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洪幼玲 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

邱芊樺

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 施文芳

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

一、教改是為何而改

要突破傳統教育是需要極大的勇 氣,面臨全球教育改革的風潮,臺灣 近年來也吹起了教改風,因此讓身在 教育現場的我們,不得不去思考教育 何以需要改革?

首先,值得我們探討的課題是教 改為何而改?回顧,在孩童時代,孩 子的學習方式是活潑的,當時孩子對 於外面的世界無一不是好奇的,孩子 的好奇心本是天賦,孩子在最初的學 習都會以最簡單、最原始的方式去接 近問題,他們對於學習這件事並沒有 受到很大的限制,在此階段,他們對 於學習是充滿熱情與好奇的。但是如 此自然原味的方式卻在進到正規教育 體制時,孩子的學習方式從遵從學校 的規劃與制度時,就開始學習書本上 的套裝知識、規範性的抽象語言,以 及一連串制度上於名次排序上因競爭 所產生的外在壓力。臺灣的教育目標 一向都是這些知識權力下的計畫與期 望,而這些制式的學習方式,最後全 變成壓力直接加諸到孩子們的身上,

臺灣目前的孩子們其內在的好奇心,

正受此正規制度的摧毀,以致學習漸 漸少了熱情,學習只能變成被動,外 在的壓力成了驅使人學習的動力。

因此,教改是為使臺灣的孩子們

的學習方式可以反璞歸真,回到人類 學習之 初,希望學 習 是可以 帶著好 奇、探索、熱誠的方式來學習。

二、教改的目的

教育要突破舊制,進行改革,勢 必有一連串的考驗等著我們去克服。

然而,目前教改的目的說穿了不就是 要摒除目前扭曲的知識灌輸的方式,

教育的 決策者 試圖找 到新的 學習方 式,然而這種新的方式,就像是回到 學習的原貌;回到了教育的本質。回 想兒童最初的學習,我們用自然又具 創造力 的方式學習 , 靠著 不 斷地摸 索,不斷地嘗試錯誤,在一個充滿好 奇的驅力下學習,黃武雄(2009)的 研究也發現關於學習的能力,其實是 每個人原本就擁有的,只是很久以來 我們都失去了。因此,為了擁有這樣 的學習精神,我們只有重新尋回幼年 時那種原始的自然學習。

除 此 , 教 育 不 是 一 個 單 獨 的 個 體,它是多種行為交互產生的結果,

因而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解決 與面對未來世界的能力,在每個教育 的時空背景不盡相同下,多元智慧成 了目前時勢新趨向。

教改最終的訴求是為成就每一個 孩子,尊重個別差異,提升孩子的學

習力,培養孩子品德教育,希望孩子

值得我們深思的是,教改要如何 於孩子內心的需求下,在現今的體制 下達成,讓我們來回顧在教改這風起 雲湧的十年中,那些歷經教改的孩子 們其長大後的發展,會發現他們都有 了不一樣的天空,有的從原先喜歡的 美工改選機械之路,有些因多元入學 的管道,一路從專科、二技到碩士,

讓原先不可能讀到高學位的孩子圓夢 了!當然,其中也不免有因這教改政 策不夠成熟,因而被犧牲的孩子們,

雖說教育是無法重來的實驗,在人生 的課題上,有改變就會歷經痛苦的過 程,但勇於突破,願意改變的孩子們,

其本質上就是一個值得稱許的行為,

相 信 這些 孩子 們能 經 得起 教 改的歷 程,未來出了學校,一但面臨到社會、

經濟、文化等的各種問題的改革,他 們必能有更多的勇氣去面對因應,並 找到立身之道。

有意義學習與改革,它的過程更 勝結果,因其在學習過程中所感受到 的歷程,日後都能化作生命最寶貴的 經驗,天下無不勞而獲的事,今日的 努力將是明日的笑容,願意改變,就 有夢圓的一日。

參考文獻

 黃光雄(2001)。教學引論。台北:

學富。

 黃武雄(2003)。學校在窗外。台 北:左岸文化。

 黃武雄(2009,7月12日)。教育就 是 不 要 複 製 。 中 國 時 報 。 網 址 : http://www.tmitrail.org.tw/whunag/?p=636

Outlin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