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1

第三節 學校效能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學校是教育的場所,其目標不同於一般以營利為目的之組織,且百年樹人之 教育目標不易在短期內具體顯現,但教育仍有「目標-成效」之概念,「追求卓 越,提昇品質」一直是學校教育努力的方向與目標。因此,如何確保與強化學校 效能是所有教育改革所關切的重要面向。而學校效能的課題牽涉學校整體運作的 層面,具有多面向建構的特質,常常隨著研究者的研究方向與重點而有不同的定 義與見解。國內外學者專家針對學校效能的研究相當豐富,且已建構理論模式與 評量指標,本節針對學校效能之意義、學校效能之研究與發展、學校效能理論模 式、學校效能之內涵與量表、學校效能相關研究進行探討,以建構本研究之立論 基礎。

壹、學校效能的意義

學校效能的實徵研究源起於1960年代的美國,當時美國處於力求社會平等的 文化脈絡裡,希望藉助研究提供學校改革的堅實基礎(潘慧玲,1999b)。早期的 學校效能係指閱讀、數學等智育學業成就而言,但隨著專家學者致力於學校效能 之研究,發現學校目標、功能、層級的多層面,無法如一般企業組織的目標具體 化、量化,學校目標具有模糊性、抽象性的特徵,致使學校效能的界定相當複雜

(吳清山,2002;張慶勳,2010;鄭燕祥,2001;Hoy & Miskel, 2005)。以下研 究者臚列國內外學者的看法,以釐清學校效能的意義:

Madaus、Airasian與Kellaghan(1980)從效能的意義來定義,認為學校效能是 指學校目標與其實際成效符合的程度,也就是衡量學校效能的途徑是比較學校的 目標與其績效是否一致,並且以此比較學校之間差異的程度。

Purkey與Smith(1983)認為有效能的學校不只是具有較高的智育表現單一特 徵,而是具有普遍而共同的多元特性,學校效能是由許多因素所形成,應該包括 校長領導、學校組織氣氛、課程與教學、學校文化和價值等層面。

Barberio(1990)認為學校效能即是統整協調學校內外環境,有效運用物質及 人力資源,以達成學校組織目標與學校成員的滿意程度,及培養各種能力的程度,

包括成就水準、積極態度、適應環境能力及處理問題能力。

Stoll與Fink(1993)以多層面的觀點,認為有效能的學校是指在一般性任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2

增進學習氣氛與強調學習等三層面均能達到預期目標,一般性任務包括:教學領 導、清楚目標、分享價值和信念等,增進學習氣氛重在學生投入並具有責任感、

營造學校物質環境、激勵積極的學生行為、父母和社區的投入與支援,強調學習 層面則是重視教學與課程、教師的專業成長、高期待並時常監督學生的進步等。

Cheng(1996)從學校功能的角度來看,學校效能可定義為是學校促進學校功 能最大化,或可以表現學校功能程度的能力。

Morley與Rassool(1999)指出,學校效能包括管理學與組織行為學,係指有 效地作為自我證實之工作並對現狀進行改變,效能為評估學校成長機制表現的一 部分,學校效能表現應依學校預定標準來評判。

Griffith(2003)以競值途徑組織模式檢視學校效能的研究,認為學校效能是 奠基於學校內部流程健全,學校組織成員具創新、學習、彈性等特質,有高工作 滿意度、專業承諾,全心致力於教學,使學生獲得成就,使學校達成教育績效。

Lovell(2009)學校效能是要能提供成員足夠資源,建立學校組織與成員的互 信基礎,形塑良好的組織氣氛,使行政人員與師生都能達成預定的目標,維持學 校組織的進步與發展。

鄭燕祥(2001)主張學校效能為校內、外部經營、運作之結果與績效,學校能 夠適應內在與外在的限制,並於最後能夠達成不同群體所要求的重要目標的程度,

程度高者則稱為學校效能高;反之,則學校效能低。

吳清山(2002)認為,有效能的學校是指一所學校在各方面均有良好的績效,

它包括學生學業成就、校長的領導、學校的氣氛、學習技巧和策略、學校文化和 價值以及教職員發展等,因而能夠達成學校所預訂的目標。

陳添財(2002)認為學校效能是學校整體運作成效之表現,其內涵含蓋輸入、

歷程與產出等三個領域,輸入領域之效能是指學校能夠有效的獲取所需之適當資 源以幫助成長的程度;歷程領域之效能是指學校能夠目標明確的運作順暢,並能 排除錯誤,滿足成員需求的程度;產出領域之效能是指能夠發揮生產力,產出品 質良好並實現達成預定目標的程度。

林金福(2003)認為學校效能係指為因應學校內外環境的壓力與需求,領導 階層有效運用領導策略,一方面從環境中獲取所需資源,另方面則整合學校系統 的運作,冀能滿足組織、團體與個人需求,並達成學校的教育目標與發展的程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3

吳煥烘(2004)從目標模式而言,學校效能就是學校達成教育目標的程序;

從系統資源模式的角度,學校能整合內部,向外爭取稀有而珍貴的資源-預算、

財物、儀器設備等,並有效應用;從綜合模式看,學校不但要強調組織具體目標 的達成,還要著重所有成員間的和諧運作、適應能力、領導能力的發揮,以及決 策、溝通過程等。

范慶鐘(2011)「學校效能」係指一所學校在各方面均有良好的績效,包括 校長的領導、行政的服務與品質、學校組織的健康、教師專業表現、學生學業成 就與社區的支持關係等,因而能夠達成學校所預定的目標。學校效能是一個多面 向的概念,具有普遍而共同的多元特性。

學校效能的意義因各學者研究著重角度不同有所差異,以下將學者、專家不 同的觀點予以整合歸納,以了解學校效能的全貌:

一、重視教育目標達成及組織成員滿意的動態歷程

學校效能即是學校目標與其成效的符合程度,此定義為多數學者所認同,而在 達成學校目標的同時,學校相關成員的個人目標亦是學校效能所重視的層面(林 金福,2003;陳添財,2002;Barberio, 1990),包括上級教育行政人員、社會大 眾、校長、教師與學生等人的滿意程度,故評鑑學校效能,除了學校有良好的績 效表現外,相關利害關係人是否滿足需求,亦是判斷學校效能是否發揮的重要指 標。可是校長欲達成學校目標,可能會增加教師工作負擔,而使得教師工作滿意 度下降,故學校必須在眾多成員互動中取得平衡,方能穩定成長。

二、兼顧內外部資源整合,增進組織整體發展的開放系統

學校效能需要考量學校投入資源與成果之績效,故學校管理者應充分瞭解學校 現況及條件,透過各種有效的經營與管理方式,在開放系統架構下進行輸入與產 出之運作,有效運用與整合內部資源,並從學校外在環境中獲取必要的人力、物 力、財力等資源(吳煥烘,2004;林金福,2003;陳添財,2002;Barberio, 1990;

Stoll & Fink, 1993),以積極之策略作為來達成學校目標與教職員工生等個人需求 及增進學校組織的發展。

三、透過有效領導,提昇多層面組織績效的目標導向

學校效能是由校長、行政人員、教師、家長與學生共同努力達成,如何整合 這些人員的能力,有賴學校領導者的智慧,營造信任、和諧、具生產性的學校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4

氛和文化(吳清山,2002;吳煥烘,2004;林金福,2003;Lovell, 2009;Purkey &

Smith, 1983),教職員專業成長,內部溝通良好,行政服務具績效,才能促進教師 教學品質、學生成就表現、學校外部評價上展現出量的擴大與質的提昇,維持學 校組織的進步與發展。

綜合以上論述,本研究將學校效能定義為「學校有效運用與整合內部資源,

並從學校外在環境中獲取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在滿足相關利害關係 人與組織需求的動態平衡歷程中,達成學校教育目標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