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紐曼主教的宗教教育思想

一、 對自由主義的批判

1879 年教宗 Leo 十三世任命紐曼為樞機主教,他在晉陞聖秩當日發表演講,

說此生的工作在於設法對抗自由主義56,他認為自由主義就是思想的假自由,或 是將思想運用在不適當的地方,包括事物的第一因、啟示的真理等,所以自由主 義的錯誤乃在於,以人的理性來處理那些在本質上超乎人類判斷能力而又與它無

56紐曼所謂的自由主義並非政治上的自由主義,自由主義有一層宗教上的意思,紐曼認為自由主 義有時意指智識上的粗豪縱肆,有時指不接受獨斷教條,有時意謂一切宗教都要受到世俗理智的

關的真理,他甚至認為:「自由主義的靈魂註定了具有反基督宗教的個性」

(Chadwick 1990:22)。仔細探究其論點,吾人亦可將之歸為紐曼對世俗化思潮 的批判。紐曼歸納多條自由主義的主張57,基本上可以將之分為三類,一類為對 理性僭越宗教的部分,另一類為世俗化發展,最後一類為對道德的陳述。本文將 先羅列以上三類主張,再就紐曼的批判意見逐次探討。

(一)理性與宗教

關於理性與宗教的關係,從十八世紀理性主義的興起之後,就不斷的與宗教 產生各種對話,以下為紐曼整理的自由主義論點58

1、認為宗教教理,若非理性證明其為重要,即非重要。

2、人不能相信自己所不了解的事。

3、神學理論不外是某些人所偶然相信的意見而已。

4、人若相信未經自己以事實證明之事,就是不誠實。

5、啟示的教理或訓誡,都不能勝過科學的推論。(Newman 1991:254-255)

從現代強調理性與宗教多元的眼光來看,以上的觀念似乎為人所不解究竟矛

57此部分參照紐曼《我的心路歷程》(Apologia pro Vita Sua)一書附錄的〈自由主義〉一文,縱 使此文是紐曼皈依天主教之後所作,但是他強調在他英國國教會時代的作品中,就已開始反對自 由主義的論點。

58自由主義,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從十七世紀中葉以來,到十九世紀,在某種程度上,構成 了西歐政治思想的主要思潮之一。既是一種思潮,自由主義隨著歷史的進程,因應各個時代具體 的問題,而有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案,以及思想論證的主題。舉例言之,十七世紀中葉的自 由思想關注宗教衝突及其引發的政治與社會動亂,因而思考的主題在於,宗教寬容的可能性,以 及憲政秩序如何可能被建立。十八世紀以蘇格蘭啟蒙運動為主的自由思想,關切商業文明對公民 之德性的負面影響,繼而思考私利與公利衝突及相互協調的可能性。在十九世紀時,自由主義受 到共和民主理念,以及馬克思思想與社會主義的衝擊,因而思考如何堅持憲政法治的原則,並同 時兼顧人民主權、民族自決與平等主義的要求。從這個歷史角度來看,我們難以界定自由主義的 本質意義(蔡英文 2002:2)。本文所列的自由主義的主張,因為討論的重心在於為紐曼的思想 與批判之處,所以本文只就自由主義論及宗教的部分進行討論。

盾何在,甚至認為上述所論句句真理,現代各種多元的新宗教,猶如陳列在超級 市場的商品,有各種品牌供人任意挑選(Robbins 1988:54),在百家爭鳴、多采 多姿的宗教世界裡,它們的教理若非經由理性證明,如何決定接受與否呢?不了 解的事如何相信呢?因此自由主義認為去相信不了解與未經事實證明的事,就是 不誠實,換言之,人們對待宗教的態度上應時時以理性加以推敲考證之。

紐曼批判自由主義的理由是什麼?紐曼認為如果教理亦須經由理性證明為 真實,人們才願意相信的話,則

《亞他納修信經》59中的教理,除非足以改變心靈,即可不必堅持。(Newman 1991:254)

《信經》中「三位一體」的信條,試問如何證明呢?《信經》乃是最重要而 根本的,聖濟利祿•耶路撒冷,在《慕道期甄選者的教理講授》中說:

信經並非按照人的意見而寫成,而是按照聖經的重要內容編寫而成的完整信 德道理。就像介菜的種子,在一顆小小的籽粒內蘊藏著許多枝幹。同樣,這 個信仰的綱要,也包藏著所有蘊藏於新、舊二約內真正虔敬的知識。(《天主 教教理》 1998 :51)

上文明陳《信經》的重要性,紐曼以反諷的語氣指責自由主義者,如果連《信 經》都要質疑的話,豈非動搖了天主教信仰的基礎。Huston Smith 認為天主教有 兩個最重要的概念,一是教會作為宣教的權威,二是教會作為聖禮的媒介(Smith

59《亞他納修信經》,在 17 世紀前,一般都根據教會傳說,認為是 4 世紀希臘教父亞大納西同阿 里烏派爭辯而作。但其原文為拉丁文,內容和文體都和亞他納修其他作品極不相似。近代考證發 現,該信經於 4 世紀末或 5 世紀初已流傳於高盧南部,後來才譯為希臘文,故亞他納修為該信經 作者之說得以否定。全文共 40 句,分兩部分。前半肯定三位一體,父、子同體同性﹔後半強調 基督的神、人二性,並以其降生、受難、復活、昇天來證實道成肉身,與《使徒信經》相似。末 附咒詛文,在西派教會流傳甚廣,天主教《日課經》規定每主日早禱時必讀。宗教改革後受到馬 丁•路德及路德宗重視。英國聖公會將其收入《公禱書》內,英國以外的安立甘宗教會(如美國

1999:474),這兩項特點飽受其他教派攻擊,對天主教而言乃是最根本的中心觀 念,紐曼秉持天主教的教理,強調聖禮聖事其中的奧秘,他反對「 人不能相信自 己所不了解的事」的說法,不然則「真宗教並無奧秘之可言」,亦即他認為天主 教乃真宗教,對耶穌基督的信仰,有許多的奧秘是無法言說的。並且,如果凡事 皆須自己加以事實證明,則一般人是否就不應當絕對相信《聖經》的神聖權威了 呢?同時,《聖經》中關於貧窮和財富的教訓可能會為經濟學推翻,《聖經》的訓 誡如:

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箴言 19:17)

這個道理從現世的經濟利益看來,可能無法證明,可是宗教真理與道德倫理 真的可以用科學驗證嗎?凡事相信科學會不會掉入「科學信仰」的迷失之中呢?

紐曼所處的維多利亞時代,理性主義逐漸損毀神學上的真理,自由主義者從根本 開始侵蝕天主教信仰的基礎,甚至新舊教派所共同重視的《聖經》,亦逐漸失去 其絕對的可靠性,以上正是紐曼終身設法抵抗的思潮。堅持使徒統緒的正統基督 信仰的紐曼,事實上代表了多數人的信仰,自由主義者其實是少數,但是紐曼先 知的心靈,較一般人早先洞燭了自由主義將為宗教乃至社會帶來的問題,紐曼的 比干之言儘管在當時曾不為人喜,但今日許多國家的社會現況則可以為明證。接 下來討論對宗教更大的考驗,即是世俗化的種種發展與思想。

(二)世俗化發展

以下八點是紐曼列舉有關伊拉斯都主義的主張。

1、基督教必須因文化發展和時代變遷而有所更改。

2、有另一宗教體系,較之任何為人所相信的基督教,更為真切。

3、應當有私人判斷之權,這就是說,世上現有的權威,對於個人之以自己 的見解批判聖經,和聖經內容的自由,無權加以干預。

4、人民是權力的合法根源。

5、政府若非在特殊情況之下,並無維持宗教真理的積極職責。

6、功利與權宜乃是政治職責上的準則。

7、政府處置教會財產並無僭用聖物之罪。

8、政府享有教會的司法與行政之權。(Newman 1991:254-255)

Berger 所定義的世俗化,包括教會與國家的分離,或者對教會領地的剝奪,

或者教育之擺脫教會的權威,並且對上帝的信仰開始受到現代的科學和技術系統 的、理性的滲透,與紐曼所舉相符。紐曼不接受這些世俗化的情形,他認為文化 發展和時代變遷並不影響到基督教本身的發展,否則天主教的神父制,在中世紀 雖屬必要,在今日卻可廢除,雖時殊處殊,基督教中重要的傳承與教理,是不應 受到任意更改的。他同時也反對以個人的見解任意批判《聖經》,對《聖經》的 詮釋,亦是世俗化的徵兆之一,即宗教教誨訴諸權威和信仰的部分減少,自由主 義與福音教派認為應以「自己的見解批判聖經,和聖經內容的自由」,紐曼則認 為他們因而沒有理智的基礎、內在的意義和統一的原則,認為在對《聖經》的裁 判權上,紐曼喜歡訴諸權威並支持「教皇不謬論」,他並且從教會史以及早期的 教父思想等做過仔細研究,而證明並支持此項論點(Newman 1991:213-225)。

尤其重要的是在國家與教會的關係上,紐曼堅決反對政府僭越教會的聖權,

包括政府不應該處置教會的財產與聖物、政府不該介入教會的司法權與行政權、

政府應該積極維持宗教真理等等,他認為如果政府有權介入教會的行政與司法,

則是否意謂國會可以強迫教會接受信條,或對教區橫加壓抑呢?更甚者,如果功 利與權宜乃是政治職責上的準則,刑罰則不能以上帝在《聖經》上所吩咐的話作 為根據,例如「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創世紀 9:9〉,紐曼認為 法律乃是以基督宗教的信仰為基礎,並不是政治上的權宜功利(Newman 1991:

265)。以上所列舉的自由主義的世俗化思想,對近代西方國家在政治、教會與教 育的關係,產生巨大的影響。在以上的觀點裡,紐曼反世俗化的保守立場是非常 鮮明,這裡所謂的保守,從另一個角度觀察,紐曼的思想與作為卻是「再神聖化」

的先鋒呢!

以上四點為自由主義對良心與道德的看法:

以上四點為自由主義對良心與道德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