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同儕生產的成功要素

第四章 公共領域復興運動

4.5 公共領域相關實踐的精神與創作模式

4.5.3 同儕生產

4.5.3.6 同儕生產的成功要素

(A) 模組化

本文之前提到,在同儕生產模式的運作之下,只要能號召到足夠數量的參與 者,工作計劃的複雜度不是太大的問題。重點其實在於「模組化」,亦即將一個 大型的工作計劃分割成多個大小不一、互相獨立存在的模組,而彼此間不會互相 依存、影響。

之所以將工作計劃再細分為多個小型的子計劃或是模組,是為了便於分配給 多個志工來處理,或是提供給志工們來認領,而且若能將工作計劃分割地愈多、

愈小,愈有可能讓更多的志工同時參與其中,並有助於順便解決創作誘因的問 題。但是,如果每件子計劃的規模、尺寸都一樣小的話,倒也不是個可喜的現象,

比較適當的做法是將規模或尺寸劃分成大小不均。若能具有可大可小的彈性,更 是再好不過,因為如此可以讓那些比較具有意願及能力的志工更方便投注貢獻較 多的心力,而時間或能力有限的其他志工們,則可選擇認領處理一些比較簡易、

瑣碎的模組。同儕生產模式歡迎更多的志願者一起加入來貢獻一己之力,但是抱 持著一種隨喜方便的態度,不要求每個人貢獻程度的多少105

104 Id. at 434-35.

105 Id. at 435-36.

再者,細分之後的模組之間應該是彼此獨立、不致互相產生影響,這點對於 一個擁有大量志工參與其中的同儕生產計劃來說,無疑是相當地重要。何以故?

如果模組之間係彼此獨立,志工在處理自己所負責的部分的時候,就毋庸等候或 是配合其他的志工,亦即他人處理的進度為何,跟自己工作的進行幾乎沒有關 係,只要時間、能力許可,個別的志工隨時都可以投入工作之中,並自由選擇所 喜歡的部分,當參與的志工人數足夠多時,所開出的工作生產線數量將是非常驚 人,而免除掉了因為大量塞車而拖垮生產效率的疑慮。另外,模組之間的互相獨 立,亦能確保整個工作計劃不被少數的遺漏或錯誤所嚴重影響,也就是說,個別 志工所完成的部分,並不會影響到其他模組的品質,那些出於過失的少數錯誤或 者甚至是蓄意破壞,都只能停留在特定模組,而不會蔓延、感染到其他模組,傷 害因此被控制在最小的程度。

(B) 整合

既然將整個工作計劃分割成多個模組係在所必行,就不能不談談將這些模組 整合起來時所可能衍生的相關問題。整合的過程大致可分為兩方面,首先是品質 控管,亦即確保工作計劃不被一些惡意或不適格的小模組所侵擾或癱瘓;其次則 是把分散的已完成模組重新整合、還原成原貌,畢竟徒有再多零碎片段,而沒有 拼湊在一起,恐怕還是無法發揮當初預期的作用106

關於品質控管的問題,本文之前已經提及,最常被使用的方式是同儕之間的 互相檢查,當然,這並不是唯一的一種品質控管方式,亦有其他的手法,例如中 央集權式的階層審查架構,由專門的團隊人員來擔負起審查志工產出的創作的責 任。不同的品質控管方式亦非呈現互斥的關係,其彼此間也常有混合搭配運用的 情形107,然而,仍然是以同儕審查機制為被使用的大宗,畢竟其可省下一筆可觀 的人事費用。

106 See id. at 436.

107 Id. at 441-42.

至於將分散的模組加以整合、還原的最後一道步驟,這些整合工程通常花費 龐大的成本,而往往是同儕創作活動中一筆沉重的負擔,對於整個創作活動的運 作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不過,由於數位及網路科技的發展,整合成本已經不至 於產生太大的問題,透過數位及網路科技的妥善使用,模組間的整合很難再稱得 上是一件浩大的工程108,況且目前有許多同儕創作活動的工作平台其實就是建構 於線上,更是有利於整合成本的縮減。

或許有人會認為,如果模組間的整合失敗的話,有可能會讓參與的志工們大 失所望,因為他們所貢獻的勞力、心血等於是被白白浪費掉了,進而降低在他們 創作過程中所獲得的內在滿足感,甚至可能影響到未來參與此類同儕創作活動的 意願。不過本文認為,大部分的同儕創作者並不會太在意這一點,畢竟他們都還 是業餘人士,並非以此為謀生的職業,大多數的業餘創作志工所關心的毋寧是為 公眾貢獻一己之力的過程,後續整合的成功與否,反倒不是最受關切的重點。

參與同儕生產的志工通常是參差不齊,無法避免地,其中可能會有一些只想 坐享其成的份子,只願意貢獻出極為有限的心力,或者根本就不事生產,卻想與 其他同儕一起享受整合完成後的最終成果,也就是俗稱的「搭便車

(free-riding)」。乍聞之下,搭便車的確是個令人憂心的現象,但如果進一步地 作思索,倒可以發現其不足以完全癱瘓掉同儕生產模式的創作活動,這是因為:

第一,雖然出現搭便車者的機會會隨著參與志工人數的上升而增加,但是,只要 真正有在作實質貢獻的志工足夠多的話,即使有少數人不事生產,創作依然能夠 正常產出。第二,因為生產出來的產品是一種「資訊」,其本身具有「非敵對性」

的特徵,每個人使用這種財貨的效用不會隨著使用人數遞增而遞減,個人的使用 完全不會影響或損及他人的使用效用,也就是說,一個人享用的感受程度若是十 分,絕不會因為五個人一起享用就打折變成二分,所以再多的搭便車者應該都無 法動搖創作的品質。第三,雖然在大部分的實踐例子中,志工們無法自同儕生產

108 See id. at 442.

模式的創作活動中獲取絲毫的經濟報酬,但仍可能會有部分志工希望藉著參與這 類的創作活動,在未來獲取一些間接利益,例如名聲的提昇,自由軟體的修改、

撰寫就是例證之一;因此,假設是出自於博取名聲的考量,為了有效、快速達成 這樣的目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讓創作成果在公眾之間廣泛地流傳、使用,以增 加曝光率,所謂的搭便車者同時也是一部最好的活廣告,歡迎還恐不及,遑論將 其拒之門外109

另一個比搭便車還要嚴重許多的問題,就是少部分的參與者背棄了當初的無 償奉獻、一同分享成果的理念,率自將同儕生產模式的創作成果占為己有,進行 商業化利用,從中牟取私人利益110。這幾乎是各個同儕創作計劃都在關切並進行 防堵的重點,因為這種圈占行為極有可能澆熄其他志工繼續為奉獻、創作的熱 情,甚至可能導致整個創作活動的停擺。我們可以在不少同儕創作計劃中看到,

有許多措施被設計來對治這種圈占行為。以自由軟體運動為例,通用公眾授權條 款(GPL)的提出就是為了防止後續的自由軟體修改者擅自將程式碼據為己有,

背棄自由軟體的初衷-公開及分享的精神,遂透過授權契約的規範,要求自由軟 體的被授權人必須遵循自由軟體運動所揭示的自由使用、散布、修改、分享等精 神,否則即有可能受到法律的訴追。必須在這裡承認的是,這種透過契約來防止 參與者叛離的實際功效究竟如何,還待作進一步的觀察,不過畢竟還是最常被使 用的防堵手法。

4.6 小結

數位及網路科技近來的發展,加上其與類比科技之間的鴻溝,致使著作物的 流通方式產生了重大的變化。內容產業逐漸發現其無法完全掌控著作物的流通,

並疾呼其收益受到新興科技的損害,於是向政府尋求保護,並作出了一連串的反

109 Id. at 438.

110 Id. at 440.

撲。又由於數位及網路增加了人們參與創作活動的機會,資訊產出來源愈來愈分 散,遂使得內容產業逐漸喪失了掌握社會大眾口味的能力,更是深化了內容產業 的不滿情緒。

新興科技的確有可能衝擊到既有的法律權利。在人類的大部分歷史中,當一 般人的通念有支持新興科技的傾向時,法律通常會預留一些喘息空間,或者因時 制宜作出一些適當的調整,讓新興科技得以從中發展。畢竟新興科技常常具有提 昇人類生活品質的潛能,實不宜一味扼殺其發展可能性。然而,我們今日所面臨 的數位及網路科技,同樣具有諸多的正面潛能,雖然其不免地也衝擊到了一些既 有的法律權利,卻未見目前的法律有預留一些喘息空間或是朝擁護新興科技的方 向作出適當的調整,反而以打壓、限縮數位及網路科技的發展空間者居多。在這 場戰爭中,消費者反而是最大的輸家。跟之前的幾次經驗比較起來,目前的通念 似乎並未站在數位及網路科技這邊。

在數位及網路科技被處處受限之餘,公共領域似乎也連帶地受到傷害。那些 用來扼殺新興科技的法律與另類的技術手段,同時也衝擊到了公共領域,但社會 大眾所主要關心的似乎還是停留在著作權的保護,對於公共領域的縮減則是沒有 太多的關注目光。因此,本文認為,目前社會大眾對於公共領域的通念,似乎尚 未完全覺醒。

不過,情況還不至於太過悲觀,我們可以從一些實踐中發現,公共領域的通 念正在覺醒當中,雖然可能還未成氣候,但至少是個可喜的現象。已經有部分學 者開始探究公共領域的內涵,清楚認知到目前強大的著作權保護聲浪確實嚴重威 脅了公共領域,並呼籲社會大眾起身以實際行動維護公共領域。

不過,情況還不至於太過悲觀,我們可以從一些實踐中發現,公共領域的通 念正在覺醒當中,雖然可能還未成氣候,但至少是個可喜的現象。已經有部分學 者開始探究公共領域的內涵,清楚認知到目前強大的著作權保護聲浪確實嚴重威 脅了公共領域,並呼籲社會大眾起身以實際行動維護公共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