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6
分,即是撫平苦痛與療癒傷痕。當我們年紀越大、身體越衰老時,都會經 歷過人生很多的悲歡離合,不管是親人的逝去或是愛人的分離,此是構成 完整人生的必要片斷,有了悲與離,生命才能完整。因此對於社會實踐過 程中,將國家暴力或天然災害所造成的人生負面情緒,真實且具體的紀 錄,進而透過受難者志工的親身分享後自我的療癒,及積極影響聆聽者的 人生,此即是該等博物館在社會實踐上重要的角色扮演,它們將成為一面 歷史之鏡,將過去或當代社會經歷的苦難,真時不虛假的投射顯像,也讓 所有進來參觀的對象,不管你的社會身份是高或低,是富或貧,是貴或平 庸,在此場所中,你都能透過歷史鏡象,謙遜的看到自己在自然與歷史長 河中的渺小。
(二)社會實踐的角色功能中,除了前面所述具歷史之鏡的顯像功能外,經與志 工間機制建立而落實成為權力共享的夥伴後,傷痕博物館更具備之社會實 踐功能。以本研究來說,瞭解人權館透過實踐過程的廣納參與,尤其與最 重要的權利關係人等互動,也就是曾在此場所遭難的受難者們,他們確實 獲得被尊重之感受,也對人權館的困境可以較為體諒。因此,與相關權利 關係人建立夥伴關係,是政策規劃與執行者應認知的重要態度,更必須具 體於各政策運作階段便納入相關執行策略與行動方案等機制,予以確實落 實。此認知的建立,將可避免潛在的紛爭與政策執行過程後的衝突。
貳、學術領域之討論
學術上則是,經過本研究談入後期望以下幾點成果可供未來相關學術進行探 究時有些基礎參考,分別是傷痕記憶轉化歷程,博物館學及轉型正義的實踐等。
一、傷痕記憶轉化歷程討論:
本研究第伍章第三節中已完整討論,受難者傷痕記憶透過說故事方式予以轉 化的建構過程。尤其在相關架構示意圖之思考演變過程,從研究思考一開始,研 究者認為似乎傷痕記憶與志工參與內隱歷程,及成為夥伴之外顯期待,三者間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7
存在線性關係,後來發現係有其彼此元素間不同兩項回饋影響,且又構成一完整 循環回饋,為完整表達其間關係,再節錄各示意圖 5-1、5-2 及 5-3 表示如下:
圖 5-1 基本架構圖一,本研究繪製。
圖 5-2 基本架構圖二,本研究繪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8 圖 5-3 回饋影響圖一,本研究繪製。
承上示意圖說明,該等研究架構思考演變,係說明研究者在建構受難者傷痕 記憶轉化與生命受難故事關聯的第一個回饋關係,表達的重點是,受難者傷痕記 憶經多次參與人權館志工歷程後,彼此間會出現互相作動的回饋關聯,尤其也會 反映在傷痕記憶內部的,「不得說情緒」與「撐過苦難力量」間,甚至該兩者間 也有著交互作用的情形。而傷痕記憶中的「不得說的情緒」與「撐過苦難的力量」
元素,也是在研究者進入訪談現場後才發現的新元素。
但除了前段傷痕記憶與志工說故事參與間,兩者存在的第一個回饋影響外,
另外第二個回饋關係,則出現在受難者參與人權館業務後,對自我存在價值的主 體轉化,及對人權館定位的夥伴關係建立。受難者志工參與人權館的內隱歷程 中,「投身事務」與「內心轉化經過」兩項元素間確也存在互動關連,最明顯的 是,大部分受難者均會出現正面的轉化影響與感受。而此等參與的內隱歷程,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9
會經與人權館成為夥伴關係後,呈現在個人的道德主體的積極建構面向,與促成 人權館的公共性價值形塑。因此,在本研究架構上研究者便將此相當顯著的回饋 影響關係,具體分析於本研究第陸章的內容,尤其因為夥伴關係的形成,更強化 對彼此關係的信任,進而更奮力投身參與人權館事務,俾以讓人權館在當前臺灣 的現實困境中,仍能扮演宣導人權教育的角色。因此圖示中的回饋影響箭頭亦成 為實線,示意圖如下:
圖 7-1 回饋影響圖二,本研究繪製。
經過綜合前述兩者的回饋影響關係後,本研究提出受難者傷痕記憶、在人權 館說故事參與,及與人權館成為夥伴關係的完整概念架構圖,此圖示出現類似於
∞
的不斷回饋關係。本研究所討論的傷痕記憶轉化架構中,此等兩回饋影響關 係所構成整體性來回循環之動態回饋關聯,研究者認為可以作為瞭解受難者自處 傷痕記憶轉化的歷程,此歷程不僅表示個人傷痕獲得療癒,更重要也提供傷痕博‧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0
物館治理事務規劃方面的參考。舉例來說,研究者認為,在規劃受難者參與人權 館等傷痕博物館事務時,以完成架構圖所示關係思考,便可提供政策規劃者兩個 重要的提醒,一者為,找到與說故事等屬性相同導覽或座談分享等事務令受難者 們願意參與,踏出封閉的第一步;二者是,參與過程中應注意夥伴關係的經營,
應讓參與者真正感受信任,信任則亦形成認同,更易經營治理該等博物館。完整 架構示意圖如下:
圖 7-2 完成架構圖,本研究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