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中國音樂之落後與原因

在蕭友梅留日時期的文章〈音樂概說〉中,可看到蕭友梅最早對於中國音樂 的批評:「我國音樂發達雖在數千年前,然記曲法向無一定,且所用符號不能統 一,以故雖有名曲,亦隨得隨失,不能保存永遠也。」364〈音樂概說〉是一篇介 紹西方音樂理論的教材文章,但蕭友梅在其中仍不忘論及中國音樂,顯示蕭友梅 在留日之時,即意識到曲譜保存是中國音樂最大的問題。

1916 年完成的博士論文,是蕭友梅第一篇中國音樂研究著作,雖然是以樂 隊與樂器為研究對象,但行文間多處反思中國音樂之落後與原因,這些思考皆成 為他日後談論中國音樂的基礎論點。博士論文的第一部分〈中國樂隊概述〉,闡 述中國樂隊之歷史,分為「上古時代(約公元前 3000-公元 588 年)」及「中世 紀(公元 589-1700 年)」兩個時期。相對於近代通史慣用的「上古」、「中古」、

「近世」分期法,尚缺少「近世」時期。雖然論文談論的內容只到 1700 年,然

而其中世紀時期事實上涵蓋到清朝。蕭友梅在文中說明道:

364 蕭友梅,〈音樂概說〉,3。

這一朝代[清朝]的樂譜大多數是手寫本,而且直到革命為止一直保存在皇 家音樂機關-原先稱為樂部,後來改稱禮部-裡面,因此遺憾地是很不容 易得見。但是就內容而論也不過是帶樂隊伴奏的讚美歌。365

言下之意,清朝的樂隊音樂除了因無法取得樂譜,故未能於文中說明外,實際上 也似無詳述之價值,故雖然文中不論,但卻仍歸入「中世紀」時期。對照蕭友梅 於《普通樂學》中所列西方音樂史的四個分期:古代﹙至八世紀止﹚、中古時代

(九世紀到十三世紀)、近古時代(十四世紀到十八世紀中葉)、新時代(十八世 紀中葉以後),366 蕭友梅以中世紀含括中國音樂史至清朝的發展,應是對比於西 洋音樂史的中古時代,亦即複音音樂興盛之前。由此顯示出蕭友梅的中國音樂落 後觀點,是建立在與西方音樂史之音樂結構進化觀點的比較上。

博士論文的主題「樂隊」為西方音樂的概念,在中國音樂歷史上並不完全適 用,蕭友梅所引用之樂隊相關文獻資料,皆來自於宮廷音樂,然而自宋元以來民 間戲曲的發展盛況,早已勝過宮廷樂隊。因此蕭友梅在博士論文第一部分的最後 亦補充道:「宋朝和元朝的戲曲音樂的曲子還是相當有價值的,為了能夠系統地 加以闡明,可還需要多年的研究。」367 然而他在引言中,卻也早已先入為主地 將宋元戲曲音樂歸入未進化至複音音樂之階段:

中世紀以前演奏的中國音樂都是單音的……宋朝和元朝,一段唱腔由樂隊 樂器用另一支旋律,然而合乎和聲原理地來伴奏是很普通的,就是樂隊音 樂本身從那時起在純粹器樂的前奏、插曲和尾聲裡面也往往是複音的。可 是無論如何在二部或多部的唱音或相同的樂器上找不到平行的多聲部;因

365 蕭友梅,〈十七世紀以前中國管弦樂隊的歷史與研究〉,66。

366 參見蕭友梅,〈普通樂學〉,《蕭友梅全集‧第一卷 文論專著卷》,327。

367 蕭友梅,〈十七世紀以前中國管弦樂隊的歷史與研究〉,80。

此中國音樂也就沒有到達經文歌、卡農或賦格等體裁的發展。368

由此更顯出蕭友梅此時受到的西方音樂史中進化觀點影響之深,甚至將西方複音 音樂發展之型態,視為音樂進化的必需過程。

蕭友梅與當時大部分的中西方學者一樣,將西方的發展方向與進化觀點視為 理所當然,因此他關注的並不是中國音樂落後的現象,而是造成落後的原因。在 博士論文中,蕭友梅多處藉由與西方音樂發展之比較,反思中國音樂的問題,例 如曲譜未能留存、文人輕視俗樂、缺乏音樂教育等。對於這些問題的觀察與思考,

成為他日後實踐中國音樂教育的著力之處。

蕭友梅返國後隨即發表了兩篇關於中國音樂不發達的文章。〈什麼是音樂?

外國的音樂教育機關。什麼是樂學?中國音樂教育不發達的原因〉中,經由介紹 西方音樂的定義、教育與研究,直指中國音樂的問題在於幾千年來對於音樂及音 樂教育的不重視;369〈中西音樂的比較研究〉以中西樂制之比較,具體呈現造成 中國音樂落後現象的各種關連,例如對於音樂教育與教法的不重視,造成樂工素 質低落,阻礙了記譜法的發展;對於樂器改良的輕忽,侷限了音階系統的發展,

特別是元朝時對於西方傳入的鍵盤樂器「興隆笙」的忽視,使得中國音樂錯失進 化至複音音樂的契機。370 在十餘年後發表的〈最近一千年來西樂發展之顯著事

368 蕭友梅,〈十七世紀以前中國管弦樂隊的歷史與研究〉,46。

369 參見蕭友梅,〈什麼是音樂?外國的音樂教育機關。什麼是樂學?中國音樂教育不發達的原 因〉,《蕭友梅全集‧第一卷 文論專著卷》,143-147。

370 興隆笙記載於《元史‧禮樂志》〈宴樂之器〉之首:「興隆笙,制以楠木,形如夾屏,上銳而 面平,縷金雕鏤枇杷、寶相、孔雀、竹木、雲氣,兩旁側立花板,居背三之一,中為虛櫃,如笙 之匏。上豎紫竹管九十,管端實以木蓮苞。櫃外出小橛十五,上豎小管,管端實以銅杏葉。下有 座,獅象繞之,座上櫃前立花板一,雕鏤如背,板間出二皮風口,用則設硃漆小架於座前,系風 囊於風口,囊面如琵琶,硃漆雜花,有柄,一人挼小管,一人鼓風囊,則簧自隨調而鳴。中統間,

實與我國舊樂不振之原因〉中,蕭友梅更具體的以西方音樂發展的特點,來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