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科學家以「路徑依賴」描述政治過程於今已⽇日益常⾒見, 它經常被50 引⽤用為解釋制度變遷的理論模式。︒。 在此意義上,廣義的路徑依賴如同威51 廉.舍維爾(William Sewell)的說法,「在較早的時間點上發⽣生的事情將 影響在較後的時間點上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的可能後果」。︒。 狹義的路徑依52 賴的定義則可⾒見於瑪格麗特.李維(Margaret Levi)的解釋,她說:

假使⼀一定要將路徑依賴意味著什麼的話,那就是⼀一旦⼀一個國家或地區已啟動某條路 徑,它的翻轉成本(Cost of Reversal)是非常⾼高的。︒雖然也有其他的選擇點,但是 某種程度上,制度安排的壕溝就能阻礙初始選擇時的⼀一個容易的翻轉。︒也許⽤用樹來 比喻(Metaphor),較之以路徑比喻為佳︔;在同⼀一根樹幹上有許多不同的枝幹及更

⼩小的分枝,儘管攀爬者在樹枝上掉頭轉向或是從這頭樹枝爬到那頭都是可能的,但 重點是攀爬者會傾向於爬在他⼀一開始就攀爬的那根樹枝上──即使那根樹枝已經死

Kathleen Thelen and Sven Steinmo, op. cit., p.17.

49

「路徑依賴」的概念⼀一開始源⾃自⾃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生物學家在研究物種進化的過程中發現,物種

50

進化除了取決於存在基因內的DNA的控制外,基因的隨機突變和外部環境的變化也會改變物種演化,在 此過程上,物種可能會產⽣生各式各樣的進化路徑,並且若⼀一直未受突變因素和不同外部環境的影響下,

它將沿著既定路徑⼀一直演化下去,⽣生物學家史德芬.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 1941-2002)就是較早 研究⽣生物演化路徑,並且指出⽣生物演化路徑未必⾛走在最優路徑的觀點,他由此提出了「路徑依賴」的概 念。︒

Paul Pierson, "Increasing Returns, Path Dependence, and the Study of Politic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51

Review, 942: 251.

William Sewell, “Three Temporalities: Toward an Eventful Sociology,” in Terrence J. McDonald, ed., The

52

Historic Turn in the Human Sciences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6 , pp. 262-263.

掉了也是⼀一樣。︒ 53

在歷史制度論者眼下,路徑依賴⼤大都意味為⾃自我強化機制(Self-Reinforcing Mechanisms)或政治系統的正向回饋過程(Positive Feedback Process),⽽而經濟學者則都稱為「報酬遞增」(Increasing Returns)的過 程。︒。

一. 報酬遞增(Increasing Rreturns)論述

在許多理論家眼底,「報酬遞增」是路徑依賴的來源,甚⾄至就是路徑 依賴唯⼀一的代表形式。︒。 報酬遞增⼀一開始源⾃自經濟學者描述社會過程的⽤用54 語;此⼀一概念指涉,在特定⽅方向上的先前腳步將導致朝向同⼀一⽅方向的進⼀一 步⾏行動。︒。在報酬遞增的過程上,沿著相同路徑再進⼀一步的可能性隨著踏在 這條路徑上的⾏行動的增加⽽而增加,這是由於相較其他可能的選項下,當前 的⾏行動的⽐比較利益隨著時間⽽而增加所致(換個不同的⽅方式來說,就是它的 退出成本上升了)。︒。55

在新制度經濟學家中,經濟史學家諾思(Douglass Cecil North, 1920--  ;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共同得主)就知名於以報酬遞增及交易 費⽤用理論,和分析制度變遷的歷史過程及其對個⼈人⾏行為與組織運作的約束。︒。

諾斯主張兩種⼒力量──報酬遞增和顯著的交易費⽤用導致的不完全市場,決 定制度變遷的路徑。︒。 他在報酬遞增的論述上引⽤用布萊恩.亞瑟(W. Brian 56

Margaret Levi, “A Model, a Method, and a Map: Rational Choice in comparative and Historical Analysis,” in

53

Mark Irving Lichbach and Alan S. Zuckerman, eds., Comparative Politics: Rationality, Culture and Structur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p. 28.

Paul Pierson, op.cit., p. 251.

54

Paul Pierson, op. cit., p. 252.

55

Douglass C. North,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Cambridge: Cambridge

56

University Press, 1990, p. 95.

Arthur)的觀點,說明有4種⾃自我強化的機制, 他將這些⾃自我強化機制產57

⽣生的後果,歸納為(1)多重均衡:因有許多解決辦法⽽而不能確定結果;

(2)可能的無效率(Possible Inefficiencies):因為運氣不好不能吸引

⼈人,以致於原本較佳的技術被淘汰;(3)鎖定(Lock-In):當解決結果

⼀一旦達成就時就無法撤出;(4)路徑依賴:⼩小事件的結果和偶發環境能 決定後果,⽽而後果⼀一旦出現會導致⼀一條特定的路徑。︒。 如此⼀一來,諾斯初58 步建構了在報酬遞增過程下引致的制度變遷理論──路徑依賴的假說。︒。⽤用 經濟學的話語,就如同保羅.⼤大衛認為路徑依賴就像具有正向回饋機制的 隨機⾮非線性動態系統(Nonlinear Dynamical Random Systems)──如果它們 在結構上未受⼲干擾,就不能擺脫過去事件的影響,也就使其運作取決於系 統歷史上某些佔優勢的偶發和瞬間狀態(aleatory and transient condition)的 持續影響。︒。 59

二. 歷史制度論的路徑依賴設想

在新制度經濟學界興起路徑依賴的論述之後,歷史制度論借⽤用路徑依 賴的概念,並且進⼀一步將它發展在政治學領域的應⽤用。︒。雖然,如同它適⽤用 於經濟學的論述⼀一般,路徑依賴仍然強調過去對現在的重要影響,即前⼀一 個階段的政策選擇往往會決定或者影響後⼀一階段的政策⽅方案。︒。同時,路徑 依賴的過程通常不在個體組織或制度的層級上展現其最⼤大的⼒力量,⽽而是對 專注於組織和制度的互補性結構(Complemantary Configurations)這類的

這4種機制是:(1)巨⼤大的裝置或固定成本:單位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降低︔;(2)學習效果

57

(learning effects):會改進產品或因產品更普及⽽而降低成本︔;(3)協調效果(coordination effects):

帶來易與其他採⾏行類似⾏行動的⼈人合作︔;(4)調整預期(adaptive expectations):當產品(技術)在市場 上⽇日益普及之後,將增強信⼼心,認為它將更爲普及。︒See W. Brian Arthur, "Self-Reinforcing Mechanisms in Economics,” in Philip W. Anderson, Kenneth J. Arrow, and David Pines, eds., The Economy as An Evolving Complex System, p. 10.

Douglass C. North, op.cit., p.94.

58

Paul A. David, “Why Are Institutions the ‘Carriers of History’? Path dependence and the Evolution of

59

Conventions,” Organizations and Institutions,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52: 205-220.

更為宏觀的層次上。︒。60

不過,包括諾思在內,亦有多位學者指出,運⽤用經濟學的觀點時必須 考慮到政治世界與它之間的本質差異。︒。保羅.⽪皮爾⽣生(Paul Pierson)為此 歸納並區分出社會⽣生活領域裏,引領報酬遞增過程的4個顯著且相互接連 的政治⾯面向。︒。它們分別是:(1)集體⾏行動的重要⾓角⾊色;(2)制度的⾼高度 密集;(3)使⽤用政治權威提⾼高權⼒力不對稱性的可能性;及(4)內在的複 雜和不透明。︒。 ⽪皮爾⽣生說明,雖然政治相對經濟⽽而⾔言,具有這4個明顯不同61 的特徵,但是這4個特徵都能夠體現政治制度所帶來的報酬遞增和制度的

⾃自我強化及正向回饋過程,使得報酬遞增過程普遍地存在於政治之中。︒。

但是,⽪皮爾⽣生也特別解釋為何經濟制度的改良機制作⽤用於政治上,經 常是無效率⽽而抵銷路徑依賴的原因,他認為這主要是來⾃自:(1)在競爭 和學習的效率提⾼高機制上的缺乏或弱化;(2)政治⾏行動者的短視(shorter time horizon)及(3)強⼤大的維持現狀的成⾒見普遍地紮⼊入政治制度等3個政 治特徵的強⼤大作⽤用。︒。這些特徵同時也使得報酬遞增過程在政治上顯得特別 劇烈,因為它們增強⾏行動者在已經啟動的路線⽅方向的翻轉困難度。︒。62

此外,他進⼀一步指出,有充分的理由說明政治⽣生活通常以報酬遞增的 動⼒力為標誌;對政治環境⽽而⾔言,正向回饋過程的特⾊色集中體現於集體⾏行動、︑、

制度的發展、︑、權威的⾏行使及社會詮釋等4個傾向上,在每⼀一個傾向下都可 以合理地預期,⼀一旦沿著特定的⽅方向邁出⼀一步,就⾜足以引發⾃自我強化的動

⼒力;它說明著對於尋求瞭解政治穩定與變遷的來源的⼈人們⽽而⾔言,報酬遞增 是⼀一個重要的概念。︒。63

最後,⽪皮爾⽣生提出4個政治⽣生活的特徵,作為判斷路徑依賴或報酬遞增 過程是否有效運作(at work)的標誌。︒。它們是:(1)多重均衡(Multiple

Ira Katznelson, "Structure and Configuration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in Mark Irving Lichbach and Alan S.

60

Zuckerman, eds., Comparative Politics: Rationality, culture, and Structure. pp. 81-112.

Paul Pierson, "Increasing Returns, Path Dependence, and the Study of Politic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61

Review, 942:257.

Paul Pierson, op. cit., p. 257.

62

Paul Pierson, op. cit., p. 260.

63

Equilibria):在⼀一組有助於報酬遞增的初始條件下,⼤大範圍的後果的產⽣生 通常是可能的;(2)偶然性(Contingency):只要發⽣生在適當的時刻,

即使是⼩小事件,也會有⼤大的或持久的後果;(3)時機與次序的重要⾓角⾊色

(A Critical Role for Timing and Sequencing):在報酬遞增過程上,每個事 件的發⽣生都可能重要。︒。因為在整個事情次序的排⽐比上,較早先的部分遠⽐比 後來的重要;發⽣生得太遲的事件可能就沒有影響了,但是如果時機適當的 話,它有可能成為重⼤大的結果;及(4)慣性(Inertia):當報酬遞增過程 確⽴立,正向回饋可能引導單⼀一均衡,此⼀一均衡將依序抗拒變遷。︒。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