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陳惠珍

國立屏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所)副教授

一、前言

社會參與經驗除可讓大學生覺知 其責任與態度,其經驗歷程更有助於 正向價值與人文關懷的養成(Toledano

& Lapinid, 2010)。而就大學生的社會 參與意願而言,可分為主動參與以及 被動配合二種:主動參與為自發性之 行為;被動配合則是藉由外在的規範 而行動,以服務學習最為常見。服務 學習提供大學生透過服務體會公民參 與,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面 對挑戰、尋思解決、反思突破,以達 個人成長之正面意義(Meyers, 2009;

Schweinle, Turner, & Meyer, 2009)。

高雄市玩具夢想館於民國 100 年 創館,夢想館成立宗旨是以都會兒童 廢棄、閒置的二手玩具為主,回收後 由夢想館志工進行清潔、整理、消毒、

修繕等事務,以達資源共享之理念、

關懷偏遠弱勢兒童之目標。創館後至 101 年期間由教育局辦理活動將玩具 送偏鄉,但囿於人力與經費考量,103 年則以邀集大專志工為主,推出「傳 愛背包」活動計畫,除可擴展偏鄉服 務範疇,亦可成就大學生志工服務學 習之需求。本文以 103 年參與傳愛背 包活動之19 位師培生經驗為主,先述 說大學生參與傳愛背包活動之模式,

繼而探究其成效,以作為「傳愛背包」

活動後續推廣之參考。

二、大學生參與傳愛背包活動之 模式

傳愛背包之外型為大型背包,內 含數概念玩具、語文玩具、科學玩具、

操 作型益智 玩具、 桌 上型規則性 玩 具、組合式玩具、趣味競賽玩具等自 由搭配之二十組玩具及使用手冊(含 相關教案設計),由高雄市二手玩具物 流中心(鳳山區中崙國小)提供,免 費借給大學生志工使用,用畢後背包 須送(寄)回中崙國小玩具物流中心。

大 學 生 入 偏 鄉 服 務 之 時 間 為 週 末,考量傳愛背包之重量(約20 公斤)

與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之不便,故以二 人為一組。在正式攜帶背包進入偏鄉 服務前,由教育局召開二次志工青年 說明會暨課程研討:第一次為活動宗 旨與理念說明,同時讓大學生探索玩 具的玩法,並思考以二手玩具設計獨 特的新玩法,以賦予二手玩具新的意 義及生命。第二次則以完成活動計畫 書為主,並選定服務之地區與對象。

有別於教學類型服務學習通常由大學 主 導 被 服 務 學 校 之 規 劃 (Baker &

Murray, 2011; Colby, Bercaw, Clark, &

Galiardi, 2009),傳愛背包服務者與被 服務者之媒合,乃先由教育局發文至 偏鄉、弱勢地區學校以公告此活動訊 息,然後有需求之學校回傳報名表至 二手玩具物流中心,由中崙國小彙整 後進行媒合。

在大學生參與傳愛背包活動的整 體歷程中,教育局所指派之承辦者為 具熱忱之教育人員,除了包辦二次研 習並審視大學生活動計畫書,亦負責 媒合之事務,扮演極為關鍵之協助與 支持角色,符合Nandan 與 Scott(2011)

所言,大學生服務學習之培訓、定期 Sessa, & McKinney-Prupis, 2010),故大 學生參與傳愛背包活動之成效評估以 19 名參與者之期中、期末回饋省思為 資料作系統性分析。在 19 位師培生 中,僅4 位(S2、S10、S14、S17)在 參與之初持負面觀感與情緒,其餘 15 饋符合 Jones 和 Abes(2004)所指,

透過服務參與,促使大學生省思人際 關係,可進而影響己身之價值觀與態 度。而與他人之關係(relations with others)亦是 Taylor 和 Pancer(2007)

用來評量大學生社會參與之態度的三 大構面之一。

然而,這15 位中參與者中有近半 數(7 位,S1、S5、S7、S12、S15、

S16、S19)表示交通與大型背包的不 響大學生之參與意願,亦呼應Manolis 與Burns(2011)的研究:舒適性、經 費、距離等考量是大學生偏鄉服務參

過程總會出現你根本不可能會預 想到的困難,你必須獨自一人想出 解決方法,而在服務學習之後,身 心如同好幾天不睡覺般那種疲累 不堪,所以某種程度上很討厭服務 學習,但服務學習後,服務時感到 開心美好或沮喪挫折的回憶,之後 在日常生活中會不時從記憶中回 想,而那些回憶甚至會帶給自己信 心,例如:我有時在學校遇到些不 如意的事,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對 未來失去了目標,回到家想一個人 靜靜,打開電腦,任意瀏覽,突然 看到之前服務學習的照片,想著:

『之前自已獨自面對了許多困難 而且都順利完成了,現在的我怎麼 可以被現實打敗呢?』於是心裡就 振作起來,所以某種程度上服務學 習是我值得收藏且鼓勵自己前進 的動力。」而S14 甚至流露再參與之 意願:「一開始對服學很排斥,覺 得很麻煩,但是真的去實踐之後,

才發現好想再去一次。」正如Eyler 和 Giles(1999)所指,服務學習可成 為 大 學 生 成 長 和 改 變 的 觸 媒 劑

(catalyst),經由參與激發批判性思考 而獲得成長。

四、結語

高雄市傳愛背包活動結合服務學 習有效促使大學生透過被動的服務,

從中體驗其美好及收穫後,進而轉化 為主動的社會參與。而經由至偏鄉實 際服務的體會,不僅提升師培生之專 業成長與人文關懷,更有助於其自我 效能、尊重他人、責任心之建立,後 續倘若能將交通與背包行囊之問題解

決,則將更具成效,值得擴大推廣。

參考文獻

 Baker, P. H., & Murray, M. M.

(2011). Building community partnerships: Learning to serve while learning to teach. The School Community Journal, 21(1), 113-127.

 Colby, S., Bercaw, L., Clark, A. M.,

& Galiardi, S. (2009). From community service to service-learning leadership: A program perspective. New Horizons in Education, 57(3), 20-31.

 Eyler, J., & Giles, D. E., Jr. (1999).

Where’s the learning in service- learning? San Francisco, CA: Jossey- Bass.

 Jones, S. R., & Abes, E. S. (2004).

Enduring influences of service-learning on college students’ identity development.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45, 149-166.

 Manolis, C., & Burns, D. J. (2011).

Attitudes toward academic service learning semesters: A comparison of business students with nonbusiness students. Journal of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11(1), 13-32.

 Meyers, S. A. (2009). Service learning as an opportunity for personal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21, 373-381.

 Molee, L. M., Henry, M. E., Sessa, V. I., & McKinney-Prupis, E. R. (2010).

Assessing learning in service-learning courses through critical reflection.

Journal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33, 239-257.

 Nandan, M., & Scott, P. (2011).

Service learning and community-based partnerships: A model for teaching macro practice social work. Journal of Colle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8(8), 25-37.

 Schweinle, A., Turner, J. C., &

Meyer, D. K. (2009). Understanding

young adolescents’ optimal experiences in academic setting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77(2), 125- 143.

 Taylor, T. P., & Pancer, S. M.

(2007). Community service experiences and commitment to volunteering.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7, 320-345.

 Toledano, L. S., & Lapinid, M. R.

C. (2010). A neglected dimension in service-learning pedagogy: Developing proje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community stakeholders. Educational Research for Policy and Practice, 9(1), 41-57.

Outlin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