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產品的支出與收入

第四章 研究結果—供應者的觀點

4.4 劇場的產品

4.4.3 產品的支出與收入

大部份的團體是屬於文建會的扶植團隊,或者是領出演出的補助,票房佔的 比例各有不同,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劇團是可以完全靠票房收入完全負擔劇團日常 性支出以及整個製作成本的。這是他們身為一個非營利組織的特性,但是其中比 例的差異仍然值得探討。

比如外表坊實驗團,由於他們的規模,他們製作的演出能花的成本也比較高,

因此一齣戲的成本不大一定,小的也有幾十萬,最大的也有到上百萬的製作都有。

除了票房收入,另外政府補助約佔 40 多% (訪談紀錄,李建常,2004)。

他們有上百萬的製作,政府補助的比例也低,佔百分之四十多的比例,在跟 其他團體比較之下,算是票房收入比例相當高的一個團體,這可能與他們外表坊 這個團體品牌的號召力有關。

至於台灣渥克,則承認自己團體收入票房的比例很低,

小劇場比例滿低的,今年兩齣戲是賠滿多的,因為進中型劇場,雖然觀眾 變多,不過還不夠,因為製作成本滿高的,一齣戲也得幾十萬。以前在小 劇場算也知道,座位不過 6-70 人,五場 300 人,一張票 3-400 元,票房收 入不過八九萬,光說票房收入比例是相當低的”(訪談紀錄,陳梅毛,2004),

在 2004 年他們的兩齣劇作成本都是四十多萬元的情況下,受限於場地規模和 場次,即使場場爆滿仍然連戲劇本身的製作成本都不能打平支出,小劇場的困境 在此可見一班,可能也可以從這裡看出,這些主要倚靠文建會扶植團隊補助的團 體為什麼在製作演出上考量到觀眾的地方不多,畢竟觀眾負擔的票房可能不是他 們維持團體營運的經濟來源。

類似的還有臨界點劇象錄,他們政府補助佔的比例比外表坊略高。

第四章 研究結果—供應者的觀點

從上面那些團體可以看出,鍾明德老師定義下的小劇場製作費五萬元以下已 經不再符合現實的情況了,現在(台北的)的小劇場一齣製作普遍成本要到三四 十萬以上,但是在表演場地座位或觀眾人數並沒有成長的情況之下,票房收入遠 遠低於製作成本,造成補助是小劇場重要命脈的情況。

在所有的團體之中,補助比例最高的,莫過於台南人劇團,

目前台南劇團補助部份佔 90%,票房只佔 10%。這點的危機很大,如果以後 政府不再補助,劇團勢必受到很大影響 (訪談紀錄,呂柏伸,2004)。

台南人劇團的政府補助居然高達百分之九十,在被問到為什麼能拿到這麼多 補助的時候,呂柏伸先生回答,

台南人劇團或許是台灣劇團界做事最嚴謹的,也可能我們做的東西跟其他 的團有點不同 (訪談紀錄,呂柏伸,2004)。

台南人劇團也許是因為性質特殊或地理位置使然,得到的補助佔團體的比例 遠遠高於前面提到的三個團體。

金枝演社則提到了一些其他團體較少提到的東西,比如募款或活動的演出 費,他們團體靠補助的比例也是大約百分之五十左右,

今年一齣戲成本大約是 150 萬,團的營運部分文建會的補助大約是 50%,票 房及表演費收入是 35%,其餘 15%則是靠募款。票房佔比很小,演出費佔的 比例比較高,例如機構主辦藝術節邀請我們演出,或是特別活動應邀。另 外就是由我們策劃提案,以推廣的性質邀請觀眾參加 (訪談紀錄,游蕙芬,

2005)。

他們提到去下鄉表演的演出有時候是當地的文化中心或藝術節邀請他們去演

我們在前兩年有扶植團隊的補助,真的是人有錢就不會做事了,我們關心 的是怎樣才能拿到補助;沒錢的時候才會挖空心思來爭取更多票房。沒什 麼補助的時候,我們才重新回到「有什麼賣點給觀眾?」,重新回到這個心 情才是可貴的。某種程度過去是有所迷思 (訪談紀錄,韓江,2004),

目前他們的經費完全以自籌為主,

一齣戲的成本很便宜,不到十萬塊,都是自籌的經費。贊助部分很少。有 一些是靠朋友捐款,主要的經費來源許多來自跑行動劇或是尾牙等表演活 動。在跑這些行主要動劇活動的時候,我並不覺得委屈,反而很感謝這些 人提供了我們經費,及演員表演的機會 (訪談紀錄,韓江,2004)。

跟前面的劇團相較,螢火蟲劇團非常的特別,沒有扶植團隊的補助,需要做 很多具商業性的活動來負擔團體的生存,同時友人的捐款也是他們維持團體營運 的經濟來源之一。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這些小劇場團體,除了螢火蟲劇團因為沒有扶植團 隊的補助,必須要強烈的考慮到觀眾,並且要接一些通俗的活動,比如行動劇或 者尾牙之類,以及金枝演社有到各地文化中心演出收取演出費之外,其他的團體 一半以上的支出都是靠國家的補助,票房的收入並不是主要的部份,這點可以解 釋為何觀眾的喜好比較不是他們考量的重點,反而是藝術性,創意性或者演員發 展以及語言實驗等等才是他們考量重點的原因。

第四章 研究結果—供應者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