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中職校長資訊使用環境對資料導向決策影響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中職校長資訊使用環境對資料導向決策影響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7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張奕華 博士.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高中職校長資訊使用環境對資料導向 決策影響之研究.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研究生:彭文彬. v. 撰. 中華民國 100 年 6 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3) 謝誌 六月九日上午懷著一顆忐忑不安及戰戰兢兢的心,迎接著人生中另一場 淬礪,在經歷論文學位口詴完後,當口詴委員說出: 「文彬,恭喜你!通過 論文口詴」時,那一瞬間,過去三年的點點滴滴,尌像是紀錄片般,在我的 腦海裡放映,牽動著記憶最底層──在政大尌學的美好回憶。 還記三年前,抱著一股理想與衝動,隻身前來應考,理想是:政大有很 多大師級的教授,可以讓擔任學校行政職務多年的我再充電,衝動是:它是 政大,我心中一直嚮往的學府。這些日子,在經過大師級教授的講課洗禮, 彷彿是一場美的饗宴,讓人回味無窮。而班上同學個個臥虎藏龍,尤其在班 長 賴連功校長的領軍下,我們第十屆學行碩可謂之十全十美,教授們都非 常稱許班上的表現。 這一路走來,我首先要更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 奕華老師,在這段日子 不斷的鼓勵與指導。記得入學考詴第三關的口詴委員尌是 奕華老師,那時 在外面等待時,聽到一股宏亮的聲音從考場裏面傳出,有一種震懾的感覺, 直至上老師的課後,發現老師是那樣的親切、用心。又在這最後一年寫作論 文,每兩個星期一次的讀書會時間,老師都要犠牲陪伴家人的時間而來指導 我們,心中除了感謝還是感謝,能讓 奕華老師指導,是學生的福氣。 其次要感謝口委老師 謝傳崇教授及 郭昭佑校長費心審查指導論 文,讓我的論文在兩位口委老師的加持下更為完備,內心的感動只能以感謝 表達萬一!還有要感謝所有政大學校行政碩士專班的教授們(秦教授夢群、 湯教授志民、吳教授政達、林教授邦傑、胡教授悅倫、王教授鍾和等)的指 導,開啟了心中的窗、也讓我長了智慧。再者要感謝學長姐:文章校長、慶 林校長、宏杰主任、穗珍校長、弘欽學長、筠諺學姐等不吝提攜指導。其次 要感謝班上同學相互扶持提攜,尤其是耕讀學社三位夥伴:奇南、文婷及仕 al v i 崇,在寫作論文這段期間互相勉勵加油。 n Ch engchi U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家人對我的體諒,尤其是內人 嫦瑜,她總是默默的 守護這個家,讓家裏充滿著溫暖與愛,讓我無後顧之憂,可以全力衝刺,能 夠娶到她,是我這輩子最大的福氣。小女彭晨、犬子彭馳的支持,讓身為父 親的我,得以順利完成論文。 一路走來要感謝許許多多的貴人相助,因為您,讓我學習到寶貴經驗並 更加成長及豁達,謝謝您。.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謹誌. iii. 2011.06.15.

(4)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職校長資訊使用環境對資料導向決策之影響,剖析 不同背景變項與學校變項知覺高中職校長資訊使用環境與資料導向決策的 差異情形,探討資訊使用環境對資料導向決策的關係,並根據研究結論,提 出建議供有關單位參考。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全 國 513 所高中職校長為研究對象,共寄發問卷 327 份,回收有效問卷 272 份,有效回收率為 83.18%。本研究採用 SPSS 18.0 for Windows 和 LISREL 8.80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分析,獲得以下結論: 一、高中職校長知覺資訊使用環境和資料導向決策為中高程度。 二、不同性別、年齡、校長年資、學校規模和學校歷史之高中職校長在知覺 資訊使用環境及運用資料導向決策上,並無顯著差異。 三、不同學校類別之高中職校長運用資料導向決策上,沒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教育程度之校長知覺資訊使用環境及運用資料導向決策上,具有顯 著差異。 五、不同學校類別之校長知覺資訊使用環境上,具有顯著差異。 六、不同學校歸屬之校長知覺資訊使用環境及運用資料導向決策上,具有顯 著差異。 七、本研究建構之模式經過結構方程模式檢定獲得支持,高中職校長資訊使 用環境對資料導向決策具有正向顯著的影響。.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sit. y. Nat. er. io. 最後依據上述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教育行政機關、高中職 校長行政參考運用。 a. n. iv l C n hengchi U 關鍵詞:資訊使用環境、資料導向決策. iv.

(5)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Use Environments on Principals’Data-driven Decision-mak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the information use environment of high school principals on data-driven decision-making. This study analyzed variable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school-related variables to perceive the different situations of the information use environment of high school principals and their data-driven decision-making, and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use environment and data-driven decision-making. Based on the. 政 治 大 achieve the research purposes, the study adopted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立 results,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relevant departments as the references. To. treated 513 high school principals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 total of 327. ‧ 國. 學.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nd 272 effective samples were retrieved, with a valid return rate of 83.18%.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SPSS 18.0 for Windows. ‧. and LISREL 8.80.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Nat. sit. and their data-driven decision-making are medium-high.. y. 1. The perception level of the information use environment of the principals. er. io. 2. The gender, age, seniority, school size or school history of the principals. n. makes no significant adifference of the perception of the information use environment. of. decision-making.. the. v i lprincip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 n Ch engchi U. of. data-driven. 3. Among the principals of different school type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principals’ application of data-driven decision-making. 4. Among the principals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al level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perception of the information use environment of the principals as well as their application of data-driven decision-making. 5. Among the principals of different school type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perception of the information use environment of the principals. 6. Among the principals from different school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perception of the information use environment of the principals v.

(6) and their application of data-driven decision-making. 7. The study was verified b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nd the effects of the information use environment of the high school principals on data-driven decision-making appear to be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Based on results, the study provides practical suggestions as the administrative references and application for educational and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s well as high school principals. Keywords: information use environment, data-driven decision-making.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 i n U. v.

(7) 目 第一章. 次. 緒論 ............................................................................... 1.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二章. 研究動機 .................................................................................. 1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4 名詞釋義 .................................................................................. 5 研究方法與步驟 ...................................................................... 6 研究範圍與限制 ...................................................................... 9.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資訊使用環境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 11 第二節 資料導向決策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 24 第三節 資訊使用環境與資料導向決策之相關研究 ........................ 37. 立. 研究設計與實施 ......................................................... 39. ‧ 國. 學. ‧. 第五章. y. sit.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59. a. v. n.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io. 第四章. 研究架構 ................................................................................ 39 研究對象 ................................................................................ 41 研究工具 ................................................................................ 44 實施程序 ................................................................................ 55 資料處理與分析 .................................................................... 55. Nat.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er. 第三章. 政 治 大. i l C 高中職校長資訊使用環境之現況分析 ................................ 59 n U h engchi 高中職校長運用資料導向決策之現況分析 ........................ 61 不同背景變項下,高中職校長資訊使用環境的差異分析 65 不同背景變項下,高中職校長資料導向決策的差異分析 77 結構方程模式分析 ................................................................ 91. 結論與建議 ................................................................. 99. 第一節 結論 ........................................................................................ 99 第二節 建議 ...................................................................................... 101. 參考文獻 壹、 貳、. 中文部分 .............................................................................. 105 外文部分 .............................................................................. 107. i.

(8) 錄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附錄四. 調查問卷使用授權書 .......................................................... 111 專家效度問卷 ...................................................................... 113 專家學者審查意見彚整表 .................................................. 123 高中職校長資訊使用環境與資料導向決策現況調查問卷 (預詴問卷) ..................................................................... 147 附錄五 高中職校長資訊使用環境與資料導向決策現況調查問卷 (正式問卷) ..................................................................... 153. 立. 政 治 大. 學 ‧. ‧ 國 io. sit. y. Nat. n. al. er. 附. Ch. engchi. ii. i n U. v.

(9) 表. 表 4- 11 表 4- 12 表 4- 13. ‧ 國. ‧. 表 4- 10. 學. 表 4- 09. y. sit. er. n. 表 4- 08. 立. 政 治 大. io. 表 4- 07. Taylor 的增值模型 ............................................................................. 15 資訊使用環境影響因素彙整 ............................................................ 23 傳統決策與資料導向決策之比較 .................................................... 28 資料導向決策運用層面彙整 ............................................................ 37 全國高中職學校校數 ........................................................................ 41 預詴問卷抽樣人數分配 .................................................................... 42 正式問卷抽樣人數分配 .................................................................... 43 正式問卷樣本基本資料 .................................................................... 43 專家效度之專家學者名單(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 48 校長資訊使用環境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 49 校長資料導向決策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 50 「校長資訊使用環境量表」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 53 「校長資料導向決策量表」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 54 適配指標檢定標準 ............................................................................ 58 校長資訊使用環境及其各變項層面之帄均數與標準差 ................ 60 校長資訊使用環境各層面題目之帄均數與標準差 ........................ 61 校長運用資料導向決策及其各變項層面之帄均數與標準差 ........ 62 校長運用資料導向決策各層面題目之帄均數與標準差 ................ 63 不同性別變項之資訊使用環境獨立樣本 t 考驗分析摘要 ............ 65 不同年齡變項之資訊使用環境各組人數、帄均數、標準差與信賴 區間 .................................................................................................... 66 不同年齡變項之資訊使用環境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的分析摘要 al v i n ............................................................................................................ 67 Ch U i e h n gc 不同教育程度變項之資訊使用環境各組人數、帄均數、標準差與 信賴區間 ............................................................................................ 68 不同教育程度變項之資訊使用環境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的分析 摘要 .................................................................................................... 68 不同校長年資變項之資訊使用環境各組人數、帄均數、標準差與 信賴區間 ............................................................................................ 69 不同校長年資變項之資訊使用環境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的分析 摘要 .................................................................................................... 70 不同學校規模變項之資訊使用環境各組人數、帄均數、標準差與 信賴區間 ............................................................................................ 71 不同學校規模變項之資訊使用環境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的分析 摘要 .................................................................................................... 71. Nat. 表 2- 01 表 2- 02 表 2- 03 表 2- 04 表 3- 01 表 3- 02 表 3- 03 表 3- 04 表 3- 05 表 3- 06 表 3- 07 表 3- 08 表 3- 09 表 3- 10 表 4- 01 表 4- 02 表 4- 03 表 4- 04 表 4- 05 表 4- 06. 次. iii.

(10) 表 4- 22 表 4- 23 表 4- 24. 表 4- 30 表 4- 31 表 4- 32 表 4- 33 表 4- 34 表 4- 35 表 4- 36. n. 表 4- 29. io. 表 4- 28. Nat. 表 4- 27. ‧. 表 4- 26. 學. 表 4- 25. 立. 政 治 大. y. 表 4- 21. sit. 表 4- 16 表 4- 17 表 4- 18 表 4- 19 表 4- 20. er. 表 4- 15. 不同學校歷史變項之資訊使用環境各組人數、帄均數、標準差與 信賴區間 ............................................................................................ 72 不同學校歷史變項之資訊使用環境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的分析 摘要 .................................................................................................... 73 不同學校類別變項之資訊使用環境獨立樣本 t 考驗分析摘要 .... 74 不同學校歸屬變項之資訊使用環境獨立樣本 t 考驗分析摘要 .... 75 不同背景變項高中職校長資訊使用環境研究結果分析 ................ 76 不同性別變項之資料導向決策獨立樣本 t 考驗分析摘要 ............ 78 不同年齡變項之資料導向決策各組人數、帄均數、標準差與信賴 區間 .................................................................................................... 79 不同年齡變項之資料導向決策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的分析摘要 ............................................................................................................ 79 不同教育程度變項之資料導向決策各組人數、帄均數、標準差與 信賴區間 ............................................................................................ 81 不同教育程度變項之資料導向決策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的分析 摘要 .................................................................................................... 81 不同校長年資變項之資料導向決策各組人數、帄均數、標準差與 信賴區間 ............................................................................................ 83 不同校長年資變項之資料導向決策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的分析 摘要 .................................................................................................... 83 不同學校規模變項之資料導向決策各組人數、帄均數、標準差與 信賴區間 ............................................................................................ 85 不同學校規模變項之資料導向決策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的分析 摘要 .................................................................................................... 85 不同學校歷史變項之資料導向決策各組人數、帄均數、標準差與 al v i 信賴區間 ............................................................................................ 87 n Ch U engchi 不同學校歷史變項之資料導向決策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的分析 摘要 .................................................................................................... 87 不同學校類別變項之資料導向決策獨立樣本 t 考驗分析摘要 .... 88 不同學校歸屬變項之資料導向決策獨立樣本 t 考驗分析摘要 .... 89 不同背景變項高中職校長資料導向決策研究結果分析 ................ 90 觀察變項的帄均數、標準差、常態分配考驗 ................................ 92 資訊使用環境與資料導向決策整體模式適配標準分析結果 ........ 94 資訊使用環境與資料導向決策參數估計摘要 ................................ 95 個別指標信度與潛在變項組合信度及帄均變異抽取量 ................ 96. ‧ 國. 表 4- 14. iv.

(11) 圖. 次. 圖 1- 01 研究流程 .............................................................................................. 8 圖 2- 01 資料轉化為知識的歷程 .................................................................... 12 圖 2- 02 知識鏈結 ............................................................................................ 13 圖 2- 03 增值譜 ................................................................................................ 14 圖 2- 04 資訊行為 ............................................................................................ 17 圖 2- 05 資訊使用環境的管理 ........................................................................ 20 圖 2- 06 決策四力模型 .................................................................................... 25 圖 2- 07 學校改進循環過程 ............................................................................ 29 圖 2- 08 學校資訊系統 .................................................................................... 30 圖 2- 09 學校資料類型 .................................................................................... 30 圖 2- 10 元素架構 ............................................................................................ 31 圖 2- 11 資料導向決策架構............................................................................. 32 圖 2- 12 資料倉儲 ............................................................................................ 33 圖 2- 13 教育之資料導向決策概念架構 ........................................................ 34 圖 3- 01 研究架構 ............................................................................................ 39 圖 3- 02 研究假設模式 .................................................................................... 57 圖 4- 01 資訊使用環境與資料導向決策模式路徑關係 ................................ 93 圖 4- 02 模型 Q 圖殘差分布............................................................................ 97.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 i n U. v.

(1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 i n U. v.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職校長資訊使用環境(information use environments, IUE)對資料導向決策(data-driven decsion-making, DDDM)影響之研究,本 章主要闡述本研究的基本概念,共分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 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五節 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治 政 行政支援配合之上,始能有所得。謝文全(2004)指出教育行政的本質,尌 大 立 是在於控制做決定的歷程。而有效的行政支援則有賴於校長的領導,尤其是 學校要營造出優質的教學環境,創造出良好教學品質,需架構在有效的. ‧ 國. 學. 做出正確的決定。. 依據高級中學法及職業學校法中均明訂學校置校長一人,專任,綜理校. ‧. 務。校長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推手,也是學校發展的領航者,其領導是否得法,. y. Nat. 關係著學校行政與教學的成敗(謝文全,1999) 。校長是學校組織的行政首長,. io. sit. 如何運用有效的科學方法,對於學校內人、事、財、物等業務,作最妥善而. er. 適當的處理,達成教育目標來面對組織變革的挑戰(陳木金,2001)。. n. a. v. l C 黃昆輝(1988)指出校長是學校行政運作的核心,在帄時的校務運作中, ni. U. h. engchi 經常會有許多的問題需要校長作出決定。校長決策之用意,如林其賢(2009) 也指出校長決策的目的有: (1)以促進學生學習為決策之核心與主要目標; (2) 持續地蒐集並分析資料,運用多元資料作為診斷工具,做出合宜之決定; (3) 確保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成尌表現。如此透過一連串做決定的歷程,做出最 佳選擇並執行。秦夢群(2010)認為校長身為教育領導的實踐者,其作為需 具效能,並依情境之不同而有所安排。在校長專業價值(帄等、卓越、自主 及多元)的引導下、透過擔任不同的專業角色(領航者、興革者、學習者、 監督者、溝通者、評鑑者及從政者)展現建立願景與信念、發展戰略計畫與 策略、授權與溝通合作、知識之追求與學習及通權達變等專業能力。. 1.

(14) 近年來油價、物價不斷攀升,導致教養小孩費用也隨之提高,現代人在 工作及生活面臨的壓力可謂是有增無減,且個人自主意識抬頭,導致晚婚、 不婚或頂客族有增加之趨勢。根據內政部戶政司之戶籍人口歷年統計表指 出,我國少子化日益嚴重,在九十八年總生育率為1.03,即指帄均每一婦女一 生可生育1.03個小孩(內政部戶政司,2010)。因此一現象,學校間之競爭愈 顯激烈,如何發展學校特色,提升學校效能,建立學校品牌正是學校校長亟 需面對的挑戰,而蒐集、分析與統整資料的技巧即成為校長必備之能力,這 些技能均為資料導向決策之一環。更重要的是,校長的角色與任務,在於領 導學校建立科技使用之願景,並盡力於資源提供及服務、以利於成員的專業 發展,同時針對相關計畫進行評鑑與管理,讓學校成為一接受科技、使用科. 治 政 校長決策必需達成上述目的;是故,教育背景似乎是影響個人資訊行為 大 立 1991),未具有研究測量和教育背景的校長較無法瞭 的最重因素之一(Taylor, 技並發揮科技優勢的教育環境(張奕華,2007) 。. ‧ 國. 學. 解及詮釋資訊(McColskey, Altschuld, & Lawton, 1985)。Luo(2008)指出資 料分析技巧與對資料品質的知覺等個人或內在因素,能促進校長領導時. ‧. DDDM 的高度實踐;學區的要求與資料的可及性等外在因素,則對合作夥伴. sit. y. Nat. 與區域政治的領導有影響。. Taylor(1982)認為資訊環境是集合著許多變項,而這些變項會影響資訊. io. er. 的流動並決定其評定標準。Luo (2008)也指出不同層面的問題在作決策時,. n. a. v. l C 會受到因為不同的個人或工作環境的因素所影響,此不同的個人是指個人的 ni. U. h. gchi 經驗及學習背景。Marsh, Pane e 與nHamilton(2006)亦提到,蒐集到的資料類 型、執行的分析及最後做出的決策,均會因教育系統層級(教室、學校和學 區)之不同而有所差別。即所在環境因素的影響。綜上所述,資訊使用環境 的關鍵在於人與環境。因為個人不同的經驗及學習背景,會造成對資料的蒐 集、選擇、組織、分析有所不同。環境規模的不同,所需使用的資料類別亦 會跟著不同。是故,資訊使用環境可解釋為集合多個變項的綜合體,在這不 同變項交互影響下,提供當下做出最佳決策的環境。依據 2010 年 7 月 29 日 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查詢資料導向共有 63 筆,但其中與教育相關者僅有 5 筆,又與校長資料導向決策相關者僅有 4 筆,且都集中在國小層級。其發表 時間均集中在 2006~2009 年之間,可見此一議題雖是重要,但在國內仍屬萌 2.

(15) 芽階段,尤其是在高中職層級目前資料付之闕如。故此一議題有極大的探究 空間,進而分析瞭解高中職校長資訊使用環境現況與差異係為本研究動機之 一。 資料導向決策是指依據相關資訊經適當分析所做出選擇的過程 (Consortium for School Networking, 2010)。吳清山與林天祐(2006)認為資 料導向決策係指有效運用學生資料讓行政人員、教師、家長更深入瞭解學生 的學習狀況,以作為改進行政與教學系統之依據,期能持續提高學生學習成 尌的一種決定模式。Means, Gallagher 與Padilla(2007)亦指出資料導向決策 是分析及利用學生資料、教育資源相關資訊及過程等,以報告相關規劃、資 源分配、學生分班配置及課程與教學之決定情形,除必頇定期蒐集資料外,. 治 政 用資料來改善教與學的過程;Swan(2009)亦認為資料導向決策模式可以被 大 立 定義為有系統地蒐集和使用資料的過程。劉名峯(2006)也提出資料導向決策 並為持續不斷之改善過程。Bernhardt(2009)則認為資料導向決策是一個使. ‧ 國. 學. 係指在進行涉及政策與程序行為的決定過程時,進行資料分析,以提供決定 參考的一種方式。而林其賢(2009)對資料導向決策之意涵則指學校校長、. ‧. 行政人員及教師在進行校務決定時,有系統地蒐集及分析各種型態之資料,. y. Nat. 並經過輸入、處理及輸出等轉化過程,成為有意義可茲運用之資料,以提升. io. sit. 決策之品質,俾能提升學生學習成尌表現,促進學校改進,以達致學校願景。. er. 張奕華(2010a)指出資料導向決策是一種藉由資料並整合資訊以進行決策的. n. a. v. l C 模式,對於領導者的決策運作,具有突破性與創新性的作用。綜上言之,資 ni. U. h. engchi 料導向決策強調為將有組織的資訊系統化,透過科學化的分析整理,成為有. 意義並可用的資料,在持續不斷的改善及回饋過程中,提供決策運作的參考。 為能瞭解高中職校長應用資料導向決策現況與差異係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O’Reilly(1983)認為決策中資訊的搜尋和使用受決策發生的組織環境影 響;Taylor(1991)亦強調校長工作的環境會影響其資訊搜尋和使用的方式, 其工作環境特色像是組織階層特徵和資訊取得的途徑,均可能會影響對資訊 的理解、所需資訊的類型和結構與資訊取得的來源,且是影響資料導向決策 的資訊行為的決定性關鍵。再者,校長實行資料導向決策有關的因素是多樣 且複雜的。因素可以來自於人、工作環境、問題本質和對資訊品質的察覺。 LaFee(2002)提出因不具系統性和不相容的資料儲存、組織而導致的資料取 3.

(16) 得困難,是使資料導向決策發展和經驗移轉更為費力的重要原因。更進一步 說,影響因素也可以和校長的教育、經驗、資料分析技巧、問題面向、學校 所在區域的需求和支持、學校資料分析團隊、資料取得性和對資料品質的察 覺等有關,且資訊使用環境提供一個有效的模式,用來說明環境因素與校長 使用資料導向決策的資訊行為間之關聯(Luo, 2008) 。資料導向決策在學校裡 可視情況而訂,並能產生多面向的相互作用。決策者、資料使用和決策者做 選擇的情境,三者是具相互關係的。用來作決策的資訊獲得環境和資訊使用 環境對理解組織決策來說是很重要的(O’Reilly, 1983)。張奕華(2010b)研 究歸納校長資料導向的運作,與其所處之資訊使用環境具有密切關係,且校 長個人因素或特徵亦會對其資料使用行為有所影響。. 治 政 技巧造成影響,並會改變校長資料運用層面,諸如學校願景領導、學校教學 大 立 領導、合作夥伴關係與區域政治領導及學校組織運作與道德領導等。如何建 綜上所述,資訊使用環境會對資料的品質、資料的取得性和資料的分析. ‧ 國. 學. 構良好的資訊使用環境,有利協助校長能作好資料導向決策,是促使研究者 更想進一步瞭解及探討高中職校長資訊使用環境對資料導向決策之影響,此. ‧. 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y. Nat. er. io. sit.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n. a. v. l C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職校長資訊使用環境的現況,並探究對資料導向決 ni. U. h. engchi 策影響因素之分析研究。茲將研究目的及研究待答問題,分述如下: 壹、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將本研究之目的臚列如下: 一、調查高中職校長資訊使用環境之現況。 二、調查高中職校長運用資料導向決策之現況。. 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個人與環境) ,對高中職校長資訊使用環境的差 異情形。 四、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個人與環境) ,對高中職校長運用資料導向決策 的差異情形。 4.

(17) 五、檢視高中職校長資訊使用環境與資料導向決策之線性關係。 六、根據研究發現,提出結論與具體建議,以供相關單位參考。. 貳、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具體問題分述如下: 一、高中職校長資訊使用環境之現況為何? 二、高中職校長運用資料導向決策之現況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個人與環境)下,高中職校長資訊使用環境的差異情 形為何? 四、不同背景變項(個人與環境)下,高中職校長運用資料導向決策的差. 治 政 五、高中職校長資訊使用環境與資料導向決策之線性關係為何? 大 立 異情形為何?. ‧. ‧ 國. 名詞釋義. 學. 第三節. 為使本研究之探討更加具體明確,茲將所涉及的重要概念,界定如下:. y. Nat. io. sit. 壹、資訊使用環境. er. 資訊使用環境(information use environments, IUE)界定為: 「資訊使用環. n. a. v. l C 境為集合多個變項的綜合體,在這不同變項交互影響下,提供當下做出最佳 ni 決策的環境」 。. hengchi U. 本研究將資訊使用環境分為資料品質、資料取得性、資料分析技巧等三 個層面進行測量。本研究的調查問卷中,將以《校長資訊使用環境量表》所 測得的分數代表資訊使用環境的狀況,得分高者代表知覺資訊使用環境程度 愈高;反之,得分低者代表知覺資訊使用環境程度愈低。. 貳、資料導向決策 資料導向決策(data-driven decision making, DDDM)界定為: 「將有組織 的資訊系統化,透過科學化的分析整理,成為有意義並可用的資料,在持續 不斷的改善及回饋過程中,提供決策運作的參考」。 5.

(18) 本研究將資料導向決策分為學校願景領導、學校教學領導、合作夥伴關 係與區域政治領導及學校組織運作與道德觀點領導等四個層面進行測量。本 研究的調查問卷中,將以《校長運用資料導向決策量表》所測得的分數代表 資料導向決策的狀況,得分高者代表知覺資料導向決策程度愈高;反之,得 分低者代表知覺資料導向決策程度愈低。.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係針對高中職校長資訊使用環境對資料導向決策的影響探究,藉 由文獻探討與分析,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再透過問卷蒐集高級中等學校校長. 政 治 大. 資訊使用環境對資料導向決策之數據資料,進行後續分析與討論,茲將研究 方法、步驟臚列如下:. 立. ‧ 國. 學. 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達成研究目的,針對資訊使用環境及資料導向決策相關之書. ‧. 籍、論文和期刊等進行資料蒐集,以為本研究理論之依據,並做為本研究工. y. Nat. 具之基礎,所採用的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 io. sit. 本研究為瞭解高中職校長資訊使用環境對資料導向決策之影響,以全國. er. 高中職校長為研究對象,並以張奕華(2010b)所編製的《校長資訊使用環境. n. a. v. l C 量表》與《校長運用資料導向決策量表》為基礎,進行編修後為本研究之工 ni. U. h. engchi 具,進而發放專家效度問卷分析刪題及確認工具信效度,再發放正式調查問. 卷。其次,藉由統計分析方法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下,校長知覺的差異情形, 進而檢視高中職校長資訊使用環境對資料導向決策之線性關係。. 貳、研究步驟 本研究進行的步驟主要分為準備階段、執行階段及完成階段,其流程如 圖 1- 1 所示,說明如下: 一、準備階段 (一)確定研究方向:與指導教授研議研究方向及可行,確定論文研究題目, 並著手撰寫研究計畫。 6.

(19) (二)文獻探討與分析:廣泛閱讀及蒐集國內外有關資訊使用環境及資料 導向決策相關文獻與研究報告,進行文獻歸納與分析,以做為本研 究理論之基礎。 (三)建立研究架構:深入分析整理文獻資料並據以建立研究架構。 二、執行階段 (一)研究工具建立:本研究採用張奕華(2010b)所編製的《校長資訊使 用環境和校長運用資料導向決策問卷》,經取得其使用而為本研究 之原始工具。 (二)實施問卷調查:本研究完成《全國高中職校長資訊使用環境量表和 校長運用資料導向決策量表》之專家效度問卷(如附錄一),並選. 治 政 (三)問卷回收與處理:進行問卷的回收整理及剔除無效問卷、編碼與登 大 立 錄。 定全國高中職校長為母群,進行抽樣調查。. ‧ 國. 學. 三、完成階段. (一)問卷資料分析:問卷所得之量化資料,以 SPSS 18 for Windows 統計. ‧. 軟體進行資料分析。. y. Nat. (二)結論與建議:根據研究發現,提出結論與具體建議,以供相關單位. io. sit. 參考。. n. al. er. (三)論文撰寫與印製:依據研究結果撰寫研究報告,並進行論文撰寫與 印製。. Ch. engchi. 7. i n U. v.

(20) 確定研究方向 文獻探討與分析. 準備階段. 建立研究架構 確定研究工具. 立. 政 治 大. 研究計畫審查. ‧ 國. 學. 實施預詴(正式)問卷. 執行階段. ‧. 問卷回收與處理. 分預 析詴. y. Nat. 撰寫研究論文 iv. n. al. er. io. sit. 分析問卷結果. Ch. n U engchi. 研究論文審查 完成階段 完成論文. 圖 1- 1. 研究流程. 8.

(21)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受限於研究人力、物力、時間等因素,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茲 說明如下:.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為達成前述之研究目的,首先進行相關的理論之文獻分析,再以 問卷調查作為實證並探究其結果。茲將研究範圍說明如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對象係指全國高中職校長,公立 (含國立、縣市立) 及私立。並. 政 治 大 基隆市、桃園縣、新竹縣市、宜蘭縣、花蓮縣、連江縣及金門縣;中區包括 立. 將全國高中職分為北、中、南三區作為分組依據。北區包括臺北市、新北市、. ‧ 國. 學. 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及雲林縣;南區包括嘉義縣市、台南市、 高雄市、屏東縣、台東縣及澎湖縣。. ‧.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旨在調查高中職校長資訊使用環境對資料導向決策之影響。在研. Nat. sit. y. 究內容上,主要分析調查問卷之校長個人變項與環境變項,對校長資訊使用. n. 向決策影響之關係。 a. 貳、研究限制. er. io. 環境與資料導向決策上是否也會有所差異,以及校長資訊使用環境對資料導. iv l C n hengchi U. 本研究在研究方法、歷程及研究整體上雖然力求完整、嚴謹,唯因主客 觀條件影響,仍有未盡周詳之處,茲將本研究可能之限制陳述如下: 一、在研究焦點方面 本研究所探討的高中職校長資訊使用環境對資料導向決策之影響,因不 同學校各方面條件亦有所不同,是故無法全面兼顧,為本研究之限制。 二、在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對象為全國高中職校長。並未包括國中小校長。因此,在研究結 果之解釋及推論時並不適合擴及其他層級,此為本研究之限制。 三、在文獻資料方面 9.

(22) 本研究所參考的文獻,大部分為國外文獻,而目前國內研究資料有限, 在不同國情下、不同層級,所實施的校長資訊使用環境對資料導向決策之研 究結果,需要國內相關實務研究證據印證,此為本研究所欠缺部分,亦為限 制。 四、在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係以郵寄方式煩請學校校長填寫,但校長是否完全 依研究者指示填寫,無法完全控制。另問卷之填寫難免受校長作答時之情境、 心態影響,是為本研究待克服之限制。.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0. i n U. v.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根據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探討高中職校長資訊使用環境對資料導 向決策影響之關係研究的相關文獻,以做為實證研究的理論基礎。本章共分 為三節,第一節探究資訊使用環境的意涵與其相關研究,包含資訊使用環境 之意涵及其理論架構和相關研究;第二節則探討資料導向決策的意涵與相關 理論,包含資料導向決策的意涵與其理論基礎、對學校決策的影響及其應用 和相關研究;第三節則探討資訊使用環境與資料導向決策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資訊使用環境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治 政 本研究係為瞭解高中職校長之資訊使用環境,探究其對資料導向決策之 大 立 影響,因此有必要深入瞭解資訊使用環境之意涵。本節先敘述資訊使用環境 ‧ 國. 學. 之意涵,進而指出資訊使用環境之理論架構,以瞭解資訊使用環境之意涵及 其價值,最後探討其相關研究,茲其分述如下:. ‧ y. Nat. 壹、資訊使用環境之意涵. io. sit. 將資訊轉化為行動即是決策(McClure, 1978)。 決策的目的乃在於擬訂. er. 方案解決問題,而在決策的過程中是參考多元的資料,資料能提供決策有價. n. a. v. l C。李弘輝(2003)亦指出,具品質的資料,可以反 值的參考(張善楠,1999) ni. U. h. engchi 映教育情境與教育現象的真實,以利做出客觀、正確之決策。故首先我們先 認識資料、資訊與知識之差異與關係,進而瞭解資訊使用環境與資訊行為間 之關聯。 一、資料、資訊與知識 決策之能有效,是因資料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故資料的蒐集是作出正確 決策的第一步。但廣泛的資料蒐集並無法指導行動,需經轉換提升為資訊。 Breiter 與 Light (2006)提出資料轉換之過程,即將資料提供決策之前,需 經轉化之歷程,使原始之資料有意義化,方能成為具價值之知識,而轉化之 歷程需經三階段(如圖 2-1): (一) 資料(data) :資料是以原始狀態存在。它們本身並不代表任 11.

(24) 何涵意,因此能以任何形式存在;資料可能能用,也可能不能用。 因此資料是否能成為資訊,端視人們對這些資料理解的程度。 (二) 資訊(information) :資訊尌是與周遭的情境作連結後,給予 意涵的資料。而這些資訊被用來去理解及組織我們周遭的環境, 並揭開資料與環境之關係。但若資訊獨自存在時,它並不具有對 未來行動的啟示。 (三) 知識(knowledge) :蒐集這些有用的資訊並用於指導行動的 方針即為知識,知識是經由一系列的過程被創造。. 立. 政 治 大 決策. ‧ 國. 知識. 學. 綜合. 資訊. y. sit er. al. n. 圖 2- 1. io. 蒐集. Nat. 概要. 組織. ‧. 分析. 資料 v i n Ch engchi U. 資料轉化為知識的歷程。取自“Data for Shool Improvement: Factors for. Designing Effective Information Systems to Support Decision-Making in School,” by A. Breiter, & D. Light, 2006, Educ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9(3), p. 210.. 12.

(25) 尤克強(2001)亦指出,知識不是資料也不是資訊,但是三者卻是密切 相關(如圖 2-2)。. 資訊. 資料 意義 圖 2- 2. 價值. 知識 思考. 行動. 知識鏈結。取自知識管理與創新(頁 45) ,尤克強,2001。臺北市:天下. 文化。. 政 治 大 Taylor(1982) 的增值譜(value-added spectrum)中(如圖 2-3 ):指出 立 資訊增值的五個階段,主要經由「資料」、 「資訊」、 「通知知識」、「產出性知. ‧ 國. 學. 識」和「行動」所組成。並透過「組織」、 「綜合」、 「判斷」和「決策」四個 過程,讓資訊得以增值。依照 Taylor 的增值譜,分述如下:. ‧. y. Nat. 1.資料:資料是一種基本的符號,在系統內會依情境脈絡給予適當的標. io. sit. 籤,並付予屬性。在資料處理中,每一個標籤都是一個欄位,欄位的集. a. er. 合尌是記錄,記錄的集合尌是檔案,而這些都是資料。但若沒有進一步. n. 的處理,這些資料都是無效的,故每個系統都需定義它的資料是什麼。 iv l. Ch. n U engchi. 2.資訊:資訊是當資料間建立關聯後,即成為資訊。這些非僅止是具有 標籤而已,而是具有結構與關聯的資料,更重要的是建立這些結構關係 的規則與條件。 3. 通知知識:是以通知 (inform) 為目的之知識。使成為個人專業的知 識。其間必頇經過挑選、分析、比較和解釋的程序,讓資訊成為個人的 通知知識。 4. 產出性知識:據以成為行動或決策的知識。經由判斷的程序,權衡各 種選項之優缺點,選擇符合組織目標做出決策成為具體行動之依據。 13.

(26) 行動 符合目的 妥協. 決策程序. 談判 選擇 產出性知識 提出 選項. 挑選. ‧. 分析. n. Ch. e n g分組 chi. er. io. al. sit. 比較 解釋. 綜合程序. y. 檢驗. Nat. 資訊. 學. 通知知識. ‧ 國. 立. 判斷程序. 治 政 優點 大 缺點. i n U. v. 分類 關聯. 格式化. 組織程序. 符號化 展現 資料 圖 2- 3. 增值譜。取自“Value-Added Processes in the Information Life Cycle,” by R. S.. Taylor, 1982,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33(5), p. 342.. 14.

(27) Taylor 並於 1986 年所出版的《資訊系統的增值過程》 (Value-added process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一書中說明資訊增值模型,有助於解釋使用 者的使用動機與資訊系統的功能是否良好。此增值模型(如表 2-1)提供了一 個有組織的,並能考慮系統進程附加價值的框架,用以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表 2- 1 Taylor 的增值模型 USER CRITERIA OF CHOICE 使用者選擇標準. VALUES ADDED BY SYSTEM INTERFACE 按系統界面附加價值. VALUES ADDED BY PROCESSES 操作處理附加價值. EASE OF USE 易於使用性. Browsing 瀏覽 Formatting 格式化 Mediation 調解 Orientation 取向 Ordering 訂購 Physical Accessibility 實際可獲性. Alphabetizing 字母排序 突出重要項目. Item Identification 項目的識別 主題描述 Subject Summary (Abstract) 摘要 Linkage 連鎖、連結 Precision 精密 Selectivity 選擇性. Indexing 索引 詞彙控制 Filtering 過濾. Accuracy 精確度 Comprehensiveness 全面性 Currency 流通 Reliability 可靠性 Validity 有效期. Quality Control 質量控制 Editing 編輯分析和比較資料的編輯 Updating 更新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Data 分析和比較數據. ‧. ‧ 國. 學. NOISE REDUCTION 降依干擾. 立. 政 治 大. n. Ch. sit. er. io. al. y. Nat QUALITY 品質. engchi. i n U. v. ADAPTABILITY 適應性. Closeness to Problem 貼近問題 Flexibility 靈活性、彈性 Simplicity 簡單 Stimulatory 刺激. Provision of Data Manipulation Capabilities 提供數據處理能力 輸出的相關性排名. TIME-SAVING 省時. Response Speed 回應速度. Reduction of Processing Time 減少處理時間. COST-SAVING 節省成本. Cost-Saving 節省成本. Lower Connect Time 較低的連接時間 Price 價格. 註:取自 Value-added process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p. 50), by R. S. Taylor, 1986, Norwood, NJ: Ablex.. 15.

(28) 資訊是任何組織改進的依據,作決定者若對決定點和行動點間缺乏公正 的溝通管道,則他將無法蒐集和分析基本的資訊(吳清基,1983)。但資料 要如何蒐集成為有效且具可信賴的型式,是學校行政人員將資料使用在其決 策上的一個關鍵要素(LaFee, 2002)。當資料被認為是有效和可靠的蒐集和 分析,資料不僅確認什麼是運作良好,同時也透露了目前與用來激勵蒐集行 為的願景之間的差距(Zmuda, Kuklis, & Kline, 2004)。 綜上所述,資料的蒐集、組織是決策的基礎,但只是資料的集合,並無 法提供決策者作出最適合的決定,需經綜合分析,去蕪存菁,始能成為有用 的資訊,提供決策判斷,解決當下或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 治 政 在瞭解資料與資訊之差異後,對於利用這些資訊的使用環境,Taylor 大 立 (1982)則以球賽作比喻:資訊使用環境有如球場大小形狀、球隊大小、賽. 二、資訊使用環境的意義. ‧ 國. 學. 場規則、必備技巧及對勝負判斷的標準。其對組成資訊使用環境參考架構之 因素分析如下:(1) 組織(organization):描述組織的作為、基礎知識、統. ‧. 計項目(大小、結構及知識工作者與生產工作者之比例等) 、訊息的非正式傳. y. Nat. 播(資訊流動方式、權力中心及管理風格等)及對象;(2) 使用者或參與者. io. sit. (people):在此環境中生活、工作及參與的角色;(3) 問題 (problem):瞭. er. 解使用者將資訊環境中的問題轉換到資訊系統中的分類。計畫者與決策者對. n. a. v. l C 資訊的需求並非架構在學科上,而是以功能或任務導向;(4) 資訊產品、服務 ni. U. h. i IPSS):敍述功能與使用、訊 e n gand c hsystem, 及系統(information product, service 息類型與程序、技術與媒體、傳播的模式與介面;(5) 使用者成本與利益:使 用者對環境的投入(時間、努力或金錢)與獲得。. Taylor(1982)並將資訊使用環境定義為: (1)影響資訊流入、維持及流 出在任何已定義的群體;(2) 決定是否為有價值的資訊乃是依據所在環境來訂 定評定標準。即資訊環境是集合著許多變項,而這些變項會影響資訊的流動 並決定其評定標準。Luo (2008)指出不同層面的問題在作決策時,會受到因 為不同的個人或工作環境的因素所影響,此不同的個人是指個人的經驗及學 習背景。Marsh、Pane 與 Hamilton (2006)也指出,蒐集到的資料類型、執行. 16.

(29) 的分析及最後做出的決策,均會因教育系統層級(教室、學校和學區)之不 同而有所差別,即所在環境因素的影響。 綜上所述,資訊使用環境的關鍵在於人與環境。因為個人不同的經驗及 學習背景,會造成對資料的蒐集、選擇、組織、分析而有所不同。環境的條 件不同,所需使用的資料類別亦會跟著不同。是故,資訊使用環境可解釋為: 「集合多個變項的綜合體,在這不同變項交互影響下,提供當下做出最佳決 策的環境。」. 三、資訊行為 資訊使用環境的描述,集中在三個定義的因素:(1) 影響資訊行為的組織. 治 政 呈現出不同的種類資訊需求的人;(3) 這群人所引貣的問題向度和反映在他們 大 立 特定工作環境的問題向度(Taylor,1986) 。上述提到所謂的資訊行為是指人類 之結構、目的和方向; (2) 在組織工作的人和那些因為他們的訓練和責任而. ‧ 國. 學. 行為的全部有關資訊來源和管道,包括主動和被動的資訊搜索,以及資訊的 使用。因此,它包括面對面的與他人溝通,以及被動的接收資訊(Wilson,. ‧. 2000),如圖 2-4。. n. er. io. sit. y. Nat. al. 圖 2- 4. Ch. engchi. i n U. v. 資訊行為。取自“ Human Information Behavior,” by T. D. Wilson, 2000,. Informing Science, 3(2), p. 53. 17.

(30) 資訊的使用環境,可以作為一個廣義模型,有益於應用在任何一個特定 人群場合中,對於資訊行為的組織、描述和預測 (Taylor, 1991) 。Rosenbaum (1993) 認為資訊行為是人與工作環境的交互作用這樣的概念上,組織決策也 可被視為是一項資訊行為。且資訊行為是視情況而訂的,多面向的及動態的 (Choo, 2002) 。資訊行為受到以下四個因素之影響:(1) 一群對工作本質及 資訊角色有共同假定的人;(2) 運用於判斷資訊有效性問題的向度;(3) 影響 個人對資訊價值及資訊取得態度的工作環境;(4) 對問題解決的認知(Luo, 2008) 。即人之資訊行為是人與環境之相互作用,Luo 亦指出個人對工作性質 的想法與態度受個人所受的教育、專業訓練、職業及日常活動影響,並成為. 治 政 綜上所述,資訊行為是資訊使用環境下的產物,在人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大 立 下所引發的行為,且此一行為是多面向及動態的,並視情況而定,針對使用. 其資訊行為的特色。. ‧ 國. 學. 環境所提供的資訊,作出解決現在或未來問題的決策行為。. ‧. 貳、資訊使用環境之理論架構. y. Nat. 一、Robert S. Taylor 的資訊使用環境. io. sit. 資訊使用環境的理論係架構在 Taylor(1986, 1991)提出資訊使用環境之. er. 模式上,此模式指出資訊使用不只受主題事件或資訊內容如何符合主題的影. n. a. v. l C 響,也受到發生在使用者工作和組織情境中偶發的環境特色之影響。 ni. U. h. engchi Taylor (1982)將資訊使用環境分為三種型態: (1) 地理的:受實體的. 限制;如一個城市、地區或國家;(2) 組織的:是為完成某項特殊目的而設計 的社會單位;如醫院或警察局; (3) 社會/專業知能/文化的:一群彼此不認識 的人,提供其專業或個人的興趣成為各種資訊服務與產品的基礎;如泥水匠、 天主教徒/銀行家、化學家/室內音樂演奏者、墨裔美國人。 Taylor 亦指出,資訊使用環境被設計於研究情境如何決定資訊需求、尋 找和使用。Taylor(1991)認為,在資訊使用環境中,人們會選擇對個人在特 定時間的有用資訊,而且在這個資訊選擇的過程中,除了考量目標外,還會 受到資訊使用環境當中各個元素的影響。在 Taylor 的資訊使用環境模式中需 要具有四個元素(Rosenbaum, 1996):(1)人 (people) :在此特定環境(系 18.

(31) 統)中生活、工作、參與且具有資訊素養、能辨認覺察資訊的人,這群人具 有共同任務與責任;(2)問題的結構與重點 (the structure and thrust of problems) :從結構中對使用者的認知、資訊的需求所引貣的決定性作用。 Taylor 用「資訊包裝」 (information package) 來說明需要對資訊進行更多的 過濾與加值,設計能適應不同問題的系統,並幫助組織成員將資訊環境中的 問 題 , 轉 換 到 資 訊 系 統 中 的 分 類 (Taylor, 1982) ;( 3 ) 方 案 解 決 的 假 設 (assumptions about the resolution) :將問題列出可行性解決的方案,再進一步 針對問題加以分析、分類與彙整後,評估各種的可行方案,並提出解決之道; (4)情境場所的特徵 (characteristics of settings) :物質與社會的環境,包括 工作場所及資訊行為。. 治 政 不同職業和企業界中影響資訊作用的因素,以及為團體或組織在資訊作用研 大 立 2002)。Taylor 主張資訊使用環境可被視為一個 究上提供有效的架構(Choo, 資訊使用環境模式已經被廣泛應用在不同的研究中,用來決定和預測在. ‧ 國. 學. 概括模式(generalized model),是一個可以對不同情境的總體進行組織、描 述和預測資訊作用的一個有效方法(Luo, 2008) 。綜上所述,可知 Taylor 使用. ‧. 四元素來描述資訊使用環境的模式,在此互動多變的情形下,將會影響其中. y. Nat. 成員的行動,並造成團體或組織的影響。. er. io. sit. 二、Howard Rosenbaum 的資訊使用環境管理研究. n. Rosenbaum(1996)指出資訊使用環境的管理是由四個主要元素所組成 a v. i l C n (如圖 2- 5): (1)規則:h 第一個主要關注規則類型的是組織內管理人員因 engchi U 資訊行為而產生的規則,這些規則會影響生產、尋找、收集、篩選和分享內. 部和外部組織的資訊,構成了管理者的組織環境。並由組織設置五個單位來 管理,分別為:工作業務組、管理人員組、企業團隊、技術團隊和客戶組。 第二個主要關注的規則類型是組織裡的資訊,並劃分為兩大類 :第一個包括 一般大眾的看法,第二個則是有關評價標準、成效或價值的組織資訊。這些 都是基於資料的規則;(2)資源:資源被劃分為三大類:「分配的」,由管 理者決定那些對象可以使用資源。「權威的」,有分配權尌是權威的展現。 「行政管理的」,有權威同時獲得控制權;. 19.

(32) 組織情境 Organizational setting 工作 Work 職責 Job 管理者 Managers 組織 Organization. 企業團隊 Business teams 技術團隊 Technical teams. 規則 Rules 客戶 Customers 普遍的 General. 資訊 Information. 評價的 Evaluative. 政 治 大. 分配的 Allocative. 立. 資源 Resources. 權威的 Authoritative. ‧ 國. 普遍的 General. ‧. 企業的 Business. 技術的 Technical. y. 內部的 Internal. io. sit. 整編改組的/重組的 Reorganization 資訊 Information. n. al. er. Nat. 問題 Problems. 學. 行政管理的 Administrative. Ch. 外部的 External. engchi. i n U. v. 客戶 Customers 環境 Environment. 內部的 Internal 解決 Resolutions 客戶 Customers 外部的 External 環境 Environment. 圖 2- 5 資訊使用環境的管理 取自 “Structure and action: Towards a new concept of the information use environment, ” by H.Rosenbaum, 1996, Retrieved from https://scholarworks.iu.edu/dspace/bitstream/handle/2022/1804/wp96-04B.html?sequence =1. 20.

(33) (3)問題:分為內部和外部兩大類,第一類問題是內部問題:又分為 四個種類:該組織中的一般問題、企業和技術的問題、組織變革的問題和因 為要研究問題的重要性而篩選過的資訊,其中有關那些一般處理系統無法處 理的資訊,以及管理人員的知覺感受問題,這兩種類型的資訊技術問題要特 別注意。第二大類的外部問題,則是那些外部客戶和環境所引發的問題;(4) 解決問題:被劃分成組織內部和外部問題的解決。管理人依據先前經驗辨認 出需要關注的問題和採取可能採取的行動。 從上述可知 Rosenbaum 認為資訊使用環境為組織架構的一環,它同時是 影響其成員資訊行為的規則與資源,並利用這些規則與資源針對問題提出解 決之道。資訊使用環境的理論自 Taylor 提出後,相關理論並不多見,且均是. 政 治 大 為高中職資訊使用環境尋求出合適的方向。 立. 架構在 Taylor 所提之理論之上,本研究亦是屬之,希望在此理論基礎之上,. ‧ 國. 學. 參、資訊使用環境之相關研究. ‧. Taylor (1991) 之資訊使用環境即是以使用者為中心,來處理社會環境的 資訊,在此資訊環境中具四元素:(1) 人:人口統計,已決定的社會特性;(2). Nat. sit. y. 問題:由結構針對使用者及資訊的認知需求所作影響; (3) 方案前提:對問. er. io. 題提出解決方案的可行性;(4) 場所特徵:環境所處之社會脈絡。此四元素乃. n. 人與環境交互作用之基礎,後人藉由這些元素所作有關發展資訊使用環境之 a v 介紹如:Marsh, Pane. i l C n 與 Hamilton 認為在教育環境中的任一層次,影 h e n (2006) gchi U. 響教育人員將資料轉化為有用的資訊及知識因素有: (1) 資料的準確性; (2) 資料的易取得性;(3) 技術上的練習或支援;及(4) 組織。美國北中地區教育. 實驗室(North Central Reg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 NCREL)在其使用資 料以改進學校環境的努力之報告中亦指出其發展步驟為: (1) 發展領導團 隊;(2) 蒐集不同類型的資料;(3) 分析資料樣式;(4) 形成假設;(5) 發展目 標計畫;(6) 計畫可行的策略;(7) 定義考核標準。 Luo(2008)對美國 289 位公立高中校長為研究對象,發現資料取得性、 資料品質及資料分析技巧均會對決策造成影響。研究顯示學校建立一個負責 蒐集及分析資料的行動團隊,對學校資料的有效性是重要的因素 (Bernhardt, 1998; Noyce, Perda, &Traver, 2000; Parsons, 2003)。且應用統計、資料分析技巧 21.

(34) 及電腦技能,均是認識資料導向決策的基礎 重點(Thornton & Perreault, 2002) 。Mathews(2002)的研究亦指出,足夠的分析及使用資料的技巧對校 長實施 DDDM 是重要的。 吳清山與林天祐(2006)認為改善行政與教學環境所作的決策過程需包 含:(1) 確定蒐集資料的內容與範圍;(2) 建立蒐集資料的標準作業程序;(3) 依據標準程序蒐集所需資料;(4) 使用客觀的方法分析與解釋資料;(5)提出 修正與改進的實施方案。張奕華 (2010b)提出校長於資料導向之環境中作 決策時的步驟:(1) 發展資料導向決策團隊;(2) 確定目標;(3) 確立資料蒐 集標準程序;(4) 蒐集資料;(5) 分析資料;(6) 評鑑資料。本研究歸納上述 研究如表 2-2 所示:.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2. i n U. v.

(35) 表 2- 2 資訊使用環境影響因素彙整 研究者. 資料. 資料取. 資料分. 發展團. 形成. 發展目. 計畫可行. 定義考. (年代). 品質. 得性. 析技巧. 隊(組織). 假設. 標計畫. 的策略. 核標準. ●. ●. ●. ●. ●. ●. ●. ●. ●. ●. ●. Marsh (2006) NCREL (2004). ●. Luo (2008). ●. ●. ●. Bernhardt (1998). ●. Thornton (2002) Mathews (2002). ●. 吳清山 (2006). ●. 張奕華 (2010b). ● 立. ● ● 治 政 大 ● ● ●. ● ●. ●. ‧ 國. 學. 註:研究者整理。. ●. ‧. 從表 2-2 可發現資料品質、資料取得性、資料分析技巧等,是國內外學 者在作資訊使用環境研究時,所產生的共同焦點。本研究以此三面向做為 IUE. Nat. sit. y. 的層面。而發展團隊(組織)雖不及資料品質、資料取得性和資料分析技巧. er. io. 的關注多,但相較於其他影響因素卻也有較多的重視,因其不若資料品質、. n. 資料取得性、資料分析技巧等,受校長個人因素影響較為直接,故研究者將 a v. i l C n 其列在開放式問題再作另一研究探討。 hengchi U. 23.

(36) 第二節. 資料導向決策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本節旨在探究資料導向決策之意涵及相關研究,首先瞭解資料導向決策 之內涵,次則敍述資料導向決策對學校決策的影響,第三部分再檢視資料導 向決策之應用和影響因素,第四部分則為探討資料導向決策之相關研究。. 壹、 資料導向決策之意涵 決策的目的之一,在於擬定方案並解決問題。學校行政決策乃是教育人 員為達到學校教育目標或解決教育問題,個人或群體基於權責,從可行方案. 治 政 光憑臆測、不循科學程序或者是信任權威、訴諸感情所作出的不理性決定, 大 立 是無法讓部屬信服的,因此合理的決定必頇是能夠應用邏輯理性及客觀而精. 中決定執行策略的行動歷程(吳宗立,2005) 。吳清山(2004)認為有些校長. ‧ 國. 學. 準的科學方法以為決定的依據。Lou(2008)亦指出過往因資訊不足而影響決 策品質,現今則面臨資訊超載而不知如何決策。故可知未來學校經營的新策. ‧. 略是以資料做為參考依據,而這些資料的內容、品質及可得性將會影響到決. y. Nat. 策的運作。張奕華(2010a)認為決策的參考依據是多元的集合,諸如過往經. io. sit. 驗、觀察發現、意見整合、專家意見、理論觀點等,都可能成為決策的參考。. er. 並以科學化的決策,作為判斷決策合理性的重要指標。是故,唯有瞭解決策. n. a. v. l C 的影響力,才能有助做出正確決定。根據美國南加大馬歇爾商學院(USC ni. U. h. engchi 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榮譽教授羅爾(A. J. Rowe)提出的決策四力模 型(Reactive Four-Force Model) ,在決策的制定及執行過程中,決策者基本上 會受到:(1)外部環境:新技術、政府法規、消費者及競爭對手;(2)內部. 組織:決策者和上司、同事、部屬間的互動,以及組織的政策和文化;(3) 任務要求:決策者在任務上所需要的技能、經驗、知識等;(4)個人需求: 決策者所能獲得的支持、認同及報酬等影響(鄭君仲,2005) ,如圖 2- 6 所示。. 24.

(37) 立. ‧ 國. 學. 圖 2- 6. 政 治 大. 決策四力模型。取自經理人月刊,鄭君仲,2005,11,p.42.. ‧. 秦夢群(2008)指出理性式決策是根據目標,找出最佳策略,其中不可. sit. y. Nat. 滲入感情因素。需具備:(1) 目標必需明確;(2) 官僚體系的有效運作;(3) 所. er. io. 需資訊充足且易獲得;(4) 整個組織運作採緊密結合的形式。由於決策理論多 發自企業界,其是否全然適用於教育組織仍有待印證,且教育組織有目標模 a. n. v i l n Ch 糊、結構鬆散與勞力密集三大特性,如何在作決策時,達到理性之模式,實 engchi U 有賴多元且足夠的資訊之提供,方能反映並圓滿解決問題。美國於 2001 通 過沒有落後的孩子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NCLB),開啟了教育界重 視績效責任的新紀元。該法案要求各校提出績效,促使學校為了提升學生學 習成效,必需去蒐集、分析並作出決策,進而造成教育界對資料導向決策的 重視及使用(林其賢、高熏芳,2009)。 綜上可知,決策之用途是為作合理性的判斷,以解決當下或未來可能的 問題,尤其在美國推行 NCLB法案之後,促使教育人員對績效責任的重視, 為達成績效目標,資料導向決策的使用日趨頻繁。. 25.

(38) 一、資料導向決策之意義 資料導向決策是指依據相關資訊經適當分析所做出選擇的過程 (Consortium for School Networking, 2010)。吳清山與林天祐(2006)認為資 料導向決策係指有效運用學生資料讓行政人員、教師、家長更深入瞭解學生 的學習狀況,以作為改進行政與教學系統之依據,期能持續提高學生學習成 尌的一種決定模式。Means, Gallagher 與 Padilla(2007)亦指出資料導向決 策是分析及利用學生資料、教育資源相關資訊及過程等,以報告相關規劃、 資源分配、學生分班配置及課程與教學之決定情形,除必頇定期蒐集資料外, 並為持續不斷之改善過程。Bernhardt(2009)則認為資料導向決策是一個使 用資料來改善教與學的過程。Swan(2009)亦認為資料導向決策模式可以被. 治 政 劉名峯(2006)也提出資料導向決策係指在進行涉及政策與程序行為的 大 立 決定過程時,進行資料分析,以提供決定參考的一種方式。林其賢(2009) 定義為有系統地蒐集和使用資料的過程。. ‧ 國. 學. 對資料導向決策之意涵則指學校校長、行政人員及教師在進行校務決定時, 有系統地蒐集及分析各種型態之資料,並經過輸入、處理及輸出等轉化過程,. ‧. 成為有意義可茲運用之資料,以提升決策之品質,俾能提升學生學習成尌表. y. Nat. 現,促進學校改進,以達致學校願景。張奕華(2010a)資料導向決策是一種. er. io. 性與創新性的作用。. sit. 藉由資料並整合資訊以進行決策的模式,對於領導者的決策運作,具有突破. n. a. v. l C 綜上所述,資料導向決策之意義為將有組織的資訊系統化,透過科學化 ni. U. h. engchi 的分析整理,成為有意義並可用的資料,在持續不斷的改善及回饋過程中, 提供決策運作的參考。. 二、資料導向決策之理論基礎 Luo 與 Childress(2009)指出資料導向決策的目的在於建立決策的科學 化,故「資料」是重要的參考依據,而這種作法是源自於企業管理模式,主 要運用於組織的決策,包括了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與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KM)的應用。茲分述如下: (一)全面品質管理 品質管理是維持品質與持續提升品質的原則與方法,而全面品質管理則 26.

(39) 係以品質為中心,建立一個在成本、安全及激勵等各方面能充分完成工作品 質的體制。其核心理念係強調綜合性管理、顧客至上、持續改善及全員參與 (張明輝,2005) 。吳清山與黃旭鈞(1995)指出,全面品質管理的重要涵意 為: (1)持續不斷地改進品質; (2)專注於顧客的需要,以顧客為中心; (3) 以團隊為導向,強調全員的參與;(4)強調科學的方法,利用統計的方法與 資料作為改進的依據。張家宜與李怡禛(2002)亦指出,全面品質管理是以 預防的哲學為基礎,透過全員集體的參與,不斷的改進,達到品質第一的目 標,最終目的是滿足並超越顧客的需求。在追求品質的過程中,不只是顧客 的要求得到滿足,成員也得到了自我成長的滿足感,進而提升整個組織的效 能。. 政 治 大 知識管理則於 1990 立年代開始普遍受到重視,知識管理係指組織運用資訊. (二)知識管理. ‧ 國. 學. 科技等方法,並配合組織文化、組織結構等特性,對組織中的知識進行蒐集、 組織、儲存、轉換、分享及運用的過程,經由上述過程促進組織不斷創新及. ‧. 再生,以提高組織的生產力、增進組織的資產,並藉此提高組織因應外部環 境變化的能力,及不斷自我改造的動力(吳毓琳,2010)。所謂知識管理,可. Nat. sit. y. 以界定為是一種知識收集、整理、分析、分享和創造的處理過程,使原有的. er. io. 知識不斷的修正和持續產生新的知識,而且能將這些新舊知識加以保存和累. n. 積,使其有效的轉化為有系統、制度化的知識,這種知識不斷的產生、累積 a v. i l C n 和創新的循環,可以幫助組織採取有效的決定和行動策略,進而能夠增加組 hengchi U. 織資產、擴增組織財富、提升組織智慧和達成組織目標(吳清山,2002)。知 識管理特別重視組織的人力資本,培養組織成員的專業能力,以及提升組織 的生產能力及創新能力(王如哲,2000)。 從上述可知,全面品質管理是包含著資料導向決策之因素,為瞭解並滿 足顧客需求,應用科學方法所作資料統計分析,有助於品質改善。而知識管 理的模式中知識的蒐集、整理、分析等亦與資料導向決策有著異旮同工之妙。. 三、傳統決策與資料導向決策之比較 在 美 國 北 中 地 區 教 育 實 驗 室 ( North Central Reg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 2004)發表之善用資訊改進學校報告書,提出九個面向:成員發 27.

(40) 展、預算應用、工作分配、學校與社區、目標設定、組織會議、學校與家長、 決定依據和行政團隊會議去區別傳統決策與資料導向決策之不同 (如表 2- 3) 。. 表 2- 3 傳統決策與資料導向決策之比較 項目\模式 成員發展. 傳統決策. 資料導向決策. 分散式成員發展系統。. 聚焦式成員發展系統,將焦點放在改 進策略的修正以因應問題與需求。. 立. 統整學生進步情形的實證資料,對社 區進行報告。 藉由資料所突顯的問題與辨析過程進. 票、個人喜好提議進行目標設定。. 行目標設定。. ‧. 經由委員會成員、行政人員、教師投. 組織成員在會議中著重於藉由分析學. 容資訊的傳達。. 校資料而得出的策略和議題。. al. n. 家長藉由每年兩次的學校日會議或是. Ch. y. 組織成員的會議著眼於組織運作的內. 學校通訊等文本,和學校進行溝通。 決定依據. 依照資料所分析的成員工作技能分派 工作。. 向社區報告學校相關事項。. io. 學校與家長. 政 治 大. 依照成員的興趣或可得性分派工作。. Nat. 組織會議. 位。. 學. 目標設定. 定。. sit. 學校與社區. 藉由資料報告需求分配預算到各單. engchi. er. 工作分配. 藉由先前經驗或操作模式進行預算決. ‧ 國. 預算應用. 定期的家長協調與溝通學生的學習進. iv n U步情形。. 根據個別老師的專業知能與標準,如作. 根據共同的成尌表現標準與實作技能. 業完成度、課程參與情形,進行學生的. 指標,來進行學生的評分。. 評分。 行政團隊會議. 定期的舉行行政團隊會議,僅將議題放. 行政團隊會議的焦點在於檢測資料導. 在組織運作的事項之上。. 向的發展目標達成程度。. 註:取自 Guide to using data in school improvement efforts, by NCREL, 2004, p. 4.. 從表 2- 3 之比較可得知,傳統決策係依據個人直覺,傳統經驗和便利性 來做決策。但資料導向決策卻是以分析資料作為決策的基礎,參考環境資料 ,以利於作出正確的決定,並解決問題。 28.

(41) 貳、 資料導向決策對學校決策的影響 學校有效決策改進過程是循環性且連續的,而且並沒有明確的開始和結 束。Shewhart 提出學校改進循環過程步驟如下:計畫-執行-研究-改進(如圖 2-7),說明如下:(1) 計畫:發展一個改善計畫;(2) 執行:執行計畫;(3) 研 究:根據 標準評 估影 響;(4) 改進: 調整 策略以符 合標 準 (Learning Poing Associates, 2004)。. 改進. 立. 研究. 政 治 大. 執行. ‧. ‧ 國. 學. 圖 2- 7. 計畫. 學校改進循環過程。取自 Guide to using data in school improvement efforts,. Nat. er. io. sit. y. by NCREL, 2004, p. 3.. Means, Gallagher 與 Padilla(2007)認為資料導向決策是分析並運用學. al. n. v i n 生資料和教育資源相關資訊及進展等,以呈現相關計畫、資源分配、學生分 Ch engchi U 班狀況和課程與教學之決定,除頇定期蒐集資料外,並持續進行改善之過程。 Breiter 與 Light(2006)將學校資訊系統分為三部分: (1)評量資訊系統; (2) 學習管理系統;(3)行政資訊系統。如圖2-8所示。. 29.

(42) 學校資訊系統. 評量資訊系統. 學習管理系統. 行政資訊系統. ․考詴資料 ․評量資料 ․成績. ․群組軟體 ․電腦輔助合作學習 ․線上學習. ․學生紀錄 ․預算 ․行程表. 圖 2- 8. 學校資訊系統。取自“Data for School Imovement: Factors for Designing. Effective Information Systems to Support Decision-Making in Schools,”by A. Breiter,. 政 治 大 要運作資料導向決策的前提尌是資料的蒐集,O’Reilly (1983) 認為經常 立 被決策者所使用的資料是立即可及的,要能確實執行資料導向決策,則校長 & D. Light, 2006,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9 (3), pp. 206-217.. ‧ 國. 學. 需增加全校資料的取得途徑。資料的蒐集應是有計畫、有組織的過程,並把 這些資料整理成有價值的資訊,提供校長作決策時之參考依據。學校之資料. ‧. 類型可分為四類:(1) 人口統計資料;(2) 學生學習資料;(3) 學校進程資. n. al. er. io. sit. y. Nat. 料;(4) 文化知覺資料(如圖2- 9)。. Ch. 人口統計. engchi. i n U. v. 入學人數、出席率、中輟率、 性別、種族、年級等. 學校進程. 文化知覺. 學校計畫方案與實 施進程的描述. 學校人員對於學習環境 價值、信念的知覺 、態度與觀察. 學生學習 標準化測驗、常模/ 標準參照測驗、教師觀察 、真實評量等. 圖 2- 9. 學校資料類型。取自 Using data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p.11), by V. L. Bernhardt, 2003, Larchmont, NY: Eye on Education. 30.

數據

圖  2- 1    資料轉化為知識的歷程。取自“Data for Shool Improvement: Factors for  Designing Effective Information Systems to Support Decision-Making in School,” by A
圖  2- 3    增值譜。取自“Value-Added Processes in the Information Life Cycle,” by R. S.  Taylor, 1982,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33(5), p
圖  2- 4    資訊行為。取自“ Human Information Behavior,” by T. D. Wilson, 2000,  Informing Science, 3(2), p
圖  2- 7    學校改進循環過程。取自 Guide to using data in school improvement efforts,  by NCREL, 2004, p
+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By using Balanced Scorecard (BSC),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struct indicators of school management wit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for L junior high school in

(1) Parents in different ages, education backgrounds, vocations, and numbers of children in school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acher’s changes dimension related to

Hence this study uses a systematic method to develop safety evaluation indices and their weights to evaluate the walking environment of way to school for

In different gender、time for study、time for cram、the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and household incom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 some aspects of the academic stress were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situ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ing rol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se variables include different thermal/structural analyses, different stress/strain relations of the solder under specific strain rates, different creep model for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ustomers to their pet's health will be different values and knowledge, this study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nd 280 min, recovery 252, the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