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知識經濟與企業體系

在文檔中 博 士 論 文 中 華 大 學 (頁 43-4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2 知識經濟

2.2.5 知識經濟與企業體系

對企業體系而言,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所面臨的大環境已逐漸轉變, 並 且普遍存在以下之特徵: (1)企業之間的互動與連結益趨密切; (2)每一企業 之 活 動對 於 其 他 企業 以 及 大環 境 都 會 產生 正 向 或負 向 的 「 回饋 迴 路 」 (Feedback loop);(3)競爭環境變得高度不確定性,甚至是「混沌」(Chaos)狀 態。面對不確定的環境,有關處理並有效運用數碼化知識的know-how,對企 業尤其重要,而為建立「內在知識」、充分利用智慧資本,組織必須強化學習 的能力,把系統設計成可以留住內在知識、建立個人不斷學習的智慧存貨,

以 及 讓 這 些 資 產 立 刻 可 用 被 所 需 者 使 用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根 據 Papaconstantinou 教授對 OECD 國家的研究,高科技產業的出口競爭力取決

29

於研究發展,而其他產業的出口表現主要受技術擴散的影響,而市場競爭亦 有助於促進新技術的供給與應用。換言之,在知識經濟時代,高科技產業唯 有藉由不斷的研究發展與創新,方能提高競爭力。以下七個發展情勢,說明 了知識經濟與企業體的關係:

一、科技創新加速,產品生命週期縮短

1980 年代以來,科技進步使經濟社會發生極大變化,電腦、網際網 路、行動電話以及新藥物等技術已經改變人類生活、工作、旅行、購物 和通信方式,而此種科技創新的速度,遠比過去任何時期更為快速。特 別是透過網際網路(Internet),促進了科技創新資料的交流與檢索,研究 人員亦漸漸利用網際網路來進行研究。創新知識產生與擴散效率的提 高,使得自工業革命以來,日漸縮短的科技創新週期,愈來愈短。對產 業發展而言,由於電腦輔助與網路系統架構下,產品研發不再依靠草圖、

模型,而得以在三度空間產品的模擬中,對產品性能進行評估,將大幅 縮短產品由構想至完成之時間,產品的精確度也因而提高。此一趨勢對 產業發展最明顯的影響是產品生命週期大幅縮短。根據對189 家美國企 業進行的研究發現, 1990 年新產品從概念到產品重大改進(生產)約需 35.5 個月,而 1995 年這一時間已縮短到 23 個月,而另一項研究更顯示,

企業平均研究開發周期已從1993 年的 18 個月下降到 1998 年的 10 個月,

時間縮短了45%,此現象顯示企業藉由應用研究開發效率的提高,縮短 研發與產品生命週期。

二、消費需求層次提昇

知識型產品興起在知識經濟時代,消費者可以從廣播、電視、網路、

電子郵件、資料庫(databases)檢索、書本、雜誌等取得各項與產品事實有 關的知識(know-what),以及向誰購買(know- who)的知識,使充分掌握產 品品質、價格與相關資訊,尤其是網路商店24 小時開放,網路商店貨品 種類齊全,並提供配套資訊,使消費者對品質的要求日高,且對價格亦 有較高之敏感度。對此,企業除了紛紛透過網際網路,設立具有廣告、

推銷、宣傳、公關、零售、發行、客戶支援服務等功能之網頁外,廠商 對產品研發的實施,也由過去依循研究、計畫、製造、試銷等過程,並 在產品上市,顧客有機會試用並做出回應之後再修正「線性程序」, 逐

30

漸改變為「感測反應」(sense-and-respond)模式,縮短研究和策略規畫時 間,儘快提出產品原型、測試市場,收集市場資訊,並解析所得資訊,

然後很快地回應,利用新知識使產品升級或重新思索策略。

三、產業的無形投資增加

為因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激烈國際競爭,企業界愈來愈依賴研發及創 新提高其競爭力,目前 OECD 國家於研發經費佔 GDP 的的比例達 1.8

%,而企業自行負擔的研發費用比率在過去 15 年來增加 30%。企業對 高科技商品和服務的投資大幅增加,除了對電腦和其他設備的有形投資 外,對研究發展、人員的訓練、電腦軟體、專利技術和技術服務的無形 投資,也日益增加。加上資訊技術的應用日漸普及,知識的商業價值更 趨明顯,使個人和組織的學習日益重要,導致廠商組織變革越來越重視 分權和組織彈性。

四、智慧財產權成為產業致勝工具

在知識經濟時代,與創新知識有關之智慧財產權成為決定產業競爭 力的關鍵因素,擁有智慧財產權愈多的國家,其產業科技競爭力愈強。

根據世界銀行「2005 年世界發展指標」(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如表2.5,2002 年日本和美國之本國人所擁有的專利分別高達 37 萬件和 19 萬件,遠高於其他亞太地區國家之總和,其中美國在 1997 年專利和 授權費用收入為33,676 百萬美元,2003 年倍增為 48,227 百萬美元,扣 除其支出後之淨專利和授權費用收入高達27,818 百萬美元,更是超過其 他國家。相對地,其他開發中國家如大陸、南韓等國,雖然藉由外人投 資引進技術,使其 2003 年高科技產品出口佔製造業出口比重達 27%和 32%,但在專利和授權費用方面卻呈現逆差,且外國在其國內申請之專 利遠多於其本國人所擁有的專利,此現象突顯出開發中國家產業發展面 臨智慧財產權受制於人的困境,以及工業國家運用智慧財產權保障市場 商機的優勢。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已成為各國政府鼓勵創新的重要工具,

1990 年代以來,美國司法部門致力於保護其國內廠商的智慧財產權以助 其國際競爭力,此種轉變對生物、化學、半導體、資訊、機電業等與專 利有關的產業產生重大的影響。對這些廠商而言,研發的工作不再是用 以支援製造部門生產所需,研發部門甚至可以成為公司獲利最高的單

31

位。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利潤戰爭中,智慧財產權資產已成為一項 有利的武器,其中又以智慧財產授權使用之獲利最為驚人。

表2.5 亞太國家之知識指標

高科技產品出 專利和授權費用 專利申請

百萬 佔製 收入百萬美 支出百萬美元 本國 外國人 年度 2003 2003 1997 2003 1997 2003 2002 2002 澳洲 2,760 14 295 394 1,074 1,268 10,823 96,434 加拿大 23,129 14 2,555 4,821 5,934 102,418 智利 110 3 83 45 53 266 241 2,879 中國 107,543 27 55 107 543 3,548 40,346 140,910 香港 1,845 13 196 491 112 9,018

印尼 4,580 14 0 90,922

日本 105,454 24 7,303 12,271 9,620 11,003 371,495 115,411 南韓 57,161 32 252 1,325 2,413 3,597 76,860 126,836 墨西哥 28,734 21 130 84 501 608 627 94,116 紐西蘭 471 10 0 118 0 436 2,137 91,240

秘魯 27 2 0 2 80 65 6,940

菲律賓 23,942 74 18 2 158 273 0 81,697 俄羅斯 5,327 19 176 174 11 711 24,049 96,315 泰國 18,203 30 44 7 804 1,268 1,117 4,548 英國 64,511 26 6.724 10,245 6,123 7,382 33,671 251,329 美國 160,212 31 33,676 48,227 9,411 20,049 198,339 183,398 資料來源:【153】

五、產品「價廉」與「交貨期短」的新競爭情勢

在知識經濟時代,由於生產自動化和廉價的能源與組件,製造商可 以以更低的價格,提供更佳品質的產品。相對地,消費者可以從廣播、

電視、網路、電子郵件、資料庫(databases)檢索、書本、雜誌等取得各項 與產品事實有關的知識(know-what),以及向誰購買(know- who)的知識,

使充分掌握產品品質、價格與相關資訊,尤其是網路商店24 小時開放,

網路商店貨品種類齊全,並提供配套資訊,使消費者對品質的要求日高,

且對價格亦有較高之敏感度,這兩股力量促使許多大量生產之產業出現

「愈好反而愈便宜」的現象(如個人電腦、行動電話等),此現象使得各 國採購商、進口商及零售商,積極尋求降低存貨、降低成本之道,而在 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中,運用迅速回應系統,縮短「下 單」到付運的時間,減低存貨量,便成為其主要策略。例如電腦價格下 降,使得國際電腦大廠紛紛採行「接單後生產模式」(bill-to-order; BTO),

32

由美、日大廠先接到訂單後,再通知國內系統廠商,如大同、宏碁、神 達等 OEM 廠商生產,以縮短美、日大廠及其行銷代理商產品存放待售 的時間,相對地,OEM 廠商則必須進行全球運籌管理(global logistic),

建構全球運籌分工體系,在客戶指定的銷貨地點設置生產或發貨倉庫,

俾使行銷代理商接到訂單後就直接到 OEM 廠商的生產據點或發貨倉庫 提貨。

為因應此一發展趨勢,各類產業之間將不再是單獨的企業或集團間 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間之整體策略的競爭,而如何建構由客戶、

企業別供應商之有效服務導向供應鏈流程,透過資訊科技來連結產品或 服務供應鏈上之相關企業,以達成企業間核心競爭力之互補效果、分享 客戶與市場、技術研發成果與人力資源,進而擴大產能與企業規模、降 低時間成本、分擔成本,已成為獲得優勢競爭的重要課題。

六、貿易投資自由化增進知識擴散

貿易自由化對工業生產和服務業發展有關知識之擴散,至為重要。

一般均衡模式(CGE)評估、烏拉圭回合談判達成協議之影響發現多種纖 維協定(MFA)之逐步取消,將使主要出口國之產值增加最為顯著,關稅 調降與非關稅障礙撤除,也有利於開發中國家輕工業發展,而工業國家 (如美、加、日、歐市及其他西歐國家)汽車、電子、製藥、機械等高科 技製造業、資本財、中間製品和服務業將有正成長,此結果亦反映出全 球貿易自由化增進了與工業生產和服務業發展有關知識之擴散,不但使 掌握知識產生或創新之廠商或國家,增加其全球市場影響力,也使得開 發中國家得以藉由進口機器設備、原料,或經由吸引外人投資,引進技 術知識,進而達到學習與知識運用和擴散的效果,而得以參與國際分工。

七、策略聯盟與購併擴大知識優勢

由於產品生命週期縮短與市場的快速變動,企業間之競爭更重視知 識優勢的取得與知識管理架構之建立,而結合不同領域的知識與經驗,

亦成為擴大知識優勢的主要策略,此一需求使得企業積極實施策略聯盟 與購併活動,俾於彈性的結合外部資源(如客戶、供應商、金融機構與政 府)形成一個具有最佳綜效之全球競爭的虛擬企業。其中,策略聯盟使企

33

業將原有核心技術,擴展至其他相關技術,開發新產品並培養新市場,

拉大與競爭對手之差距,特別是組成研發同盟、或利用聯盟夥伴既有的 營運基礎延伸營運觸角(如筆記型電腦業藉由策略聯盟進入網路、軟體、

微處理器等產業)、或上中下游的策略聯盟(如個人電腦產業中之 IBM 與 宏碁、Compaq 與英業達等,利用 Internet、EDI、ERP 與 SFM 等)資訊 科技系統,構建全球供應鏈以提供顧客接單後生產與組配服務。

在文檔中 博 士 論 文 中 華 大 學 (頁 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