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7

程,評鑑指標應重視因果概念,同時將促進學校效能的因素與學校成效二部分納 入評量。

Creemers與Kyriakides(2006)指出,學校效能研究的新趨向,必須能夠同時 整合「學校效能」研究(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教師效能」研究(Teacher Effectiveness Research)和過去的「輸入-產出」研究(Input-Output Studies)。國 內許多學者已企圖在眾多指標中,朝整合性的方向歸併,期建構具統整模式的學 校效能指標內涵,古雅瑄(2010)進行國內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後設 研究,發現國內的博碩士論文中無論研究主題為何,大致上均分別以行政、教師、

學生、家長效能為效能主體發展學校量表進行測量,由此已大致描繪出指標的輪 廓。本研究依據前述的學校效能之研究與發展以及學校效能指標等,從學校內部 成員、外部資源與學校教育目標達成來分析,歸納提出本研究的學校效能評量指 標為:行政績效品質、教師專業展能、學生整體表現與公共關係效能等四層面,

學校效能評量之各層面內涵分別說明如下:

一、 行政績效品質

學校運作能依據法規與制度,各處室溝通合作良好,行政團隊將學校營造為 教師能發揮理想及抱負的良好環境。

二、 教師專業展能

教師在班級經營、學校輔導、教學技巧上皆有良好成效,並不斷進修,相互 合作與支援,以提昇教學專業能力,教師對目前的行政或教學工作感到滿意。

三、 學生整體表現

學生生活常規良好,學習態度認真,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學習才藝,並充分 展現個人專長與潛能。

四、 公共關係效能

社區、家長對教師教學及校務推動肯定與支持,能熱心參與學校各項活動,

學校與社區資源共享、互動關係良好。

伍、學校效能量表

學校效能從前述的內涵層面文獻分析,可知是一個多層面的構念,基於不同 的定義、研究取向,對於構念的測量也有所差異。以下就國內外學者之研究,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8

述如下:

一、 Miskel、Fevurly與Stewart《組織效能知覺指數量表》(The Index of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簡稱IPOE)

Mott(1972)以社會系統中的四個功能為基準,結合數個重要的組織結果,

設計出一套組織效能的模式,他整合了產品品質、產品數量、效率、適應性和彈 性等五項要素,採此五項要素來說明組織運用其主要力量,以達成目標和尋求適 應的能力。所謂有效能的學校是指學生成就較高、學生有較積極的態度、學校更 能適應環境變遷、學校能有效地處理內部問題(Hoy & Miskel, 2005)。

Miskel et al.(1979)為使此問卷適用於學校組織環境,將Mott的量表修正,修 正 後 的 問 卷 稱 為 「 組 織 效 能 知 覺 指 數 」 ( Index of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應用在學校組織中有.89 的信度。此量表簡短、填答容易,內容 包含學校在教學成果中量與質的情形、學校適應革新措施的程度以及處理緊急事 件之能力等,國內早期的研究如方德隆(1986)、楊煥烘(1988)、陳淑嬌(1989)、

吳璧如(1990)、張德銳(1991)、劉志鵬(1995)、高士傑(1996)等人直接 或間接引用此量表為研究工具,以評量學校組織效能。

二、 Ogilvie與Sadler 《學校產出問卷》(School Outcomes Questionnaire, SOQ)

本問卷由Ogilvie與Sadler(1979)修訂Tomgon所編製的「組織產出問卷」

(Organization Outcomes Questionnaire, OOQ)而成,用以測量學校效能。問卷內 容包括學校產能、組織統整、組織健康與組織回饋等四個層面十大題,採十二點 計分法。SOQ本身已具有相當的理論基礎,並經相關的實證研究證明,其信度與 效度極高,可供學校效能評量之用。國內學者游進年(1990)曾依據此問卷的四 個層面,參考其他學者問卷而修改此問卷,使之符合國中的實際情況,施測後各 層面的Cronbach’s α在.78至.87之間。

三、 Baldwin、Coney與Thomas 《學校效能問卷》(School Effectiveness Questionnaire)

此問卷由Baldwin et al.(1993)發展出來,分為教師及家長填寫二種,內容包 括十一個層面:有效的教學領導、清楚的目標、安全有序的環境、積極的學校氣 氛、對學生高度的期待、經常評鑑學生的成就、重視基本技能的學習、提供學習 最大機會、家長及社區參與、專業的發展、教師參與做決定。吳培源(1995)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9

參考此問卷編製其學校效能問卷,用以探討臺灣省高級中學校長領導型態、學校 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四、 吳清山 《學校效能量表》

吳清山(1989)參酌Codianni與Wilbur(1983)、Reid、Hopkins與Hooly(1987)

所整理的學校效能文獻,並以開放式問卷編製而成。問卷包括學校環境規劃、教 師教學品質、學生紀律表現、學校行政溝協調、學生學業表現、教師工作滿足、

學校課程安排、學校家長間彼此關係、師生關係和校長領導能力等十項因素,共 有四十個題目,採非常符合與不符合的五點量表,由受試者對其服務得學校和工 作實際感受的符合程度填答。對國小教師施測結果分析,量表的全部題目內部一 致性係數Cronbach’s α在.86,各因素內部一致性係數Cronbach’s α介於.68至.82之間。

至於量表之效度,經過因素分析的結果,顯示具有良好的建構效度。林金福(2003)

與曾信榮(2010)皆曾參考此量表,並綜合相關學者之文獻,編製學校效能問卷,

以探討高中職學校效能。

五、 林金福 《高中職學校效能量表》

林金福(2003)根據文獻探討並參酌吳清山(1989)學校效能的十項指標,

歸納為行政領導、環境設備、教師教學、學生表現、學校氣氛、社區關係等六個 向度共30題。以全國高中職教師為對象施測,問卷結果可解釋69.23﹪的變異量,

總量表的Cronbach‘s α為.9754。陳瑞堂(2006)增修此六向度的量表,探討高屏地 區高中校長轉型領導、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可解釋變異為 69.48%,Cronbach’s α值則為.96。此量表後又經王敏芬(2009)、李瑞光(2009)

分別修增訂為36題,六向度與林金福相同,應用於高中職學校效能的測量,王敏 芬(2009)所得的Cronbach’s α係數為.962,李瑞光(2009)六層面的Cronbach’s α 係數介於.86至.94之間,顯示此問卷已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六、 陳添財 《綜合高中學校效能評鑑指標》

陳添財(2002)參考各家觀點及相關問卷後,發展「綜合高中學校效能評鑑 指標」調查問卷,經實施預試後,進行項目分析及信度分析,獲得三大領域,十 四個層面及85項指標。其中,「輸入領域指標」包含計畫與目標、教師能力素質、

教學資源設備、學校環境規劃等四個層面36項指標;「歷程領域指標」包含董事 會、校長領導、學校行政管理、學校氣氛、教師教學品質、課程設計與實施等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0

個層面35項指標;「產出領域指標」則包含計畫與目標達成、學生學習表現、教 師專業成長、學校與社區關係等四個層面14項指標。就信度而言,輸入、歷程及 產出領域的Cronbach’s α係數依序分別為.95、.97、.91;整體指標系統的Cronbach’s α係數為.98。陳怡君(2007)曾參考此量表編製發展「我國高級中學學校效能調查 問卷」,評量我國高級中學學校效能之現況。

七、 張錫輝 《高職學校效能指標》

張錫輝(2003)以德懷術建構高職學校效能指標,再以階層程序分析法,評 定所建構的指標權重。包括三個構面、九項一級指標、25項二級指標、75項三級 指標。三個構面:教育輸入,權重23.0%;教育歷程,權重44.7%與教育產出,權 重32.3%。九項一級指標及其權重:學校發展計劃,權重8.0%;學校資源應用,權 重7.5%;校長教師能力素養,權重17.8%;學校行政管理,權重7.2%;教師教學品 質,權重16.1%;學校組織氣氛,權重10.7%;學生學習表現,權重17.4%;學校社 區關係,權重5.4%;教職員工作滿足,權重9.9%等共九項。

有關學校效能的問卷數量極多,但因為研究對象以國民中小學為主,故國民 中小學的學校效能量表較為豐富,而高中職在教育目標上與國民中小學不同,故 在引用時須因應教育目標適切地編擬。至於問卷內容方面,根據葉連祺(1998)

對國內學校效能研究的後設分析指出,有三個大方向:一是採要素的觀點規劃,

如IPOE將學校效能分為產品數量、產品品質、效率、適應性和彈性等層面;二是 以層面的角度設計,如吳清山(1989)由環境、教學、學生等十個層面;三為依 據理論模式規劃,如鄭彩鳳(1996)依據理性目標、開放系統、人群關係和內部 過程等四種模式,設計競值架構下的組織效能評量問卷。研究者綜觀國內高中職 自1985至2011年的學校效能論文發現,以層面的角度設計者佔多數。本研究以行 政績效品質、教師專業展能、學生整體表現與公共關係效能等四層面為架構,參 酌林金福(2003)、邱茂城(2005)、陳怡君(2007)、曾信榮(2010)、莊清 寶(2011)、黃哲彬(2011)、林俊傑(2011)等人之問卷編製本研究之「學校 效能量表」初稿。

吳清山(1989)、吳璧如(1990) 劉春榮(1993)、吳培源(1995)

高中 31 .92 行政效能、教師效能

吳清山(1989)、劉春榮(1993) 吳培源(1995)

Levine & Lezotte(1990) Reynolds et al.(2002)

潘慧玲(1999)、蔡進雄(2000) 陳添財(2002)、鄭燕祥(2004)

高中

Ornstein & Levine(1984)

Levine & Lezotte(1990)

Hoy & Miskel(2005)

吳清山(1989)、鄭友超(1997)

蔡宗興(2004)、林貴芬(2006) 周瓊婉(2006)、楊文達(2007) 黃建翔(2007)、楊嘉玲(2008) 陳震宇(2008)、蘇靜好(2008)

國中

李瑞娥(2004)、柯嚴賀(2007) 徐易男(2009)、張盈霏(2006) 黃哲彬(2004)、賴協志(2008) Liu(2006)

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