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大家所看
第三節 另類記憶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2
我沒有作什麼事情,只是吃一頓飯而已,而且朋友也沒有對我有不利的口 供……結果想不到關了一年多…(陳新吉:55-59)。
你在讀書會有沒有去散播傳單!同學大家都認了……學校發生的事是年幼無 知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你只要承認…明天之後就會被放回去了……(蔡:
256-264)。
冤錯假案在誣陷罪名開始後,安排關押同房不明人士套問,備妥偵訊抄寫同 案其他人自白書等,是接下來類似性動作,不斷採取不同方式重複誘導置人於 罪。仔細的細節描述,因無證據將人入罪,便要相關同學先在白紙簽名後羅織轉 成罪證(陳欽生:103-112);卸其心房再出奇不備來回變換審訊地點,並整併相 關案件,逼人認罪(陳新吉:72-85、105-125)。經歷過歷史的共同景象中,他們 大家看到過、遭遇過的經驗可分,一、是被逮捕後偵訊,二、遭送到軍法處等待 審判,三、審判確定後囚禁或擔任外役,四、則是出獄後的苦難與折磨。共同經 歷構成冤假錯案的關鍵模式,與入人於罪的標準作業流程。
第三節 另類記憶
「多少的母親,為囚禁在這個島上孩子,在長夜中默默哭泣!」……
對於想推翻獨裁政權的人,那句話無法反映他們內心(吳俊宏:11-14)。
社會群體的構成不論其生成原因為何,必然存在所謂主流觀點與論述,對於 台灣提及白色恐怖受難者,大家也已習慣地指向冤假錯案的受難者。但事實的狀 態並非全然如此,仍然有部分人與冤假錯案對象的狀況有著不同。談及該冤假錯 案件時,他們的記憶述說確如傷痕建構所談,但對於受難者中另一群人的記憶,
或許當下並不被臺灣社會認同或接受,更或許他們礙於敏感的政治氛圍而不說,
但不說出來的記憶,仍一樣真實存在他們的生命歷程中,他們無法說的另類記憶 要告訴我們的是,與主流冤假錯案的很不一樣的內容。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3
主流論述中,我們較常聽聞到的說法是,他們面對綠島山海景物時思念造成 的困苦情緒,但周賢農卻說到不同的感受,從出獄後不受惡夢侵擾,係因囚禁過 程中有著自我心理調整的方式,如透過對山、海、月等自然風景的欣賞移情轉換,
心情便不覺得苦悶。精神力支撐渡過苦難的例子,也很常出現在納粹集中營生活 過的人之事跡案例,不久人世的她卻認知到因命運給予很重的打擊後,所獲得前 所未有的精神上成就。
她指向土屋的窗外,又說「那棵樹,是我孤獨時唯一的朋友。」從窗口望出 去,她只看得到那棵栗樹的一根枝枒,枝枒上綻著兩朵花。「我經常對這棵 樹說話。」……樹有沒有答腔。……「它對我說,『我在這兒—我在這兒—
我就是生命,永恆的生命。』」(Frankl 著,1983:78)。
這是相對極端的案例,顯現生命鬥士內在所散發的點點滴滴。但可與周賢農 參照的是,面對漫長十年囚禁令人頹喪的生活,且於刑期屆滿又被刁難的延訓,
可知他們所遭遇的每天瞬息萬變之不確定潛在危機,因此能在該等情境中生活,
卻能轉移心情卻是特殊的案例。但此等經驗在主流論述中卻是不宜被說的,彷彿 一經提及此心情轉移,就會被社會普遍認為把囚禁當成度假美化受難過程,也污 衊悲戚困苦的牢獄生活。相同的案例也曾出現在研究者的工作實務經驗,前年人 權館輔完成的常設展模型中,曾為了受難者吃飯飲食的飯、菜、蛋、魚肉內容的 呈現引發激烈討論,有某部分的他們認為當時確實有充足的食物量供大家飽食,
但卻也有另者認為,該等形式的呈現,將造成參觀者錯誤認知以為當時他們過的 極好,吃的飯菜很可口等疑慮,極為不當。此為很典型且常見的爭論,主流論述 中,確實壓抑了,某些該說事實或無法說真實的現象。
另者,與前段主流冤錯假案受難者所提經驗更大不同者,六 O 年代受難者吳 俊宏這樣說到,「所以你說我坐牢會不會有什麼,其實我坐牢坐得很高興」(吳:
20-22)。他接著說,被抓、被羈押、被關並不該傷感,因為自己在革命,且對於 本段文本一開始提到柏楊所寫綠島碑文,他認為太過悲情,該文字內涵或許對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4
被冤枉的人,尤其是那些沒有原因、不知理由就莫名突然被抓被關的難友們,他 們所遭遇的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處境,那段文字確實表達了他們集體的感受。
但對於當時想要推翻獨裁政權的人們,那句話就無法反映他們的內心。
非主流論述中的他們所想的是,人權,應該有其積極一面,並非當其遭受迫 害時才彰顯其價值。它積極的那面,便是對抗獨裁政權。所謂的積極對抗,不管 主張台獨,抑或是堅持左派,就是這些人所投入的積極對抗爭取之面向(吳俊宏:
15-16)。但是,相同的主張也出現在郭振純的口訪中,不管紅或白的路線難友間 的信任是走向未來重要的支撐信念(郭:225-226),另外對於人權,他也提到,
對於人權這些在野黨也好都常說,要政府還我人權。我說,不對,應該是什 麼人或什麼暴力也都不能奪取你的人權,因為人權是在你手中,是你不敢用
(郭:287-289)。
不同意識型態,一者偏統另者偏獨均屬非主流論述,台灣社會在談白色恐怖 受難者經驗時較少被談起該等主張,但不被談起的重要關鍵,應與台灣社會現狀 對大陸政經的不信任息息相關。影響此不可說論述的是,統與獨意識型態立場的 差異所造成,目前在台灣似乎提到統的想法,社會似乎便不被認同,更不容易被 客觀的被討論。吳俊宏提到,他所屬的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協會團體,在前 年以前均不參與所有人權館園區活動,因為園區所有宣傳張貼的事與物均是獨派 為主的受難者論述,該等氛圍以致他們無法參與(吳:338-340)。主流論述中被 建構的邏輯是在冤假錯案中,人權是被壓迫侵犯後價值予以彰顯其可貴,但郭與 吳提到了不同的觀點,卻無法說。
酷虐刑求是主流論述受難者避之唯恐不及的遭遇,但吳俊宏卻有著不同的態 度,有著這樣態度的他表示,革命事實很明確沒有遭刑求,「我最遺憾的沒有受 過刑求,這個資歷不完整。」(吳:59)。未遭刑求竟然成為他資歷不完整的遺憾,
所謂的資歷在他的內心其實是象徵著,對大陸的想望關連與認同。與他相同信 仰,兩次入獄遭受過三輪刑求的陳明忠說到,「我終於體認到,被刑求的時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5
精神力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只要精神沒有崩潰,肉體上的痛苦是可以忍受得住 的。」(李娜整理編輯,2014:190)。對吳俊宏來說未遭刑求是遺憾,但陳明忠 卻是經歷巨大的痛苦磨難後才獲得死裏逃生的體認,就如「杜斯妥也夫斯基曾斷 言:人無論任何境遇,都適應得了。」,但經歷過死亡集中營的 Frankl 醫師會說,
「對!人什麼都適應得了,不過別問我怎麼適應的。」(Frankl 著,1983:19)。 酷虐刑求經歷,對非冤假錯案的受難者,有著通過肉體磨難考驗的精神力榮耀印 記,與主流論述有著很不同的認知。除了刑求,對於囚禁時的漫長日與夜,吳俊 宏被關在景美園區仁愛樓一樓的 14 房時,他說,
唯一作法就是看書…真的很滿足感,每天一本書一直看,以前坐牢前想看都 沒辦法看的書,在坐牢的時候就一直看。對那種知識的滿足感真的是會讓你 心理覺得時間會過的太快(吳:23-35)。
研究者依本章第一節所建立的個人傷痕建構探討,依其建構之正面力量與傷 痕基礎來看,非主流受難者的記憶主體中,其基礎的構成並非是恐懼、絕望、痛 苦與惡夢,與冤錯假案受難者有著很大差異。以吳俊宏而言,此基礎構成便是,
以左派革命思想為核心的信仰赴難感受。他的左派思想,是自發於七 0 年代的本 土革命意識,與幾乎被肅清的五 0 年代的左派思想,兩者間原無關聯也有著極大 不同的緣起。但弔詭的是,兩者的交會卻在,因渠等思想遭國家機器囚禁的受害 地綠島,何其諷刺的結果與遭遇。
已過世的五 0 年代林書揚,在當時遭逮捕判決無期徒刑囚禁輾轉多處監禁獄 所後關押於綠島,七 0 年代吳俊宏,在景美關押多年後移監同樣受害地,被囚五 年半。啟動逮捕羈押的國家機器,應該怎樣也想不到,經過相當複雜且繁瑣的移 監、囚禁、防弊機制與程序運作下,最後竟會造成林書揚與吳俊宏的思想交會。
所有嚴密區隔的監禁下,此交會貫穿了原本自己摸索中懵懂的本土左派思想,將 七 0 與五 0 的跨年代思想交融。吳俊宏提到,到綠島前自己的思想不能算是真正 的左傾,當然被逮捕前也未加入共產黨,所謂成大共產黨是自己組的。他說,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6
牢前自己與同伴間自組的成大共產黨,主要受大陸文革之後影響,就是要反抗獨 裁政權,當然反抗的行動有很多路徑可以選擇,如台獨、選舉或地下組織,我們 剛好選擇地下組織這條路(吳:76-85)。
我們也不知道他是怎麼去接觸……那時候也沒有思考、上面也沒有人主導。
因為台灣那些人五 0 年代通通被槍斃了,所以完全都不懂(吳:76-87)。
六 0 年代因雷震被捕與《自由中國》雜誌休刊後,台灣社會進入政治氣壓低 沈、漫長的失落或冷漠時代。然而六 0 年代末期到七 0 年代初期,國際與國內政 經情勢也出現了重大變局,台灣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及教育水準開始轉變 提升,政治則出現改革氣氛,「釣魚台事件」則引發「保釣運動」衝擊。釣魚台
六 0 年代因雷震被捕與《自由中國》雜誌休刊後,台灣社會進入政治氣壓低 沈、漫長的失落或冷漠時代。然而六 0 年代末期到七 0 年代初期,國際與國內政 經情勢也出現了重大變局,台灣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及教育水準開始轉變 提升,政治則出現改革氣氛,「釣魚台事件」則引發「保釣運動」衝擊。釣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