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詩以氣骨為主,詩之正體首重在「氣」。

「正字功高氣一清」,「氣」為何物?王禮卿著《遺山論詩詮證》書中對〈遺 山論詩絕句.其二〉〈詮證〉曰:「此論魏詩,推曹劉為首出,並躋晉之越石於同 列。蓋以氣骨為詩最高之境,三家所同詣」274,又於〈主旨〉證論之:「詩以氣骨 為主,而氣以高奇清拔為本。」275觀〈遺山論詩絕句.其二〉詩云:「曹劉坐嘯虎 生風,四海無人角兩雄。可惜并州劉越石,不教橫槊建安中。」可證:劉越石詩 骨氣之高奇清拔;再論證曰:

曹劉所以為五言宗主,要在氣骨之高奇,前人諸論,厥旨並同。遺山本之,

以氣為主,故舉為詩家之冠冕。而越石之擅勝,亦由清拔清剛之氣,故遺 山亦本鍾評,以之與曹劉鼎足,乃著眼於氣之清高,三家相類也。276 此云劉越石詩,猶有漢魏風骨,遺山本鍾嶸《詩品》所評,以之與曹劉鼎足,

乃著眼於氣之清高;以其詩於「清拔清剛之氣」擅勝,其詩骨氣之高奇,詩風雄 偉剛健。此詩足證,遺山以氣為詩之本,故等列此三家。

蓋自魏文倡「文以氣為主」之說,詩文家無不奉為圭臬,以此判論詩品之高 下,遺山標舉氣骨奇高之劉越石與曹、劉三家詩為證,即明示詩之正體首重在

「氣」。《詩品》評陳思曰:「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277評 劉公幹為:「其源出於《古詩》。仗氣愛奇,動多振絕。……氣過其文,雕潤恨少。」

評劉越石為:「晉太尉劉琨、晉中郎盧諶其源出於王粲。善為悽戾之詞,自有清拔 之氣。琨既體良才,又罹厄運,故善敘喪亂,多感恨之詞。」278是自古聖賢論學、

文人論辭皆以「氣」稱,「氣」者,何耶?王禮卿於《遺山論詩詮證》云曰:「蓋 氣之為義,厥有三類:一為學養之氣,二為形神之氣;三為文章之氣。」279論「文

274引自王禮卿,《遺山論詩詮證》(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76 年 4 月),頁 26。

275引自王禮卿,《遺山論詩詮證》(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76 年 4 月),頁 26。

276參見王禮卿,《遺山論詩詮證》(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76 年 4 月),頁 26。

277參見﹝梁﹞鍾嶸著,《詩品》,收入﹝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臺北:漢京文化事業,1983 年 1 月),頁 7。

278參見楊祖聿著,《詩品校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 年 1 月),頁 109。

279王禮卿,「氣之為義,厥有三類」之相關論述,參見王禮卿,《遺山論詩詮證》(臺北:中華叢 書編審委員會,1976 年 4 月),頁 27-36。

章之氣」蓋以氣與辭相聯,關乎音韻者也。《文心雕龍》有〈風骨〉篇以專論「文 氣」。其云:

故魏文稱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禮,不可力強而致。故其論孔融,則云 體氣高妙;論徐幹,則云時有齊氣;論劉楨,則云有逸氣。公幹亦云︰孔 氏卓卓,信含異氣,筆墨之性,殆不可勝。並重氣之旨也。夫翬翟備色,

而翾翥百步,肌豐而力沈也;鷹隼乏采而翰飛戾天,骨勁而氣猛也;文章 才力,有似于此。若風骨乏采,則鷙集翰林;采乏風骨,則雉竄文囿;唯 藻耀而高翔,固文筆之鳴鳳也。280

王禮卿,《文心雕龍通解》〈題義〉解之曰:「風括剛柔之文氣,骨指文體之主幹。

文氣所以運情意,體幹所以著辭句,並負聲律,敷文采。」281此曰:情於內而辭 於外,氣暢行則幹堅凝而神定;內外相合,動定彼此相倚。此情辭聲采之所以圓 融而盤堅,須仰賴風骨之健朗。此篇名曰「風骨」,然論「氣」者眾矣!並總結言:

「並重氣之旨也」,是以風骨即氣骨,「風」即「氣」也。然文氣究竟何物?前引 王禮卿,《遺山論詩詮證》論曰:「彥和言之已晰」,又:「一為文氣依於情意,而 情意實假之以顯。……二為文氣為聲色所資,故聲色成之而諧拔。」又云:「詩文 一理,觀前引《詩品》等論曹劉詩之氣者,理亦不外乎此矣。」282總結云:「是學 養、形神二氣,雖非文章之一體,實為文氣之胞與,是即體本相成,義足一貫之 謂也。」是以學養、形神、文章三氣,本互為「胞與」而體本相輔相成,交互作 用,輾轉衍引而養之為「氣」。

(二)蔚成有唐一代之詩風,集千古詩學之大觀,推本溯源,皆子昂 一人發之。

陳子昂〈與東方左史虯論修竹篇序〉,書云: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然而文獻有可徵者。僕常暇 時官齊梁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每以永嘆。竊思古人,常恐逶迤 頹靡,風雅不作,以耿耿也。昨於解三處,見明公〈詠孤桐〉篇,骨端氣 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遂用洗心飾視,發揮幽鬱。不圖正 始之音,復睹於茲,可使建安作者,相視而笑。283

280引自王禮卿著,《文心雕龍通解.下冊》(臺北:黎明文化,1986 年 10 月),頁 545-546。

281參見王禮卿著,《文心雕龍通解.下冊》(臺北:黎明文化,1986 年 10 月),頁 547。

282轉引自王禮卿,《遺山論詩詮證》(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76 年 4 月),頁 36。

283轉引自韓理洲著,《陳子昂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年 12 月第 1 版第 1 次印刷),

「漢魏風骨,晉宋莫傳」,時至六朝,數百年間詩文之道盡靡,雖有彩麗競繁,然 興寄都絕,子昂此論,意欲淨掃齊梁詩之繁彩,克韶漢魏風骨,力主恢復詩歌風 雅之正聲,而發興寄之微旨,其意正在於恢復詩歌反映現實生活之功能。陳子昂 總結《詩經》與漢魏文學創作的精華與價值,乃在於「風雅」與「興寄」,立基於 此精神之上,陳正字詩歌之體骨完整展現詩歌社會寫實之功能與特質。前引〈修 竹篇序〉一針見血指出初唐宮廷詩人所奉為圭臬的齊梁詩風實「彩麗競繁,而興 寄都絕」,「風雅興寄」與「漢魏風骨」之光華方足為詩歌千古尊崇之道統。陳子 昂的詩歌創作,鮮明有力地體現了此革新主張,其〈感遇詩〉三十八首,尤為展 現此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

元好問〈論詩絕句三十首.其八〉云:「沈宋橫馳翰墨場,風流初不廢齊梁。

論功若準平吳例,合著黃金鑄子昂。」284於唐初詩人中,元好問特為推崇陳子昂。

蓋因沈佺期、宋之問雖縱橫於詩壇,然猶不能滌洗齊、梁靡麗詩風。《新唐書.陳 子昂傳》云:「唐興,文章承徐、庾餘風,天下祖尚,子昂始變雅正。」285陳子昂 承接六朝風會,紹繼文章道統,復力開新局,居功厥偉,故後半首謂:若論唐詩 恢復正體之功勞,當應依句踐平吳,為范蠡鑄像之例,也以黃金為陳子昂鑄像,

以敬其為追復漢魏風骨之第一功。此詩指出六朝綺靡詩風,至唐初猶存,變綺靡 而追復漢魏風骨,始於陳子昂。王禮卿,《遺山論詩詮證》〈詮證〉此詩謂:

此承上章,……明文運之盛衰變化,統系之斷續迴環也。蓋以時至六朝,

詩道靡矣。唐興,統一海宇,文治爛然。沈宋諸公,雖拔迹詞林,卓成律 體,文采斐茂,而不能復古之盛。至陳射洪出,始以雅正之音,復正體之 傳。由是而上绍舊統,下啓新機;盛唐諸家,承流創新,擴而充之,風起 雲湧,高格迭興,蔚成有唐一代之詩風,集千古詩學之大觀。推本溯源,

皆子昂一人發之。故遺山以平吳首功相擬,既崇其復古,並重其啓新也。

在正體之詩統中,子昂之不朽者實在於此。286

於正體之詩統中,子昂之不朽者正在於其力致以「復古,並重其啓新」,前引〈詮 論〉要旨之神理至明至詳,無可再論者;該〈詮證〉並總結曰:「其志既高,其見 自卓,而其才之大,亦足以副之,故能成此變革氣運,開創新局之偉績也。」287

高棅,《唐詩品彙》引劉克莊語云:「唐初,王楊沈宋擅名,然不脫齊梁之體。

獨陳拾遺首倡高雅沖澹之音,一掃六代之纖弱,超於黃初建安矣。太白、韋、柳、

頁 220。

284轉引自王禮卿,《遺山論詩詮證》(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76 年 4 月),頁 63。

285參見《新唐書.陳子昂傳》,轉引自韓理洲著,《陳子昂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年 12 月第 1 版第 1 次印刷),頁 220。

286王禮卿,《遺山論詩詮證》(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76 年 4 月),頁 64。

287參見轉引自王禮卿,《遺山論詩詮證》(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76 年 4 月),頁 64-65。

繼出,皆自子昂發之。及觀感寓諸篇,皆蟬脫翰墨畦徑,讀之,使人有目空四海,

神由八極之興。」

《古詩選》云:「唐五言古詩凡數變,約而舉之,奪魏晉之風骨,變梁陳之俳 優,陳伯玉之力最大。曲江公繼之,太白又繼之,感寓、古風諸篇,可追嗣宗詠 懷,景陽雜詩。」

沈歸愚,《唐詩別裁》云:「伯玉追建安之風骨,變齊梁之綺靡,寄興無端,

別有天地。昌黎〈薦士詩〉云: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良然。」又云:「唐初 五言古,漸趨於律,風格未遒。陳正字起衰,而詩品始正;張曲江繼績,而詩品 乃醇。」

胡震亨《唐音癸籤》云:「唐初承襲梁隋。陳子昂獨開古雅之源,張子壽首創 清澹之派。」

劉熙載《藝概》云:「唐初四子,紹陳隋之舊,才力迥絕,不免時人異議。陳 射洪、張曲江能獨起一格,為李杜開先,豈天運使然耶!」

諸家詩論皆謂陳射洪之能獨起一格 288,上绍舊道統,下啓新機;雖繼軌諸家 之說不盡相同,然為李杜等盛唐諸家開先,為一脈相承之源流,則各家要旨無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