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民事程序中違法取證可利用性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民事程序中違法取證可利用性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6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Master of Law Thesis Graduate School of Law College of Law National Cheng- Chi University. 治. 政 指導教授:姜世明 大博士. 立. Advisor: shih- ming Chiang, Ph.D. ‧. ‧ 國. 學. 民事程序中違法取證可利用性之研究. y. Nat. n. ainl. Civil Procedure. Ch. engchi. er. io. sit. A Study on Admissibility of Evidence Obtained Illegally. i n U. v. 研究生: 劉承翰 撰 Graduate Student: Chen-Han Liu. 中華民國 一O三 年 七 月 July. 2014.

(2) 民事程序中違法取證可利用性之研究. 謝辭 終於到了寫謝辭的這一刻,也意味著離開政大的日子即將到來,原本不甚喜 愛木柵的潮濕天氣、常吃到厭煩的學校周邊食物,竟又覺得有幾分懷念,輕鬆的 謝辭撰寫,隨著心情複雜也難以下筆,我想這就是離別時的感傷吧! 回想起撰寫論文的過程,題目的選擇、毫無章法的章節架構,到後來慢慢步 上軌道,期待又戰戰兢兢地等待口試到來,幾個月以來,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 就是看文獻醒醒腦,日復一日的過著同樣的生活步調,唯一改變的就是論文字數 的增加,就在幾近麻痺的狀態下,隨著口試的順利結束,終於獲得如重生般的喜. 政 治 大. 悅。近日一登入「inccu」網頁,迎面而來的「碩士畢業學生」字眼,不願重來但. 立. 值得回味的過程,將成為我寶貴的回憶!撰寫論文的過程中,獲得許多貴人的幫. ‧ 國. 學. 助與陪伴,內心滿是感激,看著這本論文就想起大家對我的幫助,受人點滴自當. ‧. 湧泉以報,在此就先以謝辭為感念!. 首先本論文的完成,最要感謝的就是我的指導教授姜世明老師,老師個性幽. y. Nat. io. sit. 默風趣,課堂上常以淺顯易懂的教學方式,詼諧有趣的講解與評論學說實務見解,. n. al. er. 經常使我有醍醐灌頂的感覺,對於實務上的議題往往產生不同的思考方向;參與. Ch. i n U. v. 老師所主持的司法院智識庫時,實務見解的挑選蒐集與歸納、學說文獻的整理,. engchi. 都對於論文撰寫上有所強化,老師指揮著進度方向,往往能夠兼顧效率與品質, 計畫節奏的掌控能力都是值得我學習地方;在與老師的聚餐中,閒聊話家常時, 對於未來人生的規劃,有了更明確的方向;準備司法官口試時,無論是自傳與自 我介紹的撰寫與練習,也受到老師很大的幫忙;此外在選擇論文題目的時候也是 老師給我靈感;論文寫作的過程中,無論是大綱的調整、德文文獻的借閱,以及 撰寫方向的提點,都受到老師很多的幫忙,讓我的論文更加完整豐富,老師就像 我法學道路上的一盞明燈,學生將永遠感念在心。 這本論文的完成,同時也要感謝兩位口試委員,吳從周老師與許政賢老師。.

(3) 中文摘要. 首先要先感謝兩位老師在這麼這麼炎熱的天氣,又是假期階段,答應當我的口試 委員。製作智識庫時,吳老師檢視內容細心與謹慎,已讓學生感佩在心;口試時 吳老師也鞭辟入裡的提供了我幾個格式與內容上的寶貴建議,不僅開闊我的視野, 同時也使我的論文更具深度。 也感謝許政賢老師提供了許多寶貴意見,讓我對於論文可以由不同的角度來 作檢視。修課期間每年都選修了老師所開設的民事判決專題研究,老師以互動式 的教學啟發了我思考方向,從法理學的角度思考實務上常見的法律問題,每次上 課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感覺相當充實。三位老師學養相當豐富,口試時學生內. 政 治 大. 心不禁備感壓力,但三位老師於過程中又適時給予鼓勵,舒緩了現場的氣氛,使. 立. 學生口試的過程中得以平穩呈現並順利結束,非常感謝三位老師!. ‧ 國. 學. 過去撰寫論文幾個月的時光,同時受到諸多好友的相助與陪伴。謝謝禹宏常 常與我討論論文寫作的甘苦,彼此勉勵如期交出論文。從大學時代的同班同學到. ‧. 未來的司法官學院同學,彼此有相同的目標,互相鼓勵督促,希望未來兩年的受. Nat. sit. y. 訓以及實務工作我們都能順利!. n. al. er. io. 也要謝謝芷瑄幫我借閱參考文獻,讓我在台中撰寫論文與蒐集文獻的過程中,. i n U. v. 可以節省往返台北與台中的車程,讓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自由運用,萬分感謝!. Ch. engchi. 謝謝阿二仔的成員們,平常生活的陪伴與解憂,成為我在面對壓力與挫折時 的最佳良伴。當我提出論文模擬口試的邀約時,義不容辭的一口答應,謝謝萬祥、 松蒲、佐易、維宸、國樑、廷軒、Ruru、Apple 的撥空前往,除了讓我先體驗臨場 的感覺,讓我口試當天心情較為緩和外,還給我許多口條上的建議及信心;此外 在論文的簡報的製作上,也要特別感謝萬祥的幫忙,精心的架構設計到最後的外 觀美化,讓我能以更佳的方式呈現;目前大家都在不同領域上各自努力,希望各 位未來都能順利。 也感謝玉樺在我論文撰寫過程中聽我訴說焦慮與煩惱外,也告知我口試時的 實際情況,讓我心裡有個底,得以順利面對口試,不至於手足無措;也要感謝柏 嘉跟嘉瑋口試當天的情義相挺,當我提出邀約時二話不說地一口答應,特地一大.

(4) 民事程序中違法取證可利用性之研究. 早起來到政大幫忙佈置試場,也謝謝柏嘉幫我遞交論文計劃書給老師,還在口試 當天幫我解決電腦連線的問題,讓我的簡報可以順利投影在螢幕上撥出;也謝謝 依蘋在我口試時幫忙錄音,讓我在之後修改論文得以順利完成;也感謝子欣的在 我諮詢畢業的流程中,耐心地回答以及口試當天的協助。 三年的研究所生活,相當充實與愉快,姜門的好夥伴柏嘉、韻茹、玉樺、欣 宜、品葳,與你們在一起聊天相處的時光相當愉快,不定時的邀約聚餐、一同討 論法律問題與共同製作報告的過程,成為了我研究所生涯中相當寶貴的回憶,祝 大家向自己的理想前進!. 政 治 大. 也要感謝浦浦,論文撰寫過程中,幸好有妳的陪伴,無論是政大的河堤邊、. 立. 臺灣各個景點與美食,都曾有我們的足跡,在壓力龐大的時候,有個人可以說說. ‧ 國. 學. 話、散散心,談著未來的規劃,焦慮也隨之而去,因為有妳的陪伴,我可以達成 自己的目標,非常感謝妳,也希望我們的理想能夠早日達成。. ‧. 論文能夠順利完成,一定要感謝我最親愛的家人-爸媽與妹妹,求學階段都. Nat. sit. y. 外宿的關係較少回家,現在搬回台中半年了,這段時間多了與家人相處的日子,. n. al. er. io. 飯後的話家常已是全家的固定模式,爸媽雖緊迫盯人的關注我的論文進度,但當. i n U. v. 我述說論文的瓶頸何在時,又適時的給予我建議與鼓勵,讓我在極大的壓力下尋. Ch. engchi. 得出口,讓我得以再次獲得動力往前邁進。感謝我的家人在我遇到人生關卡時都 是最有力的靠山,我相當幸福,希望我們全家人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論文的完成代表著求學階段告一段落,檢視了自己所學了七年的法律,雖然 自認已用心完成此階段的任務,但面對浩瀚的法律與未來實務的工作上仍有極大 的不足,還有繼續學習成長的空間,我在這裡自我期許,未來面對難題時,除了 具備足夠的能力得以解決外,並保有初衷與對法律的熱情,果敢的向前邁進。 最後謹將本論文獻給我在天上的阿嬤,雖然她離開了我們,但我們仍時常緬 懷她的辛勞與付出,願她來生不再受病痛折磨!. 劉承翰 2014.08.17 凌晨於台中的家.

(5)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違法取得之證據於民事訴訟上可否予以使用,涉及之層面甚為廣泛,最為相 關者,即係對於發現真實之手段上,所容許最大界限之所在,此自涉及到民事訴 訟制度上之價值判斷,因此欲釐清此一爭議問題,自有必要以民事訴訟之最上位 法理,諸如發現真實之追求、民事訴訟制度之目的,以及促進訴訟等相關之基本 理念予以探討,本文整理並歸納目前文獻上所提出之諸多理論,以違法取證可利 用性之角度切入予以觀察,是否有所衝突抑或係理念相同之處,以尋求此議題於 民事訴訟整體架構之定位;此外若係採取禁止使用之立場,為避免實質正義之完. 政 治 大. 全剝奪,即須進一步探討民事訴訟制度之發展,是否已提供足以正當化禁止使用. 立. 此類證據之正當性基礎,本文並以實務上最為常見之通姦案例為焦點,具體操作. ‧ 國. 學. 評估此理論基礎之可行性。. ‧. 再者,職司審判之法院為達認定事實之要求,自須依自由心證而為證據取捨 並為證據評價,此自為自由心證之內涵,而欲承認違法取得之證據將有禁止使用. y. Nat. io. sit. 之可能者,自須探討是否法官得基於自由心證,而享有證據之利用自由,為釐清. n. al. er. 此一爭議,本文以證據能力之要件、證據能力與證據價值之區分、嚴格證明之要. Ch. i n U. v. 求,並進一步釐清民事訴訟法以及實務運作上對於各種證據能力之規範,以尋求. engchi. 違法取得之證據於自由心證之定位。. 對於違法取得之證據倘若欲禁止使用,實務上所面臨到操作上之問題,即係 基於何種理論基礎、何種審查方式、於審判程序何種階段予以審查、證據禁止之 範圍均須一併納入探討之範圍予以釐清,而民事訴訟上違法取證之議題,外國法 已發展出一套運作模式,因此本論文於此同時整理並歸納外國法之文獻,諸如英 美法之證據排除法則之運作,以及德國法之證據禁止法則之介紹,並與我國法之 制度運作互為參照比較,是否可為我國體系建構上之參考借鏡。.

(6) 民事程序中違法取證可利用性之研究. 同時再以實務上較為常見之違反程序法,以即違反實體法所取得之證據,予 以類型化分類,並以學說見解之介紹與實務見解之觀察與分析,探討是否有較為 穩定性之運作模式,以符合法安定性。 最後基於實務見解對於此類議題已有為數不少之判決,本論文即以表格化之 方式,予以呈現實務上目前對於證據禁止使用之審查方式為何、證據禁止使用之 比例多寡、對於各種類型係以何種原因作為判斷可利用性之考量,期望能較為清 楚目前實務見解對此一議題之走向。. 政 治 大. 關鍵字:違法取證、違反實體法、違反程序法、證據能力、證據禁止、證據排除、. 立. 自由心證、通姦、發現真實、公正程序、合法聽審權、隱私權、利益衡. ‧ 國. 學. 量、權衡、分離原則、法秩序一致性、竊聽、竊錄、證據、證據價值、 證據評價。.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7) 民事程序中違法取證可利用性之研究. 簡目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 ........................................................................................... 3 第四節 論文架構 ........................................................................................... 4 第二章 自民事訴訟之法理檢視違法取證之爭議 .............................................. 6. 政 治 大. 第一節 前言 ................................................................................................... 6. 立. 第二節 自民事訴訟目的檢視違法取證之可利用性................................... 6. ‧ 國. 學. 第三節 自發現真實之要求檢視違法取證之可利用性............................. 14 第四節 民事訴訟制度對於發現真實之強化............................................. 31. ‧. 第三章 違法取得之證據於自由心證主義之定位 ............................................ 46. sit. y. Nat. 第一節 自由心證主義與認定事實 ............................................................. 46. er. io. 第二節 自由心證之運作方式概論 ............................................................. 50. n. al 第三節 自由心證與證據取捨 ..................................................................... 59 iv 第四節. n U engchi 我國民事訴訟法對於證據能力之爭議類型 ................................. 88. Ch. 第五節 違法取證為自由心證之限制 ....................................................... 109 第四章 違法取得證據可利用性之爭議 .......................................................... 110 第一節 違法取證之類型 ........................................................................... 110 第二節 證據法則之比較法概論 ............................................................... 114 第三節 美國法之證據容許與排除 ........................................................... 117 第四節 德國法之證據禁止 ....................................................................... 131 第五節 證據禁止之審查方法 ................................................................... 146 第六節 證據禁止審查階段之評估 ........................................................... 155 i.

(8) 簡目. 第七節 證據禁止之範圍 ........................................................................... 161 第五章 文獻上案例類型之觀察與分析 .......................................................... 168 第一節 違反程序法所取得之證據 ........................................................... 168 第二節 違反實體法所取得之證據 ........................................................... 195 第六章 結論 ...................................................................................................... 222 第一節 本文回顧 ....................................................................................... 222 第二節 實務見解之觀察與展望 ............................................................... 226 參考文獻 ............................................................................................................ 229. 政 治 大. 附件- 實務見解統計表 ....................................................................................... i. 立. 表格一 .............................................................................................................. i. ‧ 國. 學. 表格二 ............................................................................................................ iv 表格三 ............................................................................................................ vi.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9) 詳目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 ........................................................................................... 3 第四節 論文架構 ........................................................................................... 4 第二章 自民事訴訟之法理檢視違法取證之爭議 .............................................. 6. 政 治 大. 第一節 前言 ................................................................................................... 6. 立. 第二節 自民事訴訟目的檢視違法取證之可利用性................................... 6. ‧ 國. 學. 第一項 民事訴訟與其他制度之差異 ................................................... 6 第一款 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 ........................................................ 6. ‧. 第二款 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 ........................................................ 8. sit. y. Nat. 第二項 民事訴訟目的論爭議之緣由 ................................................... 9. er. io. 第三項 文獻上對於民事訴訟目的之闡釋 ......................................... 10. n. a l................................................................................. 第四項 本文觀點 13 iv 第三節. n U engchi 自發現真實之要求檢視違法取證之可利用性 ............................. 14. Ch. 第一項 文獻上對於民事訴訟真實之觀點 ......................................... 14 第一款 形式真實說與實體真實說之爭論.................................. 14 第二款 發現真實與訴訟促進之平衡 .......................................... 15 第二項 程序公正與發現真實之平衡 ................................................. 17 第一款 基本權保障之初探 .......................................................... 17 第二款 合法聽審權與證據禁止 .................................................. 18 第一目 合法聽審權之意義與適用範圍 .............................. 18 第二目 合法聽審權與證據禁止之衝突 .............................. 21 iii.

(10) 詳目. 第三款 公正程序請求權與證據禁止 .......................................... 22 第一目 公正程序請求權之意義與法理基礎 ...................... 22 第二目 公正程序請求權與證據禁止之聯結 ...................... 24 第四款 公正程序請求權與合法聽審權之調和 .......................... 25 第三項 本文觀點 ................................................................................. 26 第一款 發現真實相對化之立場 .................................................. 26 第一目 發現真實之內在限制 .............................................. 26 第二目 發現真實之外在限制 .............................................. 28. 政 治 大. 第二款 緩和訴訟促進之立場 ...................................................... 29. 立. 第一目 基於訴訟促進否定證據禁止之可能觀點 .............. 29. ‧ 國. 學. 第二目 本文對於緩和訴訟促進之基本立場 ...................... 29. 第四節 民事訴訟制度對於發現真實之強化............................................. 31. ‧. 第一項 正當化證據禁止之基礎 ......................................................... 31. sit. y. Nat. 第二項 證據法之改革 ......................................................................... 32. er. io. 第一款 武器平等原則之具體落實 .............................................. 32. n. al 第二款 證據蒐集制度之強化 ...................................................... 34 iv 第三款. n U engchi 舉證責任減輕方式之彈性運用 ...................................... 35. Ch. 第三項 認定事實方式之彈性化 ......................................................... 37 第一款 證據方法之綜合利用 ...................................................... 37 第二款 依間接事實之事實推理 .................................................. 38 第四項 以實務上對於通姦案例特殊性為審視 ................................. 39 第一款 通姦案例特殊性之所在 .................................................. 39 第二款 舉證利益與隱私權之衡量 .............................................. 40 第三款 蒐證手段與舉證責任減輕之併用 .................................. 42 第四款 間接證明之具體操作 ...................................................... 44 iv.

(11) 第三章 違法取得之證據於自由心證主義之定位 ............................................ 46 第一節 自由心證主義與認定事實 ............................................................. 46 第一項 自由心證主義與法定證據主義 ............................................. 46 第二項 文獻上對於自由心證之定義 ................................................. 48 第二節 自由心證之運作方式概論 ............................................................. 50 第一項 自由心證之主體 ..................................................................... 50 第二項 自由心證之客體概論 ............................................................. 51 第三項 自由心證之限制概論 ............................................................. 52. 政 治 大. 第一款 論理法則與經驗法則 ...................................................... 52. 立. 第二款 論證強制 .......................................................................... 53. ‧ 國. 學. 第三款 刑事判決對於民事訴訟之影響 ...................................... 55 第一目 刑事判決並非自由心證之限制 .............................. 55. ‧. 第二目 取證行為有無該當刑事犯罪之認定主體 .............. 56. sit. y. Nat. 第三目 刑事庭證據禁止之觀點對於民事庭之影響 .......... 57. er. io. 第三節 自由心證與證據取捨 ..................................................................... 59. n. a l ............................................................................. 第一項 證據學概說 59 iv 第一款. n U i e n g c h .................................................. 證據之目的與發現真實 59. Ch. 第二款 證據法則概論 .................................................................. 60 第一目 證據法則之意義 ...................................................... 60 第二目 排除法則................................................................... 61 第三目 優先法則................................................................... 62 第四目 分析法則................................................................... 63 第五目 預防法則................................................................... 65 第六目 定量法則................................................................... 66 第二項 證據利用自由之評估 ............................................................. 68 v.

(12) 詳目. 第一款 概論 .................................................................................. 68 第二款 證據能力之定義 .............................................................. 69 第三款 嚴格證明與自由證明之釐清 .......................................... 70 第一目 適用範圍與區分實益 .............................................. 70 第二目 嚴格證明與責問權喪失 .......................................... 72 第四款 證據能力限制之立場 ...................................................... 73 第五款 學說見解對於證據利用自由 .......................................... 75 第一目 概論........................................................................... 75. 政 治 大. 第二目 證據能力與證據價值不加以區分 .......................... 76. 立. 第三目 證據能力與證據價值應予區分 .............................. 77. ‧ 國. 學. 第六款 本文對於證據利用自由之評估 ...................................... 78 第三項 證據價值之自由性 ................................................................. 81. ‧. 第一款 證據方法之評價自由 ...................................................... 81. sit. y. Nat. 第二款 證據價值之評價自由 ...................................................... 81. er. io. 第三款 關聯性與重要性之要求 .................................................. 83. n. 第一目a證據價值層次之確立 .............................................. 83 iv l 第二目. n U engchi 審查方法................................................................... 84. Ch. 第三目 審查階段................................................................... 87 第四節 我國民事訴訟法對於證據能力之爭議類型................................. 88 第一項 概論 ......................................................................................... 88 第二項 限用書證 ................................................................................. 88 第三項 專以筆錄證之 ......................................................................... 89 第四項 限於可供即時調查之證據 ..................................................... 91 第五項 證人意見證言之限制 ............................................................. 92 第一款 證詞之性質 ...................................................................... 92 vi.

(13) 第二款 形式意見證詞之寬認 ...................................................... 93 第三款 鑑定證人之定位 .............................................................. 94 第六項 證人能力之釐清 ..................................................................... 95 第一款 寬認之立場 ...................................................................... 95 第二款 實務見解觀察與分析 ...................................................... 98 第七項 文書之真實性 ......................................................................... 99 第一款 概論 .................................................................................. 99 第二款 文書形式證據力與證據能力之釐清 ............................ 100. 政 治 大. 第三款 形式證據力與實質證據力之關聯 ................................ 102. 立. 第四款 文書真正性之判斷 ........................................................ 106. ‧ 國. 學. 第五款 最佳證據原則之要求 .................................................... 107 第五節 違法取證為自由心證之限制 ....................................................... 109. ‧. 第四章 違法取得證據可利用性之爭議 .......................................................... 110. sit. y. Nat. 第一節 違法取證之類型 ........................................................................... 110. er. io. 第一項 違背憲法所取得之證據 ....................................................... 110. n. al 第二項 違背法律取得之證據 ........................................................... 112 iv 第一款. n U e n g c h i ............................................ 112 違背程序法所取得之證據. Ch. 第二款 違背實體法所取得之證據 ............................................ 113 第二節 證據法則之比較法概論 ............................................................... 114 第一項 證據評價與事實認定之主體差異 ....................................... 114 第二項 證據取捨之運作差異 ........................................................... 116 第三節 美國法之證據容許與排除 ........................................................... 117 第一項 證據法則之概論 ................................................................... 117 第一款 容許法則 ........................................................................ 117 第二款 排除法則 ........................................................................ 119 vii.

(14) 詳目. 第三款 關聯法則 ........................................................................ 122 第一目 證據能力層次之定位 ............................................ 122 第二目 判斷方式................................................................. 123 第三目 與我國法之比較 .................................................... 125 第二項 證據排除法則之目的與功能 ............................................... 126 第一款 刑事訴訟之觀點 ............................................................ 126 第二款 自民事訴訟之角度檢視援用之可能 ............................ 128 第三項 實務見解之觀察 ................................................................... 129. 政 治 大. 第四節 德國法之證據禁止 ....................................................................... 131. 立. 第一項 證據禁止之目的與功能 ....................................................... 131. ‧ 國. 學. 第一款 證據取得禁止 ................................................................ 132 第二款 證據使用禁止 ................................................................ 133. ‧. 第一目 刑事訴訟之觀點 .................................................... 133. sit. y. Nat. 第二目 自民事訴訟之角度檢視援用之可能 .................... 135. er. io. 第二項 肯定違法取證可利用性之觀點 ........................................... 135. n. al 第一款 欠缺法源依據與民刑事制裁之觀點 i v ............................ 135 第二款. n U engchi 質疑之觀點 .................................................................... 137. Ch. 第三項 否定違法取得證據可利用性之觀點 ................................... 139 第一款 對於法秩序一致性之質疑 ............................................ 139 第二款 本文對於分離原則之基本立場 .................................... 140 第三款 克服分離原則之困境 .................................................... 142 第四項 本文對於違法取證之可利用性之觀點 ............................... 145 第五節 證據禁止之審查方法 ................................................................... 146 第一項 兩造基本權衝突之考量 ....................................................... 146 第二項 利益衡量之確立 ................................................................... 147 viii.

(15) 第三項 實務見解之觀察與分析 ....................................................... 151 第四項 本文對於審查方法之觀點 ................................................... 153 第六節 證據禁止審查階段之評估 ........................................................... 155 第一項 前言 ....................................................................................... 155 第二項 以中間裁定駁回之評估 ....................................................... 156 第三項 準備程序階段之評估 ........................................................... 157 第四項 判決理由論斷之確立 ........................................................... 160 第七節 證據禁止之範圍 ........................................................................... 161. 政 治 大. 第一項 主觀範圍 ............................................................................... 161. 立. 第一款 違法取證之主體為第三人 ............................................ 161. ‧ 國. 學. 第二款 受違法取證之人為第三人 ............................................ 162 第二項 客觀範圍 ............................................................................... 164. ‧. 第一款 前言 ................................................................................ 164. sit. y. Nat. 第二款 證據禁止之射程範圍 .................................................... 164. er. io. 第三款 證據禁止之放射效力 .................................................... 165. n. al 第五章 文獻上案例類型之觀察與分析 .......................................................... 168 iv 第一節. n U e n g........................................................... 違反程序法所取得之證據 168 chi. Ch. 第一項 錯誤具結 ............................................................................... 169 第一款 具結之功能與意義 ........................................................ 169 第二款 應命具結而未具結 ........................................................ 169 第三款 不得命具結而令具結 .................................................... 170 第四款 本文觀點 ........................................................................ 171 第二項 違反拒絕證言權 ................................................................... 172 第一款 未得監督權人同意而作證 ............................................ 172 第一目 學說見解爭議之所在 ............................................ 172 ix.

(16) 詳目. 第二目 本文觀點................................................................. 173 第二款 違反告知義務 ................................................................ 174 第一目 我國學說見解之爭議所在 .................................... 174 第二目 德國學說見解之觀察 ............................................ 175 第三目 本文觀點................................................................. 176 第三項 違反直接審理主義之要求 ................................................... 176 第一款 前言 ................................................................................ 176 第二款 書面代替證言 ................................................................ 178. 政 治 大. 第一目 證人到場陳述之原則 ............................................ 178. 立. 第二目 嚴格化直接審理主義 ............................................ 179. ‧ 國. 學. 第三目 本法對於書狀陳述之採納 .................................... 180. 第三款 傳聞證人之容許性 ........................................................ 183. ‧. 第一目 傳聞證人證詞之定位 ............................................ 183. sit. y. Nat. 第二目 具結義務之緩和 .................................................... 184. er. io. 第三目 實務見解之觀察與分析 ........................................ 185. n. 第四目a本文對於傳聞證人於民事訴訟可利用性之評估 187 iv l. 第四項. n U e n g c h i ....................................... 188 違法採納拒卻鑑定人之鑑定意見. Ch. 第一款 鑑定之概論 .................................................................... 188 第二款 拒卻鑑定人之鑑定意見 ................................................ 189 第五項 其他 ....................................................................................... 191 第一款 違反言詞審理主義之要求 ............................................ 191 第二款 未經合法之證據調查程序 ............................................ 192 第三款 違反辯論主義之要求 .................................................... 194 第二節 違反實體法所取得之證據 ........................................................... 195 第一項 竊錄對話與電話之錄音帶 ................................................... 195 x.

(17) 第一款 學說見解 ........................................................................ 195 第一目 竊錄即時對話......................................................... 195 第二目 竊錄通話內容......................................................... 197 第二款 實務見解之觀察與分析 ................................................ 198 第一目 最高法院之意見 .................................................... 198 第二目 通保法之適用......................................................... 198 第三目 重大舉證利益而寬認之立場 ................................ 199 第四目 著重於隱私權保障之類型 .................................... 200. 政 治 大. 第五目 基於共用空間而緩和隱私權之立場 .................... 200. 立. 第六目 證據價值嚴格認定之觀點 .................................... 201. ‧ 國. 學. 第二項 違法竊錄之照片或影片 ....................................................... 202 第一款 學說見解 ........................................................................ 202. ‧. 第一目 禁止使用之立場 .................................................... 202. sit. y. Nat. 第二目 德國法之觀察......................................................... 203. er. io. 第二款 實務見解之觀察與分析 ................................................ 204. n. 第一目a完全寬認得予以使用 ............................................ 204 iv l 第二目. n U i e n g c h ................................................ 以強暴脅迫為界限 205. Ch. 第三目 保障隱私權之觀點 ................................................ 206 第四目 基於共用空間而緩和隱私權之立場 .................... 206 第三項 竊取所得信件或其他文書 ................................................... 207 第一款 學說見解 ........................................................................ 207 第一目 我國學說見解......................................................... 207 第二目 德國法之觀察......................................................... 208 第二款 實務見解之觀察與分析 ................................................ 209 第一目 寬認配偶之蒐證 .................................................... 209 xi.

(18) 詳目. 第二目 重大舉證利益為考量 ............................................ 210 第三目 基於共用空間及強暴脅迫為界限而緩和隱私權之 立場....................................................................................... 210 第四目 著重隱私權之保障 ................................................ 211 第四項 日記 ....................................................................................... 212 第一款 學說見解 ........................................................................ 212 第一目 我國學說見解......................................................... 212 第二目 德國學說見解......................................................... 212. 政 治 大. 第三目 以德國日記案為借鏡 ............................................ 213. 立. 第四目 本文對於三階段審查標準之評估 ........................ 214. ‧ 國. 學. 第二款 實務見解之觀察與分析 ................................................ 215 第一目 禁止使用之觀點 .................................................... 215. ‧. 第二目 日記不具證據價值之觀點 .................................... 216. sit. y. Nat. 第五項 竊聽他人對話之證人證詞 ................................................... 217. er. io. 第一款 學說見解 ........................................................................ 217. n. 第一目a我國學說見解......................................................... 217 iv l 第二目. n U engchi 德國學說見解......................................................... 218. Ch. 第二款 實務見解之觀察與分析 ................................................ 218 第一目 德國實務見解......................................................... 218 第二目 我國實務見解......................................................... 220 第六章 結論 ...................................................................................................... 222 第一節 本文回顧 ....................................................................................... 222 第二節 實務見解之觀察與展望 ............................................................... 226 參考文獻 ............................................................................................................ 229 附件- 實務見解統計表 ....................................................................................... i xii.

(19) 表格一 .............................................................................................................. i 表格二 ............................................................................................................ iv 表格三 ............................................................................................................ vi.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xiii. i n U. v.

(20)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審判上,法官對於事實之認定,須依證據為之以求發現真實,違法取得之證 據得否用於證明待證事實,即是否具有證據能力者,向來多討論於刑事訴訟程序, 於民事訴訟程序則較少受到關注,或許是民事訴訟乃私人間之紛爭,與刑事訴訟 程序乃偵查機關得以強制處分為證據蒐集權限之差別所致,私人反覆違法取證機 率較低之故。. 政 治 大. 民事程序上面對證據以違法手段取得者,其證據能力之有無及其證據價值之. 立. 高低,向來多認為法官本於自由心證自由評價,對於證據享有利用自由之空間,. ‧ 國. 學. 因此僅需證據對於法官心證形成有所幫助,即可採為判決之基礎,縱使取證之行. ‧. 為已侵犯了相對人或第三人之基本權亦無差別。. 然而如此推論將容易得出民事訴訟之舉證人,為求舉證之利益,得以違反社. y. Nat. io. sit. 會倫理之方式蒐集證據,此亦反應於實務上最常見之違法取證之通姦案例,配合. n. al. er. 徵信業者以竊聽竊錄之方式,作為蒐證之手段,此時若仍予以肯認此類證據可供. Ch. 證明之用,不啻鼓勵違法取證之亂象。. engchi. i n U. v. 近來受到學說見解之影響,實務運作上對於違法取證可利用性已有為數不少 判決意識到此類問題,並呈現不同見解;若對於發現真實較為著重者,則傾向採 納此證據,至於違法取證之行為人自有民刑事責任另為規範;若係對於取證手段 之適正性較傾心者,即有可能排除此一證據。 此外違法取得之證據,不僅違反實體法之情況有之,違反程序法亦屬常見, 基於嚴格證明之要求,證據調查若未依法定程序為之,即屬於違反程序法所取得 之證據,法院可否採為判決之基礎,同樣也牽涉到違反程序法所取得之證據,有 無證據能力之議題,基於程序公正為實體正義之前提,對此自有探討之必要。 審判既係實現正義之處所,正義之發覺,則有賴於正確之認定事實,而為求 1.

(21) 第一章 緒論. 認定事實之妥當,自須基於適當之證據禁止法則為運作,因此何種證據具有證據 能力可供作為認定待證事實之資格者,連帶影響到人民對於判決之信賴,自應有 予以釐清之必要。.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文之研究方法共有以下三種,分述如下: 一、文獻分析比較法. 政 治 大. 證據基於何種情況不具有證據能力,學理上有提供一定之判斷標準,因此本. 立. 文即以歸納整理之方式,其中包含我國及德國之教科書、期刊專論、學位論文及. ‧ 國. 學. 網路資源等文獻,並予以比較分析,以探究學界對此一問題意識,採行何種觀點, 進而將本文之研究心得予以補充,以達研究之目的。. ‧. 民事訴訟對於證據是否禁止使用,國內學位論文尚未有以民事訴訟上私人違. Nat. sit. y. 法取證為題專論者,多係以證據蒐集以及自由心證為附帶提及,此外文獻上相較. n. al. 私人不法取證之觀點,以為思考之基礎之一。. Ch. engchi. er. io. 於刑事訴訟之違法取證之議題,數量仍屬有限,因此本文同時參酌刑事訴訟對於. i n U. v. 二、外國法比較法 私人違法取證於民事訴訟上,是否應禁止使用,外國法對此已有諸多文獻, 於德國甚至有以此為學位論文為題者,相較於我國發展實屬更加蓬勃,因此無論 是英美法之證據排除法則,或大陸法系之證據禁止法則之理論基礎,均牽涉到本 論文之核心,因此對於此類議題,自有參酌外國法之必要。 我國法體系既繼受於大陸法系,因此文獻上則以德國文獻,為主要參考之外 文文獻,予以整理分析歸納,是否有我國可為借鏡之部分,以求去蕪存菁之效果, 並針對各種學理上較為常見之類型,予以類型化分析,並提出本文對此問題意識 2.

(22) 之看法。 三、法實證分析法 近來實務見解,受到學理上之影響,判決意旨之論述上,已有不少涉及此類 議題之論述,因此自須探討實務與學界間之互動情況。 對於違法取得之證據是否具有可利用性,實務上多數採取依照比例原則、利 益權衡或者是二者併用之審查方式,此類方式固然對於個案有彈性利用之優點, 然而同時某程度上,即有不安定性而難以預測之缺失,因此本文另以實務上常見 幾種違法取得之證據之態樣,予以類型化分析,同時以法實證研究之方式,探討. 政 治 大. 實務上對於以侵害基本權之方式取得之若干證據類型,是否已形成穩定之運作模. 立. 式,對於違法取得之證據,禁止使用之比例多寡予以觀察,是否有過度寬認違法. ‧ 國. 學. 取得證據之疑慮,予以觀察分析。. 附帶說明者係,本文為求實務字號之精簡及容易閱讀,排列順序上,以最高. ‧. 法院之判例為先而後為決議,次之為最高法院之判決而後為高院之判決,再次之. Nat. sit. y. 為地院;若為同級之法院者,即由北到南排列;相同法院者,以年分較近者為首. al. n. 附此敘明。. er. io. 依序排列,並以同院代之;若均為判決者留待最後載明,若係裁定者則特別標註,. Ch. engchi. i n U. v. 第三節 研究範圍. 違法取得之證據可區分違反憲法及法律所取得者,而對於違反法律者,又可 區分為違反實體法與程序法,此均為本文予以涵蓋探討之範圍。 民事審判上所呈現之證據,既出自於私人所蒐集,而不涉及國家公權力之運 作,從而若單單以抑制國家違法濫權,藉此保障人權,理論基礎甚為薄弱,故須 作其他考量,所涉及之因素可能涵蓋了憲法層次之高度,諸如採納違法取得之證 據,是否有違公正程序之要求、有無侵犯了人性尊嚴及憲法基本權於民事訴訟之 3.

(23) 第一章 緒論. 影響。另外民事訴訟之目的對於發現真實之理解,亦為探討之因素。 證據法則之部分,美國法上違法取得證據之容許與排除,德國法上之證據禁 止理論,制度上行之有年,得為我國法運作上之參考與借鏡,故予以整理與歸納。 此外,民事證據法上向來既認為證據能力及證據價值均由法官自由心證判斷,然 而對於違法取得之證據,倘若認為欠缺證據能力者,對於自由心證之定位如何, 是否為自由心證之限制之一,亦為探討之重心。 本文最後蒐集觀察我國實務見解對此一問題之看法,並以類型化之方式予以 分析,以尋求法安定性,是否可為操作,再與學理上之見解予以比較分析而得出. 政 治 大. 結論,期望能對法學上有一絲貢獻。. 學. ‧ 國. 立. 第四節 論文架構. ‧. 民事訴訟法既未對於違法取得之證據,明文否定其證據能力,則為求證據禁. Nat. sit. y. 止之依據,自須訴諸民事訴訟上位概念之層次為理解,而此又與民事訴訟之目的. n. al. er. io. 有所關連,蓋對於民事訴訟目的之理解不同,即連帶影響違法取得之證據可否予. i n U. v. 以利用,此外真實發現之要求,以及憲法上雖保障人民訴訟權亦同時保障人民之. Ch. engchi. 人格權不受侵犯以及程序公正之要求,對此類衝突之情況,亦有先行釐清之必要。 另欲禁止使用違法取得之證據,即須以健全之訴訟制度,可供人民主張實體 權利,方有其正當性基礎,因此本文亦對於近年來民事訴訟上之證據法所為之改 革,有無符合此一義務為整理,並以實務上常見之通姦案例為觀察,於此以第二 章為開頭。 自民事訴訟之上位概念之角度,定調民事訴訟承認證據禁止之發展後,自須 對於民事訴訟自由心證主義之運作予以調和,因此於第三章即探討證據能力之定 義與限制,同時整理民事訴訟法對於證據能力之爭議類型,並論證出若以違反社 會倫理性之手段取得之證據即不具有證據能力,此時法官對此亦無證據利用自由 4.

(24) 之情況,此時自由心證之自由性,僅適用於證據價值之衡量,若對於欠缺證據能 力之證據,即不可對此為評價,此同時為自由心證之限制之一。 關於違法取得之證據可否予以利用,既為證據法則之一環,因此先予以介紹 以證據法則之運作,同時對於私人不法取證於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之運作差異, 我國法既採取大陸法系之運作情況,因此對於大陸法系下,證據禁止之功能與目 的、何種情況將導致證據禁止使用予以論述,包含證據禁止使用之功能、目的、 範圍以及證據禁止之審查階段與範圍此為第四章。 於第五章整理若干學理上與實務上,常見之違法取得證據之類型,區分為違. 政 治 大. 反程序法與實體法所取得之證據,何種情況可採為判決之基礎者,類型化觀察實. 立. 務上對此類情況之走向並為分析,同時亦以法實證研究之方式,探討實務上對於. ‧ 國. 學. 以侵害基本權之方式取得之證據,運用證據禁止審查之結論結果,有無特殊之現 象,是否有寬認違法取得之證據具有證據能力,而採為裁判之基礎之傾向,最後. ‧. 再以第六章以結論最為回顧論文之研究成果,並以本文觀察實務見解之走向以及. Nat. n. al. er. io. sit. y. 未來之展望作為總結。. Ch. engchi. 5. i n U. v.

(25) 民事程序中違法取證可利用性之研究. 第二章 自民事訴訟之法理檢視違法取證之爭議 第一節 前言. 違法取得之證據之定義,顧名思義,即係違反憲法或法律所取得之證據。此 類證據可否於民事訴訟上可否予以使用,若尋求自上位法理之角度檢視,最為相 關聯者,即係對於發現真實之手段上,所容許最大界限之所在,此自涉及到民事 訴訟制度上之價值判斷,諸如發現真實之追求、民事訴訟制度之目的以及促進訴. 政 治 大. 訟等相關之基本理念予以探討,是否有所衝突抑或係理念相同之處,以尋求此議. 立. 題於民事訴訟整體架構之定位;此外基於憲法保障人民訴訟權之理念,程序公正. ‧ 國. 學. 性之要求,以及合法聽審權之維護,彼此之間之衝突亦應有所注意,因此亦應一. ‧. 併為探討。最後若係採取證據禁止使用之立場,為避免實質正義之完全剝奪,即 須進一步探討民事訴訟制度之發展,是否已提供足以正當化禁止使用此類證據之. y. Nat. n. al. er. io. 可行性,先予敘明。. sit. 基礎,本文並以實務上最為常見之通姦案例為焦點,具體操作評估此理論基礎之. i n U. Ch. v. engchi 第二節 自民事訴訟目的檢視違法取證之可利用性 第一項 民事訴訟與其他制度之差異 第一款 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 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雖然均為法院所進行之訴訟程序,然而目的或有差異。 刑事訴訟,乃以行使國家刑罰權為目的之訴訟。民事訴訟則係對私權糾紛進行權 利義務之確認與實現之程序;而民事訴訟程序之進行又受私法自治原則支配,當 事人之意思須被尊重均為其特性,然而其手段上則又同屬以訴諸公權力方式,由 6.

(26) 第二章 自民事訴訟之法理檢視違法取證之爭議. 法院主導解決紛爭,此又與刑事訴訟同 1。 對於證據禁止法則之確立,其之所以自刑事訴訟中討論較多者,乃因刑事訴 訟係國家確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之刑罰權機制,且執行偵查之人員不但代表國家 執行追訴,同時享有強制處分權得以運用,倘若偵查機關以違法取證手段為偵查, 侵害人權甚為明顯,甚至可能造成冤獄,自有建立該等法則之必要,以確保程序 之公正,同時嚇阻國家違法濫權以保障人民之基本權,並維護司法之純潔性。 惟在民事上私人違法取證之情況,取證手段並無強制處分可供蒐證,此外私 人間違法取證行為,另有民刑事之責任可追究,是否需在訴訟程序為證據禁止使 用,即有爭論之空間。. 立. 政 治 大. 實然刑事訴訟程序亦面臨了私人違法取證是否排除之問題,其與民事訴訟程. ‧ 國. 學. 序私人違法取證之關聯上,相同之處在於,違法取證之人均為私人,且二者對於 私人違法取證均無規範,難以訴訟法之層面,考量是否排除此證據之問題,此外. ‧. 刑事上私人違法取證亦常見以違反人性尊嚴或侵犯人格權之方式蒐證,諸如竊錄. Nat. sit. y. 竊聽等方式為之,此等取證方式與民事上違法取證之態樣亦有所雷同。. n. al. er. io. 而差異之地方則在於於刑事訴訟上,縱使採用私人違法取得之證據,亦有運. i n U. v. 用於追訴不法行為之目的,以實現國家之刑罰權,民事訴訟程序則係兩造對立之. Ch. engchi. 態樣,藉由法院審判以尋求私權之保障,以便發現真實而解決紛爭,本於此差異 為思考,對於證據禁止之審查標準,應有所不同。 然而應予以強調者係,縱使審查標準不同,但基本權之維護不應以民刑事而 有所差異,亦不得認為刑事訴訟之私人違法取證,有證據使用禁止之適用,而民 事訴訟程序乃採行自由心證主義,對於違法所取得之證據,仍得為法官評價之對 象,否則對於憲法保障人民基本權之意旨,即有所不足。. 1. 姜世明, 「證據能力及違法取得證據之可利用性」 ,收錄於《證據評價論》 ,第 384-385,2014 年 2 月。 7.

(27) 民事程序中違法取證可利用性之研究. 第二款 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 行政訴訟是以行政權作用違法救濟為目的之訴訟;而民事事件則係涉及私權 之糾紛,前者係人民與國家高權行為間之法律關係,而後者則係私人間或私人與 國家機關立於平等關係所生權利義務關係 2。 針對違法取證之關聯性,行政機關為達蒐證之目的,多以行政調查為之,而 行政調查並無如同強制處分般,有高度限制人民基本權之情事,故相較刑事訴訟 程序亦少有論及違法取證之層次,然而近來公平交易法修正草案第 28 條以下賦. 政 治 大. 予公平交易委員會享有搜索扣押權,對此問題意識即受有較多注意 3。. 立. 對於行政機關之裁罰於行政訴訟程序是否有證據排除法則之適用,而得主張. ‧ 國. 學. 該裁罰違法,似有疑問。學說有從法治國觀點認為國家亦應守法,故行政程序上 亦有證據能力之問題,而雖行政訴訟非如刑事訴訟採嚴格證據主義,而係採優勢. ‧. 證據主義,然而仍不許公權力主體以非法方式對待人民,故亦有證據排除法則之. Nat. sit. n. al. er. io. 證據能力 4。. y. 問題,例如以違法搜索逃漏稅公司之帳冊或違法監聽,其所取得之證據應否定其. i n U. v. 思考上,或許可認為刑事程序在於追訴犯罪,行政爭訟則並不涉及犯罪追訴,. Ch. engchi. 本質上並不相同,刑事訴訟法上之證據排除法則,於行政爭訟應無適用。然而刑 事追訴與行政裁罰多涉及國家機關之作為,本質上均屬公法上行為,基於避免人 權受到過度侵害,且人民享有公正作為請求權,國家行為須以正當法律程序為依 歸,因此若違法取證此仍應有證據排除之可能為是。 部分實務見解認為行政調查不必然有證據排除之適用 5,然而本文認為證據. 2.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下冊)》 ,第 4 頁,2012 年 1 版。 對於草案相關評析請參洪家殷, 「行政調查與刑事偵查之界限」 ,東吳法律學報第 25 卷第 1 期, 頁 1-47。 4 李惠宗, 「法定證據主義的幽靈」 ,法令月刊第 61 卷第 3 期,2010 年 3 月,第 11 頁;吳金柱, 《所 得稅法之理論與實用(上)》,第 545 頁以下,初版,五南圖書,2008 年 4 月。 5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100 年度訴字第 2 號判決「原告雖主張:被告訪查人員在保險對象心情驚恐, 記憶模糊時,詢問其 3、4 個月前之事情,且未告知保險對象有緘默權及筆錄將作為證據,…… 8 3.

(28) 第二章 自民事訴訟之法理檢視違法取證之爭議. 排除法則對於行政爭訟應有適用,修正草案既賦予公平交易委員會搜索扣押權限, 雖針對行政調查及行政搜索,乃為行政裁罰,並不涉及犯罪,惟避免人權受到過 度侵害,且人民享有公正作為請求權,國家行為自須符合正當法律程序,若有違 法取證即應予以排除,並不因是否為刑事程序或行政程序而有差異。. 第二項 民事訴訟目的論爭議之緣由. 民事訴訟目的論之爭議,可能係基於下列因素,其一,就觀察之角度而言,. 政 治 大. 通常有其形成背景,對於民事訴訟目的論之理解即有差異,對於權利保護論而言,. 立. 其著重於權利義務關係之確認,實乃立基於將程序法視為實體法助法之觀點,對. ‧ 國. 學. 於實體正義之追求藉由程序而實現,並正當化剝奪私力救濟之手段,實現人民權. ‧. 利為國家任務之一,然而民事訴訟制度在立法時,並非以實體判決作為唯一之形 式,亦承認訴訟上和解、調解等制度,因此倘若僅自實體法角度出發之見解,對. y. Nat. io. sit. 此即難以適切說明。. n. al. er. 其二,民事訴訟制度因司法資源有其極限,且基於公益角度訴訟觀之發展基. Ch. i n U. v. 礎,亦造成訴訟制度目的難以僅自實體法觀點詮釋之原因之一,例如為因應案件. engchi. 量大增之訴訟程序,逐漸採取以程序利益為考量因素;此外若自民事訴訟之本質 而論,私權糾紛係置於私法自治下,當事人無論於訴訟前、中、後均可處分其自 身權利,依此推論法院在訴訟中並非以還原真相,或確認糾紛發生時點之權利義 務關係為首要目標。 其三,基於時代背景、精神及意識形態之發展,均可能影響對於民事訴訟制 度目的之認知,例如不以程序法為實體法助法之理解,且強調程序法亦有其自主 程序法理之要求,基於此觀點下,諸如訴訟上若干限制攻擊防禦方法提出之失權 惟行政訴訟關於證據事項,依行政訴訟法第 176 條規定,係準用民事訴訟法之相關規定,自無從 依刑事訴訟法有關證據能力規定,以排除相關文書證據之適用。」類似見解,參同院 98 年度訴 字第 1512 號判決。 9.

(29) 民事程序中違法取證可利用性之研究. 制度或二審審級特性之改變,已可承認訴訟法並非堅持客觀真實為依歸,此皆影 響著對於民事訴訟目的論之觀點形成。. 第三項 文獻上對於民事訴訟目的之闡釋. 有主張民事訴訟之目的在於維護私權,即以保護私法上權利,請求國家機關, 確認實體權利義務關係之確認與實現,作為民事訴訟之主要目的,蓋國家一方面 禁止私力救濟,私權保障既為國家之任務,倘若因相對人惡意或無資力,或因事. 政 治 大. 實與法律關係不明,以致未能獲得實現時,則有必要設立民事訴訟程序釐清當事. 立. 人間之實體權義關係,倘若民事訴訟非以維護私權為主要目的者,則民事訴訟之. ‧ 國. 學. 制度將難以存在 6。. 另有主張基於私法制度與民事訴訟制度二者之關係為全盤觀察,民事訴訟制. ‧. 度為國家司法制度之一,國家制定司法之目的係為調整維持私法關係法律秩序,. Nat. sit. y. 民事訴訟制度乃係為維持此種私法秩序之目的而制定,因此民事訴訟之目的自應. n. al. er. io. 以私法秩序維持為目的 7。. i n U. v. 亦有認為民事訴訟之制度既先於私法制度而存在,且國家禁止人民私力救濟,. Ch. engchi. 故而應認為民事訴訟之目的,係在於使人民得利用民事訴訟之制度以解決紛爭,. 6. 吳明軒, 《民事訴訟法(上)》 ,第 3 頁,2013 年 7 月修訂 10 版;王甲乙、楊建華、鄭健才著, 《民 事訴訟法新論》 ,第 1-2 頁,2009 年 7 月。學說上有批評此說著眼於實體法之地位,而忽略了程 序法之解釋,對於程序利益之確保難以兼顧,反而可能造成實體利益之侵害,參邱聯恭, 「民事訴 訟之目的-以消費者保護訴訟為例」 ,收錄於氏者著《程序制度機能論》 ,第 161 頁,2002 年 1 月; 邱聯恭,「新世紀民事程序法建制之基本課題」,前揭書,第 208-209 頁。另有認為民事訴訟尚有 其他制度,諸如團體訴訟等因具有公益追求之目的,且亦有和解與調解制度存在,某程度上允許 雙方合意而放棄部分權利以利紛爭解決;此外諸如非訟程序上,法官之職權介入審酌,某程度上 亦有藉由訴訟制度而形成另一法律關係者,而與單純確認過去之事實或權利義務存否有別,從而 若將私權保障定位為民事訴訟之本位者,或許過於狹窄,參姜世明, 「民事訴訟法學之制高點-進 入一個博大精深的美麗殿堂」 ,月旦法學教室第 100 期,2011 年 2 月,第 116-117 頁。 7 相關介紹可參陳計男, 《民事訴訟法論(上) 》 ,第 4 頁,2009 年 7 月;李木貴, 《民事訴訟法(上)》, 第 1-21 頁,2007 年 7 月;學說上有批評此說有背於憲法保障個人基本權之意旨,且同樣忽略平 衡實體利益與程序利益之要求,相關批評與介紹可參邱聯恭, 「民事訴訟之目的-以消費者保護訴 訟為例」 ,同註 6 書,第 162 頁。 10.

(30) 第二章 自民事訴訟之法理檢視違法取證之爭議. 而私權獲得保護,即為紛爭解決之當然結果 8。 另有採取消極之觀點認為對於民事訴訟之目的論之爭論並無實益,僅係以批 評舊有學說建立新學說為之爭論,而應改由民事訴訟之理想與目標前進,應致力 於立法論與解釋論之方向邁進方為正辦 9。 學說 10另有認為探求民事訴訟之目的,不應僅以實體利益之追求為首要著眼 點,亦須同時兼顧程序利益之追求,以防免危害當事人受憲法保障之系爭中及系 爭外財產權等,與憲法保障人民基本權之意旨有所不符,從而應基於「法尋求說 11」. 8. 政 治 大. 邱聯恭, 「當事人本人供述之功能—著重於闡論其思想背景之變遷—」 ,陳石獅發言,民事訴訟法 研究會第 34 次研討記錄,收錄於《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三)》 ,第 674-675 頁,初版,2001 年 12 月。此說為日本目前之通說,然而此說亦有可批評之處,蓋過度著重紛爭解決,未將實體法觀點 列入民事訴訟之目的,不符憲法保障私權之意旨,之後即使有修正惟須「依法」解決紛爭,然而 此亦係忽略平衡程序利益與實體利益之要求。相關批評與介紹可參邱聯恭, 「民事訴訟之目的-以 消費者保護訴訟為例」 ,同註 6 書,第 162 頁;另有批評此說有倒果為因之嫌,蓋民事訴訟應以 私權維護為目的,而紛爭解決應為維護私權之當然結果,可參吳明軒,同註 6 書,第 3 頁;另有 批評我國除於上訴三審外,並非採行律師強制代理,則對於程序上不利益突然造成正當權利人之 壓力,此一法社會條件下,過度強調紛爭解決說,對於人民實質利益及法感將有無比傷害,因此 以紛爭解決為主要目的仍有疑問,參姜世明, 「民事訴訟法學之制高點-進入一個博大精深的美麗 殿堂」,同註 6 書,第 116-117 頁。 9 黃國昌,《民事訴訟法教室(I)》 ,第 11 頁,2009 年 4 月初版;學說有認為訴訟制度目的之定 位,有助於提示立法及解釋上之理念,並為賦予制度設計、理論建構及實務運作之指標所必要, 不宜輕忽,因此不宜消極否認目的論之確認實益,參邱聯恭, 「民事訴訟之目的-以消費者保護訴 訟為例」 ,同註 6 書,第 156-157 頁。 10 邱聯恭,「民事訴訟法學之回顧與展望-為驗收民事訴訟法研究會之成果」,收錄於氏者著《程 序選擇權論》 ,第 275-277 頁,2004 年 9 月初版 3 刷;邱聯恭, 「民事訴訟之目的-以消費者保護 訴訟為例」 ,同註 6 書,第 159 頁;邱聯恭, 「當事人本人供述之功能—著重於闡論其思想背景之 變遷—」 ,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第 34 次研討記錄,同註 8 書,第 629-631 頁。學說上亦有質疑法尋 求說者倘若在法治較為落後之國家,司法資源之投入較少,連帶著法律扶助及訴訟救助運作不良、 律師制度功效不彰,律師費用未計入訴訟費用而由敗訴者負擔等情形,若過度偏重當事人之程序 利益,則某程度上將造成被害人成為制度之犧牲者,於當事人之財產權與正義感,將造成傷害, 同時造成投機之輩因此鑽營法治漏洞而藉此獲利,從而以此推論,較為強調程序利益之時機,應 以國家已盡力為當事人設計出一較少勞費支出,及盡量能達到發現真實之機制時,較為妥適,程 序利益之追求固然重要,然而現階段之司法資源卻有未盡滿意之處,未達滿足此一目的,促使執 政者對於司法資源投入較多心力,有必要回歸實體正義為原則,而使資源分配呈現合理化,或有 朝一日國家舉證確實已盡其義務者,程序利益之考量必要性,將係具說服力之標竿,參姜世明, 「民 事程序法發展之憲法因素考量」 ,收錄於氏者著《民事程序法之發展與憲法原則》,第 44-45 頁, 2009 年 11 月 2 版,姜世明, 「民事訴訟法學之制高點-進入一個博大精深的美麗殿堂」,同註 6 書,第 128 頁。實務見解亦有主張不應一概追求程序利益而對於實體法上所保障之實體權利義務 有所忽略,參臺灣高等法院 92 年度家上字第 247 號民事判決。 11 法尋求說所謂之「法」 「係指存在於實體利益與程序利益之平衡點上之「法」 ,前者如因特定實 體法上權利經裁判為存在,即特定實體法規範被適用時所可能獲致的利益者是,後者如因程序之 使用或減免使用所可能獲致的時間、勞力、費用之節省者是。因此設立民事訴訟之目的,不僅係 基於實體法上之觀點,為保護系爭特定權利,以貫徹有關於此憲法上保障規定;同時亦從訴訟法 觀點,為平衡程序利益,以符合相關憲法上一併保障之諸多基本權利旨。則法院行使司法權解決 11.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1) 民事程序中違法取證可利用性之研究. 之意旨,在立憲主義前提下,民事訴訟制度之設計、運作及使用平衡追求實體利 益及程序利益,兼顧實體法上觀點及訴訟上觀點,予以等量齊觀,而尋求、發現、 提示存在於該二種利益之平衡點上之「法」為首要目的,藉以貫徹憲法同時保障 系爭財產權及系爭外諸基本權之旨趣,並符尊重人的尊嚴之原則及法治國家原理 等旨。從而可以推論,法院行使司法權解決當事人間之具體訟爭時所適用之法, 係經由程序之踐行而尋得,乃存在於上開意義之實體利益與程序利益之平衡點 上。 學說上亦有採取多元論者,民事訴訟理論自包含私權保護與紛爭解決及私法. 政 治 大. 秩序維持說之內涵,蓋國家既剝奪人民自力救濟,自應以維護人民私權為己任,. 立. 同時因確保私權之維護,對於客觀法秩序之要求亦獲得維持;此外,國家固然須. ‧ 國. 學. 維護實體正義,然而基於私法自治之原理,亦容許兩造基於程序處分權,而使紛 爭於兩造同意下獲得解決,故紛爭解決論在此亦為民事訴訟之目的之一,然而倘. ‧. 若過度強調程序利益與紛爭解決,在現行司法資源有限之情況,未免人民與司法. Nat. sit. y. 正義之距離感,倘若未能發現真實以實現實質正義之訴訟程序,即難以維持法秩. n. al. er. io. 序或恢復法和平及滿足當事人之正義法感之需求,因此仍應以實體權利義務之確. i n U. v. 認與實現為主要目的,並佐以其他目的建構符合實體正義、法安定性及效率之司. Ch. engchi. 法 12。然而基於多元論之立場,亦不否定程序目的論可能依不同事件類型,而有 不同考慮之因素,多元論之立場毋寧在於強調,對於不同制度之設計及解釋上, 可發揮其指導作用。. 當事人間之具體訟爭時所適用之「法」 ,係經由程序之實踐而尋得,乃存在於實體利益與程序利益 之平衡點上,而與客觀上存在於訴訟外、起訴前紛爭發生時所應準以判定系爭義務存否之實體法 規範未必相同。」 ,邱聯恭, 「民事訴訟之目的-以消費者保護訴訟為例」 ,同註 6 書,第 159 頁。 12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上冊)》 ,第 9-11 頁,2012 年 11 月 1 版;姜世明,「民事訴訟法學之制高 點-進入一個博大精深的美麗殿堂」 ,同註 6 書,第 116-117 頁;楊建華著,鄭傑夫修訂,《民事 訴訟法要論》 ,第 1 頁,2009 年 10 月;陳計男,同註 7 書,第 1-5 頁;學說亦有批評多元論雖將 民事訴訟之目的多元存在,而某程度可予以彈性適用,然而倘若某一事件須以何者為重,並未予 以說明,且各該說所存在之各種缺失仍然存在,遭受之批評仍相同,參邱聯恭, 「民事訴訟之目的 -以消費者保護訴訟為例」,同註 6 書,第 159 頁。 12.

(32) 第二章 自民事訴訟之法理檢視違法取證之爭議. 第四項 本文觀點. 權利主張者欲伸張其權利需要取得足夠之證據,而此一證據取得於部分情形 並非容易,因而對於違法取得證據是否可被利用,經常涉及權利主張者之財產權、 自由權、身分權等法益能否被實現之問題,對於民事訴訟制度之目的理解不同, 即有所差異。 違法取得證據是否得利用於民事訴訟中,按照民事訴訟目之觀點不同,若將 民事訴訟之目強調以紛爭解決之看法,則對於判決所認定之事實,是否與客觀真. 政 治 大. 實相當,即不若私權保護說般之強烈,因其重在個案之解決,則客觀事實是否確. 立. 切還原,即非所注重之焦點,即使最終判決所認定之事實,並非完全與客觀真實. ‧ 國. 學. 相當,然因解決當事人之間紛爭,私法秩序也予以確保,仍為制度下所得以接受 之結果。此一見解雖無不擇手段追求真實之疑慮,然而縱使以紛爭解決為考量,. ‧. 亦不必然須以放棄實質正義之追求,況且私人既甘願以違法手段取得證據,自難. Nat. sit. y. 以期待僅在於解決糾紛,而非為追求實質正義。. n. al. er. io. 若自整體私法秩序之維護或預防為目的論之觀點,基於民事訴訟乃私人間糾. i n U. v. 紛,此應僅係制度之附隨性考量,蓋避免大眾競相為惡,禁止以違法手段蒐集證. Ch. engchi. 據固為重要,然而私人蒐證之手段亦不必然以違法方式為之,因此私法秩序維持 仍不能認為係民事訴訟之主要目的。 此外為追求程序利益與實體利益之衡平,此亦為民事訴訟法向來研究之重心, 應可作為程序運作之指導性原則,然而此仍有賴國家周邊司法制度之健全,諸如 律師強制代理制度、訴訟救助之健全,或可為制度運作之目標,然而現行制度下 似難以過度強調程序利益為依歸,而要求人民放棄追求部分實體權利之理想。 而若係以實體權利之實現確認作為其目的者,因判決既要求實體權利義務之 實現,自然向客觀真實追求靠攏,而易推導出真實發現之絕對化,則若違法取得 證據與真實發現之價值無違背時,則可能於違法取得證據之可利用性會有較從寬 13.

(33) 民事程序中違法取證可利用性之研究. 解釋之傾向,但如此解釋,極易造成不擇手段之真實追求之後果,法秩序之維持 即不免遭到破壞。 實然私人既甘願冒違法之風險,僅為求訴訟上證明之用,追求實體私權之維 護,因此對於實體權利義務關係之確認及實現,對於此等案例實仍有其重要性意 義,然而國家一方面為維護人民追求私權之權利,另一方面禁止人民以違法手段 取得證據,以阻止人民不計代價追求私權之目標,此一矛盾之衡平基礎自須以國 家能提供一有效之司法制度為前提,若國家未能盡力改善其缺乏效能之司法制度, 則禁止人民以違法手段蒐集證據即欠缺正當性之基礎,然而若係國家對於追求實. 政 治 大. 體權利之機能已竭盡所能擴大化,則私人自不可再訴諸實體權利追求為民事訴訟. 立. 之目的,而主張違法取得之證據,將有證據能力。. ‧ 國. 學. 第三節 自發現真實之要求檢視違法取證之可利用性. ‧. sit. y. Nat. 第一項 文獻上對於民事訴訟真實之觀點. er. io. 第一款 形式真實說與實體真實說之爭論. al. n. v i n Ch 實務上之案件,對於事實之認定,有時比法律適用更為重要,民事訴訟上勝 engchi U. 訴及敗訴,往往並非法律見解之差異,而係事實認定不清,因此對於民事訴訟所 認定之事實,是否相當於客觀上之真實即為探討之方向。 按形式真實說者認為,民事訴訟採取辯論主義,原則上事實之主張與證據之 提出,均委諸於當事人之行為,為主張實體權利之一造,自當盡全力提出有利於 己之事證,然而有時當事人或許為追求程序利益,對於某部分之權利不予以主張, 法院基於辯論主義之限制,原則上自不可職權調查事實與證據,且亦須以當事人 自認之事實為裁判之基礎。此外案件審理與裁判之範圍,同樣受處分權主義之限 制由當事人予以劃定,則無論當事人係基於程序利益之考量,或基於實體利益之 1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4 法律協助 律師出庭費每案每審最高以 50,000 元為限、律師撰稿費每案每次最高以 5,000 元為限、一審民事訴訟費最高以 20,000 元為限、二審及三審民事訴訟

四、學生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三條規定,當事人依該法行使之權利,將不因報名作

取得中華民國之外國法事務律師資格後,須加入在中華民國法律 事務所所在地之律師公會。.

三、雇主有左列第八款情 事,其違反職業安全衛 生法、勞動檢查法、消 防法、建築法或其他相 關法令,致所聘僱之外 國 人 發 生 死 亡 事

根據研究背景與動機的說明,本研究主要是探討 Facebook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

中華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 研 究 生:黃仁性 敬啟 指導教授:楊錦章 教授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

本研究於 2017 年 2 月至屏東縣 10 所校園採集使用水源及經淨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