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學校組織文化的類型與實務應用

Cooke 和 Lafferty(1987)將組織文化分成 12 個規範性信念。組織文化指標 是一個120 項的調查,評估了 12 個規範性信念,這些規範可分為 3 類組織文化:

第一種文化類型是建設性文化(constructive culture),包括認可與成就、自我實 現、鼓勵人本主義,以及從屬關係有關的規範性信念;第二種是被動防禦文化,

強調與尋求正式認可有關的價值,無論是傳統的還是從屬的,都避免了追究責任;

第三種是積極的防禦文化,具有對立、權力導向、競爭和完美主義者的特徵和信 念(Ashkanasy, Wilderom, & Peterson, 2011:149),12 項規範性信念之內涵與結 構如圖2-16 所示。

2-16 組織文化階層循環圖

資料來源:翻譯修改自Cook 和 Szumal(2000:15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建設性文化(constructive culture):鼓勵成員相互交流,以滿足個人需求 的方式完成任務,此這種文化具有成就取向和行為自我規範的特徵。

(一)績效導向的文化(achievement culture)

此類文化期待成員制定具有挑戰性且符合實際的目標與計畫,並且努力尋求 目標的達成,組織成員在團隊中能充分發揮其職,具有績效導向的特徵,是組織 據以存在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自我實現的文化(self-actualizing culture)

此種文化期待成員享受他們的工作、發展自己,並主動承擔創新的任務,拓 展新穎有趣的專業領域,重視團隊中個人的角色與發展,是組織層次自我實現的 基礎。

(三)人文關懷的文化(humanistic-helpful culture)

此類文化希望成員在彼此溝通與互動時保持開放性、合作互助、具有建設性 的影響力,重視組織成員對工作任務的投入並從中精進專業,是促進組織效能的 隱性動力。

(四)忠誠歸屬的文化(affiliative culture)

此類文化期待成員在工作時保持友好、良善的關係,並形塑良好的工作滿意 度,與其他成員互動時保有敏感性,同時擁有開放的心胸與自我實現感,展現對 組織的忠誠度。

二、被動型防禦文化(passive/defensive cultures):此種文化的成員以有能力的 方式處理任務,以確保他們在組織中的地位。這種文化的具有權力取向、競 爭和行為完美主義規範等特徵。

(一)和諧認同的文化(approval culture)

此類文化完成任務需建立在和諧的基礎下,營造互相配合、協調的風氣,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員希冀獲得他人的認同,並且受到歡迎,強調組織內部的穩定,設法解決並避免 衝突。

(二)服從規則的文化(conventional culture)

此類文化要求成員遵守潛在及明文訂定的規則,並引導成員要有留下良好印 象的作為,此類組織層級節制分明,相對保守且重視傳統,對於組織創新或提升 效能等作為較不鼓勵。

(三)層級節制的文化(dependent culture)

此類文化領導人期待成員按指示完成工作任務,包含流程與目標,皆須透過 領導人的授權,組織成員參與決策的機會較少,對於自發性、積極性較高的成員,

發揮專業或能力的機會較低。

(四)迴避錯誤的文化(avoidance culture)

此類文化成員盡可能地將職責轉移給其他人,並避免因問題而受到任何指責 的可能性,組織成員完成任務的原則不見得是不出錯,而是將受責備的可能性降 至最低。

三、積極型防禦文化(aggressive/defensive cultures):成員之間的互動不會威脅 彼此的穩定性。這種文化具有認可取向、依賴和迴避行為規範等特徵。

(一)批判反制的文化(oppositional culture)

此種文化充滿對立與反制氣氛,成員具有批判性、反對性,藉由抵制他人的 作為,做出符合自身觀念取向但可能無效的決定,其中異議份子可能被認為反對 而反對,進而產生不必要之衝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領導權威的文化(power culture)

此類文化重視領導者的獨斷性,並負責管理、控制下屬屈服於上級的要求,

不允許成員參與工作事務的決定,重視領導權威,此類組織的成員以取得管理職 位為目標,成員間的關係以職位或角色間的關係為鏈結。

(三)競爭表現的文化(competitive culture)

此類文化成員以超越他人為目標,而並非以正向的心態面對競爭關係,且不 允許合作完成任務,在競爭的關係中,可能降低人際關係,形成非良性的比較文 化,導致無法與外界情境做同等比較。

(四)完美主義的文化(perfectionistic culture)

此類文化要求成員展現工作能力,追蹤控管所有工作流程,力求至善,並為 了實現狹隘的目標長時間工作,擁有努力勤奮特質的成員將受到重視,強調工作 任務的細節。

Martin 和 Terblanche(2003)指出影響組織文化有下列 8 個重要的因素:

1.使命和願景(mission and vision):成員對組織的願景、使命和價值觀的理解,

以及如何將這些價值觀轉變為可衡量的個人和團隊目標。

2.外部環境(external environment):確定對外部和內部成員的關注程度、員工對 社群參與的看法。

3.實現目標的手段(means to achieve objectives):確定對的組織結構和支持機制 有效的貢獻方式。

4.組織的形象(image of the organisation):關注組織在外界的形象是否是為熱門 的。

5.管理過程(management processes):著重於組織中完成任務流程的方式,包括 決策、制定目標、創新流程、控制過程和溝通等方面。

6.員工的需求和目標(employee needs and objectives):著重於將組織成員的需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人際關係(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側重於管理者與組織成員間的關係以及 衝突管理。

8.領導力(leadership):關注增強組織成員特定領域領導力的實踐。

Hargreaves(1994)將學校組織文化分為 4 種形式,包括個人主義文化、合 議管理文化、次級團體文化、協作發展文化,內涵分述如下:

1.個人主義文化(individualism):此類文化的特徵是以個人主義為中心思想,教 師在教學現場處於孤立的狀態,獲得的資源與支援較少,教師間少有互相協助 的機會發生。

2.合議管理文化(contrived collegiality):此類文化的特徵是組織成員間的工作關 係,受到有秩序的行政管理,或強制性的實施某種政策性作為,時間和空間固 定且可預測。

3.次級團體文化(balkanization):此類文化的特徵是教師在各自組成的小組中一 起工作,而這些群體外人不易進入,維持時間較長,並且具有較高的個人認同 感。

4.協作發展文化(collaborative culture):此類文化的特徵是組織成員在完成工作 任務過程中,合作的工作關係是自發的、自願的且面向發展的,在時間和空間 上無所不在且無法預測的。

Flores(2004:301)指出,學校文化是多元的而非整體的,不同的學校文化 可以共存於一所學校,形成了組織成員多元的學習與發展機會。Day 和 Leithwood

(2007:23)在部分學校文化的個案研究結果表明,成功的學校領導者有下列作 為:

1.以合作建立信任的文化,共享知識與權力。

2.倡導創新和冒險精神的文化,帶動整個學校或社群的創新循環。

3.重視成員參與決策與民主主義的觀念。

4.致力於在學校內部形塑學習型的組織文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充分展現對確保教育公平的承諾信念。

Robbins 和 Judge(2013)對組織文化的功能進行闡述,該研究指出當前分散 組織的取向,使組織文化比以往更加重要,但這也使建立強大的文化更加困難,

減少正式的授權和控制系統後,文化的共同含義可以使每個人都朝著同一方向發 展,以整個組織為單位比較,以團隊形式組織的員工對團隊及其價值觀的忠誠度 較高,在虛擬的組織中,由於缺乏頻繁的面對面聯繫,因此很難建立一套通用的 規範,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由正式和法規規定為基礎的文化,可確保它們 以相對統一和可預測的方式行事,組織文化有下列6 項功能:

1.組織文化在一個組織和另一個組織之間建立了區分界線。

2.組織文化傳達了組織成員的認同感。

3.組織文化促進了大於個人自身利益的的組織承諾。

4.組織文化增強了社會制度的穩定性。

5.組織文化為成員提供標準,協助促使組織團結。

6.組織文化是一種引導和塑造員工的態度和行為的決策和控制機制。

謝文全(2014:143-146)歸納組織文化的正功能與反功能,正功能包括釐清 組織界線、促進組織穩定、促進成員組織認同、控制成員行為、提升組織績效;

而組織文化的反功能則包括造成內部衝突、阻礙創新、阻礙成員活力、阻礙組織 間合作等。范熾文和張文權(2016)以文化為中心的觀點,指出學校對社區的發 展及社會文化有極大貢獻,學校校長採用雙向溝通,與社區和諧共處,建立良好 人際關係,能有效引導社區發展,學校為文化中心的實施策略及內涵彙整如下:

1.運用儀式活動彰顯教育信念:公開表揚優秀師生,激勵向上。

2.運用慶典發揚學校核心價值:利用慶典對外行銷,宣揚特色。

3.運用故事領導闡述學校歷史:促使成員情感認同,傳承文化。

4.運用象徵符號傳達重要意義:符號互動溝通傳遞,發揚願景。

5.運用特殊語言強化價值溝通:增進學校成員情誼,認同實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規劃環境建築發揮境教功能:校園發揮境教功能,陶冶身心。

7.妥適選擇新進教師融入學校:新進教師專業培訓,協助適應。

8.日常行動彰顯組織文化意義:賦予學校活動意義,行動實踐。

Outlin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