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色彩意象與文學內外語境

第五章 藝術中的意象

第三節 色彩意象與文學內外語境

線條除了自身的藝術作用外,另外就是表達物體的輪廓。我們使用線條畫 出三度空間的物體的輪廓後,接下來是如何使用光線、色彩去表達實體。線條是 抽象的,它和物體的視覺外觀並不直接相關,而只是暗示它的存在。線條可以表 達明暗(最明顯的方式是透過線條的粗細變化),然而它真正在乎的是,表達固 態物體的客觀存在。線條的明暗表現更賦予物象完整的空間感,如果加上顏色,

顏色的功能更會加強繪畫的逼真感。這種使用顏色的方法,我們稱為一種「自然」

的方法。但是這不是「顏色」運用唯一的方式,「顏色」的運用除了「自然」之 外,還可以分為三種方式:一是宣布性;二是和諧性;三是純粹性的運用。顏色

「宣布性」的用法,連最原始的石器時代的岩石畫,也不能稱是「自然」的。在

「宣布性」的色彩利用中,顏色具有象徵的意味,例如一個小孩,如果能自由的 選擇顏色,他會把樹畫成綠色,火山畫成紅色,天空畫成藍色。儘管這樹可能是 褐色,火山可能是黑色,而他所住的地方,天空經常是灰色的。中古世紀的藝術 作品,在顏色的運用上受到教堂權威和習俗規定的嚴格限制;這些規定完全不由 藝術家們所決定。例如聖母所穿的長袍必須總是藍色的,她的披風必須是紅色 的,一旦這些顏色被固定下來,繪畫中的其餘部分必須與其搭配。但是這類的限 制並不一定是一種缺陷,中古世紀繪畫中有許多極其美麗、平衡和清晰的色彩中 作為證明。「和諧性」色彩運用主要是跟色調有關,一旦畫家開始注意他所描繪 的物體間的明暗關連,便必須考慮它們彼此之間,各種顏色的相對強度或色調與 圖畫中普遍存在的光線之間的關係。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就必須把顏色按照 嚴格的尺度加以畫分,一旦決定整幅畫的主要色調,其他顏色的明暗程度,便依 照和這個主要色調的差距,而相對地加以提升或降低。第三種「純粹性」的色彩 運用法,完全出自對色彩本身的興趣,甚至與造型無關,現代畫家 Henri Matisse 採用最純強度的顏色,透過它們之間的相對強度和面積的對比,架構出繪畫的圖 案。這類型的繪畫,目標在於裝飾,是不是逼真,則是次要,顏色在此最能訴諸 感官的感受。(Herbert Read,2006:71-75)

色彩是繪畫中重要的表現手段,在繪畫中它有許多方面的性質,例如描繪 性色彩、主觀情感性色彩和抽象表現性色彩。紅、橙、黃、綠、藍、靛、紫,多 種色相具有豐富多樣的情感意味和象徵意味;明度、純度的變化又給人微妙的心 理感受。舉例來說,從暖色系來說,紅色是典型的代表,它色性最暖,亮度最高,

最具有積極性,它熱烈、光明、溫暖,象徵著喜慶、吉利、真誠。 另外它穿透 力強,視度高也適合作為警戒色,它與血、火緊密相連,具有激烈、緊急、危險 的含義。從冷色系來看,藍色、青色具有代表性,對人的情感來說有消極性,與 冷落、淒涼、憂鬱、寂寞、孤獨聯繫緊密。綠色是植物體的基本色,最能體現生 命力的色彩,它亮度偏暗,色溫偏中,有舒適、安全、靜謐、和平的感覺;綠色 有減少刺激、消除疲勞,鎮靜安神的功能。黑、白屬於極色。黑色給人以重、暗、

退之感,它被視為不幸、黑暗、死亡的象徵,但是由於黑色厚重、沈靜,它又象 徵著權威、尊貴、高雅等。白色是輕、明、進的極色,亮度、純度極高,它象徵 聖潔、尊嚴、端莊,有輕盈、素雅的審美特色。但是白色也有消極性的意義,如 恐怖、悲哀、死亡、不幸等意義。(宋民主編,2008:26)

在中國的繪畫表現中,色彩較偏重單一黑色,但是墨色有濃淡的差別。就 整個繪畫技巧而言就是一隻筆和一種顏色的運用,畫作中對於顏色濃、淡的微妙 的掌握傳達出對大自然描寫的意境。中國的繪畫既然是在水墨,那就不再是色彩 處理的問題。西方的繪畫要領,在於結構(形式)加色彩(情感),那麼相對於 此就沒有純形式表達的問題。許多理論家常以「水」的柔性或 「變動不居」來 形容畫者心態,以此說明徹底「師法自然」的事 。在水墨中對於水的描述方式,

就是不假任何筆墨,一如描繪天空一般,只留下一片空白,真可以說是水天一色,

如夏珪〈溪山清遠〉、江參之〈千里江上〉。(史作檉,2008:41-43)

西方繪畫中以色彩作為情感呈現與表達,色彩產生的意象帶有繪者主要的 情感。中國繪畫的表現比較不注重色彩,而以線條構圖表達情感,墨色和水的調 和比例產生虛與實對比,讓人有更多意象想像的空間。

色彩對繪畫作品的情感表達有極大的影響,而文學的內外語境對作品意義 與情感也有相當的制約作用。就文學的內語境而言,內語境的觀點說明文本內容 的意義與形式。這部分就有相對的審美特徵可以說明,而色彩在繪畫中所表現的 也能指出形式和意義,就形式來說,色彩的「自然」表現,顯示物象的具體存在;

色彩的「宣布性」表示繪畫創作者的物象表達,也就是說物象在作者心中的表達,

這混合著作者主觀的想法。色彩的「和諧性」使得繪畫的形式更加和諧完整,一 旦決定整幅畫的主要色調,其他顏色的明暗程度就要相對的加以提升或降低。色 調的和諧性也說明畫作的審美特徵。色彩的「純粹性」與造型無關,但是表現出 畫家的心中強烈的主觀感受,也是審美特徵的表達。審美特徵有優美、崇高、悲 壯等模象觀式的表達和滑稽、怪誕等造象觀式的表達及諧擬、拼貼等遊戲式表 達。作品的色彩表達就是作品內在的表達,都能傳達上述的各種美感特徵。

內語境接近自然的理解就在上下文,不論是那一種文本語境都和文學的複 義連結在一起,為文本創造並保留複義。人類運用語言符號表達無限的意義,所 以在語言中的許多語詞都是一詞多義的。一般情況之下,人類在交際的過程中,

只有一種意義會進入交際,但是有時也會出現多種意義無法辨別的歧義現象。在 大多數的情況下,日常交際需要明白流暢,讓對方準確的明白自己的意思,這時 歧義就是語言的失誤,會在交流時會出現障礙,但是有時許多機智、幽默的語言 藝術,特意借助歧義來表達雙關的意義。這時歧義就是語言的智慧。但在科學的 類科來說,則堅決反對出現歧義,因為它要求精密和準確。所以它透過定義,賦 予名稱給假想實體,用數學符號來取代日常的詞,以構建公理系統等手段竭力消 除歧義。文學對待歧義卻截然不同,例如詩是一種語言策略,保留了歧義,這不 僅不會給閱讀構成障礙,反而增加獨特新穎、朦朧含蓄的審美韻味。歧義是相對 於確定的意義,所以以複義來表示較貼切。《文心雕龍‧隱秀》曾經提到:「隱也 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獨拔者也。隱以複義為工,秀以卓絕為巧,

斯乃舊章之懿績,才情之嘉會也。」「隱」所指的就是文外之旨、絃外之音。複 義為語言能力的必然結果,是我們表達思想的重要手段;語境在語言學和日常生 活中是用來消除歧義,而在文學中卻相反地成為創造保留複義的重要手段。修辭 學、語言學和詞彙學都在考察語境,而在文學作品中更有話語和他者話語的對 話,每種話語在自我言說時,也被包圍在他者話語的語境之中。相互對話,整部 作品呈現出多種對話並存的狀態。也就是說,話語的自我言說則是與他者對話的 多重語境。一段話語不僅具有自己獨立的語境,還處於其他話語包圍的語境中。

在自己的語境裡它言說一種意義,在他者的語境裡與其他話語對話的過程中,又 產生出另外一種意義,正是這種語境的多重性導致文學話語的複義。(吳昊,2011)

而外語境,它自然要相對著內語境而成為可以設定的文學詮釋的對象之一,而這

既可以通指文學文本的「題材、主題和思想情感等所歸屬於的一定的生活背景和 客觀世界」,也可以限指第二節內文提到的第三種語境的說法所提到的心理因 素、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等使用語言的外部環境。(周慶華,2009:102)語境是 作為交際與認知主體的人在應用語言的過程中構建的,語境的研究重點從文本語 篇的研究轉向人類主體的研究,就是人的社會性(如地位、身分、人際間關係、

經歷等)和人的文化性(如信仰、信念和知識結構、相互知識的順應)以及自身 特徵的可塑性(如推理能力、記憶能力、經驗、性格、設想、期待、情緒、交際 目的)的綜合。它從各個方面影響著詞的意義,例如情景語境,英國語言學家 Lyons 解釋為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來的,對言語活動產生影響的一些因素,包括 參與者雙方、場合(時間、地點)、說話的正式態度、交際媒介、話題或語域。

實際上就是指言語行為發生的實際情景。再者,自然環境也會對言語表達產生影 響,包括由時令構成的自然語境、由地域風貌構成的自然語境和由交際時的眼前 實物構成的自然語境。其中交際時的眼前實物所構成的自然語境最為具體實在。

但是有些詞只依據前面所談的幾種語境情況,還是難以理解它真正的內涵。這一 部分詞的理解,還必須結合一定的社會文化知識背景,也就是人所在的言語社團

但是有些詞只依據前面所談的幾種語境情況,還是難以理解它真正的內涵。這一 部分詞的理解,還必須結合一定的社會文化知識背景,也就是人所在的言語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