒有燈光的專業,劇團會希望有一個高品質的作品,所以都請 專業人員來合作。如音樂部分就會請作曲家,如音樂系的老師 (訪談紀錄,

呂柏伸,2004)。

劇團成立之初我們就希望能更專業、專職,工作人員也希望是全職的。因 為如果不能專職全新投入時,表演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訪談紀錄,游蕙 芬,2005)。

從這些片段可以看出,現代的小劇場已經不向從前那樣的粗糙或業餘,但仍 然保留了藝術傾向前衛以及一般在小場地演出的特點。

小劇場這個行業,或者這些小劇場的供應者,有一點是很特別的,從事小劇 場工作的人,常會有一種身處在某個小團體之內的感覺,他們與同業之間的關係 似乎更加的親近。對於他們來說,從事這個工作與同業的關係不只是從事同一個 工作或者有互相競爭的關係而以。而是有一種處於同一個團體 ,處於同一個可以 互相了解的基礎之上。

像是外表坊實驗團的李建常先生在提到同業或者是所謂的「藝術圈」的時候,

就提到,

就會覺得跟某些人是「一起的」,同一個族群。對我來說那是一個「平台」,

在這個平台之上比較容易溝通,這個平台的族群包括:戲劇、舞蹈、美術 等。藝術圈對我來說比較像是觀念、人生的態度,一種生活的習慣環境,

讓我變成現在這樣 (訪談紀錄,李建常,2004)。

或者像是台灣渥克的陳梅毛先生,對於同業,雖然觀看他們的作品時強調自 己是以一般觀眾的角度去看的,

就像一般觀眾一樣的,喜歡看什麼就看,看別人劇團演出,不會特別想去 觀摩同業演出,而是有喜歡看的就可以了 (訪談紀錄,陳梅毛,2004)。但 在看待同業的態度上, 會覺得是比較類似的人 (訪談紀錄,陳梅毛,2004)。

在小劇場不像在牙科診所當助理或在咖啡店工作的時候,感覺跟這些人有 種,怎麼說,比較親近的感覺 (訪談紀錄,張麗珍,2005)。

或者是以另一種角度來看的,像是台南人劇團的呂柏伸先生,

有表演都會看。但能讓我看完的戲不到五齣。可能是文人相輕吧!但每次看

第四章 研究結果—供應者的觀點

這樣的「小劇場人」與 Weber 理論中的身份團體相當類似,身份團體經常擁 有一些地位優勢(privileges)與地位象徵(symbol),以彰顯其特殊性。物質(material) 的地位特權,是身份團體擁有經濟上的壟斷權;而規範性(normative)的地位特權,

則是身份團體藉由規範出社會核心價值的時尚或禮節以成為文化的擔綱者(許嘉 猷,1986)。

當然,現代社會中文化的權威性已經縮小,由於 Weber 對於地位的定義,是 採早期貴族式的定義,為了接續 Weber 對「社會地位」研究的重視,現今社會學 對於社會地位的分析,便採取較為平民化的定義,如職業地位、職業聲望、社會 經濟地位… 等等(許嘉猷,1986)所謂特權也並不像字面上所表示的那麼明顯,

而更該解釋成所謂對於文化的詮釋權以及對於小劇場藝術新進展的發言權,而這 些東西的確一部分是掌握在這些小劇場供應者的手上。

所謂規範性的地位特權,他們所使用的地位優勢就是對戲劇語言與製作的理 解,與所謂同圈子裡的人的熟稔程度,並且藉由界定小劇場或劇場藝術的核心價 值來成為小劇場文化的擔綱者。

同時,身份團體具有以下特徵,相同身份團體的人,有其獨特的生活方式,

此生活方式主要是透過家庭背景、學校教育和某些職業地位而發展出來的結果。

其二是身份團體的交往具有限制性與排外性(exclusiveness),通常他們只與同一 地位的人來往,對於非其身份團體的人則採取保持距離與排斥的態度。(朱文妮,

1999)。在小劇場的這些工作者毋寧是有著類似的生活方式與職業地位,同時也 呈現了某種程度的排外性。

活中的文化實踐。

Bourdieu 則在 1979 年著有『論區分』(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 f the Judgment of Taste)說明品味等象徵性實踐行為,也就是所謂文化消費行為導致社會區分也 造就行動者在其中自我區分。這些小劇場的工作者,就是在這樣的文化實踐之中,

以他們的職業選擇同時也做了自我的區分。

第四章 研究結果—供應者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