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學術樂觀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學術樂觀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5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指導教授:張奕華 博士. 政 治 大. ‧ 國. 學. 立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學術樂觀與 ‧. 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 廖介敏 撰. 中華民國 103 年 7 月 i.

(2) 謝 誌 回首三年前,滿懷喜悅踏進夢寐以求的學術殿堂。坐擁全國學術頂尖地位的政大教 育學院,師資陣容堅強,王鍾和教授、林邦傑教授、吳政達教授、胡悅倫教授、秦夢群 教授、湯志民教授、張奕華教授,皆是馳聲走譽的大師,更是各領域的箇中翹楚,不僅 傳道授業解惑,更是典範的樹立,我何其有幸,跟隨著師長們的腳步,踏進學術研究的 大門。 歷經三年的淬鍊,此生第一本論文總算小有所成,感謝恩師張奕華教授,帶我見識 學術的浩瀚。論文撰寫的過程就像一場耐力賽跑,是耐性及韌性的試煉,經恩師的循循. 政 治 大 恩師總是給予諸多的包容和關懷,悉心提點後,總能豁然開朗,充滿信心,這是我畢生 立. 善誘,才能鍥而不捨地跑到終點,銘感五內。憶起這段研究之路,遭逢阻礙與困頓時,. ‧ 國. 學. 難忘的求知經驗。在不惑之年,還能不斷地自我突破,我想關鍵在於選擇對的老師。本 論文得以完成,除了感謝指導教授之外,還要感謝王緒溢教授、吳政達教授,細察審閱. ‧. 後,惠予我諸多寶貴意見,使本論文更臻完善。. sit. y. Nat. 過去這段時間,跟隨恩師的腳步,除了順利完成碩士學位之外,最大收穫便是結交. io. er. 益友與處世態度。要感謝「奕家族」師兄姐們,你們的經驗傳承,使我論文寫作更加順 利。當然還有學行碩十三屆的同窗夥伴,謝謝你們三年來的照顧,有你們真好!要感謝. al. n. v i n Ch 的人太多,無法逐一細數,在此一併感謝愛護我及幫助過我的師長、朋友。 engchi U. 最後,謝謝最愛我的家人,父親廖振平先生、母親姜定妹女士,感謝你們的養育栽. 培之恩;姐姐淑君、姊夫詩聖、哥哥文嘉、嫂子麗俶,謝謝你們的支持,讓我無後顧之 憂;怡萱、訓瑋、耕賢、芷妘,我的外甥與侄兒,謝謝你們不時關心我的論文進度,在 你們的鼓勵下,論文終於大功告成。謹將此拙著獻給我摯愛的家人及一路上支持我、愛 護我的人。. 廖介敏. 謹誌. 2014 年 7 月於桃園 ii.

(3)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學術樂觀與組織公民行為的現況,剖析不同背 景變項與學校變項教師在知覺教師學術樂觀與組織公民行為的差異情形,探討教師學術 樂觀對組織公民行為的關係,並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以供有關單位參考。為達上述 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桃園縣 28 所公立國民中學之主任、組長、導師、 專任教師為研究對象,共寄發問卷 560 份,回收有效問卷 525 份,有效回收率為 95.28 %。問卷所得資料採用 IBM SPSS Statistics 20.0 和 AMOS 21 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 獲得以下結論:. 治 政 大 一、桃園縣國民中教師學術樂觀、組織公民行為現況良好。 立. 二、男性教師在學術樂觀、組織公民行為程度上皆高於女性教師。. ‧ 國. 學. 三、兼任行政職務之主任在教師學術樂觀、組織公民行為程度上皆高於其他教師。. ‧. 四、教師在年齡、學歷、服務年資、學校規模及學校地區等變項,其教師學術樂觀未達. sit. y. Nat. 顯著差異。. n. al. er. io. 五、教師在年齡、學歷及學校地區等變項是影響組織公民行為的重要背景變項。. i n U. v. 六、教師在服務年資、學校規模等變項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未達顯著差異。. Ch. engchi. 七、教師學術樂觀對組織公民行為具有顯著且正向的影響。. 依據上述結論,本研究分別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國中校長、學校行政及未來研究提 出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教師學術樂觀、組織公民行為、國民中學教師. i.

(4) Research on the Teacher Academic Optimism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 Behavior at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and discuss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f the teacher academic optimism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 behaviors at the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By analyzing how the teacher academic optimism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 behaviors were aware of and related to the two variable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schools, this paper reports the detailed outcomes showing the differences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cademic optimism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 behaviors.. 治 政 大survey to try to do the research. the conclusion. Questionnaires were mainly used for 立 Twenty-eight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were selected to make the Suggestions are then provided to related institutions for reference when the research came to. 學. ‧ 國. survey and total five hundred and sixty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to the directors, section chiefs, classroom teachers and full time teachers at these schools. The valid feedback rate is. ‧. 95.28%, based on the five-hundred and twenty-five valid returned questionnaires. The data. y. Nat. collected from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analyzed by the two statistics software named IBM. er. io. sit. SPSS Statistics 20.0 and AMOS 21. The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are listed as follows: 1.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teacher academic optimism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 behaviors at. n. al. Ch. i n U. v. the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is good.. engchi. 2.Male teachers show higher level than female teachers in teacher academic optimism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 behaviors. 3.Directors with both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duties have higher levels than other teachers in teacher academic optimism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 behaviors. 4.Teachers do not show great differences in teacher academic optimism under the variables of their ages,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and seniorities as well as the school size and location of the school. 5.Teachers’ ages and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as well as the location of the school are the important background variables which influence organizational citizen behaviors. 6.The variables of the teacher’s seniority and the school size do not show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rganizational citizen behavior. ii.

(5) 7.Teacher academic optimism has an obvious and positive influence on organizational citizen behavior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onclusion,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with suggestions to each category for their reference including the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for education, the principals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and the future related research.. Keywords: teacher academic optimism, organizational citizen behavior,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i. i n U. v.

(6)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3 第一節 教師學術樂觀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 13 第二節 組織公民行為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 21 第三節 教師學術樂觀與組織公民行為相關之研究 .............................. 3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3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39 第四節 實施程序 ...................................................................................... 5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57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 63 第一節 國民中學教師學術樂觀現況分析 .............................................. 63 第二節 國民中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現況分析 ...................................... 69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教師學術樂觀之差異分析 .............................. 74 al v .............................. 84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組織公民行為之差異分析 i n C 第五節 結構方程模式分析h...................................................................... 93 engchi U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3 第一節 結論 ............................................................................................ 103 第二節 建議 ............................................................................................ 108 參考文獻 ................................................................................................ 113 壹、中文部分 .......................................................................................... 113 貳、外文部分 .......................................................................................... 117 附錄一 專家效度審查用表 ....................................................................... 119 附錄二 學者專家意見彙整修正表 ........................................................... 131 附錄三 預試問卷 ....................................................................................... 137 附錄四 正試問卷 ....................................................................................... 14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iv.

(7) 表次 表 2-1 組織公民行為構面彙整 ........................................................................ 26 表 2-2 國民中學教師組織民行為相關研究 .................................................... 27 表 3-1 預試問卷發放與回收數量 .................................................................... 34 表 3-2 桃園縣國民中學學校規模分組與比率 ................................................ 35 表 3-3 正式問卷抽樣分配表 ............................................................................ 37 表 3-4 正式問卷回收之基本資料分析 ............................................................ 38 表 3-5 預試問卷審查學者專家名單 ................................................................ 40 表 3-6 教師學術樂觀量表項目分析摘要 ........................................................ 42 表 3-7 組織公民行為量表項目分析摘要 ........................................................ 43 表 3-8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學術樂觀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問卷各層面 之 Cronbach’s α 係數表...................................................................................... 44 表 3-9 「教師學術樂觀問卷」各題項與層面間之因素負荷值表 .................... 45 表 3-10 「組織公民行為」問卷各題項與層面間之因素負荷值表 .................. 45 表 3-11 教師學術觀量表因素分析下建議刪除之題項 .................................. 46 表 3-12 組織公民行為量表因素分析下建議刪除之題項 .............................. 46 表 3-13 教師學術樂觀量表二階 CFA 模式參數估計 ..................................... 49 表 3-14 教師學術樂觀之模式適配指標 .......................................................... 50 表 3-15 組織公民行為量表二階 CFA 模式參數估計 ..................................... 52 表 3-16 組織公民行為之模式適配指標 .......................................................... 53 表 3-17 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下建議刪除之題項 .......................................... 53 al v 表 3-18 教師學術樂觀與組織公民行為問卷刪題之題項 .............................. 55 i n C hengchi U 表 3-19 教師學術樂觀量表正式問卷題數暨原始題號 .................................. 56 表 3-20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量表正式問卷題數暨原始題號 .......................... 56 表 3-21 適配度指標檢定標準 .......................................................................... 60 表 4-1 教師學術樂觀整體及各構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 63 表 4-2 「學術強調」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 64 表 4-3 「教師信任學生與家長」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 65 表 4-4 「教師信任同儕」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 66 表 4-5 「教師信任領導者」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 67 表 4-6 「教師效能」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 68 表 4-7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整體及各構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 69 表 4-8 「利組織之組織公民行為」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 70 表 4-9 「利他人之組織公民行為」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 71 表 4-10 「對工作之投入與奉獻」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 7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v.

(8) 性別在「教師學術樂觀」之差異性檢定 .......................................... 74 年齡在「教師學術樂觀」之差異性檢定 .......................................... 75 年資在「教師學術樂觀」之差異性檢定 .......................................... 77 學歷在「教師學術樂觀」之差異性檢定 .......................................... 78 職務在「教師學術樂觀」之差異性檢定 .......................................... 79 學校規模在「教師學術樂觀」之差異性檢定 .................................. 81 學校地區在「教師學術樂觀」之差異性檢定 .................................. 82 性別在「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差異性檢定 .................................. 84 年齡在「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差異性檢定 .................................. 85 年資在「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差異性檢定 .................................. 87 學歷在「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差異性檢定 .................................. 88 職務在「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差異性檢定 .................................. 89 學校規模在「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差異性檢定 .......................... 90 學校地區在「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差異性檢定 .......................... 91 模式中參數估計表 .............................................................................. 94 本研究結構方程模式之整體模式適配度檢定結果 .......................... 95 理論結構模式之路徑係數與假設驗證 .............................................. 96 模式中參數估計表 .............................................................................. 98 本研究之修正結構方程模式之整體模式適配度檢定結果 .............. 99 理論結構模式之路徑係數與假設驗證 ............................................ 10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表 4-11 表 4-12 表 4-13 表 4-14 表 4-15 表 4-16 表 4-17 表 4-18 表 4-19 表 4-20 表 4-21 表 4-22 表 4-23 表 4-24 表 4-25 表 4-26 表 4-27 表 4-28 表 4-29 表 4-30. Ch. engchi. vi. i n U. v.

(9) 圖次 圖 1-1 研究流程................................................................................................... 8 圖 3-1 研究架構................................................................................................. 32 圖 3-2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學術樂觀」測量模型 .................................... 48 圖 3-3 「桃園縣國民中學組織公民行為」測量模型 .................................... 51 圖 4-1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學術樂觀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結構方程模式 ... 93 圖 4-2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學術樂觀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結構方程模式 估計後標準化值之路徑圖 ................................................................................. 96 圖 4-3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學術樂觀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修正結構方程 模式 ..................................................................................................................... 97 圖 4-4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學術樂觀與組織公民行為之修正結構方程模式 估計後標準化值之路徑圖 ............................................................................... 10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 i n U. v.

(10)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了解國民中學教師學術樂觀與組織公民行為現況及關係,以及教師學術 樂觀對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性,冀由此研究提出建議,以供教育主管機關、學校領導人、 教師提升學校效能之參考。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 答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已正式上路,這是繼實施九年國民教育之後,跨世紀教育大工. 政 治 大 外的教育人員互動經驗發現,大部分教師仍持有傳統教師的角色,認真教學、勤於輔導 立 程。研究者現為國中教育現場的教師,曾兼任學校行政職十餘年,近幾年在與校內和校. ‧ 國. 學. 學生課業,但是對瞬息萬變的教育環境有愈來愈多的不適應,排斥改變傳統教學方法、 不清楚教改議題、不關心校本課程發展、忽視學生偏差行為,面對種種的變革,逐漸對. ‧. 教學工作產生倦怠的現象。. y. Nat. sit. 教師係執行國家教育政策之前線人員,而優良的教師則是確保學校教育品質的基礎. n. al. er. io. (張奕華、許正妹、顏弘欽,2011)。在這樣一個教育革新的時代,教師的教學將緊緊. i n U. v. 牽動著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師為第一線教學工作者,在教育工作的成敗上更是扮演著重. Ch. engchi. 要的關鍵角色。吳清山在2013年活化教學新面貌研討會專題演講及撰文強調:十二年國 教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在活化教學,教師必須願意接受改變,在教學過程中持續創新, 善用創新教學方法,才能擴大其效果。是故,重新建構教師教育理念和營造積極樂觀的 教學環境是當前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這也一直備受學者們持續研究的關注。 劉文章(2010)研究指出,教師學術樂觀(teacher academic optimism),其可創造 良好的學習環境,發展出學校學術成功的重要特徵。另外,張奕華等人(2011)表示, 教師學術樂觀是一種關於教師本身的正向信念,其反映出教師對於學術的重視,教師認 為自己有能力讓學生學的更好。同時,相信學生是可以學習的,並且信任學生、家長與 1.

(11) 學校成員,進而產生一股對教學工作的正向期待。除此之外,王建祥(2013)研究認為, 教師學術樂觀係藉由重視學術、集體效能與信任感所形塑的一種樂觀態度,不僅能提振 教師自我效能涵養,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成就,更與同儕、學生和家長彼此信任互動 良好。因此,讓教師在教學上展現積極的信念與態度、有效能的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建 立卓越優質理想的校園,正是教育當局和學校領導人亟需面對的課題。由於目前國內有 關於教師學術樂觀的研究篇幅僅少數,為了解教師學術樂觀實質的貢獻,實有必要持續 探究教師學術樂觀的現況及發展趨勢,此為研究動機一。 政策制定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改善現況;十二年國教政策倉促上路,全國中小. 政 治 大. 學教師皆面臨教師在教學上之調整和重新形塑教育環境。教育部於2013年提出《人才培. 立. 育白皮書》,乃為規劃培養優秀敬業的教師研擬相關的措施草案,並修正部分條文且納. ‧ 國. 學. 入教師法,該草案目前已送請立法院審查,特色包括:1.明定教師在校服務時間,不得. ‧. 少於學生在校作息時間;2.明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應接受教師評鑑等;上述種種措 施,無庸置疑最終目的是為增進學生學習成效和提升教學品質。有經驗的學校領導人都. y. Nat. er. io. sit. 知道,教師出於內心願意做的時候,才能水到渠成。如何讓教師「願意」,實在是當局 者須思考的問題。以學校組織管理而言,規範教師職責對於學校效能的維持確實有其必. al. n. v i n Ch 要,但並不足以提升學校的效能(陳俊瑋,2010)。因此,學校須仰賴織公民行為來提 engchi U 升學校效能。是故,組織欲獲得成功的關鍵係取決於組織公民行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的展現,倘若學校裡的成員表現出自動自發、有益組織及不求酬償 的行為,將對學校組織發展而言顯得更為重要(牟鍾福,2001;張嘉原,2008;蔡秀琴, 2005;謝傳崇、王瓊滿,2011)。在面對教改浪潮不斷地衝擊下,為了幫助學校教育生 態渡過轉型期和組織效能的開展,引導教師展現組織公民行為刻不容緩。因此,教師的 組織公民行為實有必要進一步探究,係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Hoy 研究指出學術樂觀對學生學習表現有正向助益,同時有關於探討教師學術樂觀 和組織公民行為關聯之研究相當少見,Wanger 和Dipaola (2011)曾探討教師學術樂觀和 2.

(12) 組織公民行為二者存在之關聯,國外的研究發現是否適用於國內,仍有待進一步探討; 然而,國內探討教師學術樂觀和組織公民行為之關聯性在這方面研究的缺口則形成本研 之動機,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教育是百年大業,也是國家進步的基石,教師心態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關鍵。身處在 這變動的時代,教師的角色更加複雜與艱難,也面臨更多的挑戰,除了建立專業教師尊 嚴與形象,保持樂觀積極正向的生活態度,接受挑戰;確實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期許本 研究結果能幫助研究者自我成長,進而影響教育現場教師們激起真誠、奉獻的信念與職 志;同時並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國中校長、學校行政之參考。.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 i n U. v.

(1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教師學術樂觀與組織公民行為的現況,並探究國民中學教 師學術樂觀對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茲將研究目的及研究待答問題,分述如下:. 壹、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一、瞭解目前國民中學教師學術樂觀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現況。 二、瞭解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中學教師在知覺教師學術樂觀差異情形。 三、瞭解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中學教師在知覺組織公民行為的差異情形。. 治 政 大 四、檢視國民中學教師學術樂觀對組織公民行為之結構方程模式。 立. 五、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與策略,以供教育行政機關、國民中學校長、學校行政參考. ‧ 國. 學. 運用。. ‧. 貳、待答問題. sit. y. Nat.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具體問題分述如下:. n. al. er. io. 一、國民中學教師學術樂觀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現況為何?. v.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中學教師在知覺教師學術樂觀之差異為何?. Ch. engchi. i n U. (一)不同性別之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教師學術樂觀是否有差異? (二)不同年齡之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教師學術樂觀是否有差異? (三)不同教育程度之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教師學術樂觀是否有差異? (四)不同服務年資之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教師學術樂觀是否有差異? (五)不同職務性質之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教師學術樂觀是否有差異? (六)不同學校規模之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教師學術樂觀是否有差異? (七)不同學校地區之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教師學術樂觀是否有差異?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中學教師在知覺組織公民行為之差異為何? 4.

(14) (一)不同性別之國民中學教師知覺組織公民行為是否有差異? (二)不同年齡之國民中學教師知覺組織公民行為是否有差異? (三)不同教育程度之國民中學教師知覺組織公民行為是否有差異? (四)不同服務年資之國民中學教師知覺組織公民行為是否有差異? (五)不同職務性質之國民中學教師知覺組織公民行為是否有差異? (六)不同學校規模之國民中學教師知覺組織公民行為是否有差異? (七)不同學校地區之國民中學教師知覺組織公民行為是否有差異? 四、國民中學教師學術樂觀對組織公民行為之結構方程模式為何?.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5. i n U. v.

(1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為探討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學術樂觀與組織民行為之關係,為使研究探討更 加具體明確,茲將「教師學術樂觀」、 「組織公民行為」所涉及的重要概念予以界定如下:. 壹、教師學術樂觀 教師學術樂觀乃是指:「教師在教學上積極的態度與信念,反映著對學術的重視, 除了讓學生能獲得有效率的學習,還能不斷地激發學生潛能與成就,不僅如此,亦與學 校教職成員、學生以及家長彼此保持良好的互動並建立信任的關係,有助於教育實踐與 革新」。本研究依據相關文獻分析,歸納出教師學術樂觀包含學術強調、教師信任學生. 治 政 大 與家長、教師信任同儕、教師信任領導者、教師效能五個構面。本研究的調查問卷中, 立 將以「教師學術樂觀評估量表」問卷所測得的分數代表教師學術樂觀的狀況,得分高者. ‧ 國. 學. 代表教師知覺教師學術樂觀程度愈高,反之,得分低者代表教師知覺教師學術樂觀程度. ‧. 愈低。. sit. y. Nat. 貳、組織公民行為. n. al. er. io. 組織公民行為乃是指:「在不計任何酬償和不受職務角色規範,發自內心的對個體. v. 或團隊付出與奉獻,並且展現順從、忠誠、助人的行為態度,此行為能促進組織的績效. Ch. engchi. i n U. 提升。換言之,組織公民行為係一種自發性的行為表現,對組織具正面向上的力量,如 教師表現出組織公民行為,將能提昇學校的效能,進而提昇教學品質」。本研究依據相 關文獻,歸納出組織公民行為包含利組織之組織公民行為、利他人之組織公民行為、對 工作之投入與奉獻三個構面。本研究的調查問卷,將以「組織公民行為量表」所測得的 分數代表組織公民行為的狀況,得分高者代表組織公民行為的態度或行為知覺程度愈 高,反之,得分低者代表組織公民行為的態度或行為知覺程度愈低。. 6.

(1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本研究針對國民中學教師學術樂觀與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探究,藉由文獻探討與分 析,做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再透過問卷蒐集國民中學教師對教師學術樂觀與組織公民 行為之數據資料,進行後續分析與討論,茲將研究方法、步驟說明如下:. 壹、研究方法 為達成研究目的,針對教師學術樂觀及組織公民行為相關之書籍、論文、期刊等進 行資料蒐集,以做為本研究理論之依據及研究工具之基礎,所採用的研究方法為問卷調 查法。. 治 政 大 本研究以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為研究對象,並參考現有之測量工具,自行編修「教 立. 師學術樂觀問卷」、「組織公民行為問卷」做為本研究調查的工具。. ‧ 國. 學. 擬出問卷初稿後,先進行學者專家效度問卷,回收後再依建議修題,接著發放預試. ‧. 問卷,分析刪題及確認工具信效度,再發下正式調查問卷。其次,藉由統計分析方法探. sit. n. al. er. io. 織公民行為之關係。. y. Nat. 討不同背景變項下,教師知覺的差異情形,進而檢視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學術樂觀與組. Ch. engchi. 7. i n U. v.

(17) 貳、研究流程 本研究流程分為三階段: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完成階段,流程如圖 1-1 所示,茲 說明如下:. 確定研究題目 文獻探討與整理 準備階段. 建立研究架構. 確定研究工具. ‧. 進行預試問卷處理 (含專家審題). n. al. er. io. 進行正式問卷處理. sit. y. Nat. 實施階段. 學. ‧ 國. 立. 治 政 研究計畫審查 大. i n U. Ch. engchi 進行資料處理 分析結果. 撰寫研究論文 完成階段 學位論文審查 完成論文 圖 1-1 研究流程 8. v.

(18) 一、準備階段 (一)確定研究方向: 與指導教授研議研究方向及可行性,確定論文研究題目,並著手撰寫研究計畫。 (二)文獻討論與分析: 閱讀及蒐集國內外有關教師學術樂觀及組織公民行為之國內外相關文獻與研究報 告,進行文獻歸納與分析,以做為本研究理論之基礎。 (三)建立研究架構: 分析整理文獻資料並據以建立研究架構。 二、實施階段 (一)研究計畫審查:.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完成論文計畫初步架構後,延請指導教授及口試委員進行論文計畫審查。之後根據. (二)確定研究工具:. Nat. y. ‧. 指導教授及口試委員之建議,進行研究內容之修改。. er. io. sit. 本研究係參考教師學術樂觀相關文獻為理論基礎,主要參考張奕華(2011)所設計 的教師學術樂觀問卷加以劉文章(2010) 、王建祥(2013)的「教師學術樂觀問卷」為輔,並. al. n. v i n Ch 請指導教授指正潤飾,修編成「教師學術樂觀問卷」初稿。旨在了解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 engchi U 學術樂觀的現況。本研究係參考組織公民行為相關文獻為理論基礎,以吳政達(2005) 的國民中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量表為主,加以徐玉真(2008) 、高俊卿(2009) 、湯家偉 (2010)、顏弘欽(2013)的「組織公民行為量表」為輔,並請指導教授指正潤飾,修編 成「組織公民行為問卷」初稿。旨在了解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現況。 (三)進行預試問卷處理(含專家審題): 本研究編製之問卷初稿,先經由指導教授指正,再委請相關領域學者及專家針對研 究問卷提供修正意見,回收後整理相關意見,依審查結果進行修訂,並依據修正意見編 製而成預試問卷,選定桃園縣國民中學 12 所學校教師進行預試抽樣調查;預試問卷回 9.

(19) 收整理及剔除無效問卷、編碼與登錄,並透過項目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信度分析確 認測量題項之品質,再依據分析結果篩選不適合題目,編製成「正式問卷」。 (四)進行正式問卷處理: 本研究正式問卷選定桃園縣公立國民中學為抽樣母體,透過抽樣之方式,依班級數 比率決定各學校樣本數比例,並郵寄正式問卷進行調查。 (五)進行資料處理: 正式問卷回收後加以整理及剔除無效問卷、編碼與登錄,並以 IBM SPSS statistics 20.0 和 AMOS 21 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 (六)分析結果:. 立. 政 治 大. 歸納資料處理數據,並進一步解釋、分析及討論。. ‧ 國. 學. 三、完成階段. ‧. 根據資料分析結果,作成研究結論與建議,撰寫研究報告完成初稿,再請指導教授 指正疏漏之處,完成論文初稿,論文初稿完成後,延請指導教授及口試委員進行學位論. y. Nat. n. al. er. io. 文。. sit. 文審查,並提供建議,依據指導教授與口試委員之意見修正論文內容,始完成本研究論. Ch. engchi. 10. i n U. v.

(2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包括研究地區、研究對象及研究內容,詳述如下: 一、研究地區 本研究係以桃園縣公立國民中學為研究的地區範圍。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桃園縣公立國民中學(含縣立高中附設國中部,不含籌備中學校)編制內 教師為研究對象。 三、研究內容. 立. 政 治 大. 本研究旨在了解桃園縣公立國民中教師學術樂觀、組織公民行為的現況,進一步探. ‧ 國. 學. 討不同背景變項下教師學術樂觀、組織公民行為之差異,及教師學術樂觀對組織公民行. sit. y. Nat. 貳、研究限制. ‧. 為影響之情形。. 一、在研究焦點方面. al. n. 五點限制:. er. io. 因時間、經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取向等主客觀條件之因素,本研究具有以下. Ch. engchi. i n U. v. 本研究所探討的教師學術樂觀、組織公民行為各層面,因不同學校各方面條件不一, 是故無法全面兼顧,為本研究之限制。 二、研究地區限制 本研究基於時間與經濟因素,僅以桃園縣公立國民中學為主,進行調查。故研究結 果僅限於桃園地區,無法推論至全國其他縣市。 三、研究對象限制 本研究之對象僅以桃園地區公立國民中學編制內教師為對象,職員、學生、家長及 11.

(21) 社區民眾等相關學校參與者並未列入,是為本研究之限制。 四、研究工具限制 本研究係採用量化研究,以問卷調查為主要蒐集資料的方法,雖能獲取大量資料做 統計分析,但恐填答者因個人知覺、經驗等因素而產生填答誤差,進而影響研究結果, 是為本研究限制。 五、在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係以郵寄方式委託相關學校教師轉發,所以各校是否完全依研 究者指示分配相關人員填寫,無法完全控制;另轉發之問卷填寫難免受填答者作答時之. 政 治 大. 情境、心態影響,為本研究待克服之限制。.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2. i n U. v.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根據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探討教師學術樂觀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文獻,以 做為實證研究的理論基礎。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教師學術樂觀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探討,第二節為組織公民行為之意涵與相關研究探討,第三節為教師學術樂觀與組織公 民行為之相關研究探討。. 第一節 教師學術樂觀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教師學術樂觀相關研究多為國外文獻,在國內的研究成果並不多,本節就教師學術. 政 治 大. 樂觀的意義、內涵與相關研究加以探討,以做為本研究教師學術樂觀的理論基礎。. 立. 壹、教師學術樂觀意義. ‧ 國. 學. 提高學生的學業成就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備受研究者關注的主題。在 日益複雜的教育生態環境,無論是教師、學生、家長皆面臨艱鉅的挑戰;然而,學校教. ‧. 育成功執行的核心在於教師,教師為學校重要的資產。教師擁有積極正向的信念,可以. y. Nat. sit. 使學生在學業的表現上產生差異;讓教師相信自己的能力,有足夠的韌性和毅力能克服. n. al. er. io. 困難,重視學生學習並且能夠影響學生的學習,然後再設立更高的期望,讓學生發揮更. i n U. v. 大的努力,這是一種良性的循環(謝傳崇,2013)。再者,教師如能樂在教學中,持續. Ch. engchi. 發揮積極正向的價值與功能幫助學生成功的學習,勢必能為教育帶來莫大的助益(孫文 梅、呂紅梅、嚴文蕃、郭芳芳,2010)。近年來,隨著積極心理學觀點的不斷融入以及 多學科的不斷交融,對學生學業成就影響因素的研究也有所突破,從劉文章(2010)研 究中發現,教師學術樂觀是以教師為主體,其可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為發展出學校學 術成功的重要特徵。 國外學者 Beard、Hoy 和 Woolfolk-Hoy(2010)研究指出,教師學術樂觀係指教師 個人的一種信念,教師可以有效教學,學生願意努力學習,學生家長亦給予教學協助和 支持,因此教師會制定更高的學術要求。如此可發現,教師學術樂觀不僅能展現出學校 13.

(23) 教師高度的重視學術,教師對家長和學生彼此也具有更高度的信任關係,教師本身亦能 察覺在教學上具有高度的效能等特徵。張春興(2004)表示,教師的教學品質(教師效 能)是影響學生學習成就的決定性因素。王建祥(2013)研究中也有同樣一致的結果, 因此教師須要提升本身的效能感之外,更須促進教師與同儕教師的共享信念。張奕華、 許正妹和顏弘欽(2011)指出,教師學術樂觀係為教師本身的一種正向信念,其反映出 教師對學校學術的重視,而且相信學生是可以學習的;同時,教師有自信地認為自己有 能力可以讓學生學得更好;不僅如此,更和學生、家長、學校成員們彼此信任,進而產 生一股對教學工作的正向期待。是故,該項研究發現,正逐漸地帶動國內學術界開始重 視教師學術樂觀發展的重要性。. 立. 政 治 大. 歸納以上文獻所述,教師學術樂觀係為教師在教學上積極的態度與信念,反映著對. ‧ 國. 學. 學術的重視,除了讓學生能獲得有效率的學習,還能不斷地激發學生潛能與成就,不僅. ‧. 如此,亦與學校教職成員、學生以及家長彼此保持良好的互動並建立信任的關係,有助 於教育實踐與革新。. y. Nat. er. io. 一、教師學術樂觀特性. sit. 貳、教師學術樂觀的內涵. al. n. v i n Ch 學術樂觀(academic optimism)係由「注重學術強調」、「教師效能感」及「教師 engchi U. 對家長和學生的信任」等,三項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種結構,同時全校教職員均表 現出對教學的積極信念與態度,形成一股提升學生學業成就的良好學校氛圍 (Hoy, Tarter, & Woolfolk-Hoy, 2006a)。 Beard等人於2010年指出,學術樂觀是一個集體的架構,其面向「有集體效能」 、 「教 職員的信任」、「學術強調」(Beard, Hoy, & Woolfolk-Hoy, 2010)。根據國內研究發現, 學術樂觀的內涵大致都確認其結構為教師集體效能、學術重視、教師信任學生和家長, 且普遍與學生的學習成就都有顯著的相關,是一個可以預測學生學習成就的重要變項 (劉文章,2010)。 14.

(24) 教師學術樂觀同樣地具效能感、學術強調與信任感等概念的複合變項,這些概念則 是學校及教師在學術上成功的重要特徵(王建祥,2013;張奕華等人,2011;劉文章, 2010;謝傳崇,2013;McGuigan & Hoy, 2006),茲將其內涵分述如下: (一)學術強調 Hoy 等人認為「學術強調」是正向的且與學生的學習成就相關連,無論是教師對學 校的承諾、教師對學校的效能判定,或是學生的測驗分數,學術強調和學校的成功具有 相當大的關係(Hoy & Beard, 2010) 。學術樂觀所言之「學術」 ,非單指學生的課業成績, 而是一種追求更為精進的學習,包含學習環境、態度與目標,亦重視學習的成果。再者,. 政 治 大. 學術樂觀並不會試圖去評估一位教師所展現的實際效能,相對地,其所關注的是效能感,. 立. 亦即教師覺得其自我效能或學校教師的集體效能是良好的。總言之,教師必須先相信自. ‧ 國. 學. 己有達成目標的能力,並進而遂行之,係為一種正向的心理狀態(張奕華等人,2011) 。. ‧. 除此之外,Beard 等人主張,學術強調是指學校對學術卓越重視的程度,也是一種學術 成就的推進。同時更進一步對學術卓越提出四項要點,主要有:學校為學生設定高水準. y. Nat. er. io. sit. 且可達成的目標、學習環境是有秩序且嚴謹的、學生有強烈的學習動機並肯努力用功及 學生重視學習成就(劉文章,2010;Beard 等人,2010) 。學術強調不單只是重視學業成. al. n. v i n Ch 績的好壞表現,而是整個學校為學生規劃出有效的學習目標、態度及整體有效能的軟、 engchi U 硬體設施環境,以促進學生學習成果最佳展現的動態歷程(王建祥,2013)。在學術強 調的環境中,將會引起高度的期待感,學生會受到教師的啟發而認真學習,進而促使全 校同仁重視學術成就。當校園呈現嚴謹有序的學習環境時,且學生也願意為師長所設定 的高學術成就為目標而努力時,校園充滿具教學熱忱的師長、認真學習的學生時,學校 氣氛將變得師長相信學生有能力去學,學生富有認真學習的動機以及習得高成就感(謝 傳崇,2013)。 綜上所述,學術強調係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且重視學生們的學習狀況,老師會為 學生設定較高的學習目標,力求營造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同時顯現出一種學校組織文 15.

(25) 化,意即學校追求學術卓越的程度,以及組織具高成就的價值觀。 (二)教師對學生與家長的信任、對同事的信任、對校長的信任 學術樂觀探討之「信任感」,係教師對於人與人之間互相信任的正向期待,包含了 對家長、學生、同事與學校領導者的信任等,教師相信彼此等人員會給予支持與協助, 可以促進學生更佳的學習品質(張奕華等人,2011)。信任(trust)係指一個人基於相 信另一人善心、可靠、有能力、不設限的、且誠實,而願意展現自己倚賴的一面(Hoy & Tschannen-Moran, 2003) 。信任能增進成員間的合作關係,亦能促進組織整體的績效(牟 鍾福,2001)。學生的學習是在多方通力合作過程中完成的,根據孫文梅、呂紅梅、嚴. 政 治 大. 文蕃和郭芳芳(2010)研究中發現,當教師認為學生及其家長是真誠、可靠、善良、開. 立. 明、稱職,並且能配合自己工作時,教師就會對家長和學生產生信任感,當教師對學生. ‧ 國. 學. 和家長產生信任感並持有共同的學習目標時,合作具有實質性,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學. ‧. 習成效。不僅如此,王建祥(2013)在其研究中指出,教師透過信任感,建立與學生學 習的交流、維持與家長溝通的橋樑、開展與同儕情感的培養、促進與領導者學術的重視,. y. Nat. er. io. sit. 其目的就是增益學生的學習成就。. 總而言之,當教師、家長或學生知覺與相關人員具有良好信任關係時,即會更具信. al. n. v i n Ch 心並引發感動與共鳴,形成一種正向積極的態度,目的使學生能獲得有效的學習。 engchi U (三)教師效能感. 教師效能感(teacher efficacy)源自於 A. Bandura 提出的自我效能概念擴展而來, 張春興(2004)主張,教師效能係指在教學歷程中教師所表現的一切有助於學生學習的 行為。McGuigan 和 Hoy(2006)同樣於其研究中發現, 「效能感」則是教師在教學上獲 得成功的信念,並將其歸類於認知部分。Beard, Hoy 和 Woolfolk –Hoy(2010)指出, 教師效能感係指教師相信他們的研判與期望結果是一致的,即使是學業成就不佳的學生, 相信他們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除此之外,Gibson 和 Dembo 將教師自我效能分成個人 教學效能及一般教學效能,個人教學效能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能力的自信程度,亦即是教 16.

(26) 師評估個人教學能力的自我覺知;一般教學效能是指教師預期教學工作在外在環境限制 下,仍能夠改變學生學習成果高低的一種教學能力覺知(引自潘義祥,2007)。根據國 內有關於學術樂觀研究文獻發現,教師效能涵蓋了「教師自我效能」與「集體效能」; 教師的自我效能感與集體效能感是密切關係,但卻是不相同的概念,另外教師集體效能 感是教師與同儕互動下的產物,而非教師自我效能感的加總。「教師自我效能」指的是 教師在特定情境或特定任務中,對自己的能力是否足以成功達成任務的自我判斷,而「教 師集體效能」係指團體成員對其所屬團體能力的判斷,更是一種社會認知歷程,存在於 團體每一個成員的心中,成員將依據此共享信念進行認知、抱負、動機及調適;也會透. 政 治 大. 過團體行動而影響團體對未來目標的追求及影響團體的表現(張奕華,2009;劉文章,. 立. 2010)。另外,教師自我效能感亦會受組織文化氛圍的影響,當教師與同儕互動中,必. ‧ 國. 學. 會有所互相影響;相對地,當集體教師都具有集體效能感時,教師個人亦會受到同儕們. ‧. 的鼓舞或制約。因此,當教師擁有效能感時,定會以正向的態度、樂觀期待學生的學習 成就有所助益(王建祥,2013)。. y. Nat. er. io. sit. 由此可知,教師效能高低關係到教師本身採取何種的教學方式,對於激發學生的學 習動機有相當的影響力。倘教師的行為能幫助學生成就提升者,亦即顯示出具有教師效. n. al. 能。. Ch. engchi. i n U. v. 二、教師學術樂觀構面 學術樂觀是近年來新興的研究議題,學術樂觀係指在學校裡教師重視學術、教師效 能感及信任感等三個層面,每各層面都彼此相互依賴且具有高度的影響力(Hoy, Tarter, Woolfolk-Hoy, 2006b)。2009 年國內在學術樂觀的研究上有關鍵性的發展,張奕華、許 正妹與顏弘欽等人以國民小學教師學術樂觀議題進行相關研究,張奕華等人研究量表參 考 Beard, Hoy 與 Woolfolk-Hoy 、Goddard, Sweetland 與 Hoy 及 Mascall, Leithwood, Straus 與 Sacks 之量表發展而成測量工具,該量表包含三個因素構面,且依各題項之內 涵將三個因素構面取名為「學術強調」、「信任學生與家長」與「教師效能感」,經預試 17.

(27) 結果顯示,其題項合計解釋變異量為 61.06%,各層面之 α 係數為.872, .917 與.760,顯 示該量表具良好信效度。2011 年張奕華等人進一步研究發展國民小學教師學術樂觀量表, 且將構面命名為「信任學生與家長」 、 「信任同儕教師」 、 「學術強調」 、 「信任領導者」與 「效能感」 ,共五個構面,其轉軸後解釋變異量分別為 17.43%、17.10%、14.27%、10.13 %、與 7.45%,合計解釋變異量為 66.38%,又以 Cronbach’s α 衡量內部一致性,分別 為.886、.906、.859、.862 與.780,表示該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此外,劉文章(2010)、 王建祥(2013)研究同為參考張奕華等人研究發展而成測量工具。故本研究以張奕華等 人(2011)之研究量表為基礎架構,採此一構面為測量工具,將教師學術樂觀的構面歸. 政 治 大. 納並定名為「學術強調」 、「教師信任學生與家長」 、「教師信任同儕」 、「教師信任領導者」、. 立. 「教師效能」等五個構面,由於本研究係以國民中學為對象,故量表之題項再依實際情. ‧ 國. 學. 形編製適切之問卷,研究者依相關文獻探討歸納教師學術樂觀各構面,看法如下:. ‧. (一)學術強調. 此項係指教師對學生學業的重視,教師會為學生設定較高的課業學習標準,營造有. y. Nat. n. al. er. io. 卓越的追求。. sit. 利學生學習的方法及環境,並重視學生學習動機與成效,整體來說,可說是一種對學術. (二)教師信任學生與家長. Ch. engchi. i n U. v. 此項係指教師對學生與家長的信任感,信任能促進合作關係,當教師認為學生及其 家長是真誠、可靠且能配合自己的教學,教師就會對學生和家長產生信任感,彼此信任 有共同的目標時合作才具有實質意義。 (三)教師間相互信任 此項係指教師與同事間彼此了解、信任、支持與關懷,且能真誠地分享彼此的感受, 並尊重學校的改革措施。 (四)教師信任領導者 此項係指教師對校長的信任,教師支持校長的領導,且願意與校長分享自己的感受, 18.

(28) 並相信校長的為人是正直的。 (五)教師效能 此項係指教師個人對於教學工作所具有的效能信念,意即教師效能感。教師效能感 與教師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成果有密切的關係,教師效能感反映個人對於涉及教學歷程 的各種事件的效能預期,換句話說,就是教師對自己的能力是否成功達成任務的自我判 斷。. 參、教師學術樂觀相關研究 Kurz (2006)抽樣俄亥俄州 350 所學校的三、四年級 351 位老師,探究「教師的學. 政 治 大. 術樂觀感和專業承諾關係」,該調查結果支持學術樂觀由教師的效能感和學術強調組成. 立. 的假設發現:1.教師因素(年資、教師執照和學歷)與教師的學術樂觀感沒有關聯。2.. ‧ 國. 學. 學術樂觀與學生的社會經濟狀態正相關。3.教師經驗和專業技能因素與教師的學術樂觀. ‧. 感無關。4.學術樂觀與教師對職業的投入有關。. 張奕華、許正妹和顏弘欽(2011)研究「國民小學教師學術樂觀量表之發展與衡量」. y. Nat. er. io. sit. 旨在發展適合用以衡量國民小學教師學術樂觀之測量工具,其針對 873 位台灣地區公 立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樣本,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其研究結果顯示,「國民小學教師. al. n. v i n Ch 學術樂觀量表」包含學術強調、信任學生與家長、信任同儕教師、信任領導者與效能感 engchi U 等五個潛在因素,共計 18 題,且具良好之信效度。除此之外,國民小學教師在學術樂 觀各層面的現況良好,而不同性別、年齡及職務別之教師,在知覺程度上有所差異。 王建祥(2013)研究建構出國民中學教師學術樂觀指標,其採用德懷術問卷調查, 再以層級分析法進行相對權重問卷調查,並運用 Expert Choice 2000 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以建立各項指標之權重。最後再以問卷調查法,抽取桃園縣公立國民中學 20 所,共 400 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共 307 份。問卷資料分別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與分析,其研究結果顯示,國民中學教師學術樂觀 指標及權重體系包含五個層面 39 項指標,教師學術樂觀現況良好,不同性別、學歷、 19.

(29) 擔任職務、年齡、服務年資、學校歷史的教師對於教師學術樂觀的現況沒有顯著的差異 性,不同學校規模的教師對於教師學術樂觀的現況有顯著的差異性,經由事後比較法得 知,學校規模數在 49 班以上的教師比學校規模數在 25~48 班的教師對於教師學術樂觀 的現況有較顯著的差異性。.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0. i n U. v.

(30) 第二節 組織公民行為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1988 年 D. W. Organ 將「組織公民行為」的概念引入後,20 世紀 90 年代學者和專家 對此議題保持高度的興趣,迄今仍受到國內外多位學者的重視,相關的研究更是不少。 本節就組織公民行為的意義、內涵與相關研究加以探討,以做為本研究組織公民行為的 理論基礎。. 壹、組織公民行為之意義 組織公民行為源自於管理學的領域,1983年,Bateman 和Organ 合寫一篇探討工作 滿足感和個人自發性工作意願之關係的文章,乃將成員自發性展現與組織正式規定無關. 治 政 大 的利社會行為定名為「公民行為」。1988年,Organ以組織為研究焦點著作專書,將其 立. 改名為「組織公民行為」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江岷欽、許道然,2002)。. ‧ 國. 學. Organ 認為,組織公民行為係為組織中的個人,表現出超越標準以外的行為, 它排除. ‧. 個人內在的動機,或是為了獲得讚賞的目的,以及排除組織契約關係,而表現超越角色. sit. y. Nat. 標準的行為,亦即它是不求組織給予獎賞,仍然自動自發位組織奉獻出超越角色規範之. n. al. er. io. 外的行為(引自鄭耀男,2004)。另外,Anderson和Williams 認為組織公民行為係指成. v. 員為組織利益努力而表現出的行為,以及在工作上,願意主動幫助別人,關心其他同事,. Ch. engchi. i n U. 藉由對同事工作上的幫助而間接使組織獲利的行為(引自廖大偉,2004)。在此脈絡下, 展現服從、主動、積極、協助他人、盡職的行為,這些行為一般都超出了成員的工作角 色,完全出於個人意願,與正式的獎勵制度無任何關聯,也非角色內所要求的行為,可 說是有助於組織效能的展開(鄭伯壎、姜定宇,2003)。 每個組織若僅依賴成員的角色內行為,很難有效達成工作目標(蔡秀琴,2006), 是故,組織裡必須仰賴成員角色外的行為,讓成員具有創新、超越工作角色的自發性行 為,以彌補工作規範的不足(牟鍾福,2001;張嘉原,2008;蔡秀琴,2006;謝傳崇、 王瓊滿,2011)。就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界定,Somech 和Ron表示,係指所有幫助同事、 21.

(31) 校長與學生的行為,包括協助同事、準備不同能力之學生所需之作業、提供學校改善建 議與向校外人士行銷本校(吳毅然,2011) 。不僅如此,Jimmieson、Hannam 和Yeo(2010) 研究發現,教師是教學績效的關鍵,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可以透過教學效能,來影響學生 在學校的生活與學習品質和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中的專業,對教師的教學效能產生正向影 響。總而言之,組織公民行為的實踐,可使組織發揮無窮的潛力,對組織的效能和成功 運作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對組織績效或效率具有相當程度的正面意義(江岷欽、許道然, 2002;吳清山、林天祐,2007;賴明政,2004)。 就實務面而言,組織公民行為應用在教育系統,是學校成長及永續經營的重要因子,. 政 治 大. 欲獲得成功的關鍵取決於組織公民行為的展現,倘若學校的成員表現出自發性的行為、. 立. 有益組織的行為及不求酬償的行為,將對學校組織發展而言顯得更為重要(李雯智,. ‧ 國. 學. 2008)。再則,學校如果能夠促使教師願意主動承諾,認同學校而自發努力,必定能提. ‧. 昇學校效能,使學校保有競爭力,進而達成教育目標。總而言之,組織公民行為發展至 今深獲關注的主要原因,在於組織公民行為可以促進組織成員彼此協助、合作的行為,. y. Nat. er. io. sit. 不僅提高團隊的士氣和組織向心力,也可促使組織成員願意承擔新的責任,積極專業成 長、自我提昇,增加組織整體適應環境的能力(謝傳崇、王瓊滿,2011)。. al. n. v i n Ch 歸納上述文獻分析,組織公民行為乃是指:不計任何酬償和不受職務角色規範,發 engchi U. 自內心的對個體或團隊付出與奉獻,並且展現順從、忠誠、助人的行為態度,此行為能 促進組織的績效提升。換言之,組織公民行為係一種自發性的行為表現,對組織具正面 向上的力量,如教師表現出組織公民行為,將能提昇學校的效能,進而提昇教學品質。. 貮、組織公民行為的內涵 一、組織公民行為特性 組織公民行為之理論基礎源自如Bateman與Organ定義組織公民行為時,論及其概念 源於社會交換理論與正向情感;而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承接其理論基礎主要源自於心理 契約理論、角色定義幅度等綜合理論(引自黃淑娟,2012)。研究者在探討相關文獻發 22.

(32) 現,成員所展現的組織公民行為,會深受「領導者的領導風格」所影響(許金田、胡秀 華、淩孝綦、鄭伯壎、周麗芳,2004)。當領導者採取嚴格控管、威權領導,部屬會常 因畏懼或不滿,導致降低其組織公民行為程度及降低組織效能(許金田、胡秀華、淩孝 綦、鄭伯壎、周麗芳,2004)。另外,從相關的實證研究發現,當領導者給予部屬支持, 會提昇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感,進而提高組織公民行為的展現,強化組織效能(鄭仁偉、 廖瓊瑤,2000)。當領導者採取照顧部屬的領導行為,會使部屬對領導者產生認同與回 報,進而提高其組織公民行為程度及工作效能(鄭伯壎、謝佩鴛、周麗芳,2002)。根 據吳政達、湯家偉和羅清水(2007)研究發現,組織成員對主管信任較高時,較會表現. 政 治 大. 出組織公民行為,有利於組織資源保護,進而降低組織為防範投機行為所投注的成本。. 立. 由此間接說明了組織公民行為和領導行為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由此脈絡可知,組織公民. ‧ 國. 學. 行為的形成,部分來自於主管的善意對待與策略激發,部分來自於個人人格特質的展現。. ‧. 組織之中若有正向的文化環境,當一位勤勉正直的部屬知覺主管的公正、尊重、與信任 的對待,便會產生主動回饋的心理,而表現出利組織之組織公民行為。. y. Nat. er. io. sit. 隨著組織公民行為概念啟發,相關概念越來越受到重視,鄭伯壎和姜定宇(2003) 表示「積極公民特徵」的信念與行為,包括三類重要的行為,一為「組織服從」:成員接. al. n. v i n Ch 受組織合理的規則、限制、工作標準、以及人事政策等;其次為「組織忠誠」:成員與組 engchi U 織一同面對威脅、維護組織聲譽、以及為了組織整體利益而與其他人合作;第三為「組 織參與」:成員全心投入組織的各項活動,例如,參加非硬性規定出席的會議、與他人. 分享資訊或創新的想法、以及提供他人不喜歡聽但卻正確的資訊。具體來說,「超越組 織工作規範之外的角色行為」以及「展現對組織有益的利他行為」是組織公民行為的兩 大內涵,包括主動協助其他同仁、主動參與組織議題、主動投入額外的工作,具體的行 為有順從、利他、忠誠、參與、有禮、行善、勤勉正直、運動家精神等美德(吳清山、 林天祐,2007)。陳俊瑋(2010)於其國民中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研究中進一步指出, 一個組織要有效能,其成員必須有以下三個行為條件:一為「成員願意參與並留任於組織 23.

(33) 中」;其次必須「達成角色內的績效」;第三必須「超越工作角色」,表現出創新與自發的 行為,在織公民行為的展現,前二項屬於一種「角色內的行為」,而最後一項超越工作 角色表現出創新與自發的行為則被認為是一種「角色外的行為」。 2011年DiPaola 與Tschannen-Moran將組織公民行為研究應用至教育領域,以教師為 研究對象,結果發現當教師表現組織公民行為,從事非正式工作中所負責的工作,自願 完成非指派的工作,對學校組織而言,將有非常大的影響,進而能提昇學校效率,研究 結果顯示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文化中的三個構面(校長領導、教師專業和學生成就), 皆有顯著相關(引自高嘉斌、蘇玲惠,2013) 。除此之外,Dimitriades、Schneider、Walumbwa. 政 治 大. 和Hartnell表示,當組織營造出有利服務的環境,即營造出有利的服務氣候時,成員的行. 立. 為在無形中受到影響,會擴大自己的工作執掌,容易展現更多角色外的行為,提升自己. ‧ 國. 學. 的組織公民行為程度(引自孫思源、潘豐泉、林重均,2011)。有關組織公民行為的研. ‧. 究,多數仍將之當成是「角色外行為」,至於角色外行為特色其採用國外學者Somech和 Drach-Zahavy觀點認為有:1.志願行為:既非角色所需亦非職責所在; 2.特別強調角色. y. Nat. er. io. sit. 外的多向度,包括個人、團隊、整體組織三個層級; 3.就組織觀點而言,角色外行為必 須有利組織。究竟組織公民行為是「角色內行為」或「角色外行為」,一直有所討論 (引自. n. al. 李明威,2011)。. Ch. engchi. i n U. v. 本研究由相關文獻探討歸納出組織公民行為特性,採「角色外行為」此一觀點,以釐 清組織公民行為特性特性如下: (一)須是不在組織正式酬償制度規範之行為。 (二)須是自動自發、自願且不求酬償的行為。 (三)須是角色職責要求以外和工作要求以外的行為。 (四)須是對組織整體或組織其他成員有利的行為。 二、組織公民行為構面 有關組織公民行為研究之構面組成不一,多數學者認為組織公民行為是一種多構面 24.

(34) 的概念,究竟哪些構面足以具代表性,亦為本研究重要的部分,以下茲就組織公民行為 的構面說明之。 江岷欽和許道然(2002)參考 Organ (1988)所述為藍本,輔以其他學者之看法 (Konovsky & Organ, 1996; Robinson & Morrison, 1995) ,其針對政府組織公民行為研究, 改為較切合政府組織情境的組織公民行為構面:利他助人、恪守本分、預先知會、耐煩 負重、公民美德。鄭燿男(2002)根據 Organ (1988)的內涵與構面,其針對國中小教 師的組織公民行為研究,改為較切合學校組織情境的組織公民行為構面:關懷學校利益、 主動助人行為、工作自我要求、尊重學校倫理、敬業行為等五構面。. 政 治 大. 吳政達(2005)參考 Coleman 與 Borman 研究,發展國民中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 立. 量表,其研究組成構面為:「利他人之組織公民行為」,含利他行為、良好德行次級構面,. ‧ 國. 學. 對特定個體有直接的幫助,而能間接對組織有貢獻的組織公民行為;「利組織之組織公. ‧. 民行為」,含忠於組織以及組織承諾兩個次級構面,對組織有益的組織公民行為;「對工 作之投入與奉獻」:組織成員對工作本身的熱忱與額外投入(引自徐玉真,2008;高俊. y. Nat. er. io. sit. 卿,2009;鄭俊英,2011)。. 田慧晶(2007)參考 Organ(1988)研究,其針對國中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研究,. al. n. v i n Ch 改為較切合學校組織情境的組織公民行為構面:認同學校、助人行為、敬業精神、公民 engchi U 美德、自我實現。李玉美(2010)參考謝勝宇(2007)研究,針對國中教師的組織公民 行為研究,發展組織公民行為構面:認同組織、協助同事、不爭利營私、敬業精神等四 個層面。謝傳崇、王瓊滿(2011)修改自吳政達(2005)及高俊卿(2009)的研究,發 展國小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量表,其研究組成構面為:利他人的組織公民行為、利組織 的組織公民行為以及對工作之投入與奉獻。顏弘欽(2012)引用 Podsakoff, MacKenzie, Moorman, 和 Fetter(1990)概念架構,其針對國小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研究,發展組織 公民行為構面:利他主義、勤勉認真、運動家精神、事前知會、公民道德。 彙整以上學者研究組織公民行為之構面彙整,如表 2- 1 所示。 25.

(35) 表 2-1 組織公民行為構面彙整 研究者/年份. 測量構面 一、利他助人. 江岷欽、許道然 2002. 二、恪守本分 三、預先知會 四、耐煩負重 五、公民美德 一、利他人之組織公民行為. 吳政達. 二、利組織之組織公民行為. 2005. 三、對工作之投入與奉獻 一、認同學校 二、助人行為. 田慧晶 2007. 立. 三、敬業精神 政 治 大 四、公民美德 五、自我實現. ‧ 國. 學. 一、主動助人行為 二、關懷學校利益. 2009. 三、工作自我要求. ‧. 鄭燿男. n. al. 謝傳崇、王瓊滿 2011. 顏弘欽 2012. y. io. 2010. 二、協助同事. 三、不爭利營私. er. Nat. 李玉美. 一、認同組織. sit. 四、尊重學校倫理. v i n Ch e n g c一、利組織之組織公民行為 hi U 四、敬業精神. 二、利他人之組織公民行為 三、對工作之投入與奉獻 一、利他主義 二、認真盡責 三、運動家精神 四、事前知會 公民道德. 綜合以上構面之分析,研究者發現吳政達(2005)所發展之測量構面,係基於早期 組織公民行為是分外的工作,額外付出的就是好員工,角色定義幅度影響了分外,發現 26.

(36) 分外的定義是模糊的,因此將分內、分外一起算,分內、分外做比較多的表示是好員工, 其組織公民行為越高,因此,多加了「對工作之投入與奉獻」因素,最為符合組織公民 行為核心精神及我國國民中學學校環境的特性,且該量表預試結果之 Cronbach’s α 為.947,依據 Nunnally 之標準,該量表的信度與內部一致性程度佳。在量表之驗證性因 素分析分面,SRMR=0.045、NFI=.97、NNFI=0.98、CFI=0.98、IFI=0.98、RFI=0.97、 RMSEA=0.061,顯示該量表整體適配度佳,各潛在變項具有良好的建構效度。本研究採 此一構面為測量工具,將組織公民行為的構面歸納為「利組織之組織公民行為」 、 「利他 人之組織公民行為」、「對工作之投入與奉獻」等三個構面。. 參、組織公民行為相關研究. 立. 政 治 大. 本研究茲整理國內國民中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相關研究結果,如表 2-2 所述。. ‧ 國. 學. 表 2-2 國民中學教師組織民行為相關研究. ‧. 研究題目. Nat. y. 與本研究相關的研究結果. io. 上程度。. al. sit. 一、國中教師對整體組織公民 行為之現況感受為中. er. 研究者/年代. n. v i n 新竹地區國民 C h 普遍高於女性。 engchi U 中學學校創新 三、年齡是影響組織公民行為的重要背景變項,41 歲 李玉美 2010. 經營、教師組. 二、性別是影響組織公民行為的重要背景變項,男性. 以上的教師表現普遍較佳。. 織公民行為與 四、年資是影響組織公民行為的重要背景變項,新進 學校效能關係 之研究. 5 年以內的教師表現較佳。 五、學歷是影響組織公民行為的重要背景變項,大學 畢業的教師表現普遍較高。 六、職務是影響組織公民行為的重要背景變項,兼任 行政教師普遍較高。. 27.

(37) 續表 2-2 研究者/年代. 研究題目. 與本研究相關的研究結果. 國民中學校長 家長式領導層 一、國民中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程度良好。 薛承祐 2010. 面、學校組織 二、在性別、年齡、學歷、服務年資、學校規模及所 健康與教師組. 地區對國民中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未達顯著差. 織公民行為關. 異。. 係之研究 國民中學教師 一、整體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屬中上程度。 覺知校長服務 二、不同「職務」、「年齡」、「服務年資」、「學 呂詩琦. 領導、學校組. 校規模」背景變項之教師對於整體教師組織公民. 2011. 織氣氛與教師. 行為的知覺具有顯著差異。. 政 治 大 公民行為的知覺沒有顯著差異。. 組織公民行為 三、不同「性別」背景變項之教師對於整體教師組織 之關係. 立. 行 銷 策 略 工 一、國民中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屬於中上程度。 作滿足與教師 二、男性、50 歲以上、20 年以上年資、教師兼主任、 組織公民行為. ‧. 2011. ‧ 國. 曾貴珍. 學. 國民中學內部. 研究所學歷的教師展現的組織公民行為較高。. y. Nat. 之關聯. al. sit. 二、國民中學教師,因其教育程度、擔任職務與服務. v i n 異,以一般大學及兼任主任、組長之教師或科任 C U 教師組織公民 h e n i h c g 教師、服務於 49 班以上學校之教師表現程度較 n. 2011. io. 吳毅然. 領導風格、教. 一、國民中學教師表現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屬高程度。. er. 國民中學校長 師組織信任與 行為之現況. 學校規模之不同,表現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有差. 高。. 國民中學校長 服務領導、教 一、國民中學教師組織公民行表現屬高度程度。 謝豐宇 2012. 師組織公民行 二、不同年齡、職務、服務年資的教師在知覺教師組 為與教師教學. 織公民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效能關係之研 三、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有顯著關係。 究. 28.

(38) 續表 2-2 研究者/年代. 研究題目. 與本研究相關的研究結果. 國民中學教師 心理擁有感、 張雅婷. 教師工作滿意. 2013. 度對教師組織 公民行為影響. 一、當前國中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表現屬中上。 二、服務總年資、教育程度及擔任職務等三個背景變 項在組織公民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三、心理擁有感與工作滿意度對組織公民行為具顯著 正相關及預測效果。. 之研究 國民中小學教. 高家斌、蘇玲慧 師組織公民行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會因教師性別、教育程度、擔任職 2013. 為研究之後設 務、服務年資而有所不同 分析. 立. 政 治 大. Denholm以一所公立中學為樣本,研究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的關係,結果發現信任. ‧ 國. 學. 關係中對同事的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有高度的相關,而且達到顯著性(r=.73, p<.01)。三. ‧. 種信任(同事的信任、學生及家長信任、對校長信任)對組織公民行為有56.3%的解釋力. sit. y. Nat. (引自王建祥,2013) 。陳俊瑋(2010)的研究「國中教師集體效能感、教師自我效能感及. io. al. er.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聯之研究:多層次中介效果之分析」結果顯示,針對臺灣地區國中. v. n. 教師進行抽樣,研究結果顯示,教師自我效能感與教師集體效能感對於教師組織公民行. Ch. engchi. i n U. 為具有正向預測效果,再者,教師集體效能感可藉由教師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正向預測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 近年國內有關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相關研究逐漸增多,大部分研究均以量化為主,研 究方法以問卷調查為最多,其中最新發現,「國民中小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研究之後設 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會因教師性別、教育程度、擔任職務、服務年 資而有所不同(高家斌、蘇玲慧,2013),但此篇研究當中未對學校規模、學校地區等進 行探討,則不足以支持其所宣稱預測力,因此,還需要進一步相關研究以擴大其範疇。. 29.

(39) 第三節 教師學術樂觀與組織公民行為相關之研究 Wanger 和 Dipaola (2011)在其「高中教師學術樂觀:其與組織公民行為和學生學習成 就之關係」研究曾指發現,學術樂觀和學校組織公民行為顯著相關。該研究針對美國維 吉尼亞州 36 所公立高中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共計回收 1218 份問卷。該研究所使用之問 卷調查工具為學術樂觀量表和組織公民行為量表;其中,學術樂觀量表測量教師的集體 教師效能、學術樂觀、教師對學生和家長的信任,共有題項 30 題。在組織公民行為量 表方面,共有題項 12 題。其研究結果顯示,學術樂觀和學校組織公民行為具有顯著的 正向關係,相關係數為.87(p<.01)。. 治 政 大 基於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假設國民中學教師與教師學術樂觀對組織公民行為具有 立. 顯著相關,教師學術樂觀正向且顯著的影響學校組織公民行為。.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0. i n U. v.

(4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教師學術樂觀對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在分析結構上,是 以上述二個因素做為模式的潛在變數,然後以線性結構關係模式探討二個變數之間的關 係,在模式分析上,分為二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是以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確定量表的因素結構與信效度,其次,再以 AMOS 21 版電腦套裝 軟體進行線性結構方程模式的參數估計、適配度考驗與模式確認。 本章根據研究目的與文獻探討發展而成,共分五節:第一節為研究架構;第二節為 研究對象;第三節為研究工具;第四節為實施程序;第五節為資料處理與分析;以闡述 本研究之設計與實施過程。.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架構分為背景變項與研究內容變項,背景變項分為個人變項與學校環境變項. ‧. 兩大類,研究內容變項有:教師學術樂觀的五個認知屬性與組織公民行為態度或行為知. y. Nat. sit. 覺的三個構面等量大部份八個構面。. n. al. er. io. 以獨立樣本 t 檢定(路徑 a)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路徑 b),分別探討不同的個人. i n U. v. 背景變項與環境變項下,教師學術樂觀與組織公民行為之差異情形,進而以結構方程模. Ch. engchi. 式(路徑 c)探究教師學術樂觀與組織公民行為兩者之間的線性關係,研究架構如圖 3- 1 所示。. 31.

(41) 教師學術樂觀. 人口變項. 1.性別 2.年齡 3.最高學歷 4.服務年資 5.現任職務. a b. 環境變項. 立. 政 治 大. c. ‧ 國. a. 學. 1.學校規模 2.學校區域. 1.學術強調 2.教師信任學生 與家長 3.教師信任同儕 4.教師信任領導者 5.教師效能. b. ‧. sit. n. al. 1.利組織之組織 公民行為 v i2.利他人之組織 n U 公民行為 3.對工作之投入 與奉獻. er. io. a:獨立樣本 t 檢定 b: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c:結構方程模式. y. Nat. 組織公民行為. Ch. engchi. 圖 3-1 研究架構. 3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research does a survey on their children’s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the life adjustment at school, and studies how the backgrounds of the mothers of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ims at discussing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affect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boriginal areas in term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The research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conduction mode of the nursery schools and on making policy of the public nursery schools operated by the private organ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cross-strait visitor’s tourist experience.With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motives stated as above, 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he food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for the quantity foodservice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Taiwan;

Finally the objects of suitable process be established and workable, this research wish to be helpful for the Hsin-Chu county government to get a new vision, attitude, and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the decompos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DTPB) , aimed at investigating whether the behavior will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tegrating

(1990), “Relationship Approach to Marketing in Service Context: The Marketing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terfac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Vol.. (1991),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