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虛擬角色取得著作權保護之要件

第五節、 虛擬角色著作權保護之限制

三、 定型角色與角色雛型不受保護

在必要場景原則的發展下,固定出現的場景、人物將因缺乏獨特性而無法受到 著作權保護,而細究該等角色缺乏獨特性的原因,可能與社會大眾對於某種人物的 刻版印象有關,美國法院慣將此種缺乏獨特性的虛擬角色,稱作「定型角色」

(stock character)。另一種缺乏獨特性的原因,在於某些虛擬角色雖已具備性格描繪 的雛型架構,但由於該等人物性格之描繪方式尚無法充分突顯出各該角色之個體獨 特風格,故該等角色乃被稱作角色雛型(prototype, type, archeotype),同樣亦在無法 單獨取得著作權保護之列。關於定型角色與角色雛型之探討,詳如下述。

40 (一) 定型角色之排除

Learned Hand 法官在 Nichols v. Universal Pictures Corp.案中提到: 「越不具備特 色的角色越不應受到著作權保護,這也是作者讓角色過於不起眼所應承擔的處罰…

確實很難令人相信她(原告)未曾注意到這些定型角色,就像猶太人與愛爾蘭人這樣 了無特色的喜劇人物。被告所取用的部分只不過是數十年來一直存在的角色雛型 (prototypes),若賦予她(原告)著作權保護,便等同允許保護她本不具原創性的創作 部分」97。由此首開先河,將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屏除於著作權保護之列。

所謂的定型角色是一種虛構角色,由其人格、說話方式或其他特質反映出某種 文化刻板印象,故可立即被某個文化中的成員辨認出來;也因此,在喜劇和戲謔仿 作中經常出現的手法就是將某個定型角色的性格極度誇張化,用以製造喜劇效果98。 事實上,角色之所以被定型,亦與社會大眾的刻板印象有關,如莎士比亞作品《十 二夜》中描繪的風流騎士與喜歡四處拈花惹草的男管家99,或《威尼斯商人》中視 錢如命的猶太商人,即是利用觀眾長期對於某種角色、族群的刻板印象所為的藝術 發揮,以喚起觀眾的共鳴。刻板印象的存在除針對種族外,人們對於某種職業亦可 能出現刻板印象,如 Nelson v. Grisham 案法院即認定一名具有保護弱勢理想,忙於 為即將行刑的死刑犯辯護而焦頭爛額、疲憊不已的律師只不過是定型角色之一種,

無法受到著作權保護100。實務常舉的定型角色例子尚包含喝醉的流浪老漢、愛比手 勢的法國人、會說話的貓、噴火龍、戴面具的魔術師等101

2004 年的 Gaiman v. McFarlane 102案中,Posner 法官將定型角色的排除視為必 要場景原則的具體實施方式103。更重要的是,Posner 法官指出了排除定型角色背後

97 Nichols, 45 F.2d at 122.

98 維基百科,定型角色: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E%9A%E5%9E%8B%E8%A7%92%E8%89%B2(最終瀏覽日: 2016/4/25)。

99 Nichols, 45 F.2d at 121.

100 Nelson v. Grisham, 942 F. Supp. 649, 655, 41 U.S.P.Q.2d 1776 (D.D.C. 1996), decision aff'd, 132 F.3d 1481 (D.C. Cir. 1997).

101 Rice v. Fox Broadcasting Co., 330 F.3d 1170, 1175-76 (9th Cir.2003).

102 Gaiman v. McFarlane, 360 F.3d 644, 658–59 (7th Cir.2004).

41

的立法目的考量:鑒於一部作品或多或少都需要配角的存在始能突顯出主要角色的 重要性,如若運用每一個定型角色前都需經過前作者授權,則成千上百的定型角色 授權協商,將對創作構成阻礙;且定型角色本身並非創意發想的結果,而是源自於 社會既存的刻板印象104,故將其屏除於著作權保障之外並無不妥,反而能使創作者 免於後顧之憂。

(二) 角色雛型的排除

此外,在 Detective Comics v. Bruns 案中,法院則指出著作權保障範圍不及於角 色的雛型要素(archetypal elements),例如作者將超人設定為心懷仁慈的人類救星,

則此種角色雛型設定應屬於思想(idea)的範疇,與著作權法所欲保障的表達方式有 所不同105。雖然作者將超人定位成一名仁慈的大力士的基本設定無法受到著作權保 護,但其他要素,例如超人的英勇事蹟、性格特徵與戰鬥技能等,皆屬於表達的範 疇,而可受到著作權保護106。 關於角色雛型的定義,Lewys v. O’Neill 案或許值得 參考,該案法院解釋原告書中的角色如「野心勃勃的媽媽與女兒、反應遲鈍但事業 卻很成功的美國商人、遊手好閒的外國貴族、個性風流的中年英國男子與奢華高貴 的 俄 羅 斯 公 主 」 等 角 色 人 物 , 均 只 是 尚 未 經 過 「 充 分 個 人 化 」 ( sufficiently individualized)的角色雛型(type)107,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由此觀之,本案法院似 將角色雛型定義為「未經過充分個人化的一般性特徵」。相對而言,如創作者欲利 用此等定型角色進行創作,例如取材自野生動物的形象,創作卡通角色時,若作者

103 Id. at 659.

104 Id. at 660 (“It would be difficult to write successful works of fiction without negotiating for dozens or hundreds of copyright licenses, even though such stereotyped characters are the products not of the creative imagination but of simple observation of the human comedy.”).

105 Detective Comics v. Bruns Publ’ns, 111 F.2d 432, 433 (2d Cir. 1940).

106 Id. at 433-434.

107 Lewys v. O’Neill, 49 F.2d 603, 612 (S.D.N.Y. 1931).

42

能善用擬人化手法並賦與其獨特之特徵,使角色跳脫一般形象,則角色整體因已挹 注創作者個人思想在內,將足以表達創作者之個人個性,而具備創作性108

Learned Hand 法 官 於 後 續 的 National Comics Publications, Inc. v. Fawcett Publications 案則解釋 Detective Comics v. Bruns 案法院之所以要排除角色雛型,是 為了將著作權保障範圍限縮在超人的特定英雄事蹟上109。2007 年的 Siegel v. Time Warner Inc.案,法院則進一步解釋:「正是角色的性格特質以及角色彼此間的互動 關係(特別是正派或反派人物),決定了著作權保障範圍的界線何在」110;並援引了 學者 Nimmer 之見解,認為兩個視覺外觀上十分相似的角色若再加上人格特質方面 的近似,縱使角色名稱有所歧異,此等巧合仍足以令法院判定被告構成著作侵權111

同理,一般基本的人類特質或抽象的角色特徵,諸如角色的體魄力量與表情112、 年齡、性別、職業113、過盛的好奇心114、幻想能力115或飛行能力116等均已落入角色 雛型之或定型角色之範疇,而非著作權所保護的表達。例如在 Eaton v. National Broadcasting Co. 案,即便原告作品 《Genuine Gypsy》 的配角 Bill 與被告作品 Brotherly Love 中的配角 Lloyd 同為幽默風趣、體重超重的汽車修理廠男員工,工

108 智慧財產法院 104 年度刑智上易字第 61 號刑事判決:「是系爭美術著作雖取材於自然界動物,然藉由創

作人將之擬人化並賦與其獨特之特徵,實已跳脫自然界一般兔子之形象,系爭美術著作整體觀之已挹注創 作者個人思想在內,足以表達創作者之個人個性,而具備創作性。」

109 National Comics Publications, Inc. v. Fawcett Publications, 191 F.2d 594 ,660 (2nd Cir.1951).

110 Siegel v. Time Warner Inc., 496 F. Supp. 2d 1111,1154-1155 (C.D. Cal. 2007)(“It is thus the character's traits and attributes,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s interaction with other characters (notably compatriots and villains), that help define the boundaries of the copyright to a character. As Nimmer has observed in his treatise, ‘a visual similarity (although not completely identical in appearance) plus a similarity in character traits, may prove sufficient to constitute an infringement, even where the names of the plaintiff's and defendant's characters differ.’”).

111 Id.

112 Williams v. Crichton, 84 F.3d 581, 589, 38 U.S.P.Q.2d 1810 (2d Cir. 1996).

113 Sinicola v. Warner Bros., Inc., 948 F. Supp. 1176, 1187 (E.D. N.Y. 1996).

114 Thomas v. Walt Disney Co., 85 U.S.P.Q.2d 1874, 2008 WL 425647 (N.D. Cal. 2008), aff'd, 337 Fed. Appx. 694 (9th Cir. 2009).

115 Davis v. 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ies, Inc., 2010 WL 2998476, *6 (W.D. Mich. 2010).

116 Warner Bros., Inc. v. 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ies, Inc., 530 F. Supp. 1187, 1190 (2d Cir. 1983).

43

作過程類似、又同為故事配角,但法院仍否認 Bill 與 Lloyd 兩名角色間具有實質近 似性,認為上述角色設定的雷同之處,僅屬定型角色的重複運用117

(三) 淪為角色雛型或定型角色之描述方式

依此看來,過於空洞化的人物性格描述,或空泛的外觀特徵摹寫均不足以突顯 出角色在故事中的重要性與鮮明感,因而較容易被認定為不受保護的定型角色118。 像是時下愛情偶像劇中黑髮藍眼、英姿挺拔、有錢有勢的男主角,讓不少紅髮碧眼、

容顏姣好、身材曼妙的熱情少女為之愛慕傾心,此種讓「高、富、帥」之男性角色 與「白、富、美」之女性角色彼此墜入愛河之描述手法,即曾被美國法院判定為愛 情小說中普遍常見的人物摹寫方式119,該敘事手法乃有必要場景原則之適用,排除 於著作權法保護範圍之外;至於劇中男、女主角亦僅屬定型角色之運用,同樣不得 受著作權法所保護。

又如在 Hogan v. D.C. Comics 案,兩位同名為 Nicholas Gaunt 的年輕男性,在人 物設定上亦同為半人半吸血鬼的角色,儘管兩者同具有蒼白的膚色、深色蓬亂的頭 髮、貌似疲倦的雙眼、最終依附惡魔取得邪惡力量等特徵,但最終仍被法院認定屬 於定型角色之一種,而無法受著作權保護120

117 Eaton v. National Broadcasting Co., 972 F. Supp. 1019, 1029 (E.D. Va. 1997), aff'd, 145 F.3d 1324 (4th Cir.

1998).

118 See, e.g., Smith v. Weinstein, 578 F. Supp. 1297, 1303, 222 U.S.P.Q. 381 (S.D. N.Y. 1984), judgment aff'd, 738 F.2d 419 (2d Cir. 1984) ("A 'city boy,' a 'top hand,' or a black protagonist played by Richard Pryor are

characterizations too general to deserve protection.").

119 Rucker v. Harlequin Enterprises, LTD., 106 U.S.P.Q.2d 1470, 2013 WL 707922, *4 (S.D. Tex. 2013)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characters in Rucker's work and in the Harlequin work are not legally protectable. Both male protagonists are black-haired, blue-eyed ‘tall, dark and handsome’ figures. They are wealthy and powerful. The men sweep the female protagonists off their feet, into a luxurious life. The women are beautiful, with red hair and green eyes. They are slender, curvaceous, and young. Their personalities are strong-willed and passionate. These descriptions suffice to make it clear that these are generic characters in romance novels.”).

120 Hogan v. DC Comics, 48 F. Supp. 2d 298, 310 (S.D. N.Y. 1999).

44

此外,在 2014 年 Moore v. Lightstorm Entertainment121案,原告 Moore 主張 James Cameron 於 1996 年完成的劇本《阿凡達》(Avatar)中的主角 Jake,與其 1992 年完成的劇本作品《Aquatica and Descendants: The Pollination》中的主角 Gamil,

兩者構成實質近似,因為兩位角色同為「勇敢、冒險犯難、有謀略」的男性軍士,

並同樣向干擾他們世界的掠奪者揭竿起義發起革命,但法院認為上述種種雷同之處 均僅屬定型角色特徵之重複,蓋此種敘事手法可被用來描述任何一種歷史戰爭片中 的革命烈士。

由上述案例可知,隨著歷史的演進與既有著作的增加,定型角色的範圍亦會隨 之擴展,如偶像劇的蓬勃發展即可能令時下許多「白富美、高富帥」的男女主角設 定被視為定型角色之運用;而作者筆下的角色描述方式是否會被視為陳腔濫調 (cliché),淪為不受保護的定型角色,亦與其創作風格,以及當前社會發展、民情 風俗等因素有關。有鑒於目前許多經典名作中的角色人物,或神話傳說中的精靈神 怪(如前述所舉噴火龍、吸血鬼等)均已被法院認定屬於定型角色之範疇,故除非角 色作者在利用此等角色的過程,能賦予角色新的造型外觀、新的人物互動方式,否 則此等角色原則上將不受著作權保護,藉以維持公共領域之開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