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藝術中的意象

第二節 輾轉示象的異同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陳黎,1995:112-114)

共分三節,每節十六行,全詩只由兵、乒、乓、丘四個字組成,從第一節詩 由每行二十四個「兵」字排列出來,從生理意象來看,可以看見壯盛的軍容,呈 現崇高、悲壯的意象。從「兵」到「乒」、「乓」。文字變換從圖象觀察,從一個 四肢健全的戰士變成被砲火炸斷手腳的傷兵,呈現出心理意象的悲哀情感,兩軍 作戰演變成傷兵累累,個個缺臂斷腿,上百個山「丘」就是上百座墳塚。統治者 的權力慾望,使得兵士沒有成功的喜悅,有的只是生命中的悲傷苦楚。轉從跨域 節奏意象分析,本詩第二節由兵、乒、乓三個字產生的音效,就有槍砲聲隆隆的 感覺,也有停止空白的地方,令人感覺死神降臨的感覺。文學意象與節奏意象相 通,互相作用產生思想和情感表達出戰爭的悲哀與殘酷。

第二節 輾轉示象的異同

文學以文字表達不同的意義,但是語言文字的表達也有窮盡的時候,藉由塑 造意象,傳達思想與情感,才有盡意的可能。在第二章探討中國的意象觀念引用 了《周易‧繫辭》,說明聖人為了顯現深奧的事理,所以模擬它的樣子,再現他 與外物相通的適當面貌,塑造可以依循的「象」。在修辭學上也有相通的作法,

例如譬喻就是一種「借彼喻此」的方式,將二件或二件以上的事物有類似的點,

運用「那」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方說明「這」件事,利用舊經驗引起新經驗,以 容易了解的事物說明難以了解的事物或以具體來說明抽象。(黃慶萱,2002:321)

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楊喚〈雨中吟〉「雨 呀,密密的落著像森林,我呀,匆匆走著像獵人」,這是一種以「明喻」的方式 來表達心理意象。李白〈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以 銀河塑象,以隱喻的方式表達瀑布壯觀的生理意象。(同上,327-329)余光中〈我 之固體化〉:「在此地,在國際的雞尾酒裏,我仍是一塊拒絕融化的冰」;「但中國

的太陽距我太遠,我結晶了,透明且硬,且無法自動還原」。「拒絕融化的冰」以 隱喻的方式來表示社會意象中的權力關係。(同上:330)說明身在一個陌生的地 方,那種格格不入的感覺。他堅持自己是中國人,拒絕西方文化佔進自己的內心。

「中國的太陽」是隱喻,也是一種心情輾轉的表示。對於言不盡意的困難,可以 以輾轉示象的方式傳達思想與情感。塑象與輾轉示象都是在傳達心中文字難以盡 意處。其作用都是在表達意象。如圖所示:

圖 6-2-1 塑像與輾轉示象的交集圖

以修辭學觀察文學中的意象表述層次,王夢鷗認為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層 次:第一層是積極運用記號所能達成的效果而直接把原意象翻譯為外在語言。第 二層則連同原意象所衍生的類似的意象同時譯為外在語言而就以那類似的點來 代表原意象。第三層是為注意那衍生意象,便把它當作原意象來描寫;倘若使原 意象是由客觀的事物促起,但促起後繼起的意象則是純主觀的另一經驗的再現,

以純主觀的另一經驗的再現當作主體來描寫。第三層可以說是最主觀的表述了,

有人把第三層看作「神話」的境界,而把第二層分作隱喻或象徵的世界,第一層 則是意象的世界。詩人文學家也就將意象的構造分為三層,一是意象的直譯;二 是用譬喻表達意象;三是進入譬喻的世界表述那譬喻的意象,這與中國古代區分 詩法為賦、比、興三個層次相當。(王夢鷗,1976:123)

宋代朱熹在《詩集傳》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比者,以彼物比 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賦就是鋪陳直敘,把人的思想或 情感鋪陳直敘直接表達出來。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借一個事物來作比喻,這個用來作比的喻體事物比被比的本體事物還要生動具 體,更容易被人了解、聯想。《詩經‧衛風‧碩人》描繪莊姜之美,用了一連串 的比,「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 目盼兮。」興就是借用其他的事物引出所要歌詠的事。這能激發讀者聯想,產生

塑像 意象 轉轉示象

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以寫詩來說,詩要寫的清楚,為讀者所了解就要用到「賦」

的手法;而詩歌如果要抒發情感和思想、馳騁想像就要用到「比」、「興」的手法。

(百度百科,2012a)

以此來看文字呈現意象的方式,除了第一節所談的塑象外,還有輾轉示象的 方式,而文學所用的方式就是隱喻、象徵等方式,也就是古代所談的比、興等方 式。以楊喚的詩〈小樓〉:「當風和雨在暗夜裡突然來訪,這小樓乃如一株落盡了 葉子的窗;那憂鬱的夢啊,是枚白色的殼,我呀,就是馱著那白的殼的蝸牛。」

第二句用「乃如」是明喻,第三、四句用「是」、「就是」是隱喻的方式。(黃慶 萱,2002:352)詩中將「風和雨」人格化,「小樓」成為落盡葉子的樹,把自己 比擬為一隻蝸牛,象徵憂鬱的心理意象。

使用象徵還有許多例子,周敦頤的〈愛蓮說〉將蓮比喻作君子;鄭愁予〈錯 誤〉「那等待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蓮花雖然借指燦爛美麗,但是也暗指 年華消逝。這些在修辭上分析可以算是借喻。如以象徵說法,其中的區別在於以 上都是字句修辭,而象徵偏重的是篇章修辭,雖以「相關性」呈現,但是主要是 在整個篇章的表現。所以象徵有多種的內涵,也可以視為是借喻的擴大,如歐陽 子指出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的〈臘梅〉具有多種意義,臘梅象徵生命和希望;

臘梅象徵自我奉獻的精神;蠟梅象徵作者心目中理想女性的造型;臘梅象徵美術 或藝術;臘梅象徵中國文化的精靈。(張春榮,2002:83-85)這些都是借生理意 象的美感特徵,輾轉表達更深一層的文化意象。趙滋蕃也指出「象徵必帶有暗示 性,這種暗示手法足以顯示出精神世界的博大精深,更足以避免例舉之不能周 全,比喻之容易消失,因此也更易增加我們的情趣與想像,直接打動我們的心 絃」。(趙滋蕃,1988:194)

以文字呈現的文學作品,呈現的手法有以上多種的方式,但是繪畫作品的呈 現則以構圖、線條、色彩為主,呈現的手法無法像文學作品的象徵手法,甚至無 法像文字所表達一樣可以讓讀者自己選擇定位觀看的角度,去想像畫面。繪畫所 呈現的構圖已經採取某種視角,所選擇的線條和色彩,也經由繪畫者的選取而呈 現出繪畫者的想表達的構圖意象、線條意象與色彩意象。欣賞者觀看藝術品時,

都是由直接觀察到的外觀形象而產生情感作用的,雖然藝術品可以輾轉表現出其 他的意義,但是也須先從材料中去引發,如顏色的冷熱,線條的剛柔;其次再由 構圖中的形式安排去感受到平衡和調和;最後才興起內容的情感,也就是藝術品 所表現出人生的美妙情感。

所以以繪畫呈現輾轉的意象的方式來說,有別於文學的文字,文字本身就有 許多的意義,文字整合成篇章可以概括許多思想與情感,單以文字作為材料和以 文字構成內容的方式,除了描述景物以外,還可以以文字描述情感,情景綜合的 內容所引發的就有更多複雜的情感,甚至作品經由讀者所閱讀後的詮釋,更有多 種的意義和情感在讀者心中產生。但是繪畫則必須藉由構圖、線條、色彩去表現,

而且畫作的整個畫面也必須調和統一,雖然除了寫實的表現之外,也可以透過構 圖意象去寓意,線條意象引發情緒、色彩意象表達情感。但終究不及文字表現多

樣。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

似乎以中國山水畫也可以表現出靜寂及孤獨的感覺,但是從文字的表現來說更加 入了時間性,引導讀者先由「千山鳥飛絕」開始,再將視覺移往「萬徑人蹤滅」,

最後落在「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上。整個隱喻或象徵因「絕」、「滅」、「孤」、

「獨」等文字所傳達的心理意象而加深。這是在繪畫的靜止畫面呈現中難以表現 的。再來繪畫畫面實難以呈現如「千山」的氣勢、「鳥飛絕」的畫面;而「萬徑」

難畫出,「人蹤滅」無法表現,「翁」困難寫實呈現,雪景帶來的寒冷困難表達。

文字與繪畫呈現的方式是由材料所引發內容的,材料本身就有許多侷限,描述內 容時就有差異存在。文字描述可以有隱喻、象徵;繪畫也可以有隱喻,但是要表 現象徵的情感似乎沒有文字來的巧妙。

文字意象與繪畫意象呈現雖有差異,但仍有一些相通處。中國的古典詩的傳 譯方式最為豐富,所以我們閱讀古典詩歌都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以言傳,或者是 意在言外的感覺,把「意」看作是「義」是一種直接表達表述的想法,也可以稱 作直接表達形象,或是形象直接表達了情感。以前面的探討,我們了解在形象與 形象之間可以引發許多層面的思緒。讀者在體驗這些思想和情感後進入了美感的 世界。閱讀中國的古典詩歌有如在目前的感覺,例如「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

「星臨萬戶動」、「野曠天低樹」、「野渡無人舟自橫」、「月落烏啼霜滿天」、「孤帆 遠影碧山盡」、「殘月曉風楊柳岸」,這些詩詞並不需要語譯,原有的視覺性或繪

「星臨萬戶動」、「野曠天低樹」、「野渡無人舟自橫」、「月落烏啼霜滿天」、「孤帆 遠影碧山盡」、「殘月曉風楊柳岸」,這些詩詞並不需要語譯,原有的視覺性或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