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雄市國小教師生態旅遊認知與生態 教學目標之研究-以教學考量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高雄市國小教師生態旅遊認知與生態 教學目標之研究-以教學考量 "

Copied!
15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體育教學碩士班論文

指導教授:湯慧娟 教授

高雄市國小教師生態旅遊認知與生態 教學目標之研究-以教學考量

為中介變項

研 究 生: 張君豪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 一 年 八 月

(2)
(3)
(4)

謝誌

論文的完成,首先要感謝指導教授-湯慧娟教授,湯老師三年來不斷的指導我 論文撰寫的方法、資料收集、如何討論,在好多次面臨瓶頸時指引我寫作的方向,

讓我能持續進度,有老師的指導使我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體會做研究的精神,

一絲不苟的態度,也謝謝臺東大學體育學系能讓我有這個機會完成碩士班的學程。

感謝高三福教授與康正男教授在論文計畫與論文口試時的指導,讓我對變項 的關係、如何去解釋,有清楚的概念,指出我論文不足的地方;也感謝所有協助 我發放問卷及施測的老師與朋友;同時感謝同學:傳進、志偉、謹安、曉蔓及文 聰學長的相互勉勵打氣,最最感謝的是老婆淑惠,三年來的相互提攜,現在我們 是一起畢業的同學了。

我要感謝我的父、母親、岳父、岳母,是你們無條件的支持與協助,讓我跟 淑惠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完成學業,也謝謝苓洲國小總務處的麗明主任與阿郎,在 我暑修期間幫我分擔學校行政事務,真的很感謝!

願將這份榮耀獻給關心我、協助我的每個人

張君豪 謹誌 2012年 8月

(5)

高雄市國小教師生態旅遊認知與生態教學目標之研究 -以教學考量為中介變項

研 究 生:張君豪 指導教授:湯慧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教師生態旅遊認知、教學考量與生態教學目標之關係,

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在生態旅遊認知、教學考量與生態教學目標的差異及預測 力。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進行探究,研究對象為高雄市國小教師,共發放625份問 卷,取得590份有效樣本,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階層 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國小教師過去參加生態旅遊的次數以「1~5 次」最多,有參加過生態旅遊相關 研習的教師在整體中佔 66.9%,未參加相關保育團體者約占總數的 85%,有聽 過生態旅遊一詞者佔 88%。

二、高雄市國小教師在生態旅遊的認知程度相當良好,以環境永續的認知程度最 高,其次依序為「解說教育」、「體驗自然」及「經濟回饋」;國小教師認為 影響最大的教學考量因素是「旅遊地點」,其次依序為「課程教學」、「教師 個人」及「學校行政」;影響國小教師的生態教學目標最強烈的是「生態保育」, 其次為「環境教育」。

三、國小教師生態旅遊認知在「性別」及「學校規模」等教師背景變項中達顯著 差異,顯示不同的教師背景在生態旅遊上的認知表現亦不同;國小教師生態 教學目標在「性別」這個教師背景變項中達顯著差異,顯示不同的教師背景 在生態教學目標亦不同。

四、教學考量對生態旅遊認知與生態教學目標有部份中介作用。

建議教師應多參加與生態旅遊有關之研習活動,或參與和生態旅遊相關課程 的研討及在職進修,以增進相關知能;建議相關主管單位推動合格的活動地點認 證制度,以確保活動安全。

關鍵詞:生態旅遊認知、教學考量、生態教學目標。

(6)

The Study of The Ecotourism Perception and Ecological Education Goals for Kaohsiung City's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Using Teaching Considerations As A Mediating

Variable

Graduate:Chun-Hao Chang Advisor: Hui-Chuan Tang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tourism perception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teaching considerations, ecological education goals, and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and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ecotourism perception, teaching considerations, ecological education goals. This study us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carried out to explore, study Kaohsiung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 total payment of 625 questionnaires, obtain 590 valid samples, by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T-test, one-way ANOVA, and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for analysis. The important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number of eco-tourism "1-5" up to participate in the eco-tourism study teachers accounted for 66.9% of the overall, did not participate in 85% of the total number of conservation groups, about, heard the term eco-tourism accounted for 88%.

2. Kaohsiung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he awareness level of ecotourism perception is very good, to the highest degree of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wareness, followed by the Interpretation and Education, "experience nature" and

"economic rewar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hink that the greatest impact teaching considerations "tourist destination", followed by the order of "teaching" of individual teachers and school administrators ";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ecological education goals most strongly is the" conservation ",followed by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ecotourism perception in the "gender" and "school scale," such as teachers' background variables reach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bnormal and display different teachers background on ecotourism perception performance is also not the sam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ecological education goals to "gender"the teacher background variabl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7)

4. Teaching considerations part of 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ecotourism and ecological education goals.

Suggested that teachers should be more to participate in associated with eco-tourism learning activities or to participate in eco-tourism related courses seminars and in-service education, to promote related knowledge and skills; recommending a related charge of the unit to promote a qualified venue certification system level, to ensure activity safety.

Keywords: ecotourism perception, teaching considerations, ecological education goals

(8)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IV 表目次……… VI 圖目次……… VI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四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5

第五節 研究的重要性………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8

第一節 生態旅遊認知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8

第二節 教學考量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20

第三節 生態教學目標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26

第四節 生態旅遊認知、教學考量與生態教學目標關係之探討……… 31

第五節 本章總結……… 34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3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1

第四節 研究步驟……… 56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方法……… 58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 60

第一節 背景變項特質描述……… 60

第二節 國小教師實際參與生態旅遊情形之現況……… 63

第三節 國小教師生態旅遊認知、教學考量及生態教學目標之現……… 65

第四節 背景變項在國小教師生態旅遊認知之差異分析……… 71

第五節 背景變項在國小教師教學考量之差異分析……… 82

第六節 背景變項在國小教師生態教學目標之差異分析……… 92

第七節 迴歸分析結果與討論 ……… 101

(9)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08

第一節 結論 ……… 108

第二節 建議 ……… 111

參考文獻

……… 113

一、中文部分……… 113

二、外文部分……… 117

附錄

……… 118

附錄一 專家效度評分表 ……… 118

附錄二 專家效度評分名單 ……… 124

附錄三 專家效度審查結果彙整表 ……… 125

附錄四 預試問卷 ……… 133

附錄五 正式問卷 ……… 138

(10)

表目次

表2-1-1 生態旅遊重要定義……… 8

表 2-1-2 國小推展生態旅遊現況……… 9

表 2-1-3 國小教師生態旅遊認知之相關實證研究………14

表 2-2-1 教學考量的相關實證研究彙整……… 20

表 2-2-2 生態旅遊融入戶外教學實證研究彙整……… 22

表 2-2-3 國小教師教學考量之相關實證研究……… 23

表2-3-1 生態旅遊與戶外教學的概念對照表……… 27

表2-3-2 國小教師生態教學目標之相關實證研究……… 28

表2-4-1 生態旅遊認知、教學考量與生態教學目標之相關研究摘要表………… 32

表3-2-1 預試樣本與回收統計表……… 37

表3-2-2 正式問卷抽樣人數分配表……… 38

表3-2-3 研究樣本分布與回收統計表……… 39

表 3-3-1 國小教師生態旅遊認知量表預試問卷項目分析摘要表………44

表 3-3-2 國小教師教學考量量表預試問卷項目分析摘要表………45

表3-3-3 國小教師生態教學目標量表預試問卷項目分析摘要表……… 47

表3-3-4 國小教師生態旅遊認知量表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50

表 3-3-5 國小教師教學考量量表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52

表 3-3-6 國小教師生態教學目標量表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53

表 3-3-7 國小教師生態旅遊認知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54

表 3-3-8 國小教師教學考量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55

表3-3-9 國小教師生態教學目標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55

表 4-1-1 受試者背景特質分析摘要表………61

表 4-2-1 受試者實際參與生態旅遊活動情形分析摘要表………63

表 4-3-1 受試者生態旅遊認知各構面分析摘要表………65

表 4-3-2 受試者教學考量各構面分析摘要表………67

表 4-3-3 受試者生態教學目標各構面分析摘要表………68

表 4-4-1 不同性別受試者生態旅遊認知 t 考驗分析摘要表………71

表4-4-2 不同年齡受試者生態旅遊認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2

表4-4-3 不同現任職務受試者生態旅遊認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4

表 4-4-4 不同最高學歷受試者生態旅遊認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5

表4-4-5 不同服務年資受試者生態旅遊認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7

表 4-4-6 不同學校規模受試者生態旅遊認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8

表 4-4-7 不同背景變項與生態旅遊認知之差異分析摘要表………79

表 4-5-1 不同性別受試者教學考量 t 考驗分析摘要表……… 82

(11)

表4-5-3 不同現任職務受試者教學考量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4

表4-5-4 不同最高學歷受試者教學考量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5

表 4-5-5 不同服務年資受試者教學考量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7

表4-5-6 不同學校規模受試者教學考量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8

表4-5-7 不同背景變項與教學考量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89

表4-6-1 不同性別受試者生態教學目標t考驗分析摘要表 ……… 92

表4-6-2 不同年齡受試者生態教學目標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3

表4-6-3 不同現任職務受試者生態教學目標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4

表4-6-4 不同最高學歷受試者生態教學目標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5

表4-6-5 不同服務年資受試者生態教學目標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6

表4-6-6 不同學校規模受試者生態教學目標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7

表4-6-7 不同背景變項與生態教學目標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98

表4-7-1 生態旅遊認知與教學考量之迴歸分析 ……… 101

表4-7-2 生態旅遊認知與生態教學目標之迴歸分析 ……… 102

表4-7-3 教學考量對生態教學目標之迴歸分析 ……… 103

表4-7-4 生態旅遊認知與教學考量對生態教學目標之迴歸分析 ……… 105

(12)

圖目次

圖 3-1-1 研究架構圖………36 圖 3-4-1 研究流程圖………57

(13)

第壹章 緒論

本章內容分為以下五小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問題、

第三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第四節為名詞操作型定義、第五節為研究的重要性,

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

根據2009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中指出,2009年國人國內觀光支出為新台幣 1,828億元,國人國內旅遊總旅次為9799萬旅次,在這份調查中,國人最喜歡的遊 憩活動為「自然賞景活動」,佔45.3%,高於其他類型的遊憩活動。此外,以旅遊 目的來看,民眾旅遊目的大多以「觀光、休憩、度假」為主,佔79.5%,其中以生 態旅遊為目的部分佔了2.6%(交通部觀光局,2010)。

學者王鑫(2001)建議將生態旅遊納入學校戶外教學活動或納入學校教育課 程。為了推動生態旅遊及永續觀光,聯合國經濟暨社會委員會決議訂定2002 年為

「國際生態旅遊年」;為因應國際潮流,我國行政院也將2002 年訂為「台灣生態 旅遊年」,並通過2002生態旅遊年工作計畫。該計畫內容涵蓋六大策略與三十多 項具體措施,其中策略三「加強生態旅遊訓練」,首要措施就是將生態旅遊納入 九年一貫課程(含戶外教學) (交通部觀光局,2002)。

戶外教學是將教學活動由室內帶到戶外。生態旅遊即是一種結合自然資源的 戶外教學方式,相當具有教育意義,可提升孩童的環境意識。然而,學童戶外教 學地點通常由教師決定,且兒童觀念易受到學校老師之影響,本研究為了解國小 教師的生態教學目標,以教師做為施測對象。環境教育法實施後,如何將「生態 旅遊」結合環境教育的課題成功的納入教育課程中,儼然成為重要的研究方向,

為配合九年一貫教育的實施,「學校教師」將扮演推動戶外教學活動的重要角色。

然而,教師的生態旅遊認知程度是否會影響教師的生態教學目標。因此,本研究 希望瞭解國小教師們的生態旅遊認知與生態教學目標之間存在何種關係,此乃本

(14)

研究的研究動機之一。

生態旅遊是在自然環境進行的旅遊形式,強調生態的保育,並以生態保育為 最終目標,經由解說服務帶領遊客欣賞當地的自然,最後利益回饋造訪地,使保 育工作延續。研究者在高雄市的國小任教,在幾次偶然的機會下參加高雄市野鳥 協會、濕地聯盟所舉辦的生態保育研習,在高雄的鳥松濕地、洲仔溼地、半屏湖 溼地等進行生態保育融入戶外教學的體驗活動,心中頗有感觸,但是又覺得在國 小的現場,實際使用生態旅遊的方式去操作戶外教學的情形實在少見,其中的原 因讓研究者很好奇。

實際上,要以生態旅遊方式進行戶外教學,是有些許的阻礙與難度,因為要 同時考量學童安全問題、教師生態旅遊的專業知能及學校繁複的行政手續,本研 究將針對國小教師進行教學考量的調查研究,了解教師生態旅遊的教學考量,因 此,本研究希望瞭解國小教師們的教學考量和生態教學目標之間存在何種關係,

此乃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之二。

本研究將透過「生態旅遊」認知及相關文獻之探討,進一步以高雄市國小教 師為實證研究對象,針對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生態旅遊認知、教學考量及生態教 學目標做深入探討,來釐清三者間的關係為何,以期對有志於推行生態旅遊戶外 教學的教師及相關單位提出可行之建議與參考依據。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根據以上的研究背景,本研究欲達到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目前國小教師之生態旅遊認知、教學考量、生態教學目標的實際情形。

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之生態旅遊認知、教學考量與生態教學目標的 差異情形。

三、瞭解國小教師教學考量對於生態旅遊認知生態教學目標兩者之間的關係是否

會產生中介作用

(15)

根據前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國小教師之生態旅遊認知、教學考量、生態教學目標的實際情形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之生態旅遊認知、教學考量與生態教學目標是否有 差異?

三、探討國小教師教學考量對生態旅遊認知與生態教學目標中介程度為何?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探討目前高雄市國小教師的生態旅遊認知、教學 考量因素及生態教學目標,在研究架構上雖力求完整,但由於主客觀因素,仍有 其限制。因此,本節主要在說明本研究的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經由問卷調查及文獻探討,歸納研究結果,希望能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 相關單位作為發展生態旅遊融入戶外教學課程之參考。本研究以高雄市所屬之公 立國民小學教師為調查對象,採用分層便利抽樣方式,進行研究施測,無法做國、

高中教師之調查,故研究結果欲推論解釋至中學將受限制。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問卷的限制:許多學者對「生態旅遊」所下的定義及內涵仍未有一致的 定論,研究者在問卷上雖依文獻探討為「生態旅遊」內涵做出詮釋,但受試者還 是有可能依個人的觀念做答,導致填答的結果無法顯現出真實的情況,故研究結 果可能有誤差情形存在。

(二)研究內容的限制:因生態旅遊所涵蓋的層面較廣泛,根據文獻探討、專家意 見,完成本研究之量表,再以學校概況、教師背景、教師服務現況等背景變項,

逐一探討。然而,教師在生態旅遊上的行為,則不在本研究範圍,因此無法了解

(16)

教師在進行生態旅遊時的切確行為及想法。

(三)研究方法的限制: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來進行,受試者在問卷填答的過程中 其情境較難以掌握,填答時可能有所保留,或受心理因素、社會期望的影響,故 填答內容的真實性很難掌握,研究者限於時間、人力、物力及經歷等方面的考量,

無法同時使用訪談法及進行質性研究,在研究方法的完備性有所限制。

(四)研究區域的限制:本研究之研究區域以高雄市為主,未包括其他縣市,研究 結果則不推論至其他地區。

(17)

第四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本研究探討教師的生態教學目標,分別以生態旅遊認知、教學考量及生態教 學目標來做解釋。

一、生態旅遊認知

生態旅遊是在自然地區進行的旅遊形式,強調生態保育,以生態保育為最終 目標,經由解說引領遊客欣賞當地的自然與人文資源,進而提供遊客環境教育,

最後利益回饋造訪地,使保育工作延續(吳忠宏、黃宗成與洪常明,2005)。本研 究將生態旅遊定義為一種具有環境責任感的旅遊方式,以保育自然環境,延續住 民福利為最終目標,並強調永續發展。本研究將生態旅遊的認知定義為以下構面:

環境永續、體驗自然、經濟回饋、解說教育,茲分述如下:

(一)環境永續:生態旅遊制定相關推動計畫,生態旅遊以小規模方式進行,降低 對當地社區之衝擊,以永續經營為目標。

(二)體驗自然:生態旅遊建基於自然環境中,能在旅遊過程享受自然風光。

(三)經濟回饋:生態旅遊創造就業機會,增加居民收入,經濟效益做為保育經費。

(四)解說教育:生態旅遊能提供環境教育之學習,透過解說提升遊憩體驗。

二、教學考量

教師是實施戶外教學的中心人物,帶學生到戶外進行體驗教學,需要教師的 支持與奉獻,教師不但必須具備正確的技能和知識,帶領學生進行活動還要負責 學生的教育和安全,不論是戶外教學的前置工作、實施過程及事後回饋都會產生 額外的責任,形成教師實施戶外教學的教學考量。

本研究將教學考量分為以下構面:旅遊地點因素、學校行政因素、教師個人 因素、課程教學因素,茲分述如下:

(18)

(一)旅遊地點因素:交通便利性、專業解說導覽、合法立案、環境安全、遊程規 劃、距離學校遠近。

(二)學校行政因素:行政手續、行政人員態度、經費、協同教學、調課難易度。

(三)教師個人因素:具備相關知識、對自然生態是否有興趣、本身對生態旅遊地 是否熟悉。

(四)課程教學因素:教學單元的配合、能力指標、教學資源、教學時間。

三、生態教學目標

徐治霜(2006)將戶外教學下定義為,戶外教學乃是在教師有計畫的設計安排 下,帶學生走出校園進行有意義的校外活動。本研究定義戶外教學是透過教師的 事先計畫,帶領學生走出校園,運用校外社會資源,協助學生獲得課本以外的學 習。本研究將進行戶外教學之「生態教學目標」分成以下來探討,分別為: 生態 保育、環境教育,茲分述如下:

(一)生態保育:讓學生親近大自然、讓學生學到有關生態保育的知識、讓學生體 會野生動植物的價值、讓學生體驗愛護大自然、讓學生明白環境所面臨的污染。

(二)環境教育:建立謹慎應用自然資源的觀念、學習尊重不同的文化、建立以「生 態為中心」的價值觀、建立愛護野生動植物的觀念、讓學生明白自然環境很容易 受破壞。

(19)

第五節 研究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由於人類過度開發自然,對環境生態造成嚴重危害,不可預期的天 災愈來愈頻繁,全球暖化造成氣候變遷,一向以「人定勝天」自豪的人類再也不 能忽視大自然反撲的力量,對環境的傷害既已造成,除了不能再讓情況更加惡化 之外,更要身體力行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努力挽救已奄奄一息的地球,而我們 的下一代還要繼續破壞下去嗎?答案是否定的,因此傳遞給下一代環境保護的概 念就顯得相當重要,目前許多領域課程的教學中都講述了如何保護生態環境,但 那都只限於「教室內」的學習,若能再加上實際身歷其境的經驗,就能讓學童有 更深植人心的感受,也更能將生態保育的觀念向下扎根,例如:教師課本中講述 如何保護潮間帶、紅樹林有多麼重要,學童就只能在腦海中留下概念,如果能利 用「戶外教學」的機會帶學童前往潮間帶、紅樹林學習,所得到的教學效果自然 是不言而喻,其中,教師便是影響教學成敗的關鍵,教師本身對生態旅遊的知識 了解多寡與支持程度,將會直接影響其是否把生態旅遊方式納入戶外教學的決 定。研究者本身為國小教師,觀察到學童戶外教學地點的選擇通常由教師作決定,

且學童觀念易受到教師影響,若能在生態旅遊教學過程中發生淺移默化的效果,

將影響學童生態保育觀念、態度及價值觀。因此教師扮演推動戶外教學活動的重 要角色,所以針對教師進行生態旅遊認知及生態教學目標之研究確實有其必要 性,而戶外教學的教學考量更是值得去探究的議題。

(20)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生態旅遊認知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馬克斯(Kal Marx)認為觀光發展隱含「自我滅亡的種子」,當旅遊地太受遊 客歡迎而無法控制品質時,因為環境的惡化而失去原先的吸引力,最後自然滅亡 (引自王鑫、曹正偉,1996),此即所謂「觀光區自我毀滅的理論」。所以大眾旅遊 沒有適當的規劃,很可能會自我毀滅,無法永續經營下去。

最近幾年,生態旅遊蓬勃發展,如眾所周知的國家公園旅遊與地方政府舉辦 之生態觀光推展、綠島被APEC選定為亞太地區發展生態觀光之重要景點 (張瓊 婷,2001)。可見台灣的生態旅遊資源豐富是受到國際肯定的,且政府對生態保育 的觀念及推展是積極的。

一、生態旅遊的定義

有關生態旅遊的定義,經整理後在此列舉如表2-1-1。

表2-1-1

生態旅遊重要定義

研究者 定義

蔡淑惠(2004) 以具有自然及人文特色的地點為對象,從事欣賞、觀 察、研究、遊憩的旅遊活動,以環境倫理為核心,透過 環境教育的方式提升個人的環境態度,有助自然保育,

並兼顧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與利益回饋,以達整體永續 經營的目的。

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

(2005)

推動生態旅遊需整合「基於自然」、「環境教育與解說」、

「永續發展」、「喚起環境意識」及「利益回饋」五個 面向,才有生態旅遊的精神。

(21)

經歸納發現,各項定義中多包含:基於自然、環境教育、為居民提供福利、

責任旅遊,這個關連性是生態旅遊的重點所在。研究者認為無論生態旅遊定義或 原則為何,在進行生態旅遊時,遊客除了體驗自然生態,最終目的還是要達到環 境、社會、經濟三方面永續發展,也就是在遊程設計要考量自然生態和環境承載 力,如果用在戶外教學更要融入環境保育的理念。

二、我國國民小學推展生態旅遊政策的現況

許多學者專家對生態旅遊融入國小戶外教學提出可行之建議,政府單位也對 這個課題有相關做法,整理如下表 2-1-2。

表 2-1-2

國小推展生態旅遊現況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結果

吳忠宏

(2004)

國小教師與學生 對生態旅遊納入 九年一貫課程實 施成效之研究

台灣地區生態旅遊資源分為國家公園、國家風景 區、森林遊樂區、自然步道、休閒農場與鄉鎮休 閒園區等六類;依活動的不同,可依主題分為動 物類、生態類、植物類、文史類、休閒農業與觀 星等。

林士揚

(2007)

南部地區國小教 師對生態旅遊認 知及態度之研究

戶外教學在各校推行已行之多年,戶外教學對於 生態旅遊這種新興的旅遊概念時,其相關性與結 合的可行性已受到重視。

吳忠宏和李 永信(2002)

生態旅遊與戶外 教學結合之可行 性論述

針對生態旅遊與戶外教學,整理出兩者的關聯 性:

(一)生態旅遊的地點,能提供環境資源與相關教 學素材,以作為戶外教學用。

(二)生態旅遊的遊憩體驗若是使在戶外教學

(22)

上,將有助於學生的直接體驗。

(三)生態旅遊重視生態環境、歷史文化、與自然 環境良性互動、經濟回饋及負責任旅遊行為 等,都是戶外教學最好的活教材。

王鑫(2002) 發展永續旅遊的 途 徑 之 一 : 生 態 旅遊

在台灣推動「生態旅遊」,應當嘗試融入學校的 戶外教學活動中,而被指定的生態旅遊區則必須 有嚴格的管理。

交通部觀光 局(2002)

2002生態旅遊年 工作計畫

將生態旅遊納入九年一貫課程中,除建議將生態 旅遊納入高中職、國民中小學環境教育內容研發 主題外,更鼓勵學校以生態旅遊的方式辦理校外 教學。

陳建志

(2003)

九年一貫課程生 態旅遊地評選準 則

研擬一套九年一貫課程之生態旅遊地評選準 則,挑選出適當的生態旅遊地點,以利學生進行 生態旅遊活動。

楊佳璇

(2004)

國小生態旅遊景 點評選指標之建 立

建構國小以生態旅遊精神為取向之戶外教學景 點評選指標,教師可做為評選景點之參考。所建 構之評選表包含:(一)資源保育、(二)九年一貫 課程、(三)社區化、(四)經營管理、(五)環境保 護。

郭孟倪 (2008)

利用生態旅遊進 行環境教育對學 生環境認知、環 境態度及環境行 為 影 響 之 研 究 -

提出生態旅遊戶外教學策略如下:

1.以生態旅遊取代沒有特定教學目標的戶外教 學。

2.採用生態旅遊主題之環境教育教學,與綜合活 動、自然與生活科技、社會領域作統整。

(23)

以南投縣三育中 學為例

3.初辦生態旅遊的戶外教學時,選擇非敏感的旅 遊地、規範較不嚴格的守則,強調環境倫理之 旅遊態度與行為。

4.辦理生態旅遊的教學活動時,要與生態旅遊提 供者合作。

5.生態旅遊注重的不是地點生不生態,而是過程 強調生態保育的觀念。

綜合上述,當國小教師以生態旅遊方式進行戶外教學時,必須考慮到國小學 童的年紀、先備知識、體力、時間、安全顧慮與旅遊費用等等的因素,以漸進的 方式來引領學童體會生態旅遊的意義。有意願推展生態旅遊融入戶外教學的教師 可以參考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所公布的生態旅遊點來進行戶外教學。

三、生態旅遊認知的面向

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2005)提出在推動生態旅遊時需整合「基於自然」、

「環境教育與解說」、「永續發展」、「喚起環境意識」及「利益回饋」等五個面向,

才能顯現生態旅遊的精神。

(一)基於自然

生態旅遊是以自然環境資源為主題,將當地具有生態教育價值的生物、自然 及人文風貌等特色,透過良好的遊程與服務,使遊客得以深入體驗。因此自然區 域之獨特資源,為規劃及經營生態旅遊之必要條件。

(二)環境教育與解說

生態旅遊以體驗、瞭解、欣賞與享受大自然為重點,旅遊過程須為遊客營造 與環境互動的機會,除需對旅遊地區之自然及文化襲產提供專業層級之介紹外,

並應在行前及途中給予正確資訊,透過解說員的引導與環境教育活動的融入,提 供遊客不同層次與程度的知識、識覺、鑑賞及大自然體驗。

(24)

(三)永續發展

生態旅遊地區之發展及經營方法,應以實踐自然資源之永續、保護當地生物 多樣性資源及其棲地為原則,不但必須將人為衝擊降至最低,並能透過旅遊活動 的收益,加強旅遊地區自然環境與文化襲產之保育,因此永續發展才是生態旅遊 的最終目標。

環境是生態旅遊成功的自然資產;如果不恰當的發展及管理,生態旅遊可能 會帶來負面的環境影響,這也違背永續的概念。遊客到一個敏感的地區造訪、停 留的時間長短、參觀型式都和自然衝擊有關係,也意味著生態旅遊可能正威脅著 環境資源(Simmons,2001)。

(四)環境意識

生態旅遊結合了對自然環境的使命感與對社會道德的責任感,並應積極將此 種理念的認同擴及遊客。生態旅遊期望藉由解說服務與環境教育,啟發遊客對地 方傳統文化與生活方式的尊重,鼓勵遊客與當地居民建立環境倫理,提升環境保 護的意識。居民的環境意識也深切影響生態旅遊的發展,Lankford (2001)也指出居 民的態度是影響觀光是否能永續發展的主因之一。

在保護區,生態旅遊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它提升了對保育的支持,由於以 生態旅遊做為替代的經濟活動,進而會以保護環境取代破壞環境,這也是生態旅 遊的目標之一(Lindberg,1996)。

(五)利益回饋

生態旅遊的策略是將旅遊所得的收益轉化成為當地社區的保育基金,操作方 式包括鼓勵社區居民的參與,及透過不同機制協助社區籌措環境保護、研究、及 教育基金,以對當地生態與人文資源之保育提供直接的經濟助益,並使社區能獲 得來自生態保育及旅遊發展的實質效益。

(25)

林士揚(2007)以「多主體的參與」、「建基於自然環境」、「具備環境意識」、

「環境教育及解說」、「利益回饋」、「永續經營與發展」等六個面向做為探討的基 礎:

(一)多主體的參與

生態旅遊參與的主體中並非只有遊客、旅遊業及當地居民而已,更要結合政 府、民間機構的力量、媒體宣傳及學術界之研究。全世界的政府和非政府組織正 在發展和促進生態旅遊,以利地方社區並幫助保護環境和生態系統

(Pleumarom,1995)。

(二)建基於自然環境

生態旅遊需要建基於自然環境中,遊客在旅遊過程中能享受自然環境之美好。

(三)具備環境意識

生態旅遊是具有環保精神之旅遊,並有效降低生物棲地及當地社區的衝擊。

(四)環境教育及解說

生態旅遊能透過解說提升遊憩體驗,並減少不當行為,將當地受到的衝擊降 至最低。

(五)利益回饋

生態旅遊創造就業機會並能增加居民收入,產生的經濟利益能做為保育經 費,改善居民生活並有助於保育工作。

(六)永續經營與發展

旅遊過程中忽略旅遊與保育的平衡,就會發生觀光區自我毀滅的現象(王鑫、

曹正偉,1996),因此生態旅遊要兼顧旅遊、保育,以永續經營與發展為最終目標。

(26)

四、國小教師生態旅遊認知之相關實證研究

國內許多研究者針對國小教師的生態旅遊認知進行相關研究,將其研究成果 整理表列如下表2-1-3。

表2-1-3

國小教師生態旅遊認知之相關實證研究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結果

蔡淑惠 (2004)

台北市國民小學 教師對生態旅遊 認知及以生態旅 遊進行戶外教學 意願之研究

台北市國小教師對「自然資源保護」及「環境教 育」兩大面向「不瞭解」的程度相對偏高,九成 國小教師對其他面向如負責任的行為、解說服務 及動機則相當瞭解。

呂雅芸 (2008)

以生態旅遊為基 礎探討國小學童 校外教學考量因 素 - 以 台 北 市 國 小教師為例

台北市國小教師生態旅遊認知程度由高至低依 序為「環境教育與解說」、「環境意識暨永續經 營」、「基於自然環境」、「利益回饋造訪地」與「人 數限制」。

張淑珍 (2009)

國小教師對生態 旅遊的認知及以 生態旅遊方式進 行戶外教學意願 之調查研究

苗栗縣國小教師對生態旅遊的認知以「環境意 識」面向的認知程度最高,再來依序為「環境教 育解說」、「建基於自然環境」、「永續發展」及「利 益回饋」。

李淑鈴 (2009)

國小教師生態旅 遊認知、態度與 戶外教學考量之

彰化縣和美地區國小教師生態旅遊認知了解程 度由高至低依序為「具備環境意識」、「永續經營 與發展」、「自然環境為基礎」、「環境教育與解說」

(27)

研究-以彰化縣 和美地區為例

與「利益回饋」。

陳昭銘 (2010)

台南縣國小教師 生態旅遊認知、

態度與行為之研 究

台南縣國小教師生態旅遊認知了解程度由高至 低依序為「利益回饋」、「永續發展」、「環境教育 與解說」及「自然資源」。

黃麗玲 (2010)

高雄市國小教師 生態旅遊認知對 實施戶外教學影 響之研究

高雄市國小教師生態旅遊認知了解程度由高至 低依序為「環境教育與解說」、「具備環境意識」、

「建基於自然環境」、「永續經營與發展」與「利 益回饋與地方發展」。

林婉莉 (2011)

屏東縣國小教師 對生態旅遊認知 及態度之研究

屏東縣國小教師生態旅遊認知了解程度依序為

「環境意識」、「生態保育」、「永續經營」及「利 益回饋」。

陳怡樺 (2011)

臺南市國小教師 以生態旅遊方式 進行校外教學現 況與相關影響之 研究

臺南市國小教師生態旅遊認知了解程度由高至 低依序為「環境教育與解說」、「喚起環境意識」、

「建基於自然環境」、「永續經營與發展」與「利 益回饋造訪地」。

綜合上述,學者對於生態旅遊認知的相關研究大致包含以下層面:「環境意 識」、「環境教育解說」、「建基於自然環境」、「永續發展」及「利益回饋」。

(28)

五、生態旅遊認知之個人背景變項研究結果

為了更瞭解學者對生態旅遊認知的研究,作為本研究的參考依據,以下將針 對教師個人背景變項與生態旅遊認知之相關研究,從年齡、性別、最高學歷、服 務年資、現任職務、學校規模等背景變項,加以整理敘述如下:

(一)年齡與生態旅遊認知

林士揚(2007)的研究結果顯示在「負向經驗導正」因素中發現 30 歲以下之 國小教師認知表現優於 41~50 歲之國小教師,年齡在 31~40 歲國小教師認知表現 亦優於 41~50 歲之國小教師。曾芝慧(2008)的研究結果在「規範與管理」因素達 到顯著差異者為「生態旅遊是一種兼顧保育、觀光與當地社區發展的旅遊方式」

(51~60 歲優於 31~50 歲)、「生態旅遊能有效降低旅遊過程中對生態與環境的衝擊」

(41~50 歲優於 31~40 歲)。在「個人體驗」因素及「我常和他人討論有關生態旅遊 的話題」、「我對於生態旅遊充分瞭解」及「生態旅遊與我的生活有密切的關係」

等 3 個問項達到顯著差異,發現 51~60 歲之國中教師表現優於 50 歲以下之國中教 師。陳昭銘(2010) 的研究指出在「環境教育與解說」層面發現認知得分 30~39 歲 教師優於 40~49 歲教師,且 30 歲以下、40~49 歲、60 以上教師優於 50~59 歲教師;

「利益回饋」發現認知得分 30 歲以下、30~39 歲、40~49 歲優於 50~59 歲及 60 歲以 上的教師。但張淑珍(2009)、李淑鈴(2009)、林婉莉(2011)的研究結果呈現不同 年齡的國小教師在生態旅遊認知上並沒有顯著差異。

(二)性別與生態旅遊認知

曾芝慧(2008)的研究結果在「個人體驗」因素中之「我常和他人討論有關生 態旅遊的話題」、「生態旅遊是我主要的休閒活動」及「我對於生態旅遊充分瞭 解」等達到顯著差異,且均為男性高於女性。陳昭銘(2010)的研究中顯示「永續 發展」層面有顯著差異,其結果為男生認知得分優於女生。陳怡樺(2011)的研究

(29)

中指出,整體而言,女性教師對於生態旅遊的認知程度優於男性教師;在「環境 教育與解說」及「喚起環境意識」等面向之認知程度,女性教師顯著優於男性教 師。李淑鈴(2009)的研究結果在「自然環境為基礎」面向中有顯著差異,女性在 此面向之認知程度優於男性。但張淑珍(2009)、林婉莉(2011)的研究結果呈現不 同性別的國小教師在生態旅遊認知上並沒有顯著差異。

(三)最高學歷與生態旅遊認知

林士揚(2007)的研究結果呈現在「整體認知」項目一般大學畢業(含師資班) 之國小教師認知表現優於舊制師專畢業之教師,師範院校畢業之國小教師認知表 現優於師專畢業之教師,具碩博士學歷之國小教師認知表現上亦優於師專畢業之 教師。在「環境意識與環境教育推動」、「自然與當地經濟文化之永續」兩因素 中亦有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後皆顯示一般大學畢業(含師資班)之國小教師認知 表現優於舊制師專畢業之教師;師範院校畢業之國小教師認知表現優於師專畢業 之教師;具碩博士學歷之國小教師認知表現上亦優於師專畢業之教師。在「利益 回饋與地方發展」此因素中亦有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後顯示出一般大學畢業(含 師資班)之國小教師認知表現優於舊制師專畢業之教師。但張淑珍(2009)、李淑鈴 (2009)、陳怡樺(2011)的研究結果呈現不同最高學歷的國小教師在生態旅遊認知 上並沒有顯著差異。

(四)服務年資與生態旅遊認知

林士揚(2007)的研究結果指出,在整體認知中並無顯著差異,但在「負向經 驗導正」中呈現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發現任教 6-10 年之國小教師其認知表現優 於任教 21 年以上之資深國小教師。曾芝慧(2008)的研究結果指出教學年資愈深 者,認知愈佳,以 21 年以上者為最高。但李淑鈴(2009)、林婉莉(2011)、陳怡樺 (2011)的研究結果呈現不同服務年資的國小教師在生態旅遊認知上並沒有顯著差

(30)

異。

(五)現任職務與生態旅遊認知

曾芝慧(2008)的研究結果指出兼任或未兼導師之國中教師在「個人體驗」達 到顯著差異,未兼導師者給分高於兼任導師者。兼任或未兼行政之國中教師在「個 人體驗」因素達到顯著差異,且為兼行政者給分高於未兼行政之教師。但林士揚 (2007)、張淑珍(2009)、陳怡樺(2011)的研究結果呈現不同現任職務的國小教師 在生態旅遊認知上並沒有顯著差異。

(六)學校規模與生態旅遊認知

蔡淑惠(2004)的研究結果指出不同「學校規模」之國小教師,在「解說服務 面向」認知達到顯著,學校規模為37~60班之教師顯著高於13~36班、61班以上之 教師,且不同「學校規模」之國小教師,在「動機面向」認知達到顯著,學校規 模為13~36班之教師平均數顯著高於61班以上之教師。陳昭銘(2010)的研究結果指 出在「生態旅遊知識總分」有顯著差異,其結果為中小型學校的教師知識得分優 於大型學校的教師。陳怡樺(2011)的研究結果指出在「永續經營與發展」及「喚 起環境意識」等面向之認知程度,49班以上的較大型學校之教師顯著優於24班以 下中小型學校之教師。但林士揚(2007)的研究結果呈現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教師 在生態旅遊認知上並沒有顯著差異。

六、小結

生態旅遊是一種兼顧環境、社會與經濟永續的旅遊,需制定相關法規及整體 推動計畫,鼓勵各主體投入參與,並以永續經營為最終目標。綜合國內外學者之 觀點及對生態旅遊推展之原則,來作為「生態旅遊認知量表」的構面。並綜合學

(31)

者之相關研究發現,在年齡、性別、最高學歷、服務年資、現任職務、學校規模 等背景變項不同的情形下,教師的生態旅遊認知呈現顯著差異。

根據上述文獻,本研究提出以下的研究假設:

假設一、不同背景變項之高雄市國小教師在生態旅遊認知有顯著差異。

(32)

第二節 教學考量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生態旅遊議題在台灣被炒得沸沸揚揚,郭孟倪(2008)提出應以生態旅遊取代 沒有特定教學目標的戶外教學。蔡淑惠(2004)亦針對台北市的國小教師進行戶外 教學與生態旅遊結合態度進行探討,研究中指出大部分教師對「生態旅遊」普遍 性內涵的瞭解程度相當高,且有99%國小教師對進行生態旅遊戶外教學的意願抱 持正面的態度,且配合意願極高。然而,在生態旅遊的推行或是以生態旅遊進行 戶外教學的推展,似乎沒有很理想,這當中的原因,值得去深入探究,是什麼教 學考量因素影響教師以生態旅遊方式進行戶外教學的意願。

ㄧ、教學考量的相關實證研究

表2-2-1

教學考量的相關實證研究彙整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結果

蔡居澤

(1996)

國 民 中 學 戶 外 教 育 課 程 實 施 影 響 因 素 之研究

影響中學教師實施戶外教育課程的因素由高到 低:學生的安全問題、缺乏實施時間、缺乏實施 經費、缺乏課程資源指引、缺乏器材與設備。

徐榮崇

(1996)

國小戶外鄉土地理 教學之設計與分析 研究

教師在鄉土教學中,因教學時間、安全、學校教 師及家長意願等是教師戶外教學考量的重要因 素。

胡安慶、

蔣憲國、

張惠真

(1997)

影 響 國 小 教 師 利 用 學 童 農 園 從 事 戶 外 教 學 活 動 意 願 之 因 素研究

教師不願意到農園從事戶外教學的原因:

學生對所去的地方沒興趣、沒有資源可以利用、

教師缺乏戶外教學經驗、學生行為不易控制、家 長不支持、認為戶外教學不是學習、核備公文流 程繁複、籌辦經費不足、學生安全、交通工具不

(33)

謝鴻儒

(2000)

國 小 教 師 戶 外 教 學 現況與障礙之研究

教師因為下列因素導致戶外教學實施上的障礙:

時間的缺乏、家長重視智育成績、課程設計能力 不足、資源的缺乏、抗拒改革的慣性、行政的僵 化、安全、交通、經費。

徐治霜

(2006)

臺 南 市 國 民 小 學 實 施戶外教學之研究

年資深的教師辦理戶外教學的意願較低,戶外教 學的障礙因素以「交通安全難以掌控」佔最多數。

賴佩芳 (2008)

國 小 教 師 對 校 外 教 學 目 的 地 之 滿 意 度 與 再 選 擇 意 願 之 研 究

安全最受重視,環境設施是否符合需求,商店、

餐飲等也是重視的因素。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以上學者之研究,可知目前國民小學實施戶外教學的教學考量因素有,

安全問題、教師能力、課程教材、活動地點是否適合、經費、時間等問題。若能 以生態旅遊的方式融入戶外教學,在有完善規劃的生態旅遊場地及專業解說員的 引導之下,相信對戶外教學品質及功能的提升會有幫助。

二、生態旅遊融入戶外教學的實證研究

整理生態旅遊融入戶外教學的實證研究如下表2-2-2:

(34)

表2-2-2

生態旅遊融入戶外教學實證研究彙整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結果 吳忠宏、劉俊

昌、王玉璽、

姚文彬、許立 樺、蔡珮玲

(2003)

中部地區國小教師 參與生態旅遊之行 為意圖具體建議

面對未來生態旅遊納入九年一貫課程可能遭 遇到的困難由高至低:學生安全難維護、教 學時間不足、配合人力不足、費用高、師資 不足、缺乏配套措施。

吳忠宏

(2004)

國小教師與學生對 生態旅遊納入九年 一貫課程實施成效 之研究

80.6%的受訪教師曾聽過「生態旅遊」一詞 受訪教師認為將「生態旅遊納入九年一貫課 程」會遭遇的阻礙因素,由高至低依序為:

缺乏配套措施、缺乏師資、學校行政難運作、

旅遊路線不佳、配合人力不足及教學時間不 足、經費有限。

蔡淑惠

(2004)

台北市國民小學教 師對生態旅遊認知 及以生態旅遊進行 戶外教學意願之研 究。

教師進行生態旅遊戶外教學的考量因素有:

環境安全性、交通易達性、生態豐富性、遊 程規劃、相關資料提供、專業導覽、與學校 課程單元關聯性、學生就讀年級、負擔費用、

教師自身對生態旅遊目地的熟悉程度等。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以上學者之研究,可知目前國民小學實施生態旅遊戶外教學的教學考量 因素有,學生安全難維護、教學時間不足、配合人力不足、費用高、師資不足、

缺乏配套措施、學校行政難運作、旅遊路線不佳。可見在實施上的教學考量因素 相當多。

(35)

三、國小教師教學考量之相關實證研究

國內許多研究者針對國小教師的戶外教學考量進行相關研究,將其研究成果 整理如下表2-2-3。

表2-2-3

國小教師教學考量之相關實證研究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結果

蔡淑惠 (2004)

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 對生態旅遊認知及以 生態旅遊進行戶外教 學意願之研究

影響台北市國小教師以生態旅遊方式進行戶外 教學的因子其影響程度由高至低分別為(一)生 態旅遊地因素、(二)課程教學因素、(三)學生因 素、(四)教師自身作考量因素、(五)學校行政因 素。

張淑珍 (2009)

國小教師對生態旅遊 的認知及以生態旅遊 方式進行戶外教學意 願之調查研究

影響苗栗縣國小教師以生態旅遊方式進行戶外 教學的因子其影響程度由高到低依序為 (一)生 態旅遊地因素、(二)學生因素、(三)課程教學因 素、(四)教師個人因素、(五)學校行政因素。

李淑鈴 (2009)

國小教師生態旅遊認 知、態度與戶外教學考 量之研究-以彰化縣 和美地區為例

影響彰化縣和美地區國小教師以生態旅遊方式 進行戶外教學的因子其影響程度由高至低分別 為(一)生態旅遊地、(二)課程教學、(三)學生角 度、(四)教師本身立場、(五)學校行政。

陳怡樺 (2011)

臺南市國小教師以生 態旅遊方式進行校外 教學現況與相關影響 之研究

影響台南市國小教師以生態旅遊方式進行戶外 教學的因子其影響程度由高至低分別為(一)生 態旅遊地因素、(二)學生因素、(三)學校行政因 素、(四)課程教學因素、(五)教師個人動機因素。

(36)

綜合以上學者之研究,可知目前國民小學實施生態旅遊戶外教學的教學考量 因素有以下層面,生態旅遊地因素、學生因素、學校行政因素、課程教學因素、

教師個人動機因素。

四、生態旅遊教學考量因素之個人背景變項研究結果

關於教師生態旅遊教學考量因素的文獻相當稀少,以下將針對教師個人背景 變項與生態旅遊教學考量因素的之相關研究,從年齡、性別、最高學歷、服務年 資、學校規模等背景變項,加以整理敘述如下:

(一)年齡與生態旅遊教學考量因素

呂雅芸(2008)的研究結果顯示教師年齡與舉辦生態旅遊校外教學考量因素之 相關性,分別在「感受自然資源需被珍惜與維護」、「線上或電話諮詢服務」、

「專業人員進行小組指導」,均呈現低度負相關,顯示這3個題項年齡層較低者之 教師反而重視度較高。但李淑鈴(2009)的研究結果呈現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在教 學考量上並沒有顯著差異。

(二)性別與生態旅遊教學考量因素

呂雅芸(2008)舉辦生態旅遊校外教學考量因素的研究結果顯示教師性別在體 驗學習構面之「以小組進行」之題項,女性在此題項之平均數高於男性的教師,

表示男性與女性的教師看法是具有差異的。但李淑鈴(2009)、陳怡樺(2011)的研 究結果呈現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在教學考量上並沒有顯著差異。

(三)最高學歷與生態旅遊教學考量因素

呂雅芸(2008)的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教師教育程度在活動安全構面之「生態旅 遊安全須知」之題項,教師教育程度為專科大學,在此題項之平均數高於碩士的 教師,表示兩者之間的教師看法是具有差異的。但李淑鈴(2009)、陳怡樺(2011)

(37)

的研究結果呈現不同最高學歷的國小教師在教學考量上並沒有顯著差異。

(四)服務年資與生態旅遊教學考量因素

呂雅芸(2008)的研究結果顯示教師服務年資與舉辦生態旅遊校外教學考量因 素之相關性分別在活動目標構面之「感受自然資源需被珍惜與維護」、活動策劃 構面之「線上或電話諮詢服務」、活動安全構面之「安全設施與醫療服務能力」、

體驗學習構面之「專業人員進行小組指導」,均呈現顯著低度負相關,表示教師 服務年資在這四個方面,服務年資愈高不會較為重視。且李淑鈴(2009)、陳怡樺 (2011)的研究結果呈現不同服務年資的國小教師在教學考量上並沒有顯著差異。

(五)學校規模與生態旅遊教學考量因素

呂雅芸(2008)的研究結果呈現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教師在舉辦生態旅遊校外 教學考量因素上並沒有顯著差異。且陳怡樺(2011)的研究結果呈現不同學校規模 的國小教師在教學考量上並沒有顯著差異。

五、小結

國民小學教育為基礎教育,雖然在學校戶外教學中,無法完全符合生態旅遊 學會推廣的生態旅遊,但若能先導入學童對自然生態的認識,由認識而瞭解,由 瞭解而愛護,必能提高學生珍惜自然的情操,建立生態永續利用的觀念。雖然,

戶外教學實施的教學考量因素跟以生態旅遊方式進行戶外教學的教學考量因素不 盡全然相同,但是,以生態旅遊的方式進行的戶外教學活動,就本質上而言,仍 是ㄧ次戶外教學,不只要重視戶外教學的內涵,也要注意戶外教學的安全考量問 題,故上述研究結果相當具參考價值,可作為編製「教學考量」量表的依據。

根據上述文獻,本研究提出以下的研究假設:

假設二、不同背景變項之高雄市國小教師在教學考量有顯著差異。

(38)

第三節 生態教學目標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戶外教學的實施大多是配合學校教學活動或彌補學校教學不足之處。戶外教 學活動就是在學校之外進行教學活動,可以將教學活動在校外實施,也可以去參 加社教機構推出的教學活動。近年來,學校的戶外教學在參考教師意見後,由旅 行社規劃,目的地往往是遊樂區,跟教學的關係淡了;反而,跟遊憩的關係變深 了。

一、戶外教學的定義

國內外學者對戶外教學的定義眾說紛紜,也有以校外教學的名稱代替的,兩 者常混淆。李晶、林儷蓉(2001)則認為戶外教學是由學生、教師和戶外教學協 助者共同發展的課程,是一種有目標、有規劃的綜合性教學,在教室以外的空間,

進行有助於學生學習的活動。蔡淑惠(2004)認為戶外教學是使學生從體驗中學 習,幫助學童達成各學科統整的一種方式。邱碧虹(2006)指出目前的社會狀況 提高對於戶外教學的需求,因為戶外教學很注重生活教育與機會教育,滿足了當 前社會對於戶外教學的期待。

綜合上述學者觀點可得知,「戶外教學」補充學校正式課程之不足,是許多 學科的統整性教學,使學生有機會親身體驗,從做中學,落實九年一貫「培養學 生帶著走的能力」之理念。

二、生態旅遊和戶外教學的關連性

吳忠宏和李永信(2002)在分別探討戶外教學與生態旅遊概念之後,將此二 者作了一番對照,如下表2-3-1。

(39)

表2-3-1

生態旅遊與戶外教學的概念對照表

生態旅遊概念 戶外教學概念

1.以自然為基礎。

2.在戶外能達到有效成果, 就可利用戶外 教學。

5.強調運用環境資源學習。

6.戶外教學提供更豐富的學習環境。

8.目前社會狀況, 增加戶外教學的需求。

2.觀察、欣賞與學習等遊憩體驗。

1.戶外教育是一種教學的方法。

3.以身體所有感官直接體驗,在知識、情 意、技能的學習。

4.議題是跨學科的,內容是統整的。

7.戶外教學使學生獲得休閒活動技能、態 度與欣賞能力。

3.重視當地環境、生態保育。

4.負責任的旅遊。

5.對當地有所回饋。

9.戶外教學重視生活教育。

10.環境教育是重要內容。

資料來源:取自2002年環境教育研討會暨環境教育學會年會之論文集(頁 614-621),吳忠宏、李永信,2002。

因為生態旅遊和戶外教學有其關連性,王鑫(2002)認為在戶外教學中,融入 生態旅遊內涵,符合小規模、回饋地方、尊重自然、參與保育等生態旅遊的精神。

李永信(2002)認為應將「生態旅遊」列入綜合活動領域內涵中,有志推動生態 旅遊的教育者,應具備生態旅遊觀念,並選擇適合的旅遊地。李嘉英(1998)認 為生態旅遊與戶外教學都使用「解說」方式來進行。生態旅遊經營者與教育機構 所追求目標一致,可作整合。

為求方便與安全考量,學校的戶外教學往往變通的和旅行社或遊樂區合作,

以致於跟「遊憩」脫不了關係(陳榮輝,2002)。賴欣釧(1998)亦指出目前國小

「戶外教學」的內容,主題樂園、遊樂區成為主要的目的地,偏重「遊憩」與休 閒的取向相當明顯。對於戶外教學決策的歷程,賴欣釧(1998)指出教師在活動的

(40)

提供與地點的選擇上,具有相當程度的決策權力,然而大部分的中外教師卻皆傾 向於休閒活動的提供。

三、國小教師生態教學目標之相關實證研究

國內許多研究者針對國小教師的生態教學目標進行相關研究,將其研究成果 整理如下表2-3-2。

表2-3-2

國小教師生態教學目標之相關實證研究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結果

蔡淑惠 (2004)

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對 生態旅遊認知及以生態 旅遊進行戶外教學意願 之研究

台北市國小教師的生態教學目標意願高 低其排序為(一)負責任的行為、(二)自然 資源保護、(三)環境教育。

張淑珍 (2009)

國小教師對生態旅遊的 認知及以生態旅遊方式 進行戶外教學意願之調 查研究

苗栗縣國小教師對以生態旅遊方式進行 戶外教學是以達到「環境教育」面向目標 的意願最高,再來依序是「永續發展」、「環 境倫理」、「教師個人行為意圖」。 李淑鈴

(2009)

國小教師生態旅遊認 知、態度與戶外教學考 量之研究-以彰化縣和 美地區為例

彰化和美地區國小教師的生態教學目標 分別為生態認同、生態關心、生態參與。

林婉莉 (2011)

屏東縣國小教師對生態 旅遊認知及態度之研究

屏東縣國小教師的生態教學目標分別為 認同生態旅遊、積極參與。

綜合以上學者之研究,可知目前國民小學的生態教學目標有以下層面,負責 任的行為、自然資源保護、環境教育、永續發展、環境倫理、教師個人行為意圖。

(41)

四、生態教學目標之個人背景變項研究結果

為了更瞭解學者對教師的生態教學目標的研究,作為本研究的參考依據,以 下將針對國小教師個人背景變項與生態教學目標之相關研究,從年齡、服務年資、

學校規模等,加以整理敘述如下:

(一)年齡與生態教學目標

曾芝慧(2008)研究中發現不同年齡之國中教師在個別問項中達到顯著差異者 僅為「交誼活動」因素之「有美麗風景可以拍照」,且41~50歲高於30歲以下。但 呂雅芸(2008)、張淑珍(2009)的研究結果呈現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在生態教學目 標上並沒有顯著差異。

(二)服務年資與生態教學目標

呂雅芸(2008)研究中指出教師服務年資在「10年以下」、「11~20年」,其舉 辦情形各佔一半,相較於服務年資「20年以上」之教師,則有舉辦生態教學的比 例超過7成(74.6%)。因此,推論有舉辦生態旅遊性質校外教學之教師,年資高 的教師則會有舉辦上的經驗。

(三)學校規模與以生態教學目標

蔡淑惠(2004)研究結果顯示在「環境教育」之題項達到顯著差異,學校規模 為37~60班之教師平均數顯著高於13~36班、61班以上之教師。但呂雅芸(2008)的 研究結果呈現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教師在生態教學目標上並沒有顯著差異。

五、小結

生態旅遊這種重視生態環境與文化資源的概念、與旅遊地之間的良性互動、

經濟回饋及負責任的旅遊行為等,正是戶外教學中生活教育與機會教育最好的活

(42)

教材,也是很好的環境教育活動。生態旅遊與戶外教學具有相關性,亦具有結合 的可行性,教師普遍認同以生態旅遊模式辦理戶外教學,且在生態旅遊與戶外教 學結合的意願極高,但實際上以生態旅遊方式辦理戶外教學之舉行比例不高,其 中原因很值得去深入探討。

根據上述文獻,本研究提出以下的研究假設:

假設三、不同背景變項之高雄市國小教師在生態教學目標有顯著差異。

(43)

第四節 生態旅遊認知、教學考量與生態教學目標關係之探討

本研究將高雄市國小生態旅遊認知以環境永續、體驗自然、經濟回饋、解說 教育等四個層面進行探討;教學考量以旅遊地點、學校行政、教師個人、課程教 學等四個層面進行探討;生態教學目標以生態保育、環境教育等二個層面進行探 討。以下就生態旅遊認知、教學考量與生態教學目標整體及分層面相關研究進行 探討,以確立本研究變項之間的關係與影響。

一、生態旅遊認知、教學考量與生態教學目標之相關研究

探討生態旅遊認知、教學考量與生態教學目標這三個變項之研究,研究者將 較為相關的研究之建議整理於表2-4-1:

(44)

表2-4-1

生態旅遊認知、教學考量與生態教學目標之相關研究摘要表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結果

陳怡樺 (2011)

臺南市國小教師以 生態旅遊方式進行 校外教學現況與相 關影響之研究

當國小教師以生態旅遊方式進行校外教學時,對 教學考量因素的重視程度偏向中上,而各面向的 重視程度由高到低是「生態旅遊地因素」、「學 生因素」、「學校行政因素」、「課程教學因素」、

「教師個人動機因素」,顯示教學考量因素對生 態教學目標有影響力。

教師對於生態旅遊認知之「建基於自然環境」、

「環境教育與解說」、「永續經營與發展」面向 與教學考量因素的「生態旅遊地因素」、「學生 因素」、「課程教學因素」、「教師個人動機因 素」呈現顯著正相關。

李淑鈴 (2009)

國小教師生態旅遊 認知、態度與戶外 教學考量之研究-

以彰化縣和美地區 為例

生態旅遊認知與教學考量各面向兩兩皆呈現正 相關,且達到顯著水準,顯示生態旅遊認知與教 學考量之間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兩者之間呈現中 度正相關,亦即生態旅遊認知較好的教師其對戶 外教學考量的重視程度越高。

從相關分析中發現生態旅遊認知、態度與戶外教 學考量彼此間呈現正相關,進一步迴歸分析發現 生態旅遊認知及戶外教學考量皆能有效預測生 態旅遊態度。

張淑珍 (2009)

國小教師對生態遊 的認知及以生態旅 遊方式進行戶外教 學意願之調查研究

苗栗縣國小教師的生態旅遊認知與生態教學目 標之間具有顯著正相關性;亦即認知越高者採取 以相關生態教學目標進行戶外教學之意願較也 越高。「生態旅遊的認知」對「生態教學目標」

最具預測力。

在教學考量因素部份,研究結果可知,無論在生 態旅遊地因素、學生因素、課程因素、教師個人 因素及學校因素,均有影響生態教學目標程度頗 高的因子。

呂雅芸 (2008)

以生態旅遊為基礎 探討國小學童校外 教學考量因素之研

教師生態旅遊認知對生態教學目標顯著差異。教 師生態旅遊認知對生態教學目標有2個題項有達 到顯著差異,分別為「環境教育功能」、「解說

(45)

教師為例 在考量因素中四個構面均偏向重要,以「活動安 全」的重要最高,其次為「體驗學習」、「活動 目標」、「活動策劃」。

林士揚 (2007)

南部地區國小教師 對生態旅遊認知及 態度之研究

國小教師在生態旅遊認知與生態教學目標兩者 間經分析後達顯著水準,顯示兩者間具正向關聯 性。

蔡淑惠 (2004)

台北市國民小學教 師對生態旅遊認知 及以生態旅遊進行 戶外教學意願之研 究

生態旅遊認知的五大面向與生態教學目標皆呈 現正相關。

教學考量中,「生態旅遊地」、「課程教學」、

「學生」三方面是教師最為重視的課題,課程教 學活動能具有意義且教材符合生活經驗,才能提 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最後才能內化成自我的知識 架構。

資料來源:研究者根據文獻,自行整理。

從前述文獻可知,生態旅遊認知會影響生態教學目標,且生態旅遊認知越高 者,以相關生態教學目標進行戶外教學則傾向高意願,態度亦會愈積極,而教學 考量對教師的生態教學目標也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在蔡淑惠(2004)、呂雅芸 (2008)、張淑珍(2009)的研究中發現,不光是生態旅遊認知會影響生態教學目標,

教學考量因素也會影響生態教學目標,其中是否有中介效果對生態教學目標產生 影響,是值得去探討的議題。

二、小結

從以上文獻發現,生態旅遊認知與生態教學目標息息相關,教師的生態旅遊 認知是影響生態教學目標的重要關鍵。影響生態教學目標之變項相當多,且過去 研究多針對教師為對象,因此,本研究以生態旅遊認知為自變項、教學考量為中 介變項,生態教學目標為依變項,探討其之間的關係。

根據上述文獻,本研究提出以下的研究假設:

假設四、教學考量對生態旅遊認知與生態教學目標的關係具有中介作用。

(46)

第五節 本章總結

綜合上述生態旅遊認知、教學考量、生態教學目標之相關研究文獻,本節從 研究對象、研究工具、背景變項、待解決問題等四方面來進行文獻總結。

一、研究對象

國民小學教育為基礎教育,雖然在學校戶外教學中,無法完全符合生態旅遊 學會推廣的生態旅遊,但若能先導入學童對自然生態的喜愛與認識,由認識而瞭 解,由瞭解而愛護,必能提高學生珍惜自然的情操,建立生態永續利用的觀念。

生態旅遊與戶外教學具有相關性,亦具有結合的可行性,教師普遍認同以生態旅 遊模式辦理戶外教學,且在生態旅遊與戶外教學結合的意願極高,但實際上以生 態旅遊方式辦理戶外教學之舉行比例不高,其中原因很值得去深入探討。而國小 教師對於戶外教學之舉辦,有相當之影響力。因此,本研究以國小教師為研究對 象。

二、研究工具

(一)本研究擬依據原創者林士揚、曾芝慧等學者之理論,參考林士揚(2007)所編 製「南部地區國小教師對生態旅遊認知及態度之研究問卷」;曾芝慧(2008) 所編製「國中教師對生態旅遊之涉入、動機與體驗調查問卷」。生態旅遊認 知應包含;1.環境永續、2.體驗自然、3.經濟回饋、4.解說教育等重要面向,

來作為本研究「高雄市國小教師生態旅遊認知量表」的構面。

(二)修改自呂雅芸(2008)「國小教師對舉辦生態旅遊校外教學的考量因素」之調 查問卷。分為四個構面來探討以生態旅遊方式進行戶外教學的教學考量因 素,分別為:1.旅遊地點因素、2.學校行政因素、3.教師個人因素、4.課程

(47)

(三)修改自張淑珍(2009)所編製「以生態旅遊方式進行戶外教學意願量表」,用 以瞭解教師的生態教學目標為何,分成二個構面來探討,分別為:1.生態保 育、2.環境教育,來作為本研究「高雄市國小教師生態教學目標量表」的構 面。

三、背景變項

依據文獻,本研究針對受試者特性,選定適合之背景變項,所選定的背景變 項內容包括:1.性別、2.年齡、3.現任職務、4.最高學歷、5.服務年資、6.學校 規模。

四、待解決問題

根據文獻,有許多研究探討國小教師之生態旅遊認知對生態教學目標的預測 情形。但是,少有探討教學考量對生態教學目標的預測情形。對於加入教學考量 因素後,國小教師之生態旅遊認知、生態教學目標的探討,這方面的資料較少。

因此,本研究將以國小教師為對象,來探討生態旅遊認知及教學考量對教師的生 態教學目標之預測情形。

數據

圖 3-1-1 研究架構圖…………………………………………………………………36  圖 3-4-1 研究流程圖…………………………………………………………………57
圖 3-4-1 研究流程圖  確定研究主題與目的 確定研究範圍 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 生態旅遊認知 教學考量  生態教學目標 研究方法 問卷設計與修正 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 確定研究架構 確定研究對象 正式發放與回收 資料分析與結果討論 結論與建議  編製問卷初稿 建立專家效度 內容修正 預試問卷 預試再修正 建立信度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need of walking to school for middle-grades students and designs related teaching plans.This study firstly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lassroom management of the homeroom teacher by analyzing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For the next nitrogen delivery system, In this study, the high-tech industry, nitrogen supply, for example, to explore in dep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nce this study uses a systematic method to develop safety evaluation indices and their weights to evaluate the walking environment of way to school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situ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ing rol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is study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orrelative between job characteristics and job satisfaction for employees in the Irrigation Associations, by

北美國家有很多學院和大學把學生評鑑教師教學當成是教師教 學效能(teaching effectiveness) 的衡量指標之一。從早期 1927 年,Herman 和 Remm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