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人參與刑事沒收程序-以德國法為中心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三人參與刑事沒收程序-以德國法為中心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4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碩士學位論文.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第三人參與刑事沒收程序-以德國法為中心.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指導教授:何賴傑 博士 研究生:朱清奇 撰 中華民國一○六年六月.

(2) 謝辭 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老師,何賴傑教授,何老師是我在大三修習刑事訴訟法 的授課老師,老師行雲流水的教學,引領我進入此一法領域,幫助我發現最有學 習熱誠的科目,並從此立定於研究所繼續鑽研的志向。在研究所期間,除了修課 之外,每次的何門聚餐,老師幽默的風采深深陶冶學生們的心靈,老師除了深厚 的學術涵養外,圓融的處世態度、和諧的夫妻相處之道等,盡皆值得學生學習。 於本論文寫作期間,更要感謝何老師開放的態度給予我最大的寫作空間,讓我能 充分表達想法。 其次,要感謝楊雲驊老師,從大學時期修習過楊老師的證據法,以及研究所 的證據法專題研究等課,楊老師觸類旁通的教學,以及同時對刑事訴訟法及憲法. 政 治 大. 皆熟稔的教學功力,信手捻來各個實務案例,讓學生大開眼界。楊老師法學德文 的課程,為學生閱讀德文文獻打下重要基礎,也是這本論文之所以能引用德文文. 立. 獻的重要原因,在此深深感謝。. ‧ 國. 學. 同時也要感謝口試委員王士帆老師,遠道而來幫我口試,王老師於口試期間 所提供的最新德國法訊息,在學生智識及時間所能及的最大範圍予以吸收,並使. ‧. 本論文更為精進,於此致上最高謝意。. 接下來要感謝我的家人,我的父母及姊姊姊夫,你們為我唸研究提供最完善. Nat. sit. y. 的後盾,除了精神上支持外,物質上也給予我許多,讓我一路上的求學過程中,. er. io. 完全不必為了五斗米折腰,也才能讓我自由享受學生生活,能有這本論文完全是 你們的功勞。不孝子終於要畢業了,希望爸媽之後可以隨心所欲過想過的生活。. n. al. Ch. i Un. v. 回顧研究所的求學過程,要特別感謝博士班施育傑學長、朱志平學長,從兩. engchi. 位學長身上可以看到對於學問追求的執著,有幸接受學長不吝給予的各種建議, 都讓研究所更有意義,兩位學長的風範也是形塑我研究動力的重要指標。謝謝學 長們也祝你們學業順利。以及感謝 PPY 給予我德國法上的各種幫助,無論是 beck-online 的使用或是引註格式問題等,祝周易大師書大賣! 感謝從大學認識到現在的 guys,軒儀、嘉瑋、政伸、博正、文馨、怡文,特 別是高中就認識的泉勝,平時與大家討論法律、打屁聊天都讓我人生更加豐富。 感謝在刑法組繼續當同學的軒儀時相勉勵,政伸、嘉瑋百忙之中還幫忙蒐集相關 文獻,以及泉勝所贈德國刑事訴訟法,對於本論文具有實質貢獻。 研究所期間認識的眾多好友中,要特別感謝泉勝、家傑,我原本認為研究所 不可能再認識可以為朋友毫無保留付出的朋友了,但這個想法被家傑輕易打破了, 祝兩位「替代役」服役順利。 i.

(3) 論文寫作期間,打 LOL 是我解除壓力的管道,感謝陪我一起入坑的打 LOL 團, 932、613、太陽的胃液、DADA 滴馬蹄、哈達 hata、小貓微微、yalwaysnotme、 板手、willy40805、懶散的樹。相信從遊戲中學到的團隊合作精神,在將來不論 是生活或是工作都將受益無窮。 再來要感謝刑法組籃趴棒賽遊戲男孩,我從小一直期盼能有一個討論棒籃球 的群組,終於在研究所實現了,祝各位學業、工作順利,並且持續保持聯絡。謝 謝彥廷、張馳、子鳴、小哥、歐陽、穎皓、奐均、惟翔、熊、昭億、許願、宜昇、 德恩、秉衡,大家的屁話充實了我研究所生活。 而在論文接近尾聲,開始找工作之際,面對一個新的身分,難免茫然無助, 所幸多方建議湧現,感謝育傑學長、俊瑋學長、德勝學長、律訓同梯柏村、刑法 組小哥、張馳、憶如、庭志還有律訓第二組的大家,所給予的各種建議以及幫我. 治 政 大 特別感謝修改論文期間,慷慨相借外接鍵盤的盈青,以及一直以來給予大大 立 小小協助的子欣學姊。 探聽消息,對於一個將出社會的菜鳥而言更顯重要。. ‧ 國. 學. 高中畢業後在台北前前後後加起來快十年了,回想十年前的自己,轉變真的 很大,感謝政大所給予的一切,給我挫折的,使我學會跌倒後如何爬起;給予我. ‧. 幫助的亦永遠感激,回首十年前後,母校所給予我的,使我有勇氣面對未來各種 挑戰,期許今日我以政大為榮,有朝一日能讓政大以我為榮。.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n engchi U. ii. iv. 清奇 2017 年 7 月.

(4) 摘要 我國刑法於 2015 年 12 月 17 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刑法沒收條文修正草案, 刑事訴訟法亦於 2016 年 5 月 27 日三讀通過修正案。面對刑事法此一重大變革, 值得深入探討,無論是供實務操作或是嗣後修法參考,都能有所幫助。 第二章首先檢視幾個重大國際規約,以此了解國際趨勢對於剝奪「犯罪所得」 不遺餘力。為達將犯罪從根源拔除的目標,國際間取得轉換舉證責任或是降低控 方證明程度的共識,惟與我國內國法原理原則有所扞格,因此檢視正當法律程序、 舉證責任、比例原則。. 政 治 大 收及財產扣押程序,包含第三人之參與,如何參與?可否抗告救濟?偵查中檢察 立. 第三章參考數本德國刑事訴訟法註釋書,詳細介紹德國第 6 編第 3 章狹義沒. ‧ 國. 學. 官之功能為何?參與程序之範圍?參與人之地位部分包含參與人之權限、其代理 制度及庭期通知。審判期日參與人之到庭、聲請證據調查以及受判決送達。當法. ‧. 院宣告沒收之判決應當如何上訴救濟?第三人因非可歸責於己之原因未參與程. sit. y. Nat. 序,可否聲請事後程序救濟?或者因事實上或法律上原因無法進行本案訴訟,可. n. al. er. io. 否進行單獨宣告沒收程序?. i Un. v. 第四章則簡單檢視我國刑事訴訟法本次與沒收程序相關之修法,具體操作情. Ch. engchi. 況,並且詳細比較與德國法之差異。最終可以發現,我國本次修法理由中雖大量 引用德國法,惟實際上德國法除用語更為精確外,制度規範也更為縝密,值得我 國未來修法或實務操作指引。. 關鍵字:刑事沒收參與程序、裁量免予沒收、參與沒收程序之開啟、沒收判決之 救濟、處刑令命狹義沒收、事後程序、單獨狹義沒收程序、第三人參與單獨宣告 沒收程序. iii.

(5) 簡目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 2 第四節 研究方法.................................................................................................. 3 第二章 國際趨勢與實體法變革 ................................................................................. 4 第一節 國際規約.................................................................................................. 4 第二節 基本原理原則.......................................................................................... 9 第三節 實體法變革............................................................................................ 32 第三章 德國刑事訴訟法沒收參與程序 ................................................................... 43 第一節 第三人之參與........................................................................................ 43 第二節 參與人之地位........................................................................................ 57. 政 治 大 第三節 審判期日之進行 ........................................................................................... 67 立 第四節 沒收判決之救濟.................................................................................... 72 以處刑令命狹義沒收............................................................................ 77 事後程序................................................................................................ 80 單獨狹義沒收程序................................................................................ 87 事後程序及單獨宣告沒收之程序規範................................................ 93. ‧. ‧ 國. 學. 第五節 第六節 第七節 第八節. n. al. er. io. sit. y. Nat. 第四章 我國刑事訴訟法沒收參與程序 ................................................................... 98 第一節 綜覽........................................................................................................ 98 第二節 第三人之參與........................................................................................ 98 第三節 參與人之地位...................................................................................... 107 第四節 審判期日之進行.................................................................................. 111 第五節 沒收判決之救濟.................................................................................. 112 第六節 第三人撤銷沒收確定判決程序.......................................................... 114 第七節 單獨宣告沒收程序.............................................................................. 11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22 附錄一 德國刑事訴訟法沒收相關條文 ................................................................. 125. Ch. engchi. i Un. v. 附錄二 德國刑法沒收相關條文 ............................................................................. 130 參考文獻 ................................................................................................................... 133. iv.

(6) 詳目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 2 第四節 研究方法.................................................................................................. 3 第二章 國際趨勢與實體法變革 ................................................................................. 4 第一節 國際規約.................................................................................................. 4 第一項 聯合國反貪腐公約.......................................................................... 4 第一款 第二款 第三款 第四款. 背景緣由.................................................................................. 4 凍結、扣押和沒收.................................................................. 4 舉證責任.................................................................................. 5 善意第三人保護...................................................................... 5. 政 治 大 第二項 FATF40 項相關建議 ....................................................................... 6 立 第一款 背景緣由.................................................................................. 6 ‧. ‧ 國. 學. 第二款 沒收與保全.............................................................................. 6 第三款 風險評定.................................................................................. 7 第三項 小結.................................................................................................. 8 第二節 基本原理原則.......................................................................................... 9. n. al. er. io. sit. y. Nat. 第一項 正當法律程序.................................................................................. 9 第一款 我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發展...................................................... 9 第一目 英美法之實踐................................................................ 10 第二目 我國釋憲實務................................................................ 10 第二款 正當法律程序與沒收............................................................ 12 第一目 財產權............................................................................ 12 第二目 聽審權............................................................................ 12 第三款 第三人沒收之正當程序........................................................ 13 第一目 暫時處分與終局剝奪之差異........................................ 13 第二目 訴訟參加相關議題........................................................ 14. Ch. engchi. i Un. v. 第四款 小結........................................................................................ 14 第二項 舉證責任........................................................................................ 15 第一款 基本概念................................................................................ 15 第二款 刑事訴訟法中舉證責任的分類............................................ 16 第一目 英美法中的舉證責任區分模式.................................... 16 第二目 歐陸法系的舉證責任區分模式.................................... 17 第三目 我國法上舉證責任之區分模式.................................... 17 第四目 我國實體法轉變............................................................ 19 v.

(7) 第三款 歐洲人權法院實踐................................................................ 19 第一目 前言................................................................................ 19 第二目 公約第 6 條第 2 項之內涵及表面證據標準................ 20 第三目 舉證責任轉換之立法界線............................................ 21 第四目 沒收與舉證責任轉換.................................................... 23 第五目 評析................................................................................ 26 第四款 心證門檻................................................................................ 27 第三項 比例原則........................................................................................ 29 第一款 前言........................................................................................ 29 第二款 釋憲實務................................................................................ 30 第一目 第 617 號解釋................................................................ 30 第二目 第 678 號解釋................................................................ 31 第三款 小結........................................................................................ 32 第三節 實體法變革............................................................................................ 32. 政 治 大 第一項 犯罪工具與產物之沒收................................................................ 32 立 第二項 違禁物沒收.................................................................................... 33 ‧. ‧ 國. 學. 第三項 犯罪所得沒收................................................................................ 33 第四項 非定罪沒收.................................................................................... 34 第一款 概說........................................................................................ 34 第二款 單獨宣告沒收........................................................................ 34. n. al. er. io. sit. y. Nat. 第一目 法律上原因之解釋........................................................ 34 第二目 事實上原因無法審判.................................................... 35 第三目 列舉或例示.................................................................... 38 第三款 擴大利得沒收........................................................................ 38 第一目 修法背景........................................................................ 38 第二目 修法理由........................................................................ 39 第三目 批評................................................................................ 39 第四款 小結........................................................................................ 41 第三章 德國刑事訴訟法沒收參與程序 ................................................................... 43 第一節 第三人之參與........................................................................................ 43. Ch. engchi. i Un. v. 第一項 第三人範圍.................................................................................... 43 第一款 狹義沒收參與........................................................................ 43 第二款 利得沒收參與........................................................................ 44 第二項 參與沒收程序之開啟.................................................................... 44 第一款 總覽........................................................................................ 44 第二款 法院依職權命令.................................................................... 45 第三款 比例原則考量........................................................................ 45 第四款 第三人之資格證明................................................................ 46 vi.

(8) 第三項 檢察官之功能................................................................................ 46 第一款 偵查中之聽詢........................................................................ 46 第二款 檢察官聲請............................................................................ 48 第四項 法院裁定與救濟............................................................................ 48 第一款 裁量免予沒收........................................................................ 48 第二款 法院裁定................................................................................ 50 第三款 參與時點................................................................................ 50 第四款 限制參與範圍........................................................................ 51 第一目 原則................................................................................ 51 第二目 例外限制........................................................................ 52 第三目 證人地位........................................................................ 53 第五款 參與之免除............................................................................ 53 第一目 不可實行性(Unausführbarkeit).................................... 53 第二目 國家保護(Staatsschutz) ................................................. 54. 政 治 大 第三目 程序(Prozessuales) ....................................................... 54 立 第四目 利得沒收不適用(Keine Anwendung beim Verfall)...... 55 ‧. ‧ 國. 學. 第六款 參與裁定之救濟.................................................................... 55 第七款 放棄參與(Verzicht auf die Beteiligung) ............................... 56 第二節 參與人之地位........................................................................................ 57 第一項 參與人之權限................................................................................ 57. n. al. er. io. sit. y. Nat. 第一款 規範目的以及適用範圍........................................................ 57 第二款 被訴人的權限........................................................................ 57 第三款 狹義沒收或利得沒收參與人死亡........................................ 58 第四款 親自出庭(Persönliches Erscheinen) ...................................... 59 第二項 參與人之代理................................................................................ 60 第一款 規範目的與適用範圍............................................................ 60 第二款 代理人(Vertreter).................................................................. 61 第三款 指派一名代理人(Beiordnung eines Vertreters) ................... 62 第三項 參與人之庭期通知........................................................................ 64 第一款 規範目的................................................................................ 64. Ch. engchi. i Un. v. 第二款 通知........................................................................................ 64 第三款 庭期通知................................................................................ 65 第四款 程序開啟裁定(Eröffnungsbeschluss) .................................. 66 第五款 曉示(Hinweise) ...................................................................... 66 第三節 審判期日之進行 ........................................................................................... 67 第一項 規範目的及適用範圍.................................................................... 67 第二項 回復原狀(Wiedereinsetzung in den vorigen Stand) ...................... 67 第三項 限制的證據聲請權(Eingeschränktes Beweisantragsrecht) .......... 68 vii.

(9) 第四項 第三人補償請求權(Entschädigungsansprüche Dritter) ................ 69 第五項 拒絕補償(Versagung einer Entschädigung) .................................. 69 第六項 衡平補償(Billigkeitsentschädigung) ............................................. 70 第七項 不利益變更禁止(Verschlechterungsverbot) ................................. 70 第八項 狹義沒收參與人之聽詢................................................................ 71 第九項 判決送達(Urteilszustellung).......................................................... 71 第四節 沒收判決之救濟.................................................................................... 72 第一項 規範目的以及適用範圍................................................................ 72 第二項 上訴理由(Rechtsmittelgründe)...................................................... 73 第一款 異議權的範圍(Umfang des Beanstandungsrechts) ............... 73 第二款 有罪宣告的檢驗(Prüfung des Schuldspruchs) ..................... 73 第三款 未聽詢(Nichtanhörung) ......................................................... 74 第三項 限制的澄清義務(Beschränkte Aufklärungspflicht) ...................... 74 第四項 事實審上訴程序(Berufungsverfahren) ......................................... 74. 政 治 大 第五項 法律審上訴程序(Revisionsverfahren) .......................................... 75 立 第六項 補償額度之聲明不服.................................................................... 76 ‧. ‧ 國. 學. 第五節 以處刑令命狹義沒收............................................................................ 77 第一項 規範目的........................................................................................ 77 第二項 適用範圍........................................................................................ 77 第三項 處刑令之送達(Zustellung des Strafbefehls) ................................. 78. n. al. er. io. sit. y. Nat. 第四項 異議(Einspruch) ............................................................................. 78 第一款 異議概說................................................................................ 78 第二款 僅被告異議............................................................................ 79 第三款 僅參與人異議........................................................................ 79 第六節 事後程序................................................................................................ 80 第一項 規範目的及適用範圍.................................................................... 80 第二項 聲請權(Antragsberechtigung) ....................................................... 82 第三項 聲請的效果(Wirkung des Antrags) ............................................... 83 第四項 聲請期日(Antragsfrist) .................................................................. 83 第五項 審查(Prüfung) ................................................................................ 84. Ch. engchi. i Un. v. 第六項 駁回不審查(Verwerfung ohne Prüfung) ....................................... 84 第七項 程序再開(Weiteres Verfahren) ...................................................... 85 第八項 比例原則考量................................................................................ 86 第九項 再審之限制.................................................................................... 86 第十項 費用................................................................................................ 86 第七節 單獨狹義沒收程序................................................................................ 87 第一項 基本概念........................................................................................ 87 第二項 前提要件........................................................................................ 87 viii.

(10) 第一款 實體合法性............................................................................ 87 第一目 主體程序的事實障礙.................................................... 88 第二目 法律障礙........................................................................ 88 第二款 優越蓋然性(Ü berwiegende Wahrscheinlichkeit) ................. 89 第三項 聲請................................................................................................ 89 第一款 起訴裁量原則(Opportunitätsprinzip) .................................. 89 第二款 內容與形式............................................................................ 90 第四項 在程序類型中轉換........................................................................ 90 第五項 裁判................................................................................................ 91 第六項 第三人參與單獨宣告沒收程序.................................................... 92 第八節 事後程序及單獨宣告沒收之程序規範................................................ 93 第一項 適用範圍........................................................................................ 93 第二項 管轄權............................................................................................ 93 第一款 事後程序管轄權.................................................................... 93. 政 治 大 第二款 客體程序管轄權.................................................................... 93 立 第三項 裁定................................................................................................ 94 ‧. ‧ 國. 學. 第四項 言詞審理........................................................................................ 95 第五項 救濟................................................................................................ 96 第六項 新聲請............................................................................................ 96 第四章 我國刑事訴訟法沒收參與程序 ................................................................... 98. n. al. er. io. sit. y. Nat. 第一節 綜覽........................................................................................................ 98 第二節 第三人之參與........................................................................................ 98 第一項 第三人之範圍................................................................................ 98 第一款 共犯........................................................................................ 98 第二款 優先受償人............................................................................ 99 第三款 被害人.................................................................................... 99 第四款 小結...................................................................................... 101 第二項 參與沒收程序之開啟.................................................................. 102 第一款 第三人聲請.......................................................................... 102 第二款 法院職權.............................................................................. 102. Ch. engchi. i Un. v. 第三款 小結...................................................................................... 103 第三項 檢察官之功能.............................................................................. 103 第一款 偵查程序之聽詢.................................................................. 103 第二款 檢察官聲請.......................................................................... 104 第三款 小結...................................................................................... 104 第四項 法院裁定與救濟.......................................................................... 104 第一款 聲請人陳述意見.................................................................. 104 第二款 裁量免予沒收...................................................................... 105 ix.

(11) 第三款 參與程序之准駁與救濟...................................................... 105 第四款 法院之裁定與撤銷.............................................................. 106 第五款 小結...................................................................................... 106 第三節 參與人之地位...................................................................................... 107 第一項 被告訴訟上權利.......................................................................... 107 第一款 概說...................................................................................... 107 第二款 證據調查權.......................................................................... 108 第三款 拒絕參加權.......................................................................... 108 第二項 代理人之使用.............................................................................. 109 第三項 受通知權...................................................................................... 109 第四項 小結.............................................................................................. 110 第四節 審判期日之進行.................................................................................. 111 第一項 原則性規定.................................................................................. 111 第二項 沒收特別程序具體規範.............................................................. 111. 政 治 大 第三項 小結.............................................................................................. 111 立 第五節 沒收判決之救濟.................................................................................. 112 ‧. ‧ 國. 學. 第一項 當事人之上訴範圍...................................................................... 112 第二項 參與人之上訴範圍...................................................................... 113 第三項 小結.............................................................................................. 113 第六節 第三人撤銷沒收確定判決程序.......................................................... 114. n. al. er. io. sit. y. Nat. 第一項 意義.............................................................................................. 114 第二項 合法性要件.................................................................................. 114 第一款 前提要件.............................................................................. 114 第二款 聲請人.................................................................................. 115 第三款 聲請期限.............................................................................. 115 第四款 聲請效力.............................................................................. 115 第三項 審理及效力.................................................................................. 116 第一款 前提要件釐清...................................................................... 116 第二款 法院裁定及效力.................................................................. 116 第四項 小結.............................................................................................. 117. Ch. engchi. i Un. v. 第七節 單獨宣告沒收程序.............................................................................. 117 第一項 概述.............................................................................................. 117 第二項 管轄.............................................................................................. 118 第三項 聲請宣告書狀記載...................................................................... 119 第四項 應沒收財產人之地位及權利...................................................... 119 第五項 法院決定方式.............................................................................. 119 第六項 程序轉換...................................................................................... 120 第七項 第三人參與單獨宣告沒收程序.................................................. 120 x.

(12) 第八項 小結.............................................................................................. 120 第一款 證明度.................................................................................. 120 第二款 裁定...................................................................................... 12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22 附錄一 德國刑事訴訟法沒收相關條文 ................................................................. 125 附錄二 德國刑法沒收相關條文 ............................................................................. 130 參考文獻 ................................................................................................................... 13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xi. i Un. v.

(13)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我國刑法於 2015 年 12 月 17 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刑法沒收條文修正草案, 刑事訴訟法亦於 2016 年 5 月 27 日三讀通過修正案。此次刑事法大幅修正,除於 刑法第 2 條第 2 項將沒收列入適用裁判時法,從而產生溯及效外,並於刑法施行 法第 10 條之 3 第 2 項規定舊法其他法律關於沒收、追徵、追繳、抵償之規定不. 政 治 大 刑法將沒收「去從刑化」 ,於第 2 條及第 38 條等立法理由中明文指出「沒收為獨 立 再適用。本次修法對我國整體刑事法體系影響重大,其中最為學者所盛讚者,新. ‧ 國. 學. 立於刑罰及保安處分以外之法律效果」 ,擺脫「從刑枷鎖」 ,從而得以展開無罪責 沒收、第三人沒收、單獨宣告沒收等重大突破1。. ‧. 然而,新法將沒收定性為「獨立法律效果」2,既非刑罰,亦非保安處分,從. sit. y. Nat. 而無「罪刑法定原則」 、 「罪責原則」等刑事法則適用,惟「獨立法律效果」實質. n. al. er. io. 內容究何所指則有待進一步釐清。而現行法下之「罰金刑」性質為「刑罰」,其. i Un. v. 實質內容係犯罪人須交出特定財產將所有權移轉為國家所有,此與刑法第 38 條. Ch. engchi. 之 3,沒收裁判確定時,犯罪所得之「所有權就移轉為國家所有」,兩者法律效 果近似,所須遵守之刑事法原則卻不同,原因何在?再者,沒收除干預人民財產 權外,新法並有溯及既往效力,對於人民既有財產權之影響重大,而其相關程序 保障及合憲審查皆有賴其定性3。 面對沒收新制的到來,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針對財經犯罪的時代,於 1. 2. 3. 李聖傑,沒不沒收有關係,月旦法學教室,第 160 期,頁 28-29,2016 年 2 月;林鈺雄,綜 覽沒收新舊法,載:沒收新制(一)刑法的百年變革,頁 1-2,2016 年 7 月。 德國刑法將 Einziehung 與 Verfall 安排於獨立於刑罰與保安處分外之範疇,稱之為「附屬效果」 (Nebenfolge)。薛智仁,沒收之定位與從屬性(上)-最高法院相關裁判綜合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 誌,第 98 期,頁 26,2007 年 9 月;李聖傑,犯罪物沒收,載:沒收新制(一)刑法的百年變革, 頁 50,2016 年 7 月;Hans-Jürgen Kerner 著,許澤天、薛智仁譯,德國刑事追訴與制裁,頁 63, 2008 年 11 月。 林臻嫻,沒收新法-雷神索爾的戰錘?台灣法學雜誌,第 292 期,頁 1-2,2016 年 3 月。 1.

(14) 程序面向上與過往多有不同。因此,本次刑事訴訟法大幅度的修正,除增訂第七 編之二特別沒收程序外,原有程序與沒收相關部分亦多有修正。本文認為,程序 的規範密度深深影響當事人以及第三人權利,雖然特別沒收程序增訂 26 個條文 以規範,在內部靈魂及實務操作上仍有許多探討空間。值此新制甫通過施行之際, 正適合為文探討。.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刑事訴訟法新制最重大變革即在於配合實體法擴大沒收範圍,從而在程序面. 政 治 大. 向上須有使第三人參與的配套程序,以確保第三人之權利。然而為避免第三人拖. 立. 延程序進行,因此一連串關於第三人之通知、程序地位、上訴爭執範圍等皆有明. ‧ 國. 學. 文規定,同時亦為本論文重心。. ‧ sit. y. Nat. 第三節 研究範圍. n. al. er. io. 本次刑事法重大變革,顛覆了原有對於「沒收」僅為從刑的想像,新刑法中. i Un. v. 利得沒收、單獨宣告沒收等制度,更遑論洗錢防制法引進的「擴大沒收」制度,. Ch. engchi. 顯示出單純的沒收定性已無法充分理解沒收制度。而程序法與實體法之間必然存 有相當程序關聯性,因此本論文結構安排上,除首章為緒論,內容涵蓋有研究動 機、研究題目之提出及說明、研究範圍、架構及研究方法外;第二章則談到目前 國際上的趨勢以及實體法上有何變革。 第三章則一併援引德國文獻於此比較對照,因為此次修法大量參考德國法。 惟本文所引述之德國法為 2017 年 6 月 30 日之前有效施行之舊法,一方面囿於寫 作時間的限制,另一方面考量我國修法所參照的是德國舊法,且我國甫修法後, 下次修法日期無法預知,故認為效益最高的作法應研究德國舊法。 第四章則回過頭檢視我國刑事訴訟法沒收第三人參與程序,並與第三章作比 2.

(15) 較。第五章則為本論文結論並統整第三、四章之比較結果。. 第四節 研究方法 本文採取之研究方法主要為文獻探討法,探討第三人參與沒收程序,除將國 內學者文獻整理,探討各見解之異同。並參考德國註釋書對於德國沒收程序之規 定與實行,期能作為我國法之借鏡。.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 i Un. v.

(16) 第二章 國際趨勢與實體法變革 第一節 國際規約 隨著國際化時代來臨,國際間往來更加頻繁,包含人流、金流的移動,對於 犯罪成果隱匿也更加方便,相形之下對於犯罪偵查困難度則提高,國際間有感於 跨國犯罪偵辦不易,形成共識要共同打擊犯罪,因而締結了一系列國際公約,對 於我國立法也有深遠影響。. 第一項 聯合國反貪腐公約.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第一款 背景緣由. 因國際社會體現到公務員貪腐對社會穩定與安全所造成之問題和構成威脅. ‧. 之嚴重性,破壞民主體制及價值觀、道德觀與正義,並危害永續發展及法治。此. sit. y. Nat. 外,從公約序言可以看出,因貪腐易與組織犯罪、經濟犯罪、洗錢等掛勾,為有. n. al. 月 31 日通過本公約,並於 2005 年 12 月 14 日生效4。. Ch. engchi. er. io. 效預防和打擊貪腐,需採取綜合性及跨學科之方法。聯合國大會於 2003 年 10. i Un. v. 第二款 凍結、扣押和沒收 公約第 31 條為凍結、扣押和沒收之規定,多數規定可以觀察出延續前述公 約的影子。如要求各締約國盡最大可能採取必要措施以便沒收(第 1 項);各締約 國應採取必要措施辨認、追查、凍結或扣押本條第 1 項物品(第 2 項);如犯罪所 得已轉化為其他財產,則仍得對替代財產實施凍結、扣押和沒收(第 4 項);如犯 罪所得已經與合法財產相混合,則仍可按估計價值沒收之或予以扣押、凍結(第 5 項及第 6 項);打破銀行保密原則(第 7 項)。. 4. 林宗志,論犯罪資產之沒收與保全-以第三人正當權利保障為中心,輔仁法學,第 48 期,頁 213, 2014 年 12 月。 4.

(17) 5. 第三款 舉證責任. 公約第 31 條第 8 項建議締約國可考慮由罪犯證明犯罪所得或其他應當予以 沒收的財產之合法來源,但此種要求應符合其本國法律的基本原則,以及司法程 序和其他程序性質。 按照公約技術指南的說明,有些國家是在被告被證明有罪後,始在沒收程序 採取舉證責任轉換之規定;有些國家則限定部分犯罪類型,如販毒、洗錢犯罪、 組織犯罪,於被告被定罪後始有舉證顯然超過其謀生能力之財產合法性必要。更 有甚者,有些國家對於受此類犯罪判決之被告,沒收範圍涵蓋被告名下所有財產 6. 。. 治 政 英美法系國家則較多傾向採取降低檢察官的舉證責任至「優勢證據」程度即 大 立 可 。然須注意者,大多數國家要求被告證明的部分,都是先由檢察官證明被告 7. ‧ 國. 學. 犯罪後,始轉換由被告證明若干財產之合法性,並非全然由被告證明自己無罪。. ‧. 惟亦有國家採取非以定罪為基礎(non-conviction based)的犯罪所得沒收制度8。. io. er. sit. y. Nat. 第四款 善意第三人保護. 公約第 31 條第 9 項明定本條規定不得解釋為損害善意第三人之權利,惟本. al. n. iv n C 公約並未規範締約國應如何保護善意第三人權利,因此技術指南建議各國當第三 hengchi U 人提出權利救濟主張時,應考慮以下事項9:. 1. 該第三人是否隱匿犯罪,或者涉及與本案有關的附隨犯罪。 2. 該第三人是否對扣押財產有合法權利。 3. 取得財產是否合法或符合商業常規。 5 6 7. 8. 9. 更多關於舉證責任之討論請詳見本章第二節第二項,頁 15。 Technical Guide to the UNCAC, at 98-99. THEODORE S. GREENBERG, LINDA M. SAMUEL, WINGATE GRANT & LARISSA GRAY, STOLEN ASSET RECOVERY-A GOOD PRACTICES GUIDE FOR NON-CONVICTION BASED ASSET FORFEITURE, at 58-59.轉引自,郭瑜芳,論犯罪所得查扣沒收-以聯合國反貪 腐公約為中心,檢察新論,第 17 期,頁 268,2015 年 1 月。 包括澳洲、加拿大、英國、菲律賓、瑞士、泰國、美國等,詳細說明可參閱 GREENBERG, ET AL., supra note7, at 22-23.轉引自,郭瑜芳,同前註,頁 268。 Technical Guide to the UNCAC, at 99-100. 5.

(18) 4. 如該財產移轉須辦理公開登記或其他行政手續,是否已完成。 5. 如取得財產為有償取得,其對價是否符合市場交易價格。. 第二項 FATF40 項相關建議 第一款 背景緣由 1987 年 7 月在法國巴黎召開 7 大工業國家經濟高峰會議,體認到洗錢行為對 於銀行體系與金融機構之威脅,為回應相關問題而決議設立「打擊清洗黑錢財務 行動特別組織」(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FATF)。該組織於 1990 年 4 月提議 制定國際防制洗錢基準,即為人所知的「40 項建議」(Documents on the Forty 10. Recommendations) 。. 立. 政 治 大. 於 2001 年,FATF 將任務擴及「資助恐怖主義」之問題,並提出「防制資助. ‧ 國. 學. 恐怖活動 8 項特別建議」,嗣於 2003 年 FATF 修正 40 項建議,2004 年 10 月間. ‧. FATF 修正「防制資助恐怖活動 8 項特別建議」 ,發布 9 項特別建議,以強化打擊. sit. y. Nat. 洗錢與資助恐怖主義,稱為 40+9 Recommendations。2012 年 2 月 16 日通過修正 「防制洗錢、打擊資助恐怖主義與資助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之國際標準. io. n. al. er. -FATF40 項建議」及相關註釋文件,並將 9 項特別建議一同整併11。 第二款 沒收與保全. Ch. engchi. i Un. v. FATF 第 4 項建議認為各國除應採取維也納公約、巴勒摩公約和打擊資助恐 怖主義公約所規範之作為,包含透過立法手段在不損及善意第三人權利之下,可 以凍結、扣押和沒收下列財產:(a)被洗錢的財產;(b)用於洗錢或是因洗錢所得 收益;(c)資助恐怖主義或行動之財產或因恐怖組織犯罪所得財產;(d)相當價值 的財產。 要求各國採取的作為包含:(a)辨識、追蹤、評估得以沒收之財產;(b)執行保. 10. 11. 魏武群,洗錢防制法上有關禁止處分制度之研究-以沒收保全為中心,中原大學碩士論文,頁 13-14,2008 年 1 月。 林宗志,同註 4,頁 28-29。 6.

(19) 全措施,諸如凍結或扣押,以防止該財產之交易、移轉或處分;(c)採取作為以 防止或避免損及國家凍結、扣押或復原沒收財產的能力;(d)採取任何適當的偵 查行為12。 第 4 項建議最後一段要求各國在符合內國法原則下,應考慮採取非以定罪為 基礎之沒收(non-conviction based confiscation),例如被告死亡、逃亡、不在管轄 權範圍內或無法特定被告以至於刑事訴追無法展開。此外在下列情況亦應沒收犯 罪資產:(一)因程序或技術問題以致無法獲得有罪判決;(二)所得證據僅能證明 相關資產為犯罪所得,卻不能將被告定罪;(三)進行刑事訴追現實上不可能;(四) 被告因犯罪嫌疑不足而判決無罪;(五)犯罪資產移轉至被告以外之第三人時;(六) 13. 被告有刑事豁免權時 。.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第三款 風險評定. 依據 FATF40 項建議 2016 年更新註釋的說明版本,第 1 項建議即評定風險以. ‧. 及適用風險基礎方法(risk-based approach,RBA)。這個風險評定主要是依據各國. y. Nat. io. sit. 所採取反洗錢(anti-money laundering,AML)及對抗資助恐怖主義(countering the. n. al. er. financing of terrorism,CFT)的措施如何。當有國家被認定為高風險,這些國家應. Ch. i Un. v. 確認他們的 AML/CFT 政策能正確應對洗錢風險;反之被評定為低風險的國家,. engchi. 則可以在某些情況下簡化 FATF 的建議。第 1 項建議最後一段並要各國要求商業 單位以及被指定的非營利單位(DNFBPs),辨識、評估並採取有效手段降低洗錢 與資助恐怖主義的風險。 FATF 目前有 37 個會員國,2 個觀察員,9 個區域性防制洗錢組織會員國, 而我國係亞太防制洗錢組織(Asia Pacific Group on Money Laundry,APG)之會員 國,以此成為 FATF 之準會員國。亞太防制洗錢組織透過相互評鑑機制以及每年 定期年會中由會員國提出國家報告及相互評鑑缺失進展報告,供大會檢視及會員. 12 13. 林宗志,同註 4,頁 30-31。 郭瑜芳,非以定罪為基礎之資產沒收,檢察新論,第 12 期,頁 23,2012 年 7 月。 7.

(20) 14. 國間之詢答,落實 FATF 所發布之建議 。 FATF 制裁手段包括:①要求該國提出報告;②由 FATF 主席書信勸告;③呼 籲其他國家對於不合作國家之個人、法人金融機構的交易,應特別注意,並逐漸 加強制裁效果15。目前在 FATF 官網上公布的不合作國家(non-cooperative countries) 共有 10 個國家。 APG 在紐西蘭奧克蘭舉行之 APG 第 18 屆年會,會議期間決定我國將於民國 107 年接受 APG 第三輪相互評鑑16。若屆時評鑑結果不佳,所有進出台灣的交易 款項均可能被國外銀行嚴格檢視,並可能影響國外通匯行(corresponding bank) 持續和台灣銀行業往來的意願17。. 治 政 而我國法制走向也因此深深受 FATF 影響,如 2016 大 年 12 月修正通過之洗錢 立 防制法,第 1 條修正理由即指出「(節錄)…我國為亞太防制洗錢組織之會員國, ‧ 國. 學. 有遵守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以下簡稱. ‧. FATF)於 2012 年發布之防制洗錢及打擊資助恐怖主義與武器擴散國際標準 40. sit. y. Nat. 項建議規範之義務,而我國近來司法實務亦發現金融、經濟、詐欺及吸金等犯罪. io. er. 所佔比率大幅升高,嚴重戕害我國金流秩序,影響金融市場及民生經濟,本次修 正幅度相當大,目的在重建金流秩序為核心,特別是落實公、私部門在洗錢防制. al. n. iv n C 之相關作為,以強化我國洗錢防制體質,並增進國際合作之法制建構為主,爰修 hengchi U 正本條之立法目的。」. 第三項 小結 考察完一系列國際公約,可以發現彼此之間除針對議題不同外,具有一定程. 14 15 16. 17. 林宗志,同註 4,頁 216。 吳天雲,沒收犯罪所得的課題與展望,輔仁大學博士論文,頁 22,2011 年 7 月。 外交部官網,檢自: http://www.mofa.gov.tw/igo/News_Content.aspx?n=106241E966C563C0&sms=9C13959F19F93B2 F&s=BC0CE242056D41F2 楊美玲,「列洗錢黑名單?台灣明年評鑑等著瞧」 ,聯合新聞網,2016 年 8 月 25 日,檢自: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1918365(最後瀏覽日 2017 年 1 月 22 日) 8.

(21) 度的相似性,例如許多條款附有尊重各國內國法制的但書。而且各個公約呈現出 各國對於現代棘手犯罪達成一定程度共識,亦即對於重大的、組織性的犯罪,必 須從犯罪的根源拔除。換言之,即為「犯罪所得」,除為犯罪誘因外,亦可作為 下一次犯罪之資本,因此各公約莫不把剝奪犯罪所得作為首要目標。 為達此一目標,所採取的手段諸如降低犯罪所得範圍之證明責任,無論是轉 換舉證責任或是降低證明程度,皆與我國內國法既存之刑事法原理原則有所扞格, 特別是非以定罪為基礎之沒收,進一步要求未被定罪之人證明財產來源合法,對 正當法律程序、無罪推定原則等衝擊更深,因此將國際公約內國法化的過程更有 必要謹慎面對18。. 立. 政 治 大. ‧ 國. ‧. 第一項 正當法律程序. 學. 第二節 基本原理原則. sit. y. Nat. 正當法律程序可區分成「權力分立類型」及「依附於基本權的審查類型」,. io. er. 前者功能主要在節制權力並界定權力的正當範圍,而後者功能則在於限制公權力 干預人民權利時,所應遵守之程序19。以我國目前釋憲實務而言,基本權類型的. al. n. iv n C 正當法律程序已針對人身自由、訴訟權、資訊隱私、秘密通訊自由及財產權等作 hengchi U 過的解釋。而沒收勢必干預人民財產權,因此有必要就此一法律原則予以考究。. 第一款 我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發展 我國釋憲實務最早出現「正當法律程序」是在釋字第 384 號提出「實質正當 18. 19. 其餘相關國際公約如:聯合國禁止非法販運麻醉藥品及精神藥物公約、歐盟關於清洗、搜查、 扣押和沒收犯罪收益公約、制止向恐怖主義提供資助國際公約、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 公約,可參考郭瑜芳,同註 13,頁 19-20;林宗志,同註 4,頁 208-213;曾揚嶺,沒收第三 人財產訴訟參加制度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碩士論文,頁 84-85,2015 年 1 月;尚佩瑩,Grayson and Barnham v. the United Kingdom(犯罪所得沒收案),載:歐洲人權法院裁判選譯(三),頁 235-236、242-246,2013 年 12 月;陳文琪,追討犯罪不法所得-沒收制度之法制建構,檢察新 論,第 12 期,頁 4,2012 年 7 月;蔡秋明、吳協展、廖弼妍、朱立豪、郭瑜芳,2011 年犯 罪資產沒收國際研討會報告,公務出國報告,C10002207,2011 年 6 月 22 日。 許玉秀,論正當法律程序,頁 37,2011 年 10 月。 9.

(22) 法律程序」 。嗣後第 392 號解釋,對於憲法第 8 條第 1 項所定之「法律程序」 ,大 法官認為應符合「正當」性,惟在該號解釋文中僅提及「正當法律程序」,對其 實質內容則未詳述,其內涵則待後續解釋補充。. 第一目 英美法之實踐 正當法律程序(Due Process of Law)係源自英國,並發揚光大於美國,美國聯 邦憲法於 1791 年 12 月獲得各州認可後施行之「人權法案」(Bill of Rights)共 10 條,其中第 5 修正案即明文規定「…亦不得未經正當法律手續剝奪其生命、自由 或財產…」20。如依照文義解釋,正當法律程序似指立法機關所定之法律,法院. 治 政 即須遵守,然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乃以體系解釋,認為正當法律程序毋寧是對於立 大 立 法、行政、司法權之限制,故可定性為旨在保障人民生命、自由、財產等權利, ‧ 國. 學. 不受公權力之恣意侵害21。. ‧. 美國實務又將「正當法律程序」發展出兩個層次:「程序上之正當程序」. sit. y. Nat. (Procedural Due Process),要求凡剝奪 人民生命、自由或財產之公權力(含立法、. io. al. er. 行政及司法)行為,皆須踐行相應之公正、公平程序;「實質上之正當程序」. n. (Substantive Due Process),指在干預人民基本權利時,所遵循之法律實質內容是. Ch 否合理、公平,並且合乎比例原則. 22. e。n g c h i. i Un. v. 第二目 我國釋憲實務 釋字第 418 解釋認為,救濟程序如給予當事人申辯及提出證據之機會,並由 憲法第 80 條所規定之法官斟酌事證而為公平之裁判,即已符合正當法律程序23。 釋字第 436 號解釋理由書指出,正當法律程序之最低要求,包括獨立、公正之審 20. 21 22. 23. 司法院,美利堅合眾國憲法,檢自:http://www.judicial.gov.tw/db/db04/db04-03.asp (最後瀏覽 日期 2017 年 3 月 26 日)。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憲政時代,第 25 卷第 4 期,頁 4,2000 年 4 月。 釋字第 709 號湯德宗大法官協同意見書。陳宜倩,正當法律程序,月旦法學教室,第 25 期, 頁 126,2004 年 11 月。 釋字第 445 號解釋理由書、第 491 號、第 636 號、第 704 號解釋見解類似,認為須給予人民 陳述意見之機會。 10.

(23) 判機關與程序。至於公平審判之內容,釋字第 654 號解釋理由書則補充,刑事被 告應享有充分之防禦權,包括選任信賴之辯護人,並衍伸出被告與辯護人之自由 溝通權利。 釋字第 446 號解釋從「訴訟權」導向「正當法律程序」,該號解釋理由書指 出「所稱訴訟權,乃人民在司法上之受益權,不僅指人民於其權利受侵害時得提 起訴訟請求權利保護,尤應保障人民於訴訟上有受公正、迅速審判,獲得救濟之 權利,俾使人民不受法律以外之成文或不成文規定之不當限制,以確保其訴訟主 體地位。」明白揭示權利受侵害人之「訴訟主體地位」24。 釋字第 633 號解釋確立了有涉及限制憲法所保障人民之自由權利者,即有正. 治 政 當法律程序原則之適用。釋字第 588 號解釋除闡明對人民人身自由之限制因各有 大 立 本質上之差異,故所應踐行之司法程序或其他正當法律程序,自非均須同一不可 ‧ 國. 學. 25. 。惟若法院裁定管收前,被管收人尚未拘提到場而未踐行審問程序,則有違正. ‧. 當法律程序。釋字第 663 號解釋理由書中則更進一步指出,為保障程序主體行使. sit. y. Nat. 權利之機會,使其「知悉」程序之進行屬於正當法律程序。. io. er. 釋字第 582 號解釋則充實正當法律原則於刑事程序中之內涵,「對於犯罪事 實之認定,採證據裁判及自白任意性等原則。刑事訴訟法據以規定嚴格證明法則,. al. n. iv n C 必須具證據能力之證據,經合法調查,使法院形成該等證據已足證明被告犯罪之 hengchi U 確信心證,始能判決被告有罪;為避免過分偏重自白,有害於真實發見及人權保 障,並規定被告之自白,不得作為有罪判決之唯一證據,仍應調查其他必要之證 據,以察其是否與事實相符。」. 釋字第 689 號解釋理由書則首次正面對「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之內涵作說明: 「憲法上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之內涵,除要求人民權利受侵害或限制時,應有使其 獲得救濟之機會與制度,亦要求立法者依據所涉基本權之種類、限制之強度及範. 24. 25. 自釋字第 574 號之後, 「正當法律程序」成為「訴訟權」之核心內涵。釋字第 610 號、第 653 號、第 665 號、第 736 號參照。 釋字第 610 號、第 639 號、第 663 號、第 681 號、第 690 號、第 708 號、第 739 號解釋參照。 11.

(24) 圍、所欲追求之公共利益、決定機關之功能合適性、有無替代程序或各項可能程 序成本等因素綜合考量,制定相應之法定程序。26」. 第二款 正當法律程序與沒收 第一目 財產權 我國釋憲實務歷來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之闡釋已累積不少成果,截至目前為止, 與沒收最為相關的則為第 678 號解釋。本號解釋原是針對違反電信法沒收器材是 否違憲的問題,然從幾位大法官意見書則可看出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於沒收之 重視。. 治 政 如葉百修大法官協同意見書,從「財產權」保障之角度切入,肯認沒收係對 大 立 人民財產加以強制剝奪之行為,而須符合憲法正當法律程序及比例原則。該號解 ‧ 國. 學. 釋所聲請解釋之電信法未區分要沒入之標的屬於受處罰者或第三人,逕予沒收似. ‧. 有違憲疑慮。且對於第三人財產沒收並無規範受通知權、陳述意見及聽證之權利,. y. Nat. 有違憲法保障正當法律程序之意旨。陳春生大法官及許玉秀大法官意見書中亦分. n. al. er. io. sit. 別提及,電信法對於沒收第三人財產卻未有相應程序規定,應檢討改進27。. 第二目 聽審權. Ch. engchi. i Un. v. 沒收程序屬於刑事程序,也因此被告自由陳述、證據裁判原則、一罪不兩罰 原則、對質詰問權、審檢分離、公開審判原則、刑事救濟之訴訟權保障等,皆為 正當法律程序之具體內涵。而其中「聽審權」之要求,課予法院於刑事程序聽取 訴訟關係人陳述意見、申辯之義務,且就聽取之內容於裁判中作出表示28。從而, 沒收程序聽取被沒收人之意見,成為正當法律程序重要一環29。. 26 27 28. 29. 釋字第 709 號、第 710 號解釋理由書參照。 曾揚嶺,同註 18,頁 76。 何賴傑,正當法律程序原則-刑事訴訟法上一個新的法律原則?憲政時代,第 25 卷第 4 期,頁 36-37,2000 年 4 月。 林鈺雄,綜覽沒收程序新法(上),月旦法學教室,第 174 期,頁 47,2017 年 4 月。 12.

(25) 第三款 第三人沒收之正當程序 從釋字第 678 號解釋所針對的電信法為起始,可知各種與沒收相關的法規, 都有可能涉及第三人之財產權,而依歷來大法官解釋對於財產權保障之態度,有 必要建構一套對於第三人沒收之正當程序。接續所面對的問題是,保障程度應如 何拿捏?於「第三人正當權利保障」 、 「避免本案訴訟延宕」及「訴訟經濟」間如 何取得平衡30?. 第一目 暫時處分與終局剝奪之差異 對於犯罪資產之沒收或保全,依其性質是暫時保全或是終局剝奪財產權,可. 治 政 以區分成「暫時處分」及「終局剝奪」,因性質上之差異,所應踐行之正當法律 大 立 程序亦有所不同 。 31. ‧ 國. 學. 依照刑事訴訟法關於搜索或是身體檢查等相關規定可知,如對象為第三人則. ‧. 發動程序門檻較高,顯見我國刑事程序上,對於非本案被告採取強制處分,傾向. sit. y. Nat. 較為嚴格的態度。然而在保全扣押性質的暫時處分,則因第三人並非本案當事人,. io. er. 法院或檢察官於偵查或準備程序階段未必會加以傳訊,使其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反使第三人所受程序保障不足。延續前揭大法官解釋,符合憲法要求的正當法律. al. n. iv n C 程序,應給予第三人陳述意見、申辯或請求調查有利證據之機會並請求律師協助 hengchi U 之權利。 惟若踐行通知,將面臨第三人提前變賣、移轉財產之風險,因此有論者主張 在偵查階段,如檢察官認為有保全必要,自行扣押或透過法官保留制度,向法院 聲請並裁定核准後,可先行予以扣押或禁止處分;審判階段,則由檢察官聲請法 院裁准,對第三人財產進行沒收保全。如第三人認為前開處分或裁定不服提起救 濟時,則可享有陳述意見、申辯、請求調查有利證據等權利,此部分救濟依現行. 30 31. 林宗志,同註 4,頁 240。 林孟皇,論犯罪所得的扣押、追繳、沒收、追徵與抵償,載於:金融犯罪與刑事審判,頁 492, 2011 年 9 月。 13.

(26) 32. 刑事訴訟法抗告及準抗告即可獲得滿足 。因保全沒收或扣押性質為「暫時處分」 , 第三人財產權尚未終局受損,設計事後權利救濟應可符合正當法律程序。 反之,若是審判中所作成之「終局剝奪」 ,因處分具有「終局性」 ,則應踐行 更嚴格的正當法律程序。. 第二目 訴訟參加相關議題 為達成合憲標準,使第三人得以知悉甚或進入訴訟是一切的基礎,因此訴訟 參加相關制度與正當法律程序息息相關。 訴訟參加之開啟可分為「第三人向法院聲請參加」及「法院職權裁定命第三. 治 政 人參加訴訟」兩種。有論者認為,前者由第三人向法院聲請參加,再由法院裁定 大 立 准許與否,課予第三人釋明義務,足以節制濫行參加訴訟之可能,惟此模式同時 ‧ 國. 學. 須課予法院確實通知義務;後者則由法院職權命令第三人參加,若第三人明確表. sit. y. Nat. 搭配當第三人非可歸責未參與訴訟時,回復補救措施。. ‧. 示對於客體不提起異議,則無須參加訴訟33。此兩種開啟訴訟參加類型,須相應. io. er. 其次,第三人參與訴訟後,其於訴訟中之地位也至關重要。有論者認為應賦 予第三人等同於被告之地位,舉凡在場權、受律師協助、閱覽卷宗、聲請調查證. al. n. iv n C 據,甚至是獨立上訴等權利,原則上皆應賦予,僅做必要限制 hengchi U. 34. 。. 第四款 小結 歷經多號大法官解釋,正當法律程序原則從最早受到質疑並非我國既有原理 原則,至今應可認屬於我國憲法層次之原則。而正當法律程序原則此一概念於處 理不同問題層面時,並有不同具體內涵相應而生。不論狹義沒收、利得沒收或替 代價額之沒收,皆是限制或剝奪人民財產權之干預處分,因此必須遵守發動干預. 32 33 34. 林孟皇,同前註,頁 493。 林宗志,同註 4,頁 242-243。 林宗志,同註 4,頁 246。 14.

(27) 處分之合憲性事由,包含法律保留原則、比例原則、聽審權以及救濟權等,而這 些皆屬正當法律程序之一環35。 同樣是在沒收程序,因對象為被告或第三人,個別程序設計即應有所不同, 以求取更平衡之方案。例如聽審權無論是被告或第三人皆應享有,惟為免第三人 濫行聲請參與訴訟,其參與可設計由法院裁准。正當法律程序位階崇高,然而似 無法將其內涵一言以蔽之,只能於個別程序依序取捨、調整。. 第二項 舉證責任 從前揭國際公約以及我國洗錢防制法修法走向,可以看出目前整體趨勢,對. 治 政 於打擊金融犯罪最有效之手段就是剝奪犯罪所得,也因此各種擴大利得沒收立法 大 立 出現。在追求消除犯罪效率的道路上,漸次加重被沒收人為自身權利辯護的負擔, ‧ 國. 學. 面對此種國際共識,全面衝擊我國既有對於刑事程序原理原則的想像,也因此有. er. io. sit. y. Nat. 第一款 基本概念. ‧. 必要對於舉證責任全面檢討。. 舉證責任之概念,學說上有認為係指按照要求的證明程度或水平證實某特定. al. n. iv n C 問題的義務 、或有認為是證明在法庭上主張的事項是真實的義務 、或指通過確 hengchi U 36. 37. 認或通過主張,在必要的情況下通過證明特定事實,使敗訴得以避免的危險38、 或指證明主體為了使自己的訴訟主張得到法院裁判的確認,所承擔的提供和運用 證據支持自己的主張以避免對於己方不利的訴訟後果的責任39、或有認為係指當. 35. 林鈺雄,德國刑事沒收程序逐條釋義—第三人參與、單獨宣告及事後程序(§§430ff. StPO),法 學叢刊,第 246 期,頁 2,2017 年 4 月。. 36. 何家弘等譯,刑事證據大全,頁 393。轉引自,崔雲飛,無罪推定之具體實踐-以歐洲人權法 院判例法為核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102,2006 年 7 月。. 37. 齊樹洁主編,英國證據法,頁 169。轉引自,崔雲飛,同前註,頁 102,2006 年 7 月。. 38. 庄敬華譯,證明責任論-以德國民法典和民事訴訟法典為基礎撰寫,頁 20。轉引自,崔雲飛, 同註 36,頁 102。. 39. 卞建林主編,刑事證明理論,頁 173。轉引自,崔雲飛同註 36,頁 102。 15.

(28) 事人請求依其主張為裁判,須就其主張待證之事實,有舉證證明之負擔,如不能 舉證證明,則負擔不能依其主張為裁判之危險40等等;雖然學說上對於舉證責任 此一訴訟法上基本原則之闡釋有所差異,但均不脫下列幾項要素41:1.主體:即 依據其主張或根據規定或要求而負擔此種義務之雙方當事人之一;2.對象:法院, 其係決斷者;3.方式:須提供並運用證據;4.目的:證明自己負有義務要證明的 待證事實為真,以避免對己方不利的訴訟結果。. 第二款 刑事訴訟法中舉證責任的分類 承上述,舉證責任大致上可以理解為當事人於訴訟上對於各個構成要件的. 治 政 證明負擔責任,而刑事訴訟法上對於舉證責任的概念,在比較法中存在三種區 大 立 分的方式,下分述之: ‧ 國. 學 ‧. 第一目 英美法中的舉證責任區分模式. sit. y. Nat. 英美法中的舉證責任存在兩個下位概念,分別為「提出證據責任」與「說. io. er. 服責任」 ,提出證據責任即當事人一方主張某特定事實,為使該事實得以成為「有 效爭點」 ,負有向法院提出足以支持其主張的證據的責任,故通常主張有某項積. al. n. iv n C 極事實的一方,應先負提出證據責任,若未履行,法院得逕為對其不利之認定 hengchi U. 42. ;. 說服責任乃當事人一造使裁判者對於證據調查後採信其主張之責任,由於刑事 訴訟中之無罪推定原則,被告無自證己罪之義務,因此證明被告犯罪之構成要 件行為的說服責任當然由檢察官負擔,被告僅於檢察官舉證完畢後,若其欲主 張阻卻違法、責任事由時,由於此主張對其有利,且被告對之較為了解,故由 被告負提出證據責任,然而此時被告雖然就阻卻違法責任事由負提出證據責任,. 40. 李學燈,證據法比較研究,頁 356。轉引註自,崔雲飛,同註 36,頁 102。. 41. 崔雲飛,同註 36,頁 102。. 42. 吳巡龍,刑事證據法入門:第一講-刑事舉證責任的分配,月旦法學教室,第 54 期,頁 76-77, 2007 年 3 月。 16.

(29) 其卻未必負有說服責任,而應由檢察官為之,蓋此時檢察官先前所為之舉證即 有所缺漏,自仍應由檢察官就被告阻卻違法、責任事由不存在負說服責任,使 法官之心證程度回到毫無合理懷疑之確信,始得為有罪判決43。. 第二目 歐陸法系的舉證責任區分模式 歐陸法系中德國法為代表,將舉證責任分為客觀舉證責任與主觀舉證責任44。 客觀舉證責任係指,當訴訟中一項主張事實最終無法被證明,而法官對該主張 事實無法達成確信時,不利益應由誰負擔的問題45;主觀舉證責任則係指,當事 人為避免敗訴,而透過自己之舉證活動對系爭事實進行舉證之責任46。. 治 政 因此客觀舉證責任只問那些為了達成訴訟目的的法律要件事實,是否處於 大 立 不明狀態;至於應由誰來澄清這個事實,則非所問,而應由主觀舉證責任來處 ‧ 國. 學. 理47。學說上有認為,採取職權探知原則的國家,其訴訟法上根本無主觀舉證責. ‧. 任的概念,因法院本負有發現真實的義務,不待檢辯主張,法院均應依職權調. y. Nat. 查,而在審理終結時,倘事實仍有真偽不明時,則僅涉及客觀舉證責任問題,. er. io. al. n. 第三目. sit. 亦即敗訴之不利益應由誰承擔之結果責任48。. ni Ch 我國法上舉證責任之區分模式 U engchi. v. 早期我國刑事訴訟法似無上述英美法或歐陸法系之區分,而係以舉證責任 一詞概括之,然觀察歷來我國刑事訴訟之實務及立法用語,可得知我國實務多. 43. 王兆鵬,刑事舉證責任理論-由英美法理論出發,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 28 卷 4 期,頁 171-173, 1999 年 7 月。. 44. 林麗瑩,刑事法上的舉證責任-有疑則利被告原則、被告不自證己罪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 133 期,頁 7-9,2006 年 6 月。. 45. 廖彥鈞,從無罪推定及舉證責任檢視「刑事立法推定」概念-兼論我國公務員財產來源不明罪,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碩士論文,頁 18,2014 年 6 月。. 46. 廖彥鈞,同前註,頁 19。. 47. 廖彥鈞,同註 45,頁 18。. 48. 林麗瑩,同註 44,頁 9-10。 17.

(30) 49. 以「形式舉證責任」及「實質舉證責任」做為舉證責任之區分,學說上認為 , 形式舉證責任其實類似於英美法上的提出證據責任及歐陸法上的主觀舉證責任, 強調調查程序過程中,為避免承擔不利益判斷之一方當事人,於程序中提出證 據的責任50;實質舉證責任則近似於說服責任、客觀舉證責任,係指審判期日證 據調查結束後的一種結果責任,僅係用語上有所差異,實質上並無不同。 我國於 2000 年修正刑事訴訟法第 161 條、163 條,一般認為此乃我國向改 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邁進之濫觴。據此,法院原則上無依職權調查證據之義務, 僅有調查證據之權利,而應由檢察官對於被告之犯罪事實負實質舉證責任。對 於此次修法,最高法院 91 年的 4 次刑事庭決議進一步闡釋如下51:「為貫徹無罪. 治 政 推定原則,檢察官對於被告之犯罪事實,應負實質舉證責任…刑事訴訟法修正 大 立 後之 161 條明定檢察官舉證責任之內涵,除應盡提出證據之形式舉證責任外, ‧ 國. 學. 尚應指出其證明之方法,用以說服法院,使法官確信被告犯罪構成事實之存在…」. ‧. 嗣後最高法院 100 年第 4 次刑事庭決議更認為,檢察官必須盡其舉證責任,包. sit. y. Nat. 括提出證據之形式舉證責任,以及說服法院至確信程度之實質舉證責任,檢察. io. er. 官若未盡上開責任,除非有第 163 條第 2 項但書之情形,否則法院即無庸主動 依職權調查證據,僅在事實未明有待澄清,尤其在被告未獲實質辯護時,法院. n. al. 始得主動依職權調查證據. 49. 。C h. 52. engchi. i Un. v. 楊雲驊,新法下檢察官的舉證責任及法院的調查義務-評最高法院 91 年度第 4 次刑事庭決議, 月旦法學雜誌,第 89 期,頁 234,2002 年 10 月。. 50. 陳運財,論刑事訴訟證據法則之修正-評司法院刑事訴訟法部分條文立法總說明,律師雜誌, 第 225 期,頁 28,2000 年 12 月。. 51. 52. 最高法院 91 年第 4 次刑事庭會議決議節錄如下:「…為貫徹無罪推定原則,檢察官對於被告 之犯罪事實,應負實質舉證責任。刑事訴訟法修正後第 161 條(下稱本法第 161 條)第 1 項規定 「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負舉證責任,並指出證明之方法」 ,明訂檢察官舉證責任之內涵, 除應盡「提出證據」之形式舉證責任( 參照本法修正前增訂第 163 條之立法理由謂「如認檢 察官有舉證責任,但其舉證,仍以使法院得有合理的可疑之程度為已足,如檢察官提出之證 據,已足使法院得有合理的可疑,其形式的舉證責任已盡…,」) 外,尚應「指出其證明之 方法」 ,用以說服法院,使法官「確信」被告犯罪構成事實之存在。此「指出其證明之方法」 , 應包括指出調查之途徑,與待證事實之關聯及證據之證明力等事項。同條第 2、3、4 項,乃 新增法院對起訴之審查機制及裁定駁回起訴之效力,以有效督促檢察官善盡實質舉證責任, 藉免濫行起訴。」 最高法院 100 年第 4 次刑事庭會議決議節錄如下:「…檢察官未盡舉證責任,除本法第 163 條 第 2 項但書規定,為維護公平正義之重大事項,法院應依職權調查證據外,法院無庸依同條 1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二、鑑於貿易法第二十條第二項及本辦法第三條規 定,依法得向貿易局申請補助之法人、團體等

      人民之財產權應予保障,憲法第十五條設有明文。國家機

為釐清中華民國(臺灣)對第 12.04 條所為之承諾,提供金融服務之法人機

締約國雙方應確認其對「國際習慣法」之共識,在一般定義上及根據 第 10.05 條、第 10.06 條和附件 10-C 之規定,在國家根據一般法定義

第四十六條 外國人受聘僱從事本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六

核釋雇主聘僱外國人許可及管理辦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第五款規定,雇

答:國家機密保護法(以下簡稱本法)第 26 條第 1 項各 款所定人員出境,應於出境 20 日前檢具出境行程等 相關書面資料,為本法施行細則第 32

一、為辦理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八款至第十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