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民彝思想的內涵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李大釗在此,正是運用中國傳統的思想方法,打破中國專制傳統的理論基礎,

再逐步引導中國人進入到西方民主思想的世界。然而,李氏對於西方思想的舶來品 也並非照搬全套,如細察李大釗的民彝思想內涵,仍能發現其中與西方民主思想有 很大的差異。為理解李氏民彝思想中具有的中國特性,有必要對其進一步分析。

三、民彝思想的內涵分析

李大釗在海外歷經留日,與實際參與反袁運動的政治經驗,使得李氏的政治思 想脫離早年法政時期,僅是對政治的「看法」或「意見」,已然成長至具組織性的「觀 點」或是「理論」層次。李大釗民彝思想的形成,就是進入此一思想成熟階段的表 現。李氏的民彝思想,除了對西方民主思想中國化進行了初步嘗試,其內涵和特色,

也說明當時中國思想界的需求。其中包括以中國民族主義為中心、以民主思想作為 方法,以及以群眾作為思想主體三者。此三者間彼此環環相扣,涵括內容、方法、

目的與實踐等等面向,形成了民彝思想的整體架構。

(一)以民族主義作為中心

首先探討的「民族論」,以其作為民彝思想的核心,殆無疑義。李大釗的民族主 義思想,在此擬從三點觀察。

第一,即李大釗對於民族代表的崇敬。早在北洋法政學校時期,李氏即曾著文,

敘寫明末遺臣朱舜水流亡日本的事蹟,並心儀其抱有民族大義。在留日時期,李大 釗的民族主義思想,更隨著中國處於內外危機的交迫,而顯得日益強烈。從李氏的 文字當中,便能感受到:

萬一橫逆之來,迫我於絕境,則當率我四萬萬忠義勇健之同胞,出其丹心碧 血,染吾黃帝以降列祖列宗光榮歷史之末頁。15

這段文字說明,在中日二十一條的外交危機下,李大釗要全國人民聯合起來,為黃 帝以降的祖宗之光榮歷史,勇於犧牲身軀,以就民族大義。

第二,在於李大釗對中國國情的論述。李氏的國情論詳見前章。其強調「言國

15 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著,《李大釗全集》,第 1 卷,〈警告全國父老書〉,頁 1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情者,必與歷史並舉」。16萬不可如古德諾氏般以古論今,忽略現勢情況。在此,李 大釗要對國情論進一步延伸的觀念是,國家的風土民情雖依各國而不同,政治制度 的環境,亦依各國而異。但各民族或是各國之間的差異,彼此間卻是可以溝通和跨 越的:

夫國家之成,由人創造,宇宙之大,自我主宰,宇宙之間,而容有我同類之 人,而克造國。我則何獨不然?17

此處所言國家,自然是指西方,而非中國。英倫憲法之美備,世所稱羨,在於能彰 其民彝。民初政治雖仍處於專制之局,那是因其法度,暫未能彰其民彝。18其蘊意即 在說明,中國人本身亦有能力,建立像西方一般的民主國度。那是因為,中國人和 外國人同樣是由天生而為人,其才智和創造能力的差異不大。也就是說,在中國對 於西方「羨憎交織」的文化心理狀態下,認為其總有一日,必能迎頭趕上西方文明。

此即李大釗表現的中國民族主義心理。

第三,為李大釗愛國主義思想的發展。李氏在〈新書廣告三則〉中,對《世界 風雲與中國》的譯書介紹,顯示李大釗此時已有成熟的民族國家概念:

世界既沈於戰亂之中,則凡立國於世者,當無不受其影響。中國與巴爾幹,

同為列強勢力集中之點,此後存亡之運命,愈見逼緊,凡在國民,寧容漠視。

著者不敏,擬乘暑假餘暇奮筆為此,亦欲檢舉東西冊籍之要,引起民族國家 主義之精神而已。19

此處,李大釗有感於一次大戰的危機。在列強群起紛爭之時,李氏希望透過翻譯東 西冊籍,引起人民對於民族國家主義的注意。先有對於當代民族國家概念的認識,

才有愛國主義出現的可能。

其後李大釗的愛國主義精神,亦明顯表現在回應陳獨秀的悲觀。陳曾於 1914 年 11 月的〈愛國心與自覺心〉一文表示:「吾華未嘗有共謀福利之團體,若近世歐 美人之所謂國家也。」20所以他悲觀認為,「即謂吾華人未嘗建設國家亦無不可。」21

16 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著,《李大釗全集》,第 1 卷,〈國情〉,頁 109。

17 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著,《李大釗全集》,第 1 卷,〈厭世心與自覺心〉,頁 137。

18 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著,《李大釗全集》,第 1 卷,〈民彝與政治〉,頁 148~149。

19 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著,《李大釗全集》,第 1 卷,〈新書廣告三則〉,頁 123。

20 任建樹、張統模、吳信忠編,《陳獨秀著作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 1 卷,〈愛 國心與自覺心〉,頁 144。

21 任建樹、張統模、吳信忠編,《陳獨秀著作選》,第 1 卷,〈愛國心與自覺心〉,頁 14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當時愛國主義從西方輾轉自日本傳到中國,而陳獨秀認為西方人之所以愛其 國,是因其國自有其人民可愛之處,而民初袁氏專政的情況卻是,「其凡百施政,皆 以謀一姓之興亡,非計及國民之憂樂。」22如國人能以理性的自覺心,來察覺中國之 情勢,便知「其愛之也愈殷,其愚也益甚。」23陳獨秀如此悲觀心理,使得李大釗唯 恐陳氏該篇文章,對中國引起不良的社會影響。李便於隔年 8 月,作〈厭世心與自 覺心〉一文,回應陳氏之文對於「自覺」之義,有未盡之意,便欲申其言外之旨:

惟吾民於此,誠當自覺。自覺之義,即在改進立國之精神,求一可愛之國家 而愛之,不宜因其國家之不足愛,遂致斷念於國家而不愛。更不宜以吾民從 未享有可愛之國家,遂乃自暴自棄,以儕於無國之民,自居為無建可愛之國 之能力者也。24

相較之下,李大釗則積極樂觀許多。李氏秉其民族精神之大義,認為可愛的國家,

必然要靠人民親手創造。李發揮人民自覺心的真義,不應體會國家政治腐敗,而感 到灰心沮喪,而是要「改進立國之精神」,化國家不可愛之處為可愛。

(二)以民主制度作為方法

接著要探討從「民族論」出發,而延伸出的「民主論」。「民主論」在李大釗民 彝思想中的位置,即是為達到民族自由、獨立的「方法」。易言之,民族主義是最終 目的,民主僅是方式之一。然而,在李氏政治思想發展的過程當中,「民主論」逐漸 有躍升趨勢。其表現於李大釗在政治立場上,自擁袁到反袁的過程。原本李氏希冀 藉由中央權力的集中,達到國家統一,但是結果失敗。中國因崇奉英雄主義,而回 到傳統專制的老路。為解決這個思想問題,民主論才為李大釗所重新重視。待李氏 民彝思想的理論基礎建立之後,「民主論」的重要性直逼「民族論」。目的幾等同於 手段。意即非民主共和,不能達到民族獨立之目的。

李大釗的民主論,主要表現在「民彝」的概念。前文對民彝理論的基礎,已有 論述。接著要說明,李大釗是如何運用中國傳統文字學的詮釋方法,對民彝的「彝」

之本義進行說明,並延伸其民主意涵。

22 任建樹、張統模、吳信忠編,《陳獨秀著作選》,第 1 卷,〈愛國心與自覺心〉,頁 144。

23 任建樹、張統模、吳信忠編,《陳獨秀著作選》,第 1 卷,〈愛國心與自覺心〉,頁 144。

24 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著,《李大釗全集》,第 1 卷,〈厭世心與自覺心〉,頁 13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首先,李大釗認為彝字可訓為「器」。「宗彝者,宗廟之常器也。」25在中國古代 的政治文化中,政治的最高領導人,除了是政治王,同時還是祭祀王。此即中國傳 統政治「祭政合一」的特色。而祭祀時,所使用的祭器,則象徵政治的最高權力。

但隨著中國接納西方民主制度的同時,傳統中國的政治原理,就必須經過重新詮釋,

才能適用於當代。李氏便是從事這項工作,為的就是要區別古代之「宗彝」與當代 之「民彝」:

明古者政治上之神器在於宗彝,今者政治上之神器在於民彝。宗彝可竊,而 民彝不可竊也;宗彝可遷,而民彝不可遷也。26

古代政治之神器,在於宗彝,但宗彝可遷。此象徵中國歷代政權的更替。今者政治 之神器,在於民彝,而民彝不可遷。此象徵民彝,為一切政治權力之來源,是一個 永世不變的真理。

其次,彝字還可訓為「常」。而彝字,又通夷。夷是平的意思。故彝又有保「常 平之理」之意。其表現在政治上,即是「為治之道,不尚振奇幽遠之理,但求平易 近人,以布帛菽粟之常,與眾共由。」27李大釗認為,要實行平民政治,就是要以民 意為依歸,處處貼近人民生活。而不是如過去求治之君子,以「己所好者,而欲人 之同好;己所惡者,而欲人之同惡。」28民彝政治的理想,不僅在於民情能夠上達。

而且要政治上位者,能主動體察民情。

再者,彝字還可訓為「法」,「民彝者,民憲之基礎也。」29民彝本身代表著政治 權力至高之神器,以及在為治之道上具常平之理的原則,而民彝之精神,則在於具 體保障人民的憲法規章和相關制度。民彝是中外永世不遷的真理,英倫憲法能展現 英國的民彝精神,而中國之民彝則是「鬱而不彰於憲典久矣」。30故李大釗在此大力 提倡:

吾民於此,其當鼓勇奮力,以趨從此時代之精神,而求此適宜之政治也,亦 奚容疑。顧此適宜之政治,究為何種政治乎?則惟民主義為其精神、代議制

25 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著,《李大釗全集》,第 1 卷,〈民彝與政治〉,頁 146。

26 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著,《李大釗全集》,第 1 卷,〈民彝與政治〉,頁 146~147。

27 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著,《李大釗全集》,第 1 卷,〈民彝與政治〉,頁 147。

28 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著,《李大釗全集》,第 1 卷,〈民彝與政治〉,頁 147。

29 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著,《李大釗全集》,第 1 卷,〈民彝與政治〉,頁 148。

30 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著,《李大釗全集》,第 1 卷,〈民彝與政治〉,頁 14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度為其形質之政治,易辭表之,即國法與民彝間之連絡愈易疏通之政治也。31

度為其形質之政治,易辭表之,即國法與民彝間之連絡愈易疏通之政治也。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