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CHAPTER  1   緒論

1.1   問題意識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CHAPTER  1   緒論  

1.1 問題意識

依照三階犯罪判斷理論,犯罪是一個不法且有責的行為,不法是指不被社會 允許的法益破壞,有責則是處理社會對行為人的制裁態度。以三階犯罪判斷體系 為例,在不法之中又可細分為構成要件以及違法性兩個階層,構成要件正面描述 哪些破壞法益的行為必須以刑法處罰,違法性則透過推定以及反面剔除的方式,

決定破壞法益的行為,有沒有受到社會例外允許的可能性。相較於構成要件的討 論,我國在違法性的論述,無論是質或量皆遠遠不及,更遑論其中的超法規阻卻 違法事由。得被害人承諾因為醫療刑法的興起,逐漸獲得重視,但推測承諾卻一 直有如體系中的孤兒,欠缺實質討論,其定位、意義、要件都有待檢討,教科書 中的論述也大多一筆帶過。

阻卻違法事由可以分為法規阻卻違法事由以及超法規阻卻違法事由,兩者的 區別在於明文規定在法典與否。法規阻卻違法事由之中有正當防衛、緊急避難、

依法令的行為、業務上正當行為,超法規阻卻違法事由則有得被害人承諾、推測 承諾1。除了明文規定與否的區別方式,學者指出 Mezger 的優越利益與欠缺刑法 保護利益的二分法2。或是以被害人自己責任原則、被害人自己定義利益原則與 最小社會連帶原則的三分法3。Roxin 則認為阻卻違法類型應該依照不同規範原則 加以詮釋,而規範原則包含(一)保護原則(二)法秩序維護原則(三)比例原 則(四)自主原則(五)法益權衡原則,不同阻卻違法事由使用不同原則加以歸 類4。也有認為依照允許破壞法益的理由可以分成三種類型,分別為緊急類型、

正當類型、自主類型5。而從阻卻違法的實質基礎思考,緊急、正當、自主的三 分法似乎比較能夠展現出阻卻違法的具體理由。緊急類型在國家公權力來不及行 使,而有個人可保護法益的狀況下,例外地容許個人透過私力以侵害低價法益的                                                                                                                

1   蘇俊雄,《刑法總論(II)》,修正版,1998 年,頁 176;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十版,2008

2   彭美英,〈刑法之緊急避難與其他阻卻違法事由之關係-­‐兼論阻卻違法事由之競合〉,《輔仁法學》,

30 期,2005 年 12 月,頁 90。  

3   Jakobs,  AT,1991,   §11,  Rn.  3.  

4   Roxin,  AT,  Bd.  1,  4.  Aufl.,  2006,   §14,  Rn.  42.  

5   李茂生,刑法總則講義,2007 年修訂版,頁 191、228;蘇俊雄,《刑法總論(II)》,修正版,

1998 年,頁 179。惟自主類型則為筆者自行增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方式保護高價法益,如正當防衛、緊急避難;正當類型是指在生活事實中,因為 人民生活所需,而常見的干預法益狀況,幾乎已經成為社會運作的一部分,而不 像緊急類型要針對具體個案作判斷,正當類型在遵守相關法律或習慣時,即推定 行為人破壞法益的行為被社會所容許,正當類型的來源有些是行之有年的緊急類 型成文化,有些則是社會常見風險行為,包含依法令的行為、業務上正當行為;

自主類型是指當法益持有人對於自己的法益侵害有所允諾,此時侵害高價法益或 是低價法益並非重點,只要法益的侵害是由法益所有人所肯認,侵害法益的行為 就可以例外合法,具體類型包含得被害人承諾、推測承諾。

儘管一般認為推測承諾屬於得被害人承諾的變體,然而推測承諾的定位,真 的是自主類型的一種嗎?或是有其他的可能?三大類型之中,緊急類型要求客觀 情狀的危急性,正當類型要求類型化的容許風險,自主類型則要求被害人的自主 性6。推測承諾之所以值得討論,除了在我國論述量非常少之外,何以一個不存 在被害人意願的狀況,能夠依照自主類型的基礎,正當化侵害法益的行為?得被 害人承諾因為涉及被害人真實意願,而可以排除刑法的處罰,透過自我處分法益,

彰顯自主的決定以及生活方式的選擇,此時無論是對於自主的尊重、利益的保護 都有正當化法益侵害的可能。但推測承諾並不存在真實的被害人意思,何以推測 承諾可以堂而皇之地與得被害人承諾採取相同的論理基礎?

事實上,推測承諾與緊急避難也有一定關聯性,因為部分推測承諾類型和緊 急避難,同樣都是處於法益危殆的狀態,因此國家或社會希望有人即時伸出援手,

不同的是緊急避難進行的是單純法益質量的利益權衡,推測承諾則主張利益權衡 不是最重要的判斷基準,被害人的意願才是,因此應該以被害人的價值觀、願望 為判斷標準,利益權衡僅能作為輔助標準。推測承諾因此屬於得被害人承諾以及 緊急避難的中間類型,雖不存在真實的承諾,卻以承諾為判斷標準;考量利益權 衡,卻不屬於緊急避難。為解決推測承諾該屬於自主類型或是緊急類型的爭議,

必須先找出推測承諾之所以可以阻卻違法的實質基礎,確立基礎之後才能在違法 性階層中找到定位,也才能進一步確認推測承諾的要件。

推測承諾具有討論的重要性,原因在於得被害人承諾的實質理由,可能是在 於保護被害人自主,推測承諾則很有可能反而在侵害自主,因為推測承諾除了不 具有被害人承諾的要件外,其與得被害人承諾的要件並無不同之處。且若肯認自 主的重要性,並允許得被害人承諾在法律限制範圍內任意處置個人法益。推測承                                                                                                                

6   李茂生,刑法總則講義,2007 年修訂版,頁 191、228;蘇俊雄,同前註書,頁 17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諾豈不是大開侵害自主之門?亦即任何人只要昏迷不醒、意志不清或無法進行有 效意見表達,即有被該阻卻違法事由正當化侵害自主的可能性,而且事後表達反 對意見也無法排除阻卻違法的適用。再者,如果推測承諾並不是保護個人自主,

而是保護緊急狀態之下的法益危殆,那麼推測承諾與緊急避難之間的區別必須敘 述清楚,否則實在找不到推測承諾獨立於緊急避難之外的理由。

以實際的案例說明推測承諾討論的必要性,並於後文一一檢討7

A. 水管關閉案:某甲看到出國旅遊的鄰居某乙家中不斷有水溢出,為了停 止出水的情形,破壞乙的門窗後進入乙的房子,發現水管爆裂,隨即關 閉自來水總開關8,以推測承諾阻卻違法,但為何不能使用緊急避難?

B. 火災滅火案:和前述水管爆裂類似,某甲發現鄰居某乙的車庫冒出火光,

為了停止火勢的擴大,隨即破壞車庫與房子本體的連結處,以防火勢延 燒,同樣地常以推測承諾阻卻違法,但為何不能使用緊急避難?

C. 移動家具案:在突如其來的大雨天,某甲看到某乙的庭院中擺放了許多 的木製桌椅,為避免家具朽壞,某甲進入某乙的庭院,將桌椅移動到有 屋頂的陽台上,應該適用推測承諾或是緊急避難?

D. 擅自開信案:某甲收到寄給同居友人某乙的信件,不巧某乙正在國外,

為了避免因為遲延造成某乙的損害,某甲開啟了信件9,常以推測承諾 阻卻違法,但難道沒有適用得被害人承諾的可能?

E. 昏迷病患案:一位昏迷不醒的無名病人被送到醫院,需要馬上進行手術 才能挽救生命10,手術的阻卻違法事由是什麼?推測承諾?業務上正當 行為?或是緊急避難?

F. 車禍昏迷案:某甲行經山路,突然發現路旁有一輛發生車禍並冒出火光 的車輛,而駕駛人在駕駛座昏迷不醒,某甲於是破壞車子,將駕駛人拉 出,過程中因為碎裂的玻璃不慎造成駕駛人身體上輕微傷害,應該適用                                                                                                                

7   參閱本論文 7.3.1  

8   Roxin,  AT,  Bd.  1,  4.  Aufl.,  2006,   §18,  Rn.  20.  

9   Roxin,  a.a.O.,   §18,  Rn.  21.  

10   林鈺雄,新刑法總則》,初版,2006 年,頁 27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推測承諾或是緊急避難作為阻卻違法事由?

G. 擅自結紮案:醫師替產婦進行剖腹產時,認定如果該名婦女再次懷孕,

將會造成生命、身體上的重大法益危難,所以專斷地進行結紮手術,以 避免該產婦再次懷孕11,應該以緊急避難或是推測承諾阻卻醫療行為的 違法性尚有爭議,甚至有可能不能阻卻違法而成立重傷罪。

H. 任意換錢案:某甲需要硬幣操作販賣機,走進便利商店換錢,不巧店員 不在,於是拿出口袋內的一百元紙鈔,放入收銀機中,並拿了兩個五十 元的銅板離去12,此一案例到底是構成要件是否該當的問題或是推測承 諾阻卻違法,實值討論。

I. 朋友取菸案:某甲與友人相約在餐廳用餐,友人前往洗手間,某甲一時 菸癮上來,便從友人放在桌上的香煙盒中,拿取一根香菸吸食,輕微犯 罪可否使用推測承諾阻卻違法13

J. 果實自落案:某甲的鄰居某乙出外旅遊,某乙家中的果樹在這段時間剛 好成熟,許多的果實都掉落在某乙的庭院中,某甲認為若是等到某乙回 國後,果實都腐壞了,於是進入庭院拿取果實食用,能不能透過推測承 諾阻卻違法?

K. 擅用罰鍰案:一名警察收取違規車輛的罰鍰,在警察下班途中,因為需 要加油,所以從罰鍰之中提取部分做為油資,其心中真意是先以罰鍰墊 付,等到隔日上班上繳罰鍰時再用自己的金錢補足罰鍰,應該以構成要 件排除或是推測承諾阻卻違法,甚或根本應該成立犯罪?

L. 使用單車案:某甲為了趕上中午的火車,未經同意就使用朋友的腳踏車,

以利趕上即將到站的火車14,我國不處罰使用竊盜,相關德國使用竊盜 案例在我國是否有必要主張阻卻違法,並非沒有疑問。

                                                                                                               

11   Roxin,  AT,  Bd.  1,  4.  Aufl.,  2006,   §18,  Rn.  11.  

12   Kindhäuser,  AT,  2011,   §19,  Rn.  10.    

13   西田典之著,王昭武、劉明祥譯,《日本刑法總論》,初版,2012 年,頁 201。  

13   西田典之著,王昭武、劉明祥譯,《日本刑法總論》,初版,2012 年,頁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