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聽話者的解碼推理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3 情態機制與推論機制

4.3.2 關聯理論中情態產生的推論機制

4.3.2.2 聽話者的解碼推理

在關聯理論「明示推理」的模式中,當說話者透過「明示」編碼傳遞訊 息後,接下來必須由聽話者根據說話者的編碼形式進行「解碼」取得相關訊 息,並且根據明示編碼的訊息進行「推理」,方能得知說話者的意圖。

圖四-11 說話者編碼“又”之情態用法示意圖

就副詞“又”在直述句或否定、反問句中的情態用法而言,聽話者要理解 說話者所欲表達的情態,在接收到說話者的話語之後,首先得針對語言形式 進行「解碼」,由情態句的基本命題內容(事實結果、預設前提的否定)提 取「概念訊息」,同時也由作為引導碼的情態副詞“又”取得「程序訊息」。在 成功解碼取得說話者的明示訊息之後,聽話者還必須結合自身「認知語境」

中的舊訊息,對解碼所得的新訊息進行「推理」,方能正確理解話語並得知 說話者所欲表達的情態。以下我們將以關聯理論的推論架構來闡明聽話者是 如何對副詞“又”的情態句進行推論,理解說話者的話語意義。

在關聯理論中,相對於說話者透過語言形式以明示編碼傳遞的話語顯 義,這些不見於語表、完全依靠聽話者根據語境中的顯義進一步推論所獲得 的話語意義稱之為「隱義」;也是說話者期待聽話者解讀話語時所能選取的 語境假設和暗示的範圍(Blakemore,1987)。話語隱義包含「隱含前提」

(implicated premise)與「隱含結論」(implicated conclusion)兩部分,又可 分別稱之為「語境預設」與「語境效果」。其中,隱含前提(語境預設)是 聽話者透過非論證性(non-demonstrative)溯因推理所得出的結果;而隱含 結論(語境效果)則是聽話者以語境預設為前提,在語表意義(概念訊息)

的佐證下,透過論證性(demonstrative)演繹推理得到的結論,也就是說話 者的話語意義。語言交際在關聯理論中,是一種根據「前提」(語境預設)

與「證據」(明示概念訊息)推理出「結論」(語境效果)的動態演繹推理過 程。

語境預設:認知語境+明示概念訊息 (非論證性溯因推理的結果)

語境效果:語境預設+明示概念訊息 (論證性演繹推理的結果)

而我們從 4.3.1 副詞“又”的情態機制研究結果也發現,在副詞“又”的情 態句中,不管該情態是作用於心願系統或是預料系統的推論機制之中,都存 在著一個「隱含預設」。這個隱含預設又與命題內容中的事實結果(直述句)

或預設前提否定(否定、反問句)呈現背離的對立關係,而說話者所欲表達 的評價情態便是根據此心願或預料系統中的背離關係推論得出的結果。也就 是說,存在“又”的情態句中的隱含預設,即為關聯理論中聽話者的「隱含前

147

提」(語境預設),而透過情態推論機制中隱含預設與命題內容之間的背離關 係產生的評價情態,即為聽話者的「隱含結論」(語境效果)。既然情態的產 生亦為關聯理論中的認知結果,那麼首先,我們希望透過關聯理論來說明,

在“又”的情態句中,聽話者如何產生隱含預設,而隱含預設又如何受個人主 觀認知的影響。

隱 含 預 設 ( 語 境 預 設 ) 是 理 解 話 語 的 前 提 , 也 是 非 論 證 性

(non-demonstrative)推理的結果,在此綜合語言與非語言知識的非邏輯性 推理中,結論較為主觀隨意,且隨語境而異,具有不確定性,然而非論證性 推理卻是人類在語言溝通中自發運用的主導推理形式。關聯非常依賴語境,

而語境是大腦中經驗與思維透過內在化和認知化形成的假設;是一種結合話 語的上下文、具體的即時情境、百科知識、對於聽說雙方心理狀態的假設、

個人的知識信念以及個人認知能力的心理構想(psychological construct),除 了客觀存在外,更與個人的主觀心理認知有很大的關係。在關聯理論中,理 解一個話語單有語言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對話語的解釋一方面是由話語的字 面意義決定,另一方面則由一些可及的語境假設來決定(D. Wilson,1994:

43)。語境提供了聽話者推論所需的前提,其中語境預設可能是話語中已出 現的命題內容、客觀世界的一般預設(expectation)或是說話者與聽話者的 心理預期。

那麼,聽話者從副詞“又”的情態句中是如何得到語境預設或隱含前提的 呢?我們認為作為「引導碼」的評價情態副詞“又”在推論過程中扮演了相當 關鍵的角色,其中隱含前提的內容深受聽話者認知語境的影響。首先,說話 者操弄聽話者對於副詞“又”的語言知識,透過“又”的規約隱含暗示聽話者在 命題內容之外尚有其他理由或特性的存在(Biq,1988),促使聽話者啟動隱 含預設的推理機制。再者,評價情態副詞“又”的情態特性,也引導聽話者推 理出該隱含特性必然與命題內容在心願系統或是預料系統上呈現背離的對 立關係。換句話說,評價情態副詞“又”的程序性訊息會引導聽話者根據命題 中的概念訊息(已知的事實)結合自己的認知語境,推論出背離說話者個人 主觀好惡或是客觀經驗、常理的隱含預設的背景假設,來合理解釋說話者說 這句話的原因。其中聽話者所認定的說話者主觀好惡或是客觀經驗常理,即

取自聽話者的認知語境。以下我們將以副詞“又”的各式情態句語料為例,分 別闡述聽話者建構語境預設的推論過程。

我們先以表負向「不悅」情態的直述句(260)為例。在例句(260)中,

聽話者在評價情態副詞“又”的規約隱含以及情態背離特性的引導下,根據明 示概念訊息“你喝咖啡[~q]”,結合其認知語境,可能是即時情景(如:胃不 好、已喝過兩杯)或是對說話者心理狀態的假設(如:認為咖啡傷身),推 論出相應的語境預設,如(260a)-(260 c)。在不同的認知語境下,即使根 據相同的明示概念訊息,聽話者也可能推論出不同的語境預設,然而,不管 認知語境為何,聽話者都是在評價副詞“又”的引導下,於架構於個人主觀好 惡的心願系統上,推論出「背離」概念訊息“你喝咖啡”的隱含預設,提供了 說話者為何要說這句話的合理解釋。

(260)你又喝咖啡[~q]。

(260a)說話者主觀認為咖啡傷身(語境 a),不喜歡聽話者喝咖啡[q]。

(260b)說話者知道聽話者胃不好(語境 b),不希望他喝咖啡[q]。

(260c)說話者知道聽話者已喝過兩杯(語境 c),不希望聽話者再喝[q]。

而在表負向「無奈」情態的例句(261)與(262)中,語境預設的推論 甚至會因為聽話認知語境的不同,影響對於副詞“又”的客觀語義解讀。如在 結合不同語境產生的(261a)與(261b)兩語境預設下,“又”在例句(261)

中便分別表達程度加重型的遞進義與並列義;也如在與(262a)與與(262b)

兩不同語境產生的語境預設下,例句與(262)中的“又”分別表達了轉折義 與並列義。儘管認知語境不同,在評價情態副詞“又”的引導下,不管是(261a)

還是(261b)、與(262a)還是與(262b),這些隱含預設[q] 都是聽話者跟 據情態特性,在架構於個人主觀好惡的心願系統上,透過背離概念訊息“掰 咖[~q]”與“淒涼[~q]”推論而出的。

(261)懷孕又掰咖[~q]蜜月能去那裡?>"<

(261a)懷孕本就諸多禁忌,當然不希望再加上跛腳[q],使蜜月的限制更多。(遞 進)

149

(261b)懷孕和跛腳同樣限制很多,都是在安排旅行時不希望發生的狀況[q]。(並 列)

(262)≈拉住了蘇普的手。李文秀覺得又是高興,又是淒涼[~q]。她圈轉馬頭,

慢慢的走了開去。

(262a)久別之後再逢青梅竹馬,本來是開心的,但是李文秀並不樂見自己因為 伊人身邊已有其他女孩親暱地拉住了他的手,反而因此覺得淒涼[q]。(轉折)

(262b)久別之後再逢青梅竹馬,是開心的,而伊人身邊已有其他女孩親暱地拉 住了他的手是自己不樂見的,所以同時也是淒涼的。(並列)

而在表正向「喜出望外」情態的直述句(263)中,聽話者同樣在評價 情態副詞“又”的規約隱含以及情態背離特性的引導下,根據明示概念訊息

“正逢此極具關鍵之時刻[~q]”,結合個人認知語境中的知識信念(如:按照 經驗或常理往往福無雙至,好事不會同時發生),在架構於客觀經驗常理的 預料系統上,推論出背離概念訊息的隱含語境預設(263a),以合理解釋為 什麼說話者說這句話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在預料系統中推論所根據的「客 觀經驗與常理」,雖然有可能確實為聽話者認知語境中可被驗證客觀百科知 識,然而也可能是存在聽話者個人知識信念中,自認為客觀的經驗與邏輯。

例如(263a)中,認知語境中的「福無雙至」便非絕對客觀的邏輯或經驗。

(263)能有機會參與此重要的國際合作計畫,又正逢此極具關鍵之時刻[~q],實 在是很幸運。

(263a)可以參加此重要的國際合作計畫已經是很幸運,並不預期還能正逢此極 具關鍵的時刻[q]。

再來,我們分析副詞“又”的否定句情態用法。在例句(264)中,聽話 者在評價情態副詞“又”的引導下,可以根據明示概念訊息“這不是在買潛艇 或 F16 [~p]”,結合個人認知語境中的百科知識(如:國防軍備的資料具有 機密性,無法輕易取得。),在架構於客觀經驗常理的預料系統上,推論出 背離概念訊息“這不是在買潛艇或 F16 [~p]”的語境預設(264a),以解釋說 話者說這句話的合理性。

(264)基本非機密性建築資料為什麼要讓人找得這麼辛苦[~q],蓋房子又不是在 買潛艇或 F16[~p],天知道好像有什麼不得了的寶貝秘密…(語料庫/不悅)

(264a)只有在買潛艇或 F16 這種機密性軍備時[p],取得資料才會這麼困難[q]。

而在否定句情態用法,例(265)中,聽話者則是結合個人認知語境中 的個人知識信念(如:自己家的媳婦,才可以對他有所要求或批評。),在 架構於客觀經驗常理的預料系統上,推論出背離概念訊息“我不是妳家媳婦 [~p]”的語境預設(265a),以解釋說話者說這句話的合理性。在這個狀況下,

而在否定句情態用法,例(265)中,聽話者則是結合個人認知語境中 的個人知識信念(如:自己家的媳婦,才可以對他有所要求或批評。),在 架構於客觀經驗常理的預料系統上,推論出背離概念訊息“我不是妳家媳婦 [~p]”的語境預設(265a),以解釋說話者說這句話的合理性。在這個狀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