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忽略管理(neglect):由於高層缺乏指導,員工不得不積極主動和承擔責任。

然而,運作分布式領導的好處亦伴隨著挑戰,在實施過程中,以組織階層的 視角,仍然需要有一位領導者負責管理組織,並以英雄式領導(heroically)的方 式決定一切,分布式領導可能被視為組織領導學的顛覆性革命,而非當前各界所 認為的逐步演變或略為重新調整(Bodrožić & Adler, 2018;Chatwani, 2018)。而 實施分布式領導的合作和協議可能需要更多時間,因為分布式領導是一種強調人 類行為的理論,所以它不會自然的符合民主理念或完全公平地對待下屬(Unser, 2018)。

參、分布式領導的類型與實務應用

MacBeath 等人(2004)對於分布式領導的分類,代表了不同的領導、思考方 式與不同的領導分配歷程,在學校教育情境下,任何一種分布式領導模式,都可 以提供學校領導的思維與領導實踐方式,惟在學校情境中,在時間的推進與外部 事件反應中,領導實踐的發展並不會完全依此類別區分或循環,會在不同的時間 和對外部事件的反應表現出不同的方式,將領導實踐視為一連續體,並隱喻著此 類領導實踐方式的流動情形與特徵,分布式領導分類包括:正式的分布(formal distribution)、實用的分布(pragmatic distribution)、策略的分布(strategic dis-tribution)、漸進的分布(incremental distribution)、機會的分布(opportunistic distribution)以及文化的分布(cultural distribution),此 6 種分布式領導模式並 非固定也非互斥,應視情境變化適用,有效能的領導者會視成員特性、組織文化 的不同,予以妥適的領導實踐完成工作任務並達成組織目標,分類循環架構如圖 2-5 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5 分布式領導的類型

資料來源:翻譯修改自MacBeath 等人(2004:35)。

Lucia(2004)的研究中,將分布式領導視為一週期的循環過程,從正式領導 者→根植領導文化→提供系統支持→創造集體合作→協調成員發展的歷程,建構 分布式領導的循環系統如圖2-6 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分布式領導循環

資料來源:翻譯修改自Lucia(2004:122)(The distributed leadership cycle and its five components)。

在此分布式領導循環中,亦重視正式領導者的功能與重要性,與 Spillane

(2006)的觀點相同,在第一階段,學校領導人以支持部分的自主、賦予他人權 力、有高度的視野、擁有領導技能以獲得保障、願意分享權力及任務、鼓勵員工 成為領導者、意識到有效支持的價值等策略,進行後續文化嵌入、系統支持、集 體合作,並發展符合組織成員需求的環境,在此流程下進行分布式領導的循環,

與本研究相同關注的作為包括:重視成員需求、合作、共同決策、創新思維、績 效責任等。而這些屬性和特徵,使得領導能量的分布,在學校環境中得以確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形塑此種循環的階層可能需要數年的時間,因此分布式領導成為長期的趨勢

(Lucia, 2004:123)。

自1950 年代以來,諸如教師領導、共享領導和實務本位的管理等概念已經 出現,並且已經被許多學者關注,這些相關概念和分布式領導之間存在明顯差異,

分布式領導似乎是一個更加全球化的概念,它可以建立更具體的領導風格(Lucia, 2004)。團隊型組織、參與管理、授能領導、向上領導的作法,均可適用於分散 式領導(黃宗顯,2008)。MacBeath 等人(2004:11)提出與分布式領導接近的 概念包括:分享式領導(shared leadership)、合作式領導(collaborative leadership)、

授權式領導(delegated leadership)、散布式領導(dispersed leadership)以及民主 式領導(democratic leadership)。

至於 Spillane(2005)則主張分享式領導、團隊領導及民主領導等概念與分 布式領導之不同。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採用分布式視角進行共享式領導;團隊領 導亦不一定要認同分布式的觀點,在這種分配方式中,領導實踐被視為領導者、

追隨者和情境的交互作用;而分布式領導可以是民主的,惟領導在學校的情境內 勢必延伸到領導者身上,所以也可能是專制的。張奕華和顏弘欽(2013)彙整多 項與分布式領導相關之領導理念,包括民主式領導、分享式領導、合作式領導、

教師領導(teacher leadership)、參與式領導(participative leadership)、情境式 領導(situational leadership)、轉型領導(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團隊領 導(team leadership)、授權(delegation)等,並進行概念間之異同比較。

李重毅(2013)則以參與式領導、柔性領導、加值型領導、融合領導、合作 式領導及分享式領導等概念,與分布式領導理念進行相似及區別之比較分析。並 以適用時機、信任關係、領導者角色、追隨者角色、領導形式及最後決策者等原 則進行區別。秦夢群(2019:37-38)對於參與式領導之定義指出,參與式領導係 指藉由共同參與的方式,使組織成員在執行任務的決策與處理上,產生同舟共濟、

人人有責之領導模式。參與式領導之基本精神與分布式領導極為相似。茲比較教

teacher lead-ership)

教師領導屬於分散式領導的一種,係指教 師參與並分享學校的領導力,跨越了教室 教學的傳統角色,進而擴展到參與行政和 領導,共為學校績效的領頭羊(謝文全,

2014:230)。

教師領導由教

empowering leadership)

又譯為賦權增能領導,係指領導者將權力 下授給成員,並協助成員提升工作知能的 一套領導行為,以使成員能順利完成被委 授之任務。它是兼顧授權(to delegate)與 增能(to enable)的領導行為,具有 4 個必

shared lead-ership)

分享領導係以組織成員共同分享的分式來

(distributed leadership)、水平領導(hor-izontal leadership)或集體領導(collective leadership)進行比較,並且與傳統由個人

「垂直」及「分層」之領導模式特徵形成對 比(Bolden, 2011:257)。

分享式領導強

MacBeath 等人

(2004);

(2019) 秦夢群

合作式領導

(collaborative leadership)

協作領導(collaborative leadership),又稱 為合作式領導,領導者能夠形塑同心協力 MacBeath 等人

(2004)

參與式領導

participative leadership)

參與式領導係指藉由共同參與的方式,使

fusion leader-ship)

democratic leadership)

在團體活動的決策過程中,團體成員有表 MacBeath 等人

(2004)

轉型領導

transformati onal

leader-ship)

轉型領導(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是指 組織領導人應用其過人的影響力,轉化組

增權益能,並具有4 種領導型式:獨裁式(autocratic)、家長式(paternalistic)、

個人式(individualistic)與參與式(participative),前 3 種環境皆是由領導者決 定,參與式則是由群體決定,也因此參與式領導即具有分布式領導的意味在其中

(吳清山、林天祐,2014:36-37;賴志峰,2008;Lucia, 2004)。

Mayrowetz(2008)描述了分布式領導的 4 種用途:研究教育領導的理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共同參與:分布式領導強調學校組織中的成員都有機會參與領導活動,從事計 畫、執行和做決定工作。

4.團體分享:分布式領導強調團體成員分享,組織內個別成員經由彼此互動過程,

分享有價值的知識、經驗和成就感。

5.增權益能:分布式領導強調增進學校組織成員的領導權力並提升專業能力,領 導的實踐是由校長及教職員一起來執行,組織成員享有決策權力,從權力分享 過程中在能力和承諾的層次上提升專業知識與能力。

Copland(2003)整理理論與實證研究成果,將分散式領導歸納出 3 個共通 點(陳佩英、焦傳金,2009):

1.發展中的聯合行動體:分散式領導是一個整體的概念,而不僅僅是單一個體行 爲的累加。分散式領導是一種互惠、協調與合作之行動(concertive action),

成員的專業觀點是多元的,可以發揮超越每一個小單位的綜合效果。因此分散 式領導具有「多成員組織團隊」(multi-member organizational grouping)的特性,

而組織的影響力和效能則歸功於組織成員的協同合作。

2.開放領導:領導不再指涉校長或特定的行政主管領導,領導者可以包括教師、

學生和社區成員,也就是上下層級之間角色界限變得模糊或擴張,而權力關係 也通過組織的調整與設計,讓更多的成員分擔不同的領導角色與職責。簡言之,

領導與跟隨者的角色分配,取決於任務與問題情境而非角色職位,因此領導實 踐的參與者不再限定於行政主管,而是跨越了職掌、角色和環境之界定。

3.多元專業與創新:領導實踐除了強調多元專業觀點、互相合作追求功效之外,

個別專業的刺激將可以帶來整體的創新行動,而合作與信任的組織文化則可以 使得組員再接再厲,接納並改進初步發想,使創新成為大家共同的行動目標與 成果。

賴志峰(2010:205-248)以訪談方式對分布式領導在學校之實踐進行研究分 析,探討分布式領導分布權力有下列面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在領導主體方面:校長的單一領導扮演關鍵且重要的角色;多元領導者存在於 當前學校領導的情境;教師對於參與領導角色之意願呈現分歧。

2.在領導方式方面:自信和自我謙遜的校長職位;清晰的學校組織結構和績效責 任;多元領導者共同參與及影響學校的運作;校長的單一領導者與多元領導者 之權責分工。

3.在領導實踐方面:現有領導模式的整合而不是全新的模式;尋找適當的轉捩點 引導學校變革與發展;透過有效的作為提升教師的領導能量;營造信任與合作 的學校文化。

4.在領導效果方面:描述領導現況而不是有效領導的保證;不見得是最好的方式 但有其優缺點。

中國學者劉建(2014)則將分布式領導分為 3 種類型:

1.合作式分布:強調基於分工的「依賴」。

2.集體式分布:強調在共同目標下「每個人都是英雄」。

3.協同式分布:強調領導行動的邏輯與順序。

徐吉春(2014)以文獻分析、焦點團體訪談及德懷術等質性研究方式,建構 分布式領導的重要層面包括:

1.角色多元層面:允許多位領導者、呈現流動的領導者、鼓勵共同參與、強調權 力分享與開放領導邊界。

2.賦權當責層面:展現組織最大化效能、構思專責領導、制訂績效管理與評估、

重視團隊工作表現、強調權責相符、分享權責與做到充分授權。

3.信任合作層面:架設支持的人際網絡、形塑成員的信任合作文化、建立多元的

3.信任合作層面:架設支持的人際網絡、形塑成員的信任合作文化、建立多元的

Outlin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