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四節 未來研究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6

貳、居住收容安置時期限制

本研究參與的受訪遊民的居住狀態皆為曾經居住過收容安置機構,但現 在並未住在機構的遊民,選擇此類型居住狀況的受訪者有兩方面考量,一方 面因受訪者過去有居住過收容安置機構,能夠呈現居住於收容安置機構的經 驗,另一方面因受訪者現在已離開收容安置機構,能夠回應政策和現實的落 差,並且對於過往的經驗更能較不受既有體制所限制,得以較自在地分享感 受和看法,但因透過立意取樣和滾雪球的方式接觸受訪者,十位受訪者居住 收容安置機構的年代和時間有所差距,部分的收容安置經驗則可能較無法充 分反映當前收容安置機構或服務狀況的問題。

第四節 未來研究建議

壹、納入性別光譜不同位置的男性遊民

由於我透過立意取樣和滾雪球的方式尋找受訪者,本研究的十位男性受 訪遊民之性別認同為男性、性別氣質皆偏向陽剛氣質、性取向為異性戀,然 而同樣是生理男性,在性別光譜上之性別認同、性別氣質、性取向等面向皆 不盡相同,建議未來同樣是針對生理男性的受訪遊民,可納入或特別尋找在 性別光譜上不同位置的遊民,深入了解其收容安置經驗,可與本研究的受訪 者經驗做對話。

貳、針對民間單位收容安置經驗探討

本研究所探討之收容安置經驗與呈現之問題以政府的收容安置機構和政 策為主,而部分受訪者如老馬和王仔曾經有居住過民間單位的經驗,建議未 來研究探討遊民收容安置經驗,可針對遊民居住於民間收容安置的經驗做更 進一步地研究,可與本研究的受訪者經驗做對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7

參考文獻

丁士宜(2010)。臺中市遊民收容輔導措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 學公共事務碩士專班,台中市。

卞中佩(2014)。美國遊民政策新趨勢─禁止餵食遊民。天下雜誌獨立評論。取 自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75/article/2025

方孝鼎(2001)。台灣底層階級研究:以台中市遊民、拾荒者、原住民勞工、外 籍勞工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台中市。

方孝鼎(2011)。遊民身體與習性的自我照顧與社會規訓-臺灣遊民服務的觀察 筆記。2011 文化研究學會年會,新北市真理大學。

王宏舜、許家瑜(2016)。萬華街友僅數百人 辦千桌尾牙引誤解。聯合新聞網。

取自 http://udn.com/news

王偉忠(1998)。台灣地區遊民服務網絡的初探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嘉義縣。

王淑楨(2012)。街友社會工作之現況、困境與因應策略之探討:以臺北市為例。

聯合勸募論壇,1(1),25-58。

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2016)。123 無家者人權尾牙音樂會共同聲明。取自 http://www.homelesstaiwan.org

台灣人權促進會(2013)。[新聞稿] 勿以虛假立法行驅趕遊民之實 北市遊民輔 安條例違反人權。取自 http://www.tahr.org.tw/node/1304

台灣當代漂泊協會(2010)。關於我們:當代漂泊。取自 http://homelessoftaiwan.pixnet.net/blog/category/436116

台灣當代漂泊協會(2012)。「我變我變我變變變」---「潑冷水」Hold 不住?那 就來包「三合一」吧!取自 http://homelessoftaiwan.pixnet.net/blog/

台灣當代漂泊協會(2014)。遊民生活狀況調查。未出版。

江睿之(2011)。「街友每天都在奮鬥,因為流浪時間都被約好的!」─台北市中 老年男遊民的生產與再生產經驗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 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台北市。

江瑩(2001)。從大台北地區之遊民服務網絡探討遊民賦權之可行性(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台北市。

何世昌、莊孟軒(2016)。社局勸街友不臥躺 民團砲轟。自由時報。取自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7223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8

余漢儀(1998)。社會研究的倫理。載於嚴祥鸞主編,危險與祕密 : 研究倫理。

台北市: 三民。

余宜家、李宛真、徐亦甫、高蓁誼、陳虹穎、郭盈靖、許博任、黃慧瑜、楊宜靜

(2017)。反迫遷手冊。台北市: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反迫遷連線。

吳欽仁(2007)。社會救助體系下的遊民現況及業務問題探討-以臺北縣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台北市。

吳瑾嫣(2000)。女性遊民研究:家的另類意涵。應用心理研究,8,83-120。

李宛真(2012)。拼數字還是拼就業?台灣遊民就業輔導如何原地打轉。台灣人 權促進會季刊,4,10-15。

李易駿(2006)。社會排除:流行或挑戰。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0(1),

1-47。

李易駿(2013)。社會政策原理。初版。台北市:五南。

李東賢(2012)。南韓露宿者福利與自立生活支援相關法律制定過程與評估。台 灣人權促進會季刊,4,21-24。

李淑容(2015)。社會排除下的遊民:處境與對策。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9,

149-171。

周雅容(1998)。語言互動與權力:倫理的思考。載於嚴祥鸞主編,危險與祕密 : 研 究倫理。台北市: 三民。

孟國華、張哲瑋(2015)。新政褒貶不一!減少街友聚集 艋舺公園推「禁餵食令」。

三立新聞。取自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13425 林竺筠、徐琳舒(2003)。北市遊民暫置武崗營區。蘋果日報。取自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030508/36843/

林萬億(2012)。臺灣的社會福利:歷史與制度的分析。台北市:五南。

林萬億、陳東升。(1995)。遊民問題之調查分析。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台北市:行政院研考會。

洪滋敏(2015)。新世代觀點:當他們不再需要你─以比利時根特市的遊民收容 所為例。風傳媒。取自 http://www.storm.mg/lifestyle/55538

翁國彥(2012)。遊民的最終解決方案?。台灣人權促進會季刊,4,3-5。

張凱翔(2016)。管理遊民最大困難 社工嘆:遊民不願安置。自由時報。取自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789834

張菁芬(2010)。台灣地區社會排除之研究:指標建構與現象分析。台北市: 松 慧文化。

張鈞婷(2016)。遊民的住房權保障─以英國遊民安置輔導制度為借鏡(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台北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9

張君玫(2016)。後殖民的賽伯格:哈洛威和史碧華克的批判書寫。新北市:群 學。

畢恆達(1998)。社會研究的研究者與倫理。載於嚴祥鸞主編,危險與祕密 : 研 究倫理。台北市: 三民。

畢恆達(2012)。差異是都市的鮮血。台灣人權促進會季刊,4,31-33。

許華孚、鄭瑞隆(2011)。發現社會規訓下的底層階級-成為危險他者的遊民與 監督管理者的治理論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未出版。

郭仲珈(2012)。遊民使用社會福利服務之經驗與轉變:以大臺北地區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台北市。

郭芷婷(2015)。失衡的舊金山(上):一街之隔的富裕與赤貧。取自

http://www.cw.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580&nid=5733&utm_source

=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

郭盈靖(2009)。看不見的勞動者---台灣遊民勞動權益剝奪的意識形態與建制分 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台北市。

郭盈靖(2012)。窮,但不要窮到變遊民--台灣社福體制的遊民歧視與權利剝奪。

台灣人權促進會季刊,4, 6-9。

郭盈靖、戴瑜慧(2010)。失業一線間:台灣底層勞動者的勞動處境與社會污名。

2010 文化研究學會年會,國立成功大學。

郭盈靖、戴瑜慧(2012)。資訊社會與弱勢群體的文化公民權:以台灣遊民另類 媒體崛起為例。新聞學研究,113,123-166。

陳大衛(2000)。臺灣遊民問題的結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社會 發展研究所,台北市。

陳滿麗(2008)。女性遊民、父權意識、規訓權力-以台北市遊民收容所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台北市。

陳燕禎(2011)。遊民問題與管理之探討分析。社區發展季刊,134,441-457。

國際審查委員會(2017)。對中華民國(臺灣)政府關於落實國際人權公約第二 次報告之審查結論性意見與建議。取自

http://www.humanrights.moj.gov.tw/ct.asp?xItem=464124&ctNode=45414&

mp=200

湯淺誠(2010。反貧困:逃出溜滑梯的社會。(蕭秋梅譯)。台北市:早安財經。

黃克先(2006)。不該被看見,但該被治理的赤裸生命-政府對遊民問題的建構 與治理技藝之初探。2006 臺灣社會學學會年會,東海大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0

監察院(2012)。糾正案調查報告。取自

http://www.cy.gov.tw/sp.asp?xdUrl=./di/edoc/eDocForm_Read.asp&ctNode=9 10&AP_Code=eDoc&Func_Code=t01&case_id=101000389

臺北市社會局(2016)。遊民服務。取自

http://www.dosw.gov.taipei/lp.asp?ctNode=72390&CtUnit=39226&BaseDSD

=7&mp=107001

劉淑雲(2010)。從警政到社政:臺北市遊民收容政策之變遷(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台北市。

潘淑滿(2005)。飄浪人生:遊民、家與公共政策。臺灣社會工作學刊,4,171-210。

潘淑滿(2009)。遊民政策與服務的意識形態。臺灣社會工作學刊,7,49-83。

潘淑滿、楊榮宗(2007)。女性遊民之路:遊民的福利論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 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未出版。

衛生福利部(2017)。社會救助措施。取自

http://dep.mohw.gov.tw/DOSAASW/cp-569-5007-103.html 衛生福利部(2017)。社會福利統計年報:遊民處理人數。取自

http://dep.mohw.gov.tw/DOS/cp-1764-3576-113.html

鄭麗珍(2014)。建構我國遊民分及輔導整合性服務評估研究。衛生福利部 102 年度委託科技研究計畫年度研究報告,未出版。

鄭麗珍、林萬億(2013)。遊民生活狀況調查研究。行政院內政部社會司委託研 究報告,未出版。

鄭麗珍、張宏哲(2004)。遊民問題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行政院內政部社會 司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謝翰昕(2016)。反覆脫遊入遊之歷程探討—以新北市街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新北市。

嚴祥鸞(1998)。女性主義的倫理和政治。載於嚴祥鸞主編,危險與祕密 : 研究 倫理。台北市: 三民。

Anderson, I., & Christian, J. (2003). Causes of Homelessness in The UK: A Dynamic Analysis. Journal of Community &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13(2), 105-118.

Busch-Geertsema, V. (2010). Defining and Measuring Homelessness. Homelessness Research in Europe, 19-39.

Busch-Geertsema, V., Culhane, D., & Fitzpatrick, S. (2016). Developing a Global Framework for Conceptualising and Measuring Homelessness. Habitat International, 55, 124-132. doi:10.1016/j.habitatint.2016.03.00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1

Castellanos, H. D. (2016). 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Placement, Family Conflict, and Homosexuality in Homelessness Pathways Among Latino LGBT Youth in New York City.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 63(5), 601-632.

Denzin, N. K. (1989). Interpretive Interactionism. Newbury Park, Calif.: Sage.

Deward, & Angela M, M. (2010). "Like a Prison!": Homeless Women's Narratives of Surviving Shelter. Journal of Sociology & Social Welfare, 37(1), 115-135.

DuBois, B., & Miley, K. K. (1992). Social Work : An Empowering Profess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Dwyer, P., Bowpitt, G., Sundin, E., & Weinstein, M. (2014). Rights, responsibilities and refusals: Homelessness policy and the exclusion of single homeless people with complex needs. Critical Social Policy, 35(1), 3-23.

Eyrich-garg, K. M., O'Leary, C. C., & Cottler, L. B. (2008). Subjective Versus Objective Definitions of Homelessness: Are there Differences in Risk Factors among Heavy-Drinking Women? Gender Issues, 25(3), 173-192.

Fitzpatrick, K. M., & Myrstol, B. (2011). The Jailing of America's Homeless:

Fitzpatrick, K. M., & Myrstol, B. (2011). The Jailing of America's Home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