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述相關理論支持,並對本研究校長分布式領導構面之結果分析與討論背景資料預 為說明。

壹、分布式領導相關研究之緣起與定義

分布式領導相關研究仍屬發展階段,相關定義也不斷出現,以領導者、領導 情境與追隨者之三元互動論之觀點最受關注與討論,亦有研究試圖對分布式領導 之歷程、循環、分類或功能進行探究,或以量化研究瞭解分布式領導與其他背景 變項之因果關係及中介效應。近年來,以共享領導(shared leadership)作為典範 之分布式領導相關研究,在歐洲、英國、芬蘭、南非、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 等世界各國受到關注(胡士雄,2016;Bolden, 2011;Bush & Glover, 2013;Bush

& Ng, 2019;Duif, Harrison, van Dartel, & Sinyolo, 2013;Harris, 2012;Lahtero, Lång, & Alava, 2017;Tian, Risku, & Collin, 2016;Torrance, 2013;Torres, 2018;

Williams, 2011)。在學校中,領導權責可以分配給校長、其他教師領導者及擁有 技術的專家,分布式領導理論促進了此種結構系統的發展,在這種領導模式中,

個人進行協作並將思想和專業知識匯集,使得組織集體行動的效能,大於個人行 動取得的成就(Johnston, 2015)。

分布式領導一詞的近代起源最早可追溯至 Gibb、Platts 和 Miller(1951)著 作的《參與式的團體動力》(Dynamics of participative groups)一書中第 4 章「分 享與領導」首度提出「分布式領導」一詞(吳清山、林天祐,2014:36-37;賴志 峰,2008)。分布式領導發展的初始意義是一種實用的工具,它使領導者可以分 擔不斷增加的工作量(Tian et al, 2016)。Hollenbeck 等人(1995)提出了「分布 式專業團隊」(distributed expertise teams)一詞,意指每個團隊成員都擁有特定 的專業知識,可以為團隊任務做出貢獻。直到 2000 年,分布式領導的概念才真 正被學者和實務工作者廣泛接受,但其起源卻可以追溯到更為久遠的年代,在此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階段之前,能夠具體引用的分布式領導文獻較少,目前相關研究已發展、釐清出 重要的概念,為後續的研究建立了道路(Bolden, 2011:252-253)。

Spillane、Halverson 和 Diamond(2001)研究指出,分布式領導於 21 世紀初 期,自社會學(sociological)、認知(cognitive)、心理學(psychological)和人 類學理論(anthropological theories)興起,其中最重要的是分布式認知(distributed cognition)及活動理論(activity theory),而分布式領導特別關注領導實踐的方 法,因為它涉及到教學和學習轉型的架構,並將一所學校定位為領導實踐的分析 單位,而非單一領導者,分布式領導理論的重點是領導實踐如何在正式領導者與 非正式領導者之間分配。分布式領導理論近代的理論奠基者Spillane 等人(2001;

2004)以及 Gronn(2002)將分布式領導描述為不同於特定的領導風格或分類,

並使用它來解釋所有領導行為過程中的活動。Spillane(2006:9)將分布式領導 稱為「視角或觀點(perspective)」,Gronn(2002:424)則將其稱為「分析單 位」(a unit of analysis)。

Gronn(2000:318)的研究將領導重新概念化,將分布式領導定義為一種潛 在地分散在眾多人中的影響力形式,顯示組織的所有成員在某些時候擔任領導職 務,並主張將分布的特性重新納入適當的概念系統中。Spillane 等人(2004)提 出「走向領導實踐理論:分布式視角」一文,逐步將分布式領導理念轉化為領導 理論。正如其名稱所示,分布式領導是在許多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分配領導的實 踐(Hammershaimb, 2018;Spillane et al, 2001)。傳統而僵化的領導結構,教師 之間缺乏共同責任,領導者害怕讓老師參與,是實施分布式領導的主要挑戰,目 前大多數校長、副校長、教師與職員持續實踐分布式領導,因為分布式領導的成 功,取決於領導者是否願意下放權力,使員工得以獲得參與領導決定的機會

(Dampson, Havor & Laryea, 2018)。Lucia(2004)的研究結果表明,分布式領 導是團隊有效合作的關鍵,且影響教學品質,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整合性、

相關性的分布式領導模式將帶動學校的發展,同時也是理論的聚焦,分布式領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重新定義了21 世紀的學校領導實踐,並將領導模式重新配置及概念化。而 Bolden

(2011)亦主張分布式領導具有共享、集體、協作以及共同領導等概念。

Leithwood、Day、Sammons、Harris 和 Hopkins(2006)之研究指出,當學校 老師的影響力增加時,校長並不會喪失權力或影響力。亦有研究表明成功的學校 需要進行重組和設計,以便廣泛地共享和傳播領導知能,以重塑角色和責任並創 建新團隊的方式進行,形成扁平化的結構,並從本質上賦予個人更大的責任感和 責任心(Harris, 2010)。謝文全(2014)指出分布式領導的特色包括:多元領導、

共同參與決定、成果與責任分享、增權賦能並相互依賴,除領導者外,成員也可 以是領導者,從分享領導中彼此學習成長,在領導者、成員與情境的互動網絡中,

彼此互相依賴成生命共同體。

分布式領導強調成員參與學校決策、存在共同責任以及存在相互支持的協作 學校文化。發展迄今,有學者將分布式領導視為一個得以瞭解組織內多個利害關 係人如何影響領導策略的概念(Torres, 2019)。分布式領導自 1959 年萌芽已逾 60 年,經 Spillane、Halverson 和 Diamond 等人在 21 世紀初積極倡導,並於 2004 年將其從理念轉化為理論,歷經十餘年的發展,強調重視組織內利害關係人的權 力分配,在分布式領導的組織中,有意願發揮領導力的成員獲得發揮領導能力的 管道,而合作、共同承擔責任及相互支持的文化,均為影響分布式領導成功與否 的關鍵,綜合國、內外相關研究對於分布式領導定義彙整如表2-1 所列。

Torres(2018)

從分布式領導的角度來看,數名成員將會參與領導活動,並在共享的

Spillane 等人

200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綜合表2-1 及相關研究論述,本研究對於分布式領導的定義如下:「校長分 布式領導係指學校校長基於共享、參與、信任、合作及授權等信念,在分享成就、

集體決策、信任和諧、相互依賴、尊重專業的組織情境下,使學校同仁共同達成 任務目標與組織願景以提升組織效能,重視非正式領導者參與、賦予績效責任的 領導實踐方式,同時將領導視為動態的歷程,存在流動的組織網絡中,而領導實 踐的方向亦隨組織發展需要更迭」。

Outlin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