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紐曼主教的宗教教育思想

一、 反自由主義之牛津運動

反對自由主義在紐曼的思想中,佔有非常重大的位置,反對自由主義的理由 已經在上一節討論過了,以下所要探討的是代表此理念之實踐的牛津運動。

(一)發展概略與背景

牛津運動的產生和政治環境有若干點關聯,1825 年以後,英國國教會的特 權受到政治上幾次重大的侵犯,例如 1828 年,宗教考察法和自治市條例被廢除;

1829 年,羅馬天主教徒獲得擔任眾議員和大多數公職的資格;1830 年,法國發 生七月革命,激發了英國改革國會代表制的要求,惠格黨上台掌權,經過激烈的 鬥爭,終於兩年後通過著名的「改革法案」,1832 年改革派獲勝,使權利從貴族 手中轉移到中產階級,從而大大提高不奉國教派的勢力。在這樣的局勢中,有人 因此提出了教會性質的問題,究竟教會在本質上是不可更動的神聖機構?還是可 由政府法令隨意改變的組織?牛津運動正是在這樣的論辯期間,為形勢所導而產 生的。

1833 年七月十四日,為回應英國政府裁撤愛爾蘭主教的法案,歧布勒( John Keble1792-1866)在牛津發表題為〈舉國叛教〉(National Apostasy)的講道,紐 曼視此為牛津運動的正式開端,歧布勒譴責政府侵犯了基督的教會(Christ’s Church),又否認英國教會使徒統續的原則,同年九月他擬出此運動幾項共同的 原則:第一、得救之道在通過聖餐中領受基督的體與血;第二、聖餐只有由使徒 統緒的繼承者施行才有效;第三、教會必須以各種方法使之回到最初未發生分裂 的純樸狀態中(Walker 1992:860-2)。後來,紐曼更進一步論述其在牛津運動時 所依據的三項原則乃是:第一教條的原則;第二聖禮的制度,紐曼深信以教條為

恩典的工具,他認為這是聖經、初期教會和英國國教會的教義,而他以上所依據 的乃是《聖經》、《公禱書》和 St.Ignatius 的《書信集》,即使在 1964 年紐曼皈依 了羅馬天主教近二十年之後,他仍堅持相信教條的原理,同時堅決相信一個有形 的教會、主教的權威、聖禮的恩典,以及補贖工作在宗教上的價值;第三是反羅 馬主義(Newman 1991:40-3),當然紐曼在成為天主教徒之後放棄了此一立場,

1833 年,紐曼開始刊行著名的《時論單張》(Tracts of the Times),共發行到第九 十冊,其中有二十三冊出自紐曼之手筆。

紐曼花了三年時間,於 1934 年完成的《教會的先知任務》(On the Prophetical Office of the Church)一書,主旨在追溯基督教信仰和教義進展的基本路線,藉 以決定羅馬與英國國教會的相互關係,目的即在闡揚安力甘的中庸說,想根據英 國國教會的權威,開始建立一個英國國教會的神學體系(Newman1991:52-4)。

紐曼認為中庸說只是不走極端,所以它必須有一定的形式和性格,它要取得信徒 的重視,必須先證明它是統一、明白暢曉和首尾一貫的,這是討論中庸之道的第 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是必要卻尚未達到的,那就是它沒有可代表的根源。因此 為了建立英國國教會神學體系的心願,紐曼繼續寫了幾部有關教義和歷史性的重 要論述,1837 年著〈論稱義〉,在序言中提到:

本書所從事的乃是今日英國教會每一忠實信徒所最關心的工作,即是建立一 個以全體教士所遵行的信條為根據的神學體系,用以宣揚、勸導和吸收那些 一向以為自己在復原教諸問題上是相互對立的信徒。(Newman1991:59)

在《大學講道集》論述信仰與理智的問題,《教父教會》則是想把初期教會 的風俗、信仰和觀點介紹給當時的英國教會,然而對初期教會的坦白介紹,卻使 紐曼對安立甘主義感到徬徨不安(Newman1991:60),隨著牛津運動越蓬勃發展,

成功越大,衝突也越近,紐曼認為英國國教會在新教與羅馬天主教之間採取中間 路線,最合乎中庸之道,但後來的撰寫者越來越強調的教義與儀式卻是被認為是 屬於羅馬天主教的特色。例如,漙西(Edward Bouverie Pusey1800-1882)講到洗

禮有重生的效能,聖餐禮有獻祭的意義。有人主張認罪,又有人主張聖經不可任 人隨意使用,教理不可任人隨意宣講(Walker 1992:860-2),在 1838 年,紐曼 的牛津主教對該年度的《時論單張》有所責難,紐曼上書主教願接受主教的任何 裁決。另外,為使天主教與英國國教會的教義信條彼此之間的矛盾點加以釐清、

確定,並且使之減少到最低限度,紐曼發表了九十號單張。

紐曼於 1841 年主筆的第九十冊單張引起最大的爭辯,他答覆門生沃德

(W.G.Ward)提問「英國教會能否恢復其大公性?」是此單張的緣起,內容涉及 對國教會《三十九條信綱》的解釋,根據紐曼的解釋,《三十九條信綱》的立場 如下:1、反對羅馬教皇在政治上享有最高權威,而非反對羅馬教會的最高權威 地位;2、對天特會議所訂立的信條在基本上並不反對,因此不能說它反對天主 教教義,包括煉獄、向聖徒禱告、彌撒等,他所反對的只是羅馬教會對一般傳統 上的錯誤未加以嚴厲制裁;3、英國政府以《三十九條信綱》為工具,爭取願意 留在天主教會,卻不願意服從羅馬教皇的人。因此紐曼的結論認為《三十九條信 綱》只具有消極價值,缺少積極意義,更不能代表真理( Newman 1991:66-71)。

很少英國國教會的學者或教牧接受紐曼的見解,牛津主教於是下令禁止單張繼續 刊行。若純粹就歷史與邏輯的觀點而言,紐曼的所言並非毫無根據,但紐曼忽視

《三十九條信綱》在當時的實際意義,其乃安立甘宗的骨幹,含有神聖意味,因 此被視為危害英國國教的行為。

經過深入的思維論證,紐曼對於英國國教會是否為真正的公教會產生疑惑,

終在 1845 年十月九日皈依羅馬天主教會。隨著他歸入羅馬天主教的牧師和平信 徒有近千人66,緊接著 1850 年教宗庇烏九世在英國重新設立羅馬天主教會主教 區,為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後,羅馬天主教會第一次重回英國設立教區;對英國國 教會的影響而言,則是產生了英國國教公教派,並使逐漸衰敗的高派教會傳統重

66 參閱不同的文獻有相異的數據,本文採 D.A.Rausch 所撰 Oxford Movement Advanced

新獲得活力。

(二)重要主張與原則

牛津運動的重要主張可以歸為以下四點:

1、反對伊拉斯都主義(Erastianism)67 2、反對自由主義

3、強調尊重古制與使徒統緒的原則(Newman 1991:130)

4、強調聖事的重要

首先,反對將教會歸為國家的一部門,反對自由主義者主張宗教信仰的最後 權威在國家,此項主張的核心乃是教會權威的問題,教會權威的問題對任何宗教 體系或流派來說,都是一塊試金石,由於意識到需要一座穩固的堤防,來防止自 由主義的氾濫,然而《聖經》的權威已經在休謨68和邊沁的理性和懷疑論傾向之 下,產生了百家爭鳴、宗派分裂,伊拉斯都主義的主張更欲拆掉教會的神聖帷幕,

國教會的地位真是岌岌可危,紐曼向全體教牧問到:

假如政府和國家竟然把上帝忘得如此乾淨,以致拋棄教會,剝奪它在世上的 尊榮與財產,那麼,你們要求你的羊群要尊敬和關注教會的這種訴求,又將 以什麼為依據呢?…一旦國家拋棄了我們,我們將把我們的權威放在何種基 礎之上呢?基督並未丟下祂的教會而讓它不能要求人們關注……恐怕我們 已經忽視了我們的權威據以建立的真正基礎-我們是使徒的後代。

我們不是血氣所生,也不是情欲所生,也不是從人意所生,乃是從上帝所生,

主耶穌基督把祂的靈給了使徒們,他們又用他們的手案立那繼承他們的人,

就這樣,這神聖的贈禮便傳遞給了我們今天的主教,而主教們又任命我們做

67得名於瑞士神學家( 1524-1583)。關於國家有權干預教會事務的一種主張,或稱之國家全能論,

這派政治觀點認為憲法的約定只是確保秩序和安全的協議,國王的權力是法律賦予的,教會的建 置和教士的特權乃是世俗政權所造成,神聖權利的主張在任何地方都是榨取俗人錢財和權力的騙 局(Sabine 1991:464)。

68 紐曼在《大學的理念》一書中,批評休謨是敏銳而又卑鄙的推理家,他在《人類悟性論》縱 容無神論的辯論,諷示對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讓紐曼深不以為然(Newman 1996:38)。

他們的助手,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他們的代表。(紐曼 1833 )69

紐曼以使徒統續的理由來呼籲其他教牧重視自己自己的教會傳承與權威,並 能一致對外抵抗國家僭越教會權威與對教會財產的覬覦。

再 則 , 非 但 排 斥 政 治 上 的 功 利 主 義 和 當 時 學 術 上 流 行 的 世 俗 主 義

(Secularism),更排斥自由主義精神侵入到宗教信仰的範圍內;紐曼對自由主義 非常反感,他說:在這個教會中,絕對沒有清教主義或自由主義的永久地位。

(Newman 1991:83)如果任何人無須教會的任命就可以去宣說教理,成為「自 我授權的宗教老師」(Self-authorized teacher of religion)70,那麼其他人也都可以 如此做,私自的判斷絕非權威的根源,只能招致混亂,他並認為在自由主義和新 教徒中,論戰更容易發生,因為任何人都可以爭論,尤其在《聖經》的詮釋上,

每個人都當自己是解釋者,那麼,到頭來本是和平工具的《聖經》,卻成了不和 的主要根源(Newman 1991:8)。

受到巴特勒主教的影響,紐曼服從於教會的權威,並認為理性在人類生活中 至關重要,但並非唯一的嚮導或規則,他反對自由主義強調理性乃信仰的根源或 最終根據的主張,紐曼在〈理性之篡權〉的講道詞中,認為由於理性僅僅是人類 生活的一項能力,此外還有道德感、情感和想像的能力,因此將理性當成「受制

受到巴特勒主教的影響,紐曼服從於教會的權威,並認為理性在人類生活中 至關重要,但並非唯一的嚮導或規則,他反對自由主義強調理性乃信仰的根源或 最終根據的主張,紐曼在〈理性之篡權〉的講道詞中,認為由於理性僅僅是人類 生活的一項能力,此外還有道德感、情感和想像的能力,因此將理性當成「受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