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校應加強培養大學生的社會參與責任與能力

張雪梅

臺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 中華學生事務學會理事長

一、前言

早期大學校院對於學生、家長的 責任,無非是讓學生能及早畢業,順 利拿到文憑找到好工作。學校師長也 多半是只重視學生的專業知識,以為 鑽研書本、留在實驗室的學生就是好 學生,前途才有望。為了扭轉這種觀 念,教育部即便訂定一些政策,例如 近十年來推動服務學習,鼓勵學生走 出校園,參與社會活動,成為現代公 民,但是對於改變上述觀念,成效相 當有限。

本 期 以 大 學 生 的 社 會 參 與 為 主 題,或許是受到今年臺灣學生的太陽 花學運,以及香港學生的雨傘/遮打運 動(占中行動)影響,希望能引起相 關人員對於大學生參與社會的能力表 現及功過得失,有進一步的反思。也 或許是受到近年來學校評鑑的主軸,

已發展成以學生為本,以學習成效的 證據作為客觀課責,追究學校績效責 任(accountability)模式的影響,開始 注意到對於學生參與社會,學校應有 的態度與職責。這二點理由,筆者認 為都很重要,因此不揣簡陋提出看法 與建議於下,以期能對於我國高等教 育的學生培育有所貢獻。

二、大學生參與社會運動的反思

現代科技對於學生參與社會運動 起了推波助瀾的效應,但是如何發揮

正面影響,不會導致損人不利己的結 果,高教有關主管及教師都有責任,

因為做為高等教育知識分子,理應能 客觀、深入探討問題真相,以有助社 會發展,而不是因為有專業能力,反 而帶給社會更大傷害。因此,對於太 陽花學運學生應否佔據立法院、攻佔 行政院,來表達對政府對於兩案貿易 簽訂的抗議,學校不能不對此運動有 分析討論,以引導全體學生深思,什 麼才是最合適的愛臺/愛國方式。但 一般學生對於太陽花學運的認識,多 數資訊來自媒體、網頁的群組、懶人 包,受到簡化問題及因相似觀念互相 強化的影響,結果是再發出的聲音就 更大、更不中性、理性。而且從太陽 花學運結束至今,不論是熱烈參與其 中 的學運成 員,或 在 旁邊觀察的 學 生,多數不能在過了半年後,能更清 楚對政府政策及對自己未來該持有怎 樣的思考與態度,例如面對香港占中 行動,果真是今日香港,明日臺灣嗎;

未 來該如何 繼續有 效 的參與社會 運 動,以救自己的未來;如果時間倒帶 至 3 月,自己可能會有怎樣的修正行 為。亦即,學生是否能夠不被外界,

尤其是媒體與激烈言論影響,而能獨 立思考,反思自己對社會的責任,並 願意對自己的行為結果負責,是學校 不能逃避的責任。

在太陽花學運之前,其實部分成 員早已積極參加各類社會運動,如洪 仲丘、大埔、核能等抗爭行動,並強

調其行動是公民行動。這些人數雖不 Standards for Student Services, 2010)提 出高等教育應對六項學生學習發展的 佛大學全國高教改進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Improvement, NCPI ) 推 薦 的 Tasks in Critical Thinking , 以 及 Cornell Critical Thinking Test Level X & Level Z,這些

測驗不只常做為大學入學或大學榮譽 課 程 錄取 的參 考, 更 常用 在教 學 過 程,以協助教師教導學生批判思考,

及用在成果驗收上,以助瞭解學校在 培 養 學 生 批 判 思 考 能 力 上 的 加 值

(value added)情況(張雪梅,2012、

彭森明,2010)。

源,落實教育輔導工作,以培養學生 參與社會時所需的知能與意願。而落 實教育輔導上,學校應優先做到以下 三點。

首先,在引領學生關心社會重大 事件,尤其是社會正義、弱勢關懷有 關議題上,學校應該開設更多通識或 專題課程,供學生選修。例如在服務 學習上不能只是敷衍式的讓學生到孤 兒院、老人院唱跳、打掃,應鼓勵教 師將專業結合到服務活動中,讓學生 因為有能將理論落實在改變、提升他 人生活品質的體驗,而更喜歡走出校 園踏入社會,真正相信服務學習課程 的意義與價值。另外在現代公民或社 會關懷相關的專題課程中,要加強師 生對於重大議題,尤其是爭議性的社 會 運 動, 有更 多平 等 尊重 的對 話 討 論,不應該害怕對立爭執,要堅信不 僅需要傳道但更要能幫助學生解惑,

才會讓學生明辨是非,主張理性、客 觀、公平,同時又能包容與尊重差異,

而不是以「西瓜偎大邊」的方式思考 行事。

此 外 , 學 校 既 然 遵 守 大 學 法 規 定,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學校自治團體

(包含學生會、學生議會、宿舍自治 會、系學會),學校就應有優質的輔導 人力,來幫助有興趣學習關心校務(如 出席學校重要會議提案、表決)、服務 同學(如舉辦全校性的大型學生活動)

的菁英學生,能夠確實增進領導力與 做好服務工作。因此學校需要瞭解社 團指導老師,對於學生自治社團幹部 的選舉、培訓等輔導工作有何困難,

並給予更多的協助與資源,以確保其

能勝任培育學生幹部,落實學生自治 的重責大任。否則這些有關心公眾事 務特質的自治幹部,要不熱情流失,

要不轉而參加校外活動,讓學校錯失 培育英才的機會,也無法善盡高教對 學生學習發展應負的責任。

第三,應更重視品德教育,並讓 學生知道或有感什麼是學校的核心價 值及「好學生」的定義與標準為何。

長 久 來大學生比中小 學生更少有機 會,瞭解學校希望其具有的美德,原 因是一般的大學多半認為鼓勵學生見 義勇為、關懷弱勢及倡導「存好心、

說好話、做好事」的三好運動或品德 教育,較適合國中小推行。因此大學 生即使見人表現英勇、俠義,也不會 特別欣賞尊敬,甚至隨意嘲諷道德一 斤值多少錢。因此學校的學務工作除 了需推動品德教育外,還需配合有清 楚的願景、目標,並確實執行。除以 積極揚善,表彰好人好事來豎立標竿 外,更要倡導做為一個現代公民,學 生必須投入社會、關懷公益,並有服 務奉獻的價值觀,如此或許能增強大 學生參與社會的榮譽感,進而轉變其 自私自利,冷漠疏離的心。

參考文獻

 張雪梅(2012)。大學生學習成果 評量研究。臺師大教授休假研究,未 出版。

 張錦弘(2014)。關心公共事務林 飛 帆獲 臺大 利他獎。 聯合 報教育A 版,2014年10月24日。

 彭森明(2010)。大學生學習成果 評量-理論、實務與應用。臺北市: 財 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 葉玉珠(2012)。批判思考教學:

理論與教學設計。國立臺灣大學教學 發展中心,電子報,76期。2014.10.25

取 自

http://ctld.ntu.edu.tw/_epaper/news_detail.

php?nid=251

 Facione, P. A. (1990). Critical thinking: 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 Millbrae, CA: The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

 The Council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andards for Student Services.

(2010).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 (7th ed ). Washington, DC: CAS.

Outline

相關文件