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歷史分期之架構

葉伯和將中國音樂史劃分為四個時代階段:發明時代、進化時代、變遷時代、

融合時代,從這四個階段的劃分,可以看出葉伯和受到西方音樂史影響所採取的 歷史進步史觀。進步史觀源自歐洲 17 世紀以來的史學發展,與中國以編年記事為 主的傳統史學觀截然不同,然而自二十世紀初,中國史家們紛紛開始嘗試以新的 進步史觀來思考「中國通史」的各種可能。雖然從葉伯和對於中國音樂發展的分

期,看得出他從日本間接受到西方史學觀點的影響,將西方史學分期的三段法,

轉變成音樂發展的進化階段,並將歷史進程延續到現代,但他並未更進一步闡述 對於中國音樂史發展階段的理念,也未討論這些時代的斷代依據。

陳永認為葉伯和所採用的發明、進化、變遷、融合這四個階段,隱含著中國 傳統詩文架構「起、承、轉、合」的變化,這「不是一種巧合, 而是一種中西文化 交融下的自然的學術語境匯通。」324。以葉伯和在詩詞上的才能,對於「起承轉 合」之法當然有所了解,然而葉伯和對於音樂史學習與了解是來自於日本留學時 期,其對於音樂史分期之觀點,或更能從當時日本音樂史的研究忠看到他所受的 影響。

日本音樂史的研究與撰述受到西方的影響較中國為早,首先以通史型態呈現 的專書是小中村清矩的《歌舞音樂史略》(1888),325 然該書以編年記事的體例撰 述,尚未受當代西方進化史觀之影響。同時期的兩本日本通史:《日本史綱》及《日 本帝國史》,採用西方史學三段式的分法,將日本史分為上古、中古、近世,分別 以飛鳥時代及鐮倉幕府時代之起始為界,326 每個時期包含「音樂」之段落,以進 化論的觀點陳述日本音樂在不同時期由起源、雅樂進步至衰退、俗樂興起的過程,

由此已可見到日本音樂史以西方歷史進化分期為架構的論述雛型;這兩本通史並

324 參見陳永,〈對葉伯和的再認識〉,《音樂藝術》,no.4(2007):65。

325 小中村清矩,《歌舞音樂史略》(東京:小中村清矩,1888(明治 21))。小中村清矩於書末自述 該書之撰寫始自明治 13 年(1880),然幾經更修增補,直到 8 年後終於出版。作者自 1883 年起,曾 於《史學協會雜誌》連載〈音樂史〉,筆者僅取得《史學協會雜誌》第 1 至 4 號,其中第 1、2、3 期皆有刊載〈音樂史〉,比對兩者之內容有相似之處,故該聯載內容應為《歌舞音樂史略》出版前 持續修訂中的版本內容。參見小中村清矩,〈音樂史〉,《史學協會雜誌》,no.1(1883):31-42;no.2

(1883):1-11;no.3(1883):20-29。

326 這兩個時期之分界,約為中國隋唐及南宋時期,此分期可看出中古時期,隋唐文化時期對於日 本的重大影響,也進而反映出日本音樂史與中國音樂史之關聯性。

於近世之後,加入受到西方文化影響後的「今代」時期,但並未論及這個時期受 西方音樂影響後的音樂。327 1909 年加藤長江《日本音樂沿革史》即採用「上古、

中古、近世」三段分法,作者將雅樂部分皆歸於上古,而近世則自西方音樂傳入 日本開始,擴大了西方音樂傳入後的當代音樂發展論述。328

綜觀《中國音樂史》中,葉伯和以周朝雅樂興盛時期為第二階段,在第三階 段雅樂衰敗的變遷時代中,認為秦漢以後的中國音樂是由印度傳入,並論及唐代 音樂輸出至日本高麗之盛況,以及第四階段融合時代中以西樂的傳入做為中國音 樂加入世界音樂的觀點,皆與當時日人所撰述的日本音樂史的觀點相近。特別的 是,在融合時代中,葉伯和概括地說明此時「胡樂、西洋樂也在這時盡量的輸入 和融洽,以啟現代音樂的萌芽」329,其所謂的「融合」,與日本音樂史中,以西方 音樂的傳入做為加入世界音樂之融合不同,他認為「自宋以後,詞曲漸盛,元時 的曲,可算是文藝的歌劇音樂」,330 在經歷前述階段的各種發展與變化,融合時 代的音樂,彙集了歷代所傳承下來的記譜、樂器、演奏唱等技巧,逐漸朝俗樂、

藝術化的方向發展。此觀點幾乎可對比於西洋音樂史中,以十七世紀歌劇興起開 啟近現代音樂發展階段的歷史進程。

由此可以看出,葉伯和對於中國音樂史的分期,雜揉了西方音樂史與日本音 樂史中進化觀點的分期方法,雖然其對於分期依據之述或顯薄弱,且內容未能盡

327 參見嵯峨正作,《日本史綱》(東京:小林新兵衛,1888(明治 21)),62-64、89-99、159-162;

松井廣吉,《日本帝國史》(東京:博文館,1889(明治 22)),89-98、206-207、407-408

328 加藤長江編,《日本音樂沿革史》(東京:松本樂器,1909(明治 42))。

329 葉伯和,《中國音樂史 附詩文選》,57。

330 葉伯和,〈總序〉,《中國音樂史》,7。

詳,但全書於分期架構上仍有其統一性,「發明、進化、變遷、融合」四階段,顯 示出中國音樂史完整的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