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壹、學校組織文化相關研究之緣起與定義

組織文化一詞,最早係由企業管理領域發展,Elliott Jaques 在 1951 年在《工 廠文化的變化》(The Changing Culture of a Factory)中提出(Hatch & Cunliffe, 2013)。迄至近代數十年的研究脈絡中,學者對組織文化提出了多種定義。自 1980 年至21 世紀初,組織文化多數被定義為一種組織內正式的規則或非正式的默契,

並在組織成員互動過程中,以顯性有形的或隱性無形的的方式表達或展現,如文 字語言、典禮儀式、人造器物或信念與價值觀上,此類儀式器物、信念價值或象 徵性的符號,可以幫助組織成員感知到組織文化的獨特性(黃昆輝、張德銳,2000a;

蔡進雄,2000;Fiol, 2002;Louis, 1983;Martin, 2002;Schein, 1995;Schultz, 1995;

Smircich, 1983;Trice & Beyer, 1984;Turner, 1991)。謝文全(2014)綜整相關 研究後,指出組織文化具有獨特性、規範性、共有性與動態性等有別於其他組織 的特質。

Hoy 和 Miskel 在《教育行政學 : 理論、研究與實際》一書中,定義文化是 一個流行術語,組織文化的學者經常使用人類學和社會學的質性研究與人種技巧

(ethnographic)來研究組織的特質,他們強調組織是一個整體、自然的系統,並 探究組織的習俗、信仰與文化元素如何維持社會結構;而研究組織氣氛的學者通 常以量化研究進行,探究多種價值或架構存在的交互影響關係,而吾等不宜將文 化定義為氣氛的一部分,或者將氣氛定義為文化的結果(林明地等譯,2003:258)。 此係文化在組織行為研究中的定義。另有研究指出,文化有幫助組織成員瞭解、

適應的功能,並以適當的反應與文化產生的刺激互動,並能夠減少適應中付出的 心思與不確定性,並透過經驗的累積,想法的共識,理念的傳遞,經過時間的演 進,這些經驗、共識與理念將逐漸眾所皆知(宋秋儀譯,2006)。

在2000 年之後的組織文化研究中,多有參考 Schein(1995;2004;2010)

對組織文化定義之階層者(仲秀蓮,2011;秦夢群,2013;張慶勳,2006;鄭詩 釧,2005;Martinez et al, 2015)。不同類型的文化可能會創造出不同的組織情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進而形成組織成員在特定情境下反應的方式(Reis et al, 2016;Schein, 2004)。

Ravasi 和 Schultz(2006)發現組織文化的作用,是提供領導者檢核評估組織事務 時「意義感知」的來源,同時也是影響組織成員對於組織文化「賦予意義」的因 素,其以組織認同與文化的觀點,分析組織文化受到成員對組織外觀(外部形象)

的看法,或受到慣用行為模式(內隱信念)及基本假設的影響。另有學者認為,

成員在組織內部表現的可靠性或確實性(authenticity),會影響敬業的程度,並 與工作的激勵因素與自我實現感有關,可靠或確實的員工,會從事符合其核心價 值觀的工作任務,或以其認可的方式完成工作,在此過程中,更能與自我的核心 價值符合一致,形成更多的內在動力,從而影響敬業程度(Reis et al, 2016 ;Saks, 2006)。

Schein(2010)主張組織文化是一個群體為解決其外部適應和內部整合之問 題時,學習到的共享基本假設的模式,此一模式能夠運作良好,並被認為能夠有 效提升組織效能,新進成員將傳授這些共享模式的認知、思考和感受的方法。組 織文化構成要素由上至下之階層順序為:人造品與創造物、認同的信念與價值觀、

基本假設;並分為鉅觀文化、次要文化與微觀文化。Ravasi 和 Schultz(2006)認 為組織文化是組織內一個共享的心理假設,透過對各種情況的適當作為進行規範 或定義,引導組織中的行動與信念。至於Martinez 等人(2015)則認為文化是經 濟活動的結果,而不僅是其決定因素,是一種特定假設的基本假設模式,由特定 群體在學習解決其外部適應和內部整合問題時發展、發明或發現,這種基本假設 被組織成員視為運作良好,相關的感知、思考和感受在此基本假設下,被視為正 確的行為模式。

另與學校組織文化相近的概念為「學校氣氛」。陳奎憙(2000)定義學校氣 氛又可名之為學校組織氣氛(organizational climate of schools),係指學校領導 人、主管人員、教職員、學生、家長的共同心理特質或傾向,此種特質或傾向所 形成可感受的情境,是學校成員經互動整合後,形成的某種持久性特質,並能被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學校成員所知覺,進而影響學校成員的行為。而謝文全(2014)為將組織文化與 組織氣氛區隔,將組織氣氛(organizational climate)界定為一種組織對人產生的 感受印象,此感受印象為主觀性的,代表相對人對該組織的評價,並可能影響相 對人的行為,另有持久性的氣氛稱為組織氣氛(organizational climate),短暫性 的則稱為組織氣候(organizational weather),或有以 organizational atomsphere 兼 指兩者。由此觀之,學校組織氣候與學校組織文化的共同點,都主張成員與環境 的互動、成員對環境的知覺,組織氣氛可視為種成員互動後產生的現象,並形成 持久性的情境,而學校組織文化更為強調成員賦予組織各項事務的意識與價值,

並能區分認同或不認同者。

張慶勳(2006)之《學校組織文化與領導》係較為系統性之學校組織文化研 究,其主張學校組織文化是學校組織成員知行合一的結果,組織成員的認知形成 共識及意義化後,形成基本的假定與行為規範,包括組織內部統整、組織外在適 應與組織成員需求等,並與外在的開放性社會系統互動。秦夢群(2013)指出,

理論上,組織行為係產生於個人變項與環境變項的交互作用,當成員加入組織時,

一方面必須適應所處環境;一方面卻仍保有其人格特質。在運作上,組織必須聆 聽個人需求,以儘量創造符合成員人格特質的環境;另一方面,個人卻必須經由

「社會化」的過程,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組織的常模或共識,也就是所謂的組織文 化(organizational culture)。鄒惠娟(2014)則以校長協會成員為研究對象,指 出組織文化是組織的核心價值、信念,協助成員瞭解組織的功能與制度,作為行 為規範,以引導組織營運、目標及願景;能促進成員依循專業行為規範,是組織 無形的寶貴資產。

在相關研究中,目前大多數以「學校組織文化」為題(江文吉,2012;何嘉 惠,2018;沈秀春,2011;邱怡和,2009;邱侶文,2015;楊文堯,2016;劉泄 嬉,2018;鄭文淵,2014;蕭淳元,2013;薛雅文、賴志峰,2013;魏家文,2018),

亦有以「學校文化」為主題之研究(仲秀蓮,2011;林俊傑,2010;林姸伶,2017;

林新發等人,2007;張雯玲,2013;許陣興,2011;蔡進雄,2000),或有以「學 校文化取向」之研究者(濮世緯,2003),綜合國、內外相關研究對於學校組織

Hoy 和 Miskel

2013) 組織文化係組織內共享且得與其他組織區分的特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規範整合的意義系統,是學校成員進行認知、思考、行動、發展時,認為正 確或合理的基本假設,透過外部情境因素的匯入整合及新成員的加入適應,形塑 出與其他學校不盡相同之特質與特色」。

Outlin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