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淺談臺灣大學生之理論、實務技能及軟實力 之結合與提升

江曉茹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一、前言

每當畢業季來臨時,畢業生不免 擔心著「畢業即失業」的情況發生。

這一群剛踏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即 使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基本月薪資從 底薪 22K 起跳,每月所領取的薪資僅 僅足夠應付基本的日常生活開銷。這 個現象,導致部分應屆大學畢業生選 擇繼續升學,寧可待在學校的安全舒 適圈裡。雖然,不清楚升學對自己的 優勢為何以及對自己的生涯與職涯發 展是否有正向的幫助,暫時躲避就業 問題、茫然的繼續攻讀國內、外研究 所的心態,依然普遍存在這一群大學 畢業生的心中。

然而,臺灣大學生所具備的專業 技能與企業所期待之大學畢業生所應 具備的專業技能及實務經驗已產生嚴 重落差。因此,臺灣的大學教育需要 思考的議題是 如何提 升大學生的 理 論、專業技能及軟實力相互結合之競 爭力,讓學生畢業即能夠順利進入職 場工作,達到學以致用並與工作相互 接軌。

二、學校所學與企業期待不符

企 業 界 經 常 給 予 大 學 生 的 評 語 是:臺灣的大學生專業競爭力不足、

欠缺相關實務經驗、外語能力不足、

缺乏 自 我生涯 規劃及 缺乏國際觀等

等。在臺灣,學生的學習歷程,通常 從國小、國中、高中一路念到大學,

好不容易讀完大學卻害怕能力不足、

找不到工作而選擇繼續就讀研究所。

因此,一個學生真正從學校畢業進入 職場工作時,大約已經 24、25 歲。然 而,學生在大學或研究所畢業之前,

大多數欠缺實際在職場工作的相關實 務經驗,由於學校所教授的實務與理 論之間的落差,往往造成企業找不到 理想人才、大學生找不到理想工作的 情況不斷惡性循環。

三、高中升大學的多元升學管道 造成學生的專業根基不穩固

臺灣的大學生通常分為兩類:一 類為專精於理論的一般體系之學生;

另一類則為專精於技術的技職體系之 學生。此兩類別的學生,按照常理來 看足以補足彼此之間所不足之專業之 處,進而達到相輔相成的作用。由於,

近年臺灣的升學管道之轉變,為了提 供技職體系與一般體系的學生在高中

(職)升大學的期間擁有更多的升學 管道,使得高中學生有機會可以選擇 科技大學、高職學生可以選擇一般大 學就讀。因此,若是高中學生升上科 技大學時,因缺乏三年的基礎技能之 訓練,而與高職升上科技大學之學生 有基本技能上的落差;而若是高職學 生升上一般大學,也由於缺乏三年的 基礎學科理論之學習,而與高中升上

一般大學之學生有基礎學科理論知識 上的落差。

有一部分的學生,在高中升大學 期間選擇多元的升學管道,而不是既 有的一般體系或技職體系一貫的升學 方式進入大學。這情況導致學生甫進 入大學時,首先必須適應與同儕之間 先備知識、學習程度與學習吸收之落 差,因而逐漸造成學生在學習上以及 精神上的壓力。若是一段時間無法縮 短學習程度的落差,導致學生自我感 到學習吸收狀況不佳,亦或者老師所 教授的課程內容或教學方法無法激起 學生的學習興趣後,往往學生會選擇 逃避學習,甚至逃避學校及老師。

部分大學生只在考試前惡補、背 誦課文,只期望每科達到六十分而順 利過完大學生活。因此,大學生缺少 強烈的學習動機,僅追求考試過關、

不會被當掉,而不具備透過學習進而 瞭解專業知識內涵的求知慾。這種情 況惡化後,造成學生在大學期間真正 吸收的知識不足,與職場所需要的專 業知識及技能產生一大段的差距。因 此,學生在學校上課、考試背誦考試 答案,缺乏實 際的實 務經驗的狀況 下,逐漸引發學生抱怨畢業找不到理 想工作、而企業界也抱怨找不到理想 人才的情況發生。這也是目前教育所 需要深思以及正視的問題,學校要如 何培育學生,而教師要如何教學才能 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學習興趣以及引 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願意熱衷學 習進而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及技能,

是目前臺灣的大學教育所需要思考的 議題。

四、培養學生實務技能之外的軟 實力

專業的技能及理論是指學生擁有 堅固的理論基礎以及專業技術能力;

軟實力則是包含合作、創造及創新、

主動 思考、態 度以及 解 決問題之 能 力。教育應培 養 學生 擁有良好的 態 度,並且在遇到困惑時,能夠主動思 考以及與他人合作,而在合作的過程 中培養接納不同的意見,逐漸找出解 決問題的方法及答案。

(一) 合作

合作能力是現階段學生需要學習 以及加強培養的部分。一個人的能力 固然有限,透過與他人合作能夠發揮 各自長處、彌補各自所欠缺的部份,

並且透過合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接 納他人看法以及傾聽他人意見。

(二) 創造及創新

創造是指從無中生有的能力,創 造出新的物品或知識;而創新是指將 既有的物品或知識,經過創意的改造 而成為更符合人性化或現代需求的產 物。

(三) 主動思考

學生在求學過程中,往往是老師 教授課程、學生只負責學習以及背誦 答案卻不擅於找出問題,導致學生缺 乏思考以及反思的能力。

(四) 態度

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做人處事之 態度,往往會影響到日後的發展,不 論是在日常生活的人際上或是在工作 上,若是態度不佳將導致他人對自己 的觀 感 不好或 是無法 妥善處理困境 等。

(五) 解決問題

培養學生遇到問題時,能夠自行 去尋找解決方式以及答案的能力,在 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透過摸索、思考 以及尋找解決的方式及答案,一步一 步的解決問題,而不是面對問題則選 擇逃避或是丟給別人解決。

五、培養學生學習與工作同步接 軌之國外教育方式

在英國,英國青年基金會主席的 Geoff 發 現 英 國 教 育 面 臨 的 問 題 包 括:「青少年對於上學沒興趣」、「企業 抱怨畢業生缺乏準備」等,因而創立

「工作室學校」,幫助喜歡實際動手作 的學生能夠發 揮所長 、提高學習興 趣,引導學生 透過實 務經驗啟 發學 習,而不被僅僅侷限在教室內學習。

而「工作室學校」全校大約只有 300 位學生,學生的年齡在 14-19 歲之間,

學生在學校所學到的領域包括應用技 能、人際關係、思考能力以及溝通能 力等,而學校 與當地 雇 主 之 緊密結 合,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亦具有充分 的就業機會,讓工作和學習產生密切 結合。

德國的雙軌制教育,提供技職體 系的學生可以一方面在學校學習專業

知識,另一方面則是實際進入企業學 習實務經驗。企業和學生依照學習期 間簽訂三至五年不等的合約,學生每 週只需於特定某幾天至學校上課,另 外,則安排每週約三至四天到企業接 受學徒訓練進 行專業 技能的實務學 習。因此,學生除了在企業中學習技 能並且在學習期間仍可獲得薪資,透 過雙軌制教育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以 及就業機會。

六、建議

臺灣的大學教育可將國外之教育 方式作為參考,使得所學習之理論與 技能相互結合並應用於實務上。臺灣 的大學教育培養大學生擁有理論知識 之外,更應重視培養大學生具備專業 技能、軟實力以及實務應用之能力。

透過安排大學生實習的機會,使學生 能夠將所學的理論及專業技能實際應 用於實務中,並且在實習過程時,加 以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及與 他人合作的軟實力,進而培養創造及 創新的能力及正面的態度,藉以降低 理論及實務應用上的落差,並提升大 學生在實務上運用理論、專業技能與 軟實力相互結合之應用能力。

七、結語

科技日新月異、知識快速變化的 社會中,目前臺灣的大學教育面臨的 問題是大學生與企業所期待專業技術 能力、實務經驗的落差。

筆者認為學校所傳授給大學生的 知識除了專業的技能及理論,更需要

藉由實習培養大學生具備實務的經驗 並重視提升大學生之軟實力。專業技 能及理論,培養大學生具有穩固的理 論基礎與專業技能實務應用之能力,

足以在職場上結合運用以發揮長才;

軟實力,能夠讓學生在人生各種階段 中,藉由主動思考、合作、創造及創 新與正面之態 度,以 面對並解決問 題。透過將專業知識、技能以及軟實 力相輔相成以達到最佳化之效果,更 有效提升臺灣大學生之整體競爭力。

Outlin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