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伍、分布式領導相關研究

一、 國外部分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9

學分布式領導風格量表》為主要依據,再參酌曾以此問卷為依據,編修此量表以 從事研究的後續研究者劉瑞珠(2010)、向家逸(2010)、王瓊滿(2010)、廖 雅蘭(2011)、速春玲(2011)、田維仁(2011)與王環鈴(2011)等人之問卷內 容,並參考相關理論進行探討,編擬本研究之「分布式領導量表」初稿。

伍、分布式領導相關研究

分布式領導是 20 世紀 90 年代學者和專家所青睞的教育領導新議題,也是組 織管理所關注的焦點,在英、美二國已有許多期刊論文、博士論文及專書針對此 領導模式進行探討。初期以質性研究為主,針對領導者以訪談、焦點團體等方式 取得資料,進行論述,近年來實證研究在增加中。國內目前尚處於起步階段,僅 少數學者發表此主題的文章,以電子檢索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 統,在博碩論文方面累計有 26 篇,多偏向量化的研究,質的研究僅有 3 篇。國內 與國外的研究存有一段差距。

以下就國內外分布式領導的相關研究分述如下:

一、 國外部分

Clift與Thurston(1995)所編著《分布式領導:透過合作改進學校》(Distributed

leadership: School improvement through collaboration)一書,是最早以分布式領導

為題之專書,對於分布式領導理論內涵並未有完整的體系,論述重點在於領導已 從科層體制轉移至分布於組織中。

Elmore(2000)在《建立一個新的學校領導結構》一文中指出,分布式領導 確保了知識、技能和能力都得到充分利用的優勢,許多複雜的任務包含大規模學 校改革都有可能,並發現:(1)大型學校的改進及學校的複雜任務是不可能避免;

領導能力和知識是被分布的;(2)有多樣能力的個人,學校應該要把他們組織起來,

以便專門技術可以被掌控,以補充現有的能力,確保分布式領導個別的技能和知 識得到適當利用;(3)分布式領導培養高層次的承諾和滿意度;(4)分布式領導的知 識大規模改善、創造了分布式領導的模式發展;(5)分布式領導的責任應該組合個 別的專門知識。

Camburn、Rowan與Taylor(2003)的研究發現,領導會廣泛的分布在學校內 的多個成員中,且學校的成員會為了改善教育的進步而產生有效的教育領導行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0

同時資深的教師較會有領導行為的產生,而性別和種族的背景因素對於是否擔任 領導者是較無關的。

Taylor(2004)以二年的時間收集密西根州 82 所小學學校領導者與教師的資 料調查,Taylor著重於分析教師對於學校改革的知覺與動機上,研究結果發現分布 式教學領導對老師在學校改革計畫與發展的知覺中有較佳的影響力,且教師會更 有動機來促進專業的合作社群,在學校複雜的關係脈絡下,也應有更多的學校領 袖來參與領導活動以促進學校改革活動。

Lucia(2004)所著博士論文《分布式領導:探索性研究》(Distributed leadership:

An exploratory study),使用之量化方法為問卷調查,質化方法為訪談與觀察,該 研究之分布式領導的觀點來自於 Elmore、Gibb、Gronn 與 Spillane 的主張,研究樣 本為 6 所位於 Florida 的公立小學,受訪對象為校長、助理校長、教師、教師領導 者、學校顧問與職員等,研究發現:(1)在小學內確實存在分布式領導;(2)責任制 提供了執行分布循環需要的推力;(3)小學組織能夠促進,也能夠限制分布式領導;

(4)小學的成功及維持分布式領導的角色是以正式職稱之學校領導者為催化劑,由 上而下的推行,需結合學校文化建立合作學習的庇護環境,並透過教職員的合作;

(5)學校正規領導者是執行領導分布的關鍵性人物,其使用的策略包括:使他人參 與決策、使領導責任流動、委派任務給教職員、分配時間完成。Lucia(2004)研 究結果認為分布式領導是有效合作的重要方式,將正面影響教學品質的改進,進 而影響學生成就。

Reeves(2004)的研究《提升組織能力:以系統的方式利用轉化和分布式領導 的實踐》,研究中使用了民族誌學的方法來分析。研究結果發現,透過有系統的 方式來利用、轉化分布式領導,能有效的增加組織與成員的能力。

Coldren、Diamond、Sherer與Spillane(2005)使用觀察、結構和半結構訪談、

領導實踐錄影等研究方法,以二個學校個案來探討分布式領導的二個情境面向,

也就是慣例(routines)與工具(tools),其界定領導實踐,也被領導實踐所界定。

Harrison(2005)所著博士論文《分布式領導對教師的影響》(The impact of distributed leadership on teachers),以一所小學為個案進行研究,研究方法採訪談、

焦點團體訪談、六個月觀察、文件分析等。研究發現學校領導成為分布式主要是 經由下列幾種方式:委員會、基於專門知識的領導、非正式領導者從事領導活動。

教師會議、委員會會議與學年教學團隊會議容許分布式領導。在分布式領導情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1

下,改善了教師合作,教師感到獲得彼此的支持。所有的參與者與校長有正向的 關係,學校有正向的學習氣氛,教師與學生對學校的感覺正向。

Teaslev(2006)的研究《校長為一個策略家:以分布式領導來改善教學》,

他以五個月的時間觀察了二所在都市中的學校,發現校長與教師透過組織結構與 日常例行公事,經由領導與實踐交互作用中相互影響。在二所學校內,分布式領 導的模式無論在正式或非正式的組織中均是存在的,校長正如同一個策略家,採 取一個協調且合作的領導模式,有效運用分布式領導努力改善教育。校長必須清 楚知道自己如何有系統的影響學校中的領導活動,並能帶動與協調領導活動的產 生。此研究結果指出分布式領導與正式領導結構共存,但 Mayrowetz et al. (2007)

的研究則發現由於學校既定的權力結構和成員的認知,仍然可能影響分布式領導 的效果。

Scribner、Sawyer、Watson與Myers(2007)用一個學期的時間進行了教師團 隊與分布式領導的研究,對一所公立學校內二個教師團體持續的比較和訪談分析 探究分布式領導的現象,結果發現在二個教師團體內具有專長的教師能協同合作 互相交流,在小組團體內也會有自治的現象,且在學校的活動中會出現領導的行 為來帶動小組的成員。學校的教師在自我管理的團體中,會藉由不同活動的目的,

而產生不同的領導者。

Spillane et al.(2007)的研究《以分布式領導觀點檢視學校校長日常工作》,

抽取東美東南方52所學校校長為研究對象,進行質性研究,透過通訊設備聯絡校 長,請校長們自我報告當時的行動讓研究者加以紀錄,以瞭解學校的領導是如何 在學校進行分布的。當校長不處於領導位置時,有哪些人成為領導者?研究發現:

(1)學校領導實際上分布在多個領導者身上;(2)各類型學校(國小、國中、特殊學 校等)均有分布式領導現象;(3)各校的分布式領導不同,尤其是責任劃分的面向 上;(4)分布式領導的分布情形,端視「活動的型態、組織的功能、領導的規劃、

學校的目標」而有所差異;(5)不同學科的校長在分布式領導程度上有差異;(6)校 長未進行領導工作時,以班級導師的領導行為最多,其他專業成員第二,各領域 專家與教師領袖並列第三。

Janson與Militello(2007)進行學校校長和輔導人員的分布式領導研究,以22 位學校輔導員和17位校長為對象,結果指出儘管分布式領導是一個崇高目標,它 仍然是可以支持的,其中互相合作、聯合進取和共享技能,結果特別顯著。分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2

式實作要在學校輔導人員和校長的專業領域實現的前提是,他們需致力於以合作 探究為基礎的過程。

Ritchie與Woods(2007)以半結構式訪談10所學校,結果發現在Gay Group Education 描述學校分布式領導氣氛的五個向度:指導(instruct)、諮詢(consult)、

代表(delegate)、支持(facilitate)、忽略(neglect)。雖然「諮詢」、「忽略」

都可以有一些個人責任和目的達成,但是「支持」最能良好運作分布式領導。分 布式領導愈高的學校,校長愈具備「人性與謙虛」的特質,並且放棄個人英雄主 義,趨向於團隊導向。

Leithwood、Mascall、Strauss、Sacks、Memon與Yashkona(2007)選取中小學 校各四所,以教師為訪談對象,探究分布式領導的有效模式,研究結果:(1)分布 式領導的有效模式依序為:計畫型協定、自發型協定、自發型的不協定、混亂的 不協定。協畫型協定最可能發生在學校最上層單位,但焦點轉移至低層單位時則 不然;(2)分布式領導的領導效力仍取決於校長的有意推動與帶領,及校長定期對 進展的監控;(3)領導功能的來源方面,包含方向設定、發展人們、重新規劃組織 和管理教學計畫四個層面;(4)當影響是透過專家而不是職位權力而執行時,當組 織文化是開放時,領導的分布模式也會漸漸發展;(5)當領導者對於決定和活動做 出完整的解釋時,職員受到激勵與支持,依據專業信念和價值而行動時,分布式 領導更會在組織中展開;(6)將領導分布至他人,並不會使正規領導職位的需求減 少。

Jaimes(2009)以個案研究分析學校分布式領導實踐對教師領導發展的影響,

透過領導的分配進入學校領導結構及程序,教師能夠分享其專業並加深其知識轉 移至教室,透過改善創造力、動機及效果反映在其教學方案。

Lorie(2009)以行動研究記錄一所學校內的合作氣氛,教師能夠選擇有意義 的領導角色連結到教學與學習。藉由溝通共同目的、建立學校合作氣氛以及塑造 領導工具與程序,實踐分布式領導,校長在支持新領導者發揮了關鍵作用。

Murphy、Smylie、Mayrowetz與Louis(2009)探索校長的角色如何幫助分布式 領導於學校的紮根與蓬勃發展。以城市中學為對象,透過訪談和文件為基礎的數 據,校長致力克服文化,結構和專業壁壘,建立了緊密的領導組織。

從上述研究中,可看到國外學者的分布式領導多為理論的探索性論述,或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

訪談與個案、觀察、記錄研究。研究成果證實,學校領導實際上分布在多個領導

訪談與個案、觀察、記錄研究。研究成果證實,學校領導實際上分布在多個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